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
掷: 投,扔。原以形容文辞优美,声调铿锵,能发出钟磬一般的音乐。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金石: 指铜钟和石磬一类乐器。
孙绰,字兴公,为人旷达不羁,是晋朝一个很有文才的名士。一次,孙绰与习凿齿同行,孙绰在前。他回头对习凿齿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习凿齿也是一位旷达不羁的名士,当即回敬一句:“簸之飏之,糠秕在前。”
孙绰曾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整天游山玩水,写过一篇《遂初赋》。后来,又写了一篇《天台赋》。孙绰自认为《天台赋》写得不错,颇为得意。他拿给朋友范荣期看时说:“你可以试试,这篇赋掷地当作金石声。”范开始还开玩笑地说:“你这金石声是什么音调?合拍不合拍?”可是,当他认真读下去时,很快被吸引住了,承认它确是一篇优秀的作品,每读到佳句,还要停下来赞叹几句。
“掷地有声”即由此而来,现多用来赞美话语或文章坚定有力、语义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