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神 送走穷神迎财神
送穷神表达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摆脱穷困,生活
得更富裕一些。而穷神则成了穷人的出气筒。清末文人俞樾曾经
写过《送穷神》: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神。”
古时候经济不发达,在农耕社会,人们普遍都比较穷困。老百姓穷惯了,穷怕了, 都向往着富足的生活,因此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 “送穷” 。“送穷”一般都 是在正月初六进行。
“送穷” 其实就是送穷神。
人们喜欢迎财神,迎福神,请神之后 还要送神,例如送灶王爷。但是送灶王爷 和送穷神不同,灶王爷也被送走之后是上 天求福去了,而送穷神则是直接将贫穷扫 地出门,这是一种古代特有的奇特习俗,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民俗现在已经消失 了。
过去还有把穷神叫做穷子的,这里还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宋朝的一本书就记载 了关于穷神的故事,据说穷神原来是三皇 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这个孩子很特别, 他从小因为体弱多病,身体比较差,经常 生病,当他长大成人之后,身材还是非常 矮小,性格和一般人不一样。他虽然出身 贵胄之家,但是他不喜欢所有新东西,新 衣服他要弄得破旧才肯穿。他也不肯吃山 珍海味,每天只吃稀饭。
别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由着他的性子。后来,他不幸在正月初六的时候死 了,人们也没有厚葬他,按照他平时的性格,简简单单地将他埋葬了。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相信颛顼的儿子死后,一定成了神,于是人们也纷 纷祭祀起来,为的是送穷,因为颛顼之子生前就喜欢穷,死后成神同样是个穷神。所 以,当人们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认为是穷神光顾自己的家,因此到了穷神的忌 日,人们都要祭祀穷神,据说这样就能送走穷神。
以后人们每到正月初六都要祭祀穷神,渐渐地,人们把这种祭祀叫做送穷子。到了 唐朝,民间送穷神的仪式已经相当盛行,唐朝人不仅祭祀穷神,还有写送穷文的习惯。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文》,记述了老百姓送穷的仪式,人们祭祀穷 神的时候,要先作揖拜穷神,作揖的同时还要向穷神诉说自己的苦楚。例如作完揖之后 说: “穷神啊,我早就知道您的大名啊,我也没有忘记你,今天是你的祭祀,我送些钱 财给你,供养你,为你送行,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等到明年的这天我还会照常供奉你 的,请你放心,早早上路,一路走好! ”
人们送穷神说的话和送灶王差不多,但是送灶王的时候,人们想在灶王到天上报告 之前,希望灶王能为自己多说些好话。而送穷神,则是希望尽快把穷神送走,希望他再 也不要回来了。
人们不仅写文章送穷神,在唐朝这个诗歌的时代活跃着数不清的诗人,诗人们不免 要吟咏送穷神的诗,有一首诗写道: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 送穷。”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人们祭祀穷神,送走穷神的热闹场面。
民间送穷神的风俗一直盛行不衰,送穷神的风俗从唐到宋一直很流行。即使到了明 清,人们还是沿袭着这个古老的习俗。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神文》。历代不少野史笔记都有关于送穷神的记载,清末著名文 人俞樾也曾经写过《送穷神》: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神。”
大约由于送穷神的风俗源远流长,所以人们送穷神的日子还不太一样。据一些书中 写道,人们一般在正月初七的前一天祭祀穷神并送走穷神。而有的地方则将正月二十九 日定为送穷神的日子。还有把正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传统中的晦日作为送穷神的日 子。据有些书记载,穷神其实是死于晦日这天。这是三个比较流行的送穷神的日子,还 有一些送穷神的日子。虽然人们送穷神的日子不大一样,但是心愿都是一样的,希望在 新春来到的时候送走穷神,这样,当新的一年开始会有一个好的兆头,能够迎来富裕的 日子。
