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2018-11-02 可可诗词网-诗词论评 https://www.kekeshici.com

不用事第一; 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 黜入第二格); 直用事第三 (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 贬居第三); 有事无事第四 (此于第三格中稍下, 故入第四); 有事无事, 情格俱下第五 (情格俱下, 有事无事可知也)。 (皎 然《诗式》)

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苏轼《东坡诗话》)

韩退之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盖能杀缚事实, 与意义合, 此最用事妙手。 (许��《彦周诗话》)

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 家秘密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人徒见 凌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祢衡传》:“挝渔阳掺声悲 壮”; 《汉武帝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 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邦? (蔡絛《西清诗话》)

诗之用事,不可牵强,必至于不得不用而后用之,则事词 为一,莫见其安排斗凑之迹。苏子瞻尝为人作挽诗云:“岂意日 斜庚子后,忽惊岁在己辰年。”此乃天生作对,不假人力。温庭 筠诗亦有用甲子相对者,云:“风卷蓬根屯戊己,月移松影守庚 申”,两语本不相类。其题云:“与道士守庚申,时闻西方有警 事”,邂逅适然,固不可知,然以其用意附会观之,疑若得此 对而就为之题者。此蔽于用事之弊也。(叶梦得《石林诗 话》卷上)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 诗:“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 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 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 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严有翼《艺苑雌黄》)

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 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张戒 《岁寒堂诗 话》)

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 用; 说理要简切,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姜夔 《白 石道人诗说》)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 意有余而约以尽之,善 措辞者也; 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者也。(同上)

李义山任弘农尉,尝投诗谒告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 无复没阶趋。”虽为乐春罪人,然用事出人意表,尤有余味。英 俊屈沉,强颜低意,趋跖诺虎,扼腕不平之气,有甚于伤足 者; 非粗知直己,不甘心于病畦下舐,不能赏此语之工也。 (黄彻 《䂬溪诗话》卷一)

用自己诗为故事,须作诗多者乃有之。太白云:“《沧浪》 吾有曲,《相子》掉歌声。”乐天:“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 二十场。”明年云:“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场。”《过栗 里》云:“昔尝咏遗风,著为十六篇。”盖居渭上,酝熟独饮,曾 效渊明体为十六篇。又《赠微之》云:“昔我十年前,曾与君相 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盖旧诗云:“有节秋竹竿”也。 (同上)

读书天下难事,用功有浅深耳。唐以诗为专门学,虽名世 善用古事者,或未免小误。如王摩诘诗:“卫青不败由天幸,李 广无功缘数奇。”不败由天幸,乃霍去病,非卫青也。去病传 云:“其军常先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意有“大将军” 字,误指去病作卫青尔。李太白诗有“阴山道士如相访,为写 《黄庭》换白鹅。”乃《道德经》,非《黄庭》也。逸少尝写《黄 庭》 与王修,故二事相紊。杜牧之尤不可胜数。前辈每云用事 虽了在心目间,亦当就时讨阅,则记牢而不误,端名言也。 (张镃《诗学规范》)

古人作诗,引用故实,或不原其美恶,但以一时中的而 已。如李端于郭暧席上赋诗,其警句云:“新开金埒教调马,旧 赐铜山许铸钱”,乃比邓通耳。既非令人,又非美事,何足算 哉!凡用故事,多以事浅语熟,更不思究,率尔用之,往往有 误。(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 《西斋话纪》 语)

用事多则流于议论。子美虽为“诗史”,气格自高。 (谢榛 《四溟诗话》 卷一)

赵子昂曰:“作诗但用隋唐以下故事,便不古也; 当以隋唐 以上为主。”此伦执矣。隋唐以上泛用则可,隋唐以下泛用则不 可。学者自当斟酌,不落凡调。(同上书卷二)

今人作诗,必入故事。有持清虚之说者,谓盛唐诗即景造 意,何尝有此?是则然矣。然以一家言,未尽古今之变也。古 诗,两汉以来,曹子建出而始为宏肆,多生情态,此一变也。 自此作者多入史语,然不能入经语。谢灵运出,而《易》辞、 《庄》语无所不为用矣,剪裁之妙,千古为宗,又一变也。中 间何、庾加工,沈、宋增丽,而变态未极,七言犹以闲雅为 致。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 致,于是诗之变极矣。子美之后,而欲令人毁靓妆,张空拳, 以当市肆万人之观,必不能也。其援引不得不日加而繁,然病 不在故事,顾所以用之何如耳? 善使故事者,勿为故事所使, 如禅家云:“转《法华》,勿为《法华》,转”。使事之妙,在有 而若无,实而若虚,可意悟不可言传,可力学得不可仓卒得 也。宋人使事最多,而最不善使,故诗道衰。我朝越宋继唐, 正以有豪杰数辈,得使事三昧耳。第恐数十年后,必有厌而扣 除者,则其滥觞末弩为之也。(王世懋《艺圃撷余》)

