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王令的诗歌创作
试评王令的诗歌创作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 要:
北宋诗人王令的诗歌大胆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 反映民生疾苦 , 批判锋芒指向宋朝统治者。同时 , 展示诗人从立志报国、拯救民生到绝意仕途的心灵历程 , 表现出诗人的浩然正气和道德情操。他受韩愈、孟郊、李贺、卢仝影响 , 并得益于李白、杜甫 , 在摹仿中有所创新 , 但有说理浅薄、生硬粗糙的毛病。对王令诗歌应作全面和公正评价 ,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予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
王令; 抨击现实; 摹仿创新;
收稿日期:2000-06-15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Wang Ling's Poetry
Abstract:
Wang Ling was a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 g Dynasty, who died young.He bravely attacked the dark side of the then society in his poems, voiced objection to the persecution of the suffering civilians, a nd above all, sharply criticized the ruling class of the Dynasty.Meanwhile, his po ems indicate the course of changes in the poets psyche, from aspiring to serve th e state and save the world to deciding to quit his official career, are over whel med with the poets awe inspiring righteousness, moral sentiment, and eminent p ersonality.He was inflnenced by such poets as Li Bai and Du Fu, as well as Han YU, Meng Jiao, Li He and Lu Quan.While imitating , them, he formed his own style of composing powerful and forceful pieces.Some of them are a bit superficial, rigi d and rough.But in general,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Therefor e, the poems of Wang Ling shoug be given deserved recognition, evaluation, and a worthy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word:
Wang Ling;attack the reality;innovate through imitation;
Received: 2000-06-15
王令, 字逢原, 北宋诗人。自幼父母双亡, 随叔祖王乙从元城 (今河北大名县) 移居广陵 (今江苏扬州) 。他一生穷困潦倒, 贫病交迫, 死时年仅28岁, 留下70多篇散文和470多篇诗歌。由其外孙吴说编成《广陵先生文集》二十卷, 有钞本流传。至明清间, 又有一些钞本及个别选刊本。1922年吴兴刘氏嘉业堂据抄本刊印全集本。沈文倬先生以这个全集本为底本, 参考其他钞本和选刊本进行校勘, 取名《王令集》①, 于1980年正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对王令诗歌的研究大有裨益。
王令的诗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至今仍有一些名家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未曾提及。就诗而言, 王令的诗歌创作气魄雄宏开阔, 独具一格, 在宋诗中有相当突出的成就。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一
王令生活在宋仁宗年间, 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复杂。西夏、辽国不断侵扰, 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而朝廷用兵屡败, 割地赔款, 造成国库空虚, 国势日衰。与此同时, 地主富豪、达官贵人大肆兼并土地, 搜括民脂民膏, 加上连年水涝旱蝗灾害, 灾民流离失所, 啼饥呼寒, 民不聊生。这时期的诗歌都有不同的反映, 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 苏舜钦的《城南感怀呈永叔》、《庆州败》、《已卯冬大寒有感》, 王安石的《河北民》等篇, 都写了在朝廷苛政、官府盘剥和自然灾害的侵扰下, 老百姓民不聊生、尸横沟壑的惨状以及朝廷无力御敌、损兵辱国的行径。与这些诗人的作品相比, 王令的诗歌在观察现实、反映现实的广度深度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