到了这一天,人们先要打扫屋 子,将屋子里的灰尘和一些没用的杂 物全都清理掉,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 把那些废弃物扔到水里,认为这才算 是真正的送穷。各地送穷神的风俗也 不尽相同,各个时代送穷神的仪式也 不尽相同。据一些书记载,送穷神的 前一天,家家户户要将粪便归拢到一 起,送穷神的当天,要做几个面饼把 粪便遮起来,并一起推走,这样才能 达到送穷的效果。唐朝送穷神的意思 也非常独特,据韩愈的那篇《送穷 文》说: 送穷神的时候,人们要用柳 木做成船的形状,船上还要放一些象 征性的供品,借柳木船送神,而南方 的一些地方则以芭蕉代船送穷神。
在北京还有座穷神庙,但是罕有人知,这座穷神庙在阜成门和西便门之间,坐落于 护城河外的一个偏僻之处,位于大道西边半里远的胡同里。穷神庙确实非常小,庙只有 两米多高,一米多的进深,根本无法进去人,穷神确实名副其实,连庙也那么简陋,因 为这里也只有穷人才会来祭祀。
穷神还是旧北京杠房伙计供奉的行业神。杠房就是早年间帮助人们筹办丧事的店 铺。当时的杠房除了出租殡葬用具,还代为安排葬礼上的仪仗鼓乐之事。杠夫就是杠房 伙计,出殡时抬棺木的苦力。
旧时代人们非常重视丧葬,葬礼和婚礼一起被称为红白喜事,白喜事指的就是丧 葬。按照古人的观点,人死后还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对死去的父母长辈都要像 生前一样照顾周到,因此,古代的丧葬是非常繁琐的。
从前人们在办理丧事的时候,是很讲究丧葬排场的。葬礼上的很多仪式都要请杠房 来办理,于是,围绕着送葬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因为老百姓的重视而显得很红 火。但这个行业的人被称为下九流,社会地位不高,被人们瞧不起,收入也不高,所 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些穷人,他们的住处十分都简陋,有时候甚至没有地方住。因 此他们总是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穷神就成了他们寄托希望的所在,他们凑钱建起穷神 庙,希望受到穷神的保佑,早日摆脱穷困。
穷神庙中的神像也很有意思,和其他衣帽光鲜、显得威严尊贵的神不同,穷神却是 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 头戴一顶破毡帽,一身破旧的衣裳,手拿一把葫芦状的酒壶,穷 神的这身打扮是典型的穷人形象。
穷神庙和送穷神都表达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就是贫苦的百姓都想摆脱穷困生活, 希望生活得更富裕一些。而穷神则成了穷人的出气筒,他们把自已穷困的处境归咎于 穷神,于是人们便想出送穷神和立穷神庙这种办法,祈求摆脱穷困,祈求过上富裕的 生活。
古时候经济不发达,在农耕社会,人们普遍都比较穷困。老百姓穷惯了,穷怕了, 都向往着富足的生活,因此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 “送穷” 。“送穷”一般都 是在正月初六进行。
“送穷” 其实就是送穷神。
人们喜欢迎财神,迎福神,请神之后 还要送神,例如送灶王爷。但是送灶王爷 和送穷神不同,灶王爷也被送走之后是上 天求福去了,而送穷神则是直接将贫穷扫 地出门,这是一种古代特有的奇特习俗, 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民俗现在已经消失 了。
过去还有把穷神叫做穷子的,这里还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宋朝的一本书就记载 了关于穷神的故事,据说穷神原来是三皇 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这个孩子很特别, 他从小因为体弱多病,身体比较差,经常 生病,当他长大成人之后,身材还是非常 矮小,性格和一般人不一样。他虽然出身 贵胄之家,但是他不喜欢所有新东西,新 衣服他要弄得破旧才肯穿。他也不肯吃山 珍海味,每天只吃稀饭。
穷神像
别人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好由着他的性子。后来,他不幸在正月初六的时候死 了,人们也没有厚葬他,按照他平时的性格,简简单单地将他埋葬了。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相信颛顼的儿子死后,一定成了神,于是人们也纷 纷祭祀起来,为的是送穷,因为颛顼之子生前就喜欢穷,死后成神同样是个穷神。所 以,当人们觉得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认为是穷神光顾自己的家,因此到了穷神的忌 日,人们都要祭祀穷神,据说这样就能送走穷神。
以后人们每到正月初六都要祭祀穷神,渐渐地,人们把这种祭祀叫做送穷子。到了 唐朝,民间送穷神的仪式已经相当盛行,唐朝人不仅祭祀穷神,还有写送穷文的习惯。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文》,记述了老百姓送穷的仪式,人们祭祀穷 神的时候,要先作揖拜穷神,作揖的同时还要向穷神诉说自己的苦楚。例如作完揖之后 说: “穷神啊,我早就知道您的大名啊,我也没有忘记你,今天是你的祭祀,我送些钱 财给你,供养你,为你送行,我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等到明年的这天我还会照常供奉你 的,请你放心,早早上路,一路走好! ”