用事之工,起于太冲《咏史》唐初王、杨、沈、宋、渐入 精严。至老杜苞孕汪洋,错综变化,而美善备矣。用事之僻, 始见商隐诸篇。宋初杨、李、钱、刘,愈流绮刻。至苏、黄堆 叠诙谐,粗疏诡谲,而陵夷极矣。(胡应麟《诗薮》内编 卷四)

杜用事错综,固极笔力,然体自正大,语尤坦明。晚唐宋 初,用事如作谜。(同上)

诗自模景述情外,则有用事而已。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 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材诣,全 在阿堵中。且古体小言,姑置可也,大篇长律,非此何以成 章? (同上)

用事患不得肯綮,得肯綮则一篇之中,八句皆用,一句之 中,二事串用,亦何不可? 宛转清空,了无痕迹,纵横变幻, 莫测端倪。此全在神运笔融,犹斫轮甘苦,心手自知,难以言 述。(同上)

诗家使事,必仍其事之本家,其常也。然亦不尽然。如老 杜“玉衣晨自举,铁马汗常趋”,非用昭陵石马汗出事乎?却更 为铁马。“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非用陶潜“三径 就荒,松菊犹存”语乎? 却更为松竹。但细读全篇,觉仍之不 稳,必更之才合者,则颊上三毛之谓也。于此参究,可悟使事 活法。(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四)

吟家虽忌疏学,然如诗料平时收拾太多,不能割爱,往往 病堆垛,更不如寡学人作诗有情韵也。谓不信者,请看《箧中 集》诸公胸中有几多书在? (同上)

用事不可着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用。 (同上书卷四引杨仲弘语)

按宋景文云:“古人诗用事简而当,亦不以字害句,故音韵 清浊,随宜改易,直取意顺则己。至唐人以律格自拘,不复取 用。惟白乐天往往有之。(同上书卷二四)

唐人用事, 全句活现; 宋人用事, 欲新反��, 全句似死。 唐在意,宋在字,相去远矣。(《瀛奎律髓》卷一○王安 石 《宿雨》 冯班评语)

用事之法,取材宜清,用意宜切,凑合宜赡,言尽而意有 余。如诗人用鸟兽草木为比兴者,上也; 直用古事,言切理举 者,次也; 锻炼华词,以助文章者,下也。(同上书卷二 七杜甫 《萤火》 冯班评语)

诗不专贵用事而不害乎用事,所谓太虚不拒万有,真空不 离色相也。(毛先舒 《诗辩坻》卷三)

唐人有寄托,故使事灵; 后人无寄托,故使事版。刘禹锡 云:“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借古以叙时事,则 灵动。武元衡云:“刘琨长啸风生坐,谢朓题诗月满楼”,实用 古事而无寄托,便成死句。(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一 八 《渌水亭杂识四》)

自汉以迄中唐,诗家引用典故,多本之于经传 《史》 《汉》,事事灼然易晓。下逮温,李,力不能运清真之气,又度 无以取胜,专搜汉魏诸秘书,括其事之冷寂而罕见者,不论其 义之当与否,擒剥填缀于诗中,以夸耀己之学问渊博。俗眼被 其衒惑,皆为之卷舌伸眉,咄咄嗟赏,师承唯恐或后。 (黄子云 《野鸿诗的》)

古人用事即是用意,加以真气行之,健笔举之,故征引虽 繁,不为事累。(乔亿《剑溪说诗》卷下)

后人长篇,率皆横征事实,否则力薄不可支持。试阅老杜 《咏怀》、《北征》等作,曾用几故实耶?若青莲大篇,随手事 实,滚滚而来,则又不为使事也。正如大风拔木,屋瓦皆飞, 气之所过,物必从之,风何有意于其间哉! (同上书又 编)

