运河

2019-12-04 可可诗词网-古代词语典故 https://www.kekeshici.com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汾、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底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四年诏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利,关内赖之。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唐·杜佑《通典·食货》卷一○


        (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原书胡三省注:扬州治广陵,山阳县属焉。按春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山阳渎通于广陵尚矣,隋特开而深广之,将以伐陈也。)
        

《资治通鉴》卷一七六


        (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馀里,广十馀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
        

《资治通鉴》卷 一八一


        【评】中国大江大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开发全国范围内的水运,必须开凿南北方向的运河,沟通各流域,形成统一的运输网络。隋代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和统一后,开凿的由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和永济渠组成的大运河是形成全国统一交通系统的开始。
        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于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甸服时有水旱,不至艰歉者,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宋史·河渠志》


        【评】北宋都开封,以此为中心向四方开渠通漕运,而汴渠成为当时横贯东西沟通南北的骨干运道。这里描述了当时全国的主要运河和漕运的繁盛景象。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无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馀里。综而计之,自昌平神山泉诸水,汇贯都城,过大通桥,东至通州入白河者,大通河也。自通州而南至直沽,会卫河入海者,白河也。自临清而北至直沽,会白河入海者,卫水也。自汶上南旺分流,北经张秋至临清,会卫河,南至济宁天井闸,会泗、沂、洸三水者,汶水也。自济宁出天井闸,与汶合流,至南阳新河,旧出茶城,会黄、沁后出夏镇,循泇河达直口。入黄济运者,泗、洸、小沂河及山东泉水也。自茶城秦沟,南历徐、吕,浮邳,会大沂河,至清河县入淮后,从直河口抵清口者,黄河水也。自清口而南,至于瓜仪者,淮、扬诸湖水也。过此则长江矣。长江以南,则松苏、浙江运道也。淮扬至京口以南之河,通谓之转运河,而由瓜、仪达淮安者,又谓之南河,由黄河达丰、沛曰中河,由山东达天津曰北河,由天津达张家湾曰通济河,而总名曰漕河。其逾京师而东若蓟州,西北若昌平,皆尝有河通,转漕饷军。
        漕河之别,曰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因地为号,流俗所通称也。淮扬诸水所汇,徐兖河流所经,疏瀹决排,系人力是系,故闸、河、湖于转漕尤急。
        

《明史·河渠志》


        【评】今人所称的京杭大运河肇建于元代,改造、完善直至大规模通运是在明永乐时。这里记载了京杭大运河各段水资源概况和工程管理的特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