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诗心 相辉相映——例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月亮情结
月色诗心 相辉相映——例谈中国古代诗歌的月亮情结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
中国古代诗歌描写月亮的诗句多不胜数 , 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诗人热爱月亮 , 望月感怀 , 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感 ;诗人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性 , 凝聚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称这种关系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月亮情结” , 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形成这种情结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望月感怀; 月亮情结;
收稿日期:1999-11-25
The moon complex in ancient Chinese poems
Abstract:
Description of the moon is on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ancient Chinese poems. The poets' profound love for the moon elicited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their works, the moon seems to be human and sagacious, leading readers to a rich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is essay, the writer sums it up as “the moon complex in ancient Chinese poems” and tries to discuss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e.
Keyword:
ancient Chinese poem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licited by the moon; moon complex;
Received: 1999-11-25
月亮———一个美妙的词语, 在浩繁的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她是文学家最喜欢描写的自然景物之一, 在《诗经》里, 就有不少描写月亮的诗句。“匪东方则明, 月出之光” (《齐风·鸡鸣》) 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描写月亮的诗句。而究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多少作品抒写过月亮, 赞美过月亮呢?那就如“明月几时有”一样无法准确回答。笔者粗略统计一下, 在《唐诗三百首》中就有59首直接写到月亮, 这足见文学家对月亮的钟爱。在文学家的笔下, 月亮充满着灵性, 凝聚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文学家热爱月亮, 望月感怀, 因她快乐也因她忧愁, 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感。中国文学的这种月亮情结,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
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诗句:
1.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3.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4.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 素
秋千顷。 (晁补之《洞仙歌》)
5.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6.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这些诗句中, 诗人或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均以月亮作为中介, 望月感怀。例1.诗人面临宽阔的大海, 目睹一轮明月从海平面上升起的气势磅礴的场面。诗人为这宏大的景象而感动, 从而抒发心中的慨叹。例2.诗人在一个月朗星稀、花好月圆的晚上, 把酒赏月, 本应是人月团圆的时节, 却孤身一人, 无奈只得对月倾诉, 抒发寂寞的心情。例3.诗人独守房中, 从床前的月光转移视线到户外, 透过窗户望月, 从而勾起对故乡的思绪。例4.抒情主人公更上层楼, 在更高的位置上观月, 别有一番天地。例5.与月同行, 披星戴月, 感触良多。例6.写月照万里春江的壮丽景色, 意境深远。这种种状态是望月感怀的具体表现。月亮成了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感情的激发点, 她不单单具有象征意义, 而且有生命, 有思想, 形象生动可感, 与人交流, 走近诗人亦走近读者。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 许多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稳定性的。如, 乌鸦有不祥之兆;红色代表喜庆、热烈;梅花喻意傲骨;兰花喻意高雅……但同是面对一轮月亮, 望月感怀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千差万别, 具有相当的丰富性。
例如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月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诗歌充满稚趣, 面对圆月, 勾起的是李白对童年天真温馨的回忆。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描写月夜春江的美丽景色, 表达的是花好月圆的感觉, 一切都是跃动的、欢快的。而李白的“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则更是豪气干云, 气势不凡。
还有, 李白《长相思》其一“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表达的是悲叹痛绝的心情。而张礻右《题金陵渡》中“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抒发的却是淡淡的忧愁, 抒情就较为含蓄一些。
同是描写月光,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给人的是一种幽清的感觉。而“今夜鹿阝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就已经有了一些寒意。更有甚者“明月照积雪, 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 表达的就是苍凉之感了。
由于环境的不同, 人物的心境不同, 月亮的状态不同, 望月感怀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千差万别的。
二
望月感怀具有丰富性, 但从千差万别中看到感怀具有相对的趋向, 亦即具有一定的主题。这主题就是思恋。或是思亲、思乡、思古, 或是放眼宇宙, 追恋理想。
由于各种原因, 造成亲人分离, 或者是丈夫戍守边关, 夫妻分处异地;或者是远离家乡任职, 难能在堂前尽孝;或者是云游四海, 居无定所, 思念亲人。他们虽身处异地, 但感情浓厚, 思念之情频频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莺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邻汉苑, 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 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 何时返旆勒燕然。