作诗专尚隶事,看诗专重出典,慎勿以知诗许之。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征引故实,乃兴会所至,触手而得,适中其事之所宜,非 作意为之也,且唐人类不采僻书隐事,其展辞若浅近,而命意 则深远,故足称耳。长庆以后,惩元,白俚率之弊,于是西 昆、松陵之体兴。凡山经地志、释典道藏,无不可援以入诗, 读者如睹春花,如窥宝肆,绚烂极矣。要其真气自在也。 (毛张健《唐体肤诠·丹黄余论》)

唐人近体诗,不用生典。称公卿,不过皋,夔,萧,曹; 称隐士,不过梅福,君平,叙风景,不过“夕阳”,“芳草”; 用 字面,不过“月露风云”,一经调度,便日月斩新。犹之易牙治 味,不过鸡猪鱼肉; 华佗用药,不过青粘漆叶; 其胜人处,不 求之海外异国也。(袁牧《随园诗话》卷六)

用典一也,有宜近体者,有宜古体者,有近古体俱宜者, 有近古体俱不宜者。用典如水中著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 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同上 书卷七)

唐人诗用事,用人名类多割截。如老杜“徐庶为交友,刘 牢是外甥”、“葛亮贵和书有篇”之类。至乐天《和酬郑侍御东阳 春闷放怀见寄》诗,末句云:“凭君一咏问周师”、自注: 周判 官师范,苏杭旧判官,去范字,叶韵。(郭麐《灵芬馆诗 话》卷一)

用事选料,当取诸唐以前。唐以后故典,万不可入诗,尤 忌以宋元人诗作典故用。(方南堂 《辍锻录》)

古人于事之不能已于言者,则托之歌诗; 于歌诗不能达吾 意者,则喻以古事。于是用事遂有正用、侧用、虚用、实用之 妙。如子美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云:“万岁持之 护天子,得君乱丝为君理”,此侧用法也。刘禹锡 《葡萄歌》 云:“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此虚用法也。李颀 《送刘 十》云:“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此实用也。李 端 《寻太白道士》 云:“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此正用 也。细心体认,得其一端,已足名家,学之不已,何患不抗行 古人耶! (方南堂 《辍锻录》)

少陵诗类多故实,而不似用事者。退之用事深婉,或云高 出老杜上。义山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为西昆所祖,而有言僻 涩者,荆公晚年亦喜之。(胡寿芝《东目馆诗见》卷三)

用成语最难,须要无痕迹。韦蟾诗:“悲莫悲兮生别离,登 山临水送将归。”皆楚辞也。(马位《秋窗随笔》)

死典活用,古人所贵。少陵《禹庙》诗:“空庭乘橘柚,古 屋画龙蛇”,橘柚、龙蛇用禹事,如此点化成即景语,甚妙。 (施补华 《岘佣说诗》)

愚人用典,必将词语抄出凑句,盖末知古人用典,如水中 着盐,不见盐而有盐味也。(《瀛奎律髓》卷三《金陵怀 古》 许印芳评语)

近人主王、孟、韦、柳一派以神韵为宗者,谓诗不贵用 典,又以不著议论为高,此皆一偏之曲见也。名手制胜,正在 使事与议论耳。严沧浪谓用典使事之妙,如镜中之花,水中之 月,可以神会,不可言传。又谓如著盐水中,但辨其味,不见 其形。所喻入妙,深得诗家三味。大抵用典之法,在融化剪 裁,运古语若己出,毫无费力之痕,斯不受古人束缚矣。正用 不如反用,明用不如暗用,或借宾以定主,或托虚以衬实。死 事则用之使活, 熟事则用之使生。 渲染则波澜叠翻, 熔铸则 锤在握。驱之以笔力,驭之以才情,行之以气韵,俾自在流 出,如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而一归于天然,斯大方家手笔 矣。杜陵句云:“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放翁云: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皆个中精诣也,学者详 之。(朱庭珍 《筱园诗话》 卷一)

诗欲避熟就生,亦须避生就熟。立意宜生,处境宜熟; 运 典宜生,用语宜熟。老杜 《花卿歌》:“成都小将有花卿,学语 小儿知姓名”,脱口而去,如不经意,初意为眼前语耳,继乃 知其用 《魏书》张辽事。用典至此,方臻神化。宋人用事类多 硬砌。如东坡“不用长愁挂月村”,用杜诗“月挂客愁村”句也; “王荆公“柴门虽设要常关”,用陶“门虽设而常关”句也。一则 何等自然,一则何等生硬。山谷尤甚。如此用典,终觉太苦。 (丁仪 《诗学渊源》 卷七)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