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
跳梁: 腾跃跳动。小丑: 卑鄙小人。源自《庄子·逍遥游》。
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因不满庄子的言论,便在和庄子的一次谈话中,举自家一株大樗(chū,即臭椿)树为例,说树的主干臃肿,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对它不屑一顾,并借机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听了惠施的话,庄子应答道:“子独不见狸狌(shēng,即野猫)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敖者,这里指老鼠);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机辟,指机关之类),死于罔(同‘网’)罟(gǔ,也是网一类的东西)。今夫斄(lí,即牦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担心它没有什么用处),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为何不把它种在那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呢?这里的“无何有之乡”与“广莫之野”意思差不多,重复用只是为了加重说明之意),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最后这六句话的意思是: 将大树种在无所有之野,不受任何侵害和干扰,可以生长得更加枝叶繁茂,你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它的阴凉下乘凉或休息,因此,它并不为所谓“无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庄子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无为虚淡,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大众)。”这当然也就驳斥了惠施的“大而无用”的讥讽。
后人从这段话中引申出“跳梁小丑”一语,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