人们送穷神说的话和送灶王差不多,但是送灶王的时候,人们想在灶王到天上报告 之前,希望灶王能为自己多说些好话。而送穷神,则是希望尽快把穷神送走,希望他再 也不要回来了。
人们不仅写文章送穷神,在唐朝这个诗歌的时代活跃着数不清的诗人,诗人们不免 要吟咏送穷神的诗,有一首诗写道: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 送穷。”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人们祭祀穷神,送走穷神的热闹场面。
民间送穷神的风俗一直盛行不衰,送穷神的风俗从唐到宋一直很流行。即使到了明 清,人们还是沿袭着这个古老的习俗。清代著名的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 就曾经写过一篇《送穷神文》。历代不少野史笔记都有关于送穷神的记载,清末著名文 人俞樾也曾经写过《送穷神》: “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神。”
大约由于送穷神的风俗源远流长,所以人们送穷神的日子还不太一样。据一些书中 写道,人们一般在正月初七的前一天祭祀穷神并送走穷神。而有的地方则将正月二十九 日定为送穷神的日子。还有把正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传统中的晦日作为送穷神的日 子。据有些书记载,穷神其实是死于晦日这天。这是三个比较流行的送穷神的日子,还 有一些送穷神的日子。虽然人们送穷神的日子不大一样,但是心愿都是一样的,希望在 新春来到的时候送走穷神,这样,当新的一年开始会有一个好的兆头,能够迎来富裕的 日子。
到了这一天,人们先要打扫屋 子,将屋子里的灰尘和一些没用的杂 物全都清理掉,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 把那些废弃物扔到水里,认为这才算 是真正的送穷。各地送穷神的风俗也 不尽相同,各个时代送穷神的仪式也 不尽相同。据一些书记载,送穷神的 前一天,家家户户要将粪便归拢到一 起,送穷神的当天,要做几个面饼把 粪便遮起来,并一起推走,这样才能 达到送穷的效果。唐朝送穷神的意思 也非常独特,据韩愈的那篇《送穷 文》说: 送穷神的时候,人们要用柳 木做成船的形状,船上还要放一些象 征性的供品,借柳木船送神,而南方 的一些地方则以芭蕉代船送穷神。
招财进宝
在北京还有座穷神庙,但是罕有人知,这座穷神庙在阜成门和西便门之间,坐落于 护城河外的一个偏僻之处,位于大道西边半里远的胡同里。穷神庙确实非常小,庙只有 两米多高,一米多的进深,根本无法进去人,穷神确实名副其实,连庙也那么简陋,因 为这里也只有穷人才会来祭祀。
穷神还是旧北京杠房伙计供奉的行业神。杠房就是早年间帮助人们筹办丧事的店 铺。当时的杠房除了出租殡葬用具,还代为安排葬礼上的仪仗鼓乐之事。杠夫就是杠房 伙计,出殡时抬棺木的苦力。
旧时代人们非常重视丧葬,葬礼和婚礼一起被称为红白喜事,白喜事指的就是丧 葬。按照古人的观点,人死后还会到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对死去的父母长辈都要像 生前一样照顾周到,因此,古代的丧葬是非常繁琐的。
从前人们在办理丧事的时候,是很讲究丧葬排场的。葬礼上的很多仪式都要请杠房 来办理,于是,围绕着送葬形成了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因为老百姓的重视而显得很红 火。但这个行业的人被称为下九流,社会地位不高,被人们瞧不起,收入也不高,所 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是些穷人,他们的住处十分都简陋,有时候甚至没有地方住。因 此他们总是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穷神就成了他们寄托希望的所在,他们凑钱建起穷神 庙,希望受到穷神的保佑,早日摆脱穷困。
穷神庙中的神像也很有意思,和其他衣帽光鲜、显得威严尊贵的神不同,穷神却是 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 头戴一顶破毡帽,一身破旧的衣裳,手拿一把葫芦状的酒壶,穷 神的这身打扮是典型的穷人形象。
穷神庙和送穷神都表达了老百姓的一个愿望,就是贫苦的百姓都想摆脱穷困生活, 希望生活得更富裕一些。而穷神则成了穷人的出气筒,他们把自已穷困的处境归咎于 穷神,于是人们便想出送穷神和立穷神庙这种办法,祈求摆脱穷困,祈求过上富裕的 生活。
今日更新
-
月老 千里姻缘一线牵
[2019-05-28]
-
送子观音 保佑人们子嗣众多
[2019-05-28]
-
炉神 红红火火,家家兴旺
[2019-05-28]
-
井神 生活不能缺少水的滋养
[2019-05-28]
-
床神 高枕无忧,美梦成真
[2019-05-2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