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宾
就像宾客间相待一样。源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nòu),其妻馌(yè)之。敬,相待如宾。”
春秋时,晋国大夫臼季在出使途中,经过冀国时发现一个名叫冀缺的人在田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吃,非常恭敬,相互间就像客人一样。臼季对这件事很感兴趣,就请冀缺一起回到晋国,臼季对晋文公说:“恭敬,是有德行的表现;能恭敬必有德行。要以德行来教育百姓,请君王重用冀缺。”晋文公说:“他的父亲(冀芮)是有罪之人,这样能行吗?”臼季说:“舜帝曾因鲧有罪而流放了他,但举荐了鲧的儿子禹;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敌人,但桓公即位后任用为国相,并且成就了霸业。……只要注重他的长处就可以了。”最后,晋文公任用冀缺为下军大夫。
后人将“敬,相待如宾”改为“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