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
对母亲的代称。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因以称“北堂”为主妇之居,以指母亲的居室。源自《诗经·卫风》中的《伯兮》篇。这首诗表现妻子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原诗共16句,最后4句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哪儿去找忘忧草啊,把它栽到北堂!想起我的夫君啊,心里郁闷而忧伤!”
“谖草”又写作“萱草”,相传种上这种草可以使人忘忧,人称忘忧草。“背”,即“北堂”,是古时妇人的居处。按诗的原意,“北堂”似乎应指“妻子”,后来大概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更为深切,便敬称母亲为“北堂”或“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