(皇甫冉《春思》)
这是一首思妇诗, 诗人以温柔缠绵的笔触, 抒写少妇在大好春光中思念征夫的深情。明月将他们的距离拉近, 仿佛是心贴心地倾诉思念之情。
又如: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妇人自恨与夫离别, 明月照床, 星移夜空, 正觉难堪, 而牛郎织女也有何罪, 要相隔天河!仰望遥天, 殷殷致问, 触景而情更伤了。
中国人注重落叶归根, 这根就是家乡, 生自己育自己的家乡。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 那么亲切。那里是心灵的归宿。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思乡佳作, 风格清新隽永, 蕴籍含蓄, “只眼前景, 口头语, 而有弦外音, 味外味, 使人神远。” (沈德潜语) 全诗朴素无华, 但是丝丝乡情, 又触动了多少游子, 勾起了多少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徐凝的《忆扬州》将天下明月夜一分为三, 而扬州就分得其二, 对家乡扬州的钟爱是带有明显的偏向性的, 是不可替代的。
有些诗句借助月亮阐发思古之幽情, 或咏怀古迹, 或赞颂古人。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这是对古迹的咏怀。淮水, 秦淮河。女墙:城上的矮墙。诗句通过对明月的描写, 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而江山依旧, 人事已非, 只有明月多情, 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荒凉的故都, 抚今追昔, 哪能不令人伤感呢!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苏武庙》)
这是一首对古人的思忆咏赞的诗。据《汉书·苏武传》:苏武, 字子卿, 武帝遣武以中郎将持节送匈奴使在汉者。单于欲逼武降, 武不屈, 乃徙武于北海无人处, 使牧公羊, 谓羊产仔乃得归。武持节牧羊十九年。昭帝即位, 匈奴欲与汉和亲。汉使至匈奴, 武原随从常惠夜见汉使, 使汉使对单于言:汉天子射于山林, 得雁, 足系帛书, 言武在某泽中。单于惊, 乃放还苏武。诗作借月展开想象, 描绘了一幅塞外牧羊图, 既是思古, 又以月赞颂苏武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节。
在古人的眼中, 月亮异常的神秘, 他们向往月亮, 想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但受条件所限, 认识甚浅, 自然对月亮就会产生许多疑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把酒问月》)
在这里, 诗人将眼光放远, 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外。表现了诗人相对开放的宇宙观, 寄托了对美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
诗人赏月、爱月、写月, 写月的诗歌层出不穷, 且得到人们广泛长久的传诵。中国古代诗歌的这种月亮情结, 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月亮情结的形成与发展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 月亮独特的时空位置, 有利于激发诗人的创作冲动
我们当代人都知道, 通称的月亮也就是月球, 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 它自身不会发光, 只能反射太阳的光。但是古人对宇宙的了解非常有限, 对宇宙有一种神秘感。月亮为什么悬挂在空中而不会掉下来呢?月亮上有些什么东西呢?……一个个疑问令人困惑, 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就越觉得神秘, 就越想去了解她。人们试图通过想象去阐释这些现象。这种阐释是人文性的, 带有各自的思想特点。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 每个人心目中的月亮都是不一样的。人们每次赏月, 收获、感受都不同。月亮只在晚上出现, 夜深人静, 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思绪。月亮在黑幕中永远都是主角, 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月亮备受人们关注, 当然也更受思想敏锐、感情丰富的文学家的关注。文学家面对月亮, 激发起自己的思想火花, 便有了创作的冲动。
(二)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深入人心, 丰富了写作素材
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文学的源头。有关月亮的传说很多, “嫦娥奔月”是最为深远的一个。该传说是美丽的, 给人以广阔的空间, 给人以一种上进的激励。而天狗吞月, 人们打锣吓走天狗, 保住月亮的传说, 更是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月亮的热爱。月亮深入民心, 在民间形成了许许多多与之有关的习俗、节日。这方面没有哪一种事物能与之相比。元宵节人们观灯赏月, 祈求花好月圆, 带来新的一年美好的开始;中秋节, 人们祈求人月团圆, 并且吃月饼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形成相当兴旺的商业文化。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祭月赏月的活动就更是多如牛毛。月亮的名字深入人心, 形成很多民间故事, 丰富了月亮的文化内涵。凡此种种都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 给文学家以广阔的创作空间, 提供了众多的写作素材, 常写常新, 月亮是文学家永不言倦的话题。
(三) 文学的发展丰富了月亮的文化内涵
人民群众赏月玩月, 文学家爱月咏月, 对月亮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文学的发展中, 对月亮的阐释不断丰富。就拿人们对月亮的称谓来说吧, 就有几十种, 使到文学作品生动活泼。例如, 辛弃疾词:“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孙平仲诗:“团团冰镜吐清晖, 今夜何如昨夜时”;王沂孙词:“叹慢磨玉斧, 难补金镜”;李扑诗:“皎魄当空宝镜开, 云间仙籁寂无声”;鲍照诗:“娥眉蔽珠栊, 玉钩隔锁窗”;王沂孙诗:“一曲银钩小, 宝帘挂秋冷”。这些诗句将月亮称作“镜”或“钩”, 也有称作“兔”和“蟾”的, 如:贾岛诗:“上人分明见, 玉兔潭底没”;卢仝诗:“朱弦初罢弹, 金兔正奇绝”;范成大诗:“已饶瑞英明朝满, 先借清蟾一夜园”, 刘基诗:“永夜凉风吹碧落, 深秋白露洗明蟾”。此外还有称月亮为“碧华”、“素娥”、“冰鉴”、“玉弓”、“桂魄”、“圆景”等, 丰富多彩, 正是:同是一轮明月, 述情万般别。月色与诗心, 相映多皎洁。
咏月之作多如牛毛, 但是常写常新。虽然有继承性, 但是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特点, 古时有“春江花月夜”今天有“十五的月亮”, 我们且不比较二者在写作技巧上的优劣, 是古胜今, 还是今胜古,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月亮所蕴含的文化色彩是不断丰富, 不断发展的, 运动发展的事物最具生命力, 相信望月感怀仍然不断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中国文学的月亮情结也会更加深厚。
今日更新
-
浅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2020-03-10]
-
换个角度看唐诗
[2020-03-10]
-
唐风宋韵的流变——文运与世运之间
[2020-03-05]
-
中国文学中的水
[2020-03-05]
-
酒与对联
[2020-03-0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