王令个人遭遇跟这些诗人有根本的差别。他17岁开始聚学授徒为生, 直至28岁。10年间, 辗转于天长、高邮、江阴一带, 过着“吾食无田, 吾寝无庐, 吾炊无刍, 吾无菹”的极其困苦的生活, 还要养育寡姐外甥。如此悲惨境况, 使王令对民生疾苦有深刻认识和切身的感受。他怒斥“天下无道” (《正命》) , “却痛苍生为泪垂” (《赠王平甫》) 。他虽熟读孔孟之书, 但不相信命运和性善的说法。认为“性无善恶”, 善恶“皆情”, 情之善恶, 取决于人之“习”即所作所为 (《性说》) 。指出贫贱富贵和死生, 并非上天的安排, 关键是看人的行为如何, 合乎“道”义、民心, 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他表示“以身殉道, 虽穷贱死而不回, 亦我命之也, 其命在我者也。” (《正命》) 他的志向在于“道”, “得其时, 挟其道, 进而行之天下”, “富贵岂吾文志哉?非其时, 而道不行于天下, 去富贵而不居, 是犹吾之志也, 曾何损益于吾心哉?” (《志述》) 所以, 王令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 把握社会种种矛盾, 或直接暴露, 或抒写理想, 狠狠地抨击朝廷官府的吃人罪恶, 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宋朝统治者。他不仅仅是同情人民而是以至爱之情为百姓呼喊不平, 忧人民之所忧, 恨人民之所恨, 表现了他的愤懑悲痛、浩然正气和人生追求。这是王令诗歌思想内容的一大特色。
《饿者行》是一首现实主义的优秀诗篇。诗人饱含着眼泪, 勾勒出一幅人民饥寒交迫沿街行乞的画面, “道中独行乃谁子, 饿者负席缘门呼, 高堂食饮岂无弃, 愿从犬彘求其余。”百姓连猪狗吃剩的东西都乞不到, 等待他们的是死亡。而豪绅贵族饱食终日, 寻欢作乐, 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比鲜明, 诗人的爱憎感情是何等的鲜明!在《不雨》中, 他写出这样一幕水旱灾之年人民饥饿将死的惨剧:“去岁秋霖若决川, 今春不雨旱良田。道边老幼饥将死, 云外蛟龙懒自眠。赤日有威空射地, 清江无际漫连天。谁将民瘼笺双阙, 四海皇恩一漏泉。”对蛟龙、烈日、清江的描写, 暗喻上天无情, 朝廷官府根本不想法消除灾情, 赈济难民, 揭露得多么深刻。又如“歉岁糠糟绝, 高门犬马肥, ” (《良农》) “冬温春疫早, 死者晨满街。” (《闻哭》) 也都真实地描写社会的尖锐对立, 再现统治者盘剥百姓的罪行和灾民尸横街衢的惨状, 吐露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暑旱苦热》和《暑热思风》也是描写旱灾、揭露现实的诗歌, 但意蕴特别深刻, 深切表达了诗人和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思想感情。王令这种以“拯救民生”为已任的胸襟、愿望、情操在他悲壮激越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这样说, 王令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是毫不留情的, 直接触及到了宋王朝统治。《原蝗》描写了蝗虫肆虐的惨景, 指出蝗虫为害之因, 并不是什么天降灾祸无法防治, 而是朝廷官府听之任之, 置百姓死活于不顾。蝗害之因“在人不在天, 譬之蚤虱生裳衣, 折搜剔拨要归尽, 是岂仁者尚好之!”《梦蝗》则把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 用拟人化的手法, 借蝗虫之口说:“我岂能自生, 人自召我来, 啜食借使我过甚, 从而加诟尔亦乖。”并对“我”责问加以反诘:
尝闻尔人中, 贵贱等第殊;雍雍材能官, 雅雅仁义儒, 脱剥虎豹皮, 假借尧舜趋, 齿牙隐针锥, 腹肠包虫蛆, 开口有福威, 颐指转赏诛, 四海应呼吸, 千里随卷舒;割剥赤子身, 饮血肥皮肤, 噬啖善人党, 嚼口不肯吐, 连床列竽笙, 别屋闲嫔姝, 一身万椽家, 一口千仓储, 儿童袭公卿, 奴婢联簪裾, 犬豢羡膏梁, 马厩余绣涂。
随后写富贵者和穷困者的鲜明对比:“开口坐待食, 万廪倾所须, 家世不藏机, 绘锈锦衣襦, 高堂倾美酒, 脔肉鱼会百鱼, 良材琢梓楠, 重屋擎空虚;贫者无室庐, 父子一席居, 贱者饿无食, 妻子相对吁。”点出:“此固人食人”, 真是鞭辟入里, 针针见血。
尤为可贵的是, 王令不相信人民会坐以待毙, 任凭统治者宰割。他传达出人民反抗的心声。在《和洪与权逃民》中, 他一方面沉痛地写出百姓漂泊逃亡、妻离子散、流尸沟河的惨不忍睹场面;另一方面愤怒地告诉统治者, 不要以为人民愚弱可欺, 一旦人民求生欲望破灭, 必然会醒悟并反抗寻求活路。“常得民愚犹是幸, 不然死等更何为?”“若也天心省民数, 未知死所欲何辞!”如果说, 这首诗写得比较含蓄, 那么在《寄洪与权》中, 诗人则大声疾呼, 简直是号召受压的人们起来反抗:
剑气寒高倚暮空, 男儿日月钅巢心胸, 莫藏牙爪同痴虎, 好召风雷起卧龙。旧说王侯无世种, 古尝富贵及耕亻庸。须将大道为奇遇, 莫踏人间龌龊踪!
诗中, 有豪情的激励, 有诚恳的告诫, 有相信人民的信念。在《猛虎》中, 他把统治者比作“猛虎”、“豺狼”, 希望执剑的壮士打“猛虎”, 灭“豺狼”, 为民除害, 为民造福。显然, 这样的诗句在当时经科举保荐, 进身为大小官吏的诗人是写不出来的。王令的诗歌感人至深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生活、思想感情和要求愿望, 是有着深刻的人民性和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二
构成王令诗歌创作的另一大特色, 是诗人多方面地展示了自己从立志报国、拯救民生到绝意仕途的心灵变化历程, 曲折地反映出在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环境里, 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重重压迫下, 诗人理想破灭的悲痛心情、爱国情怀、崇高道德和卓然人格。王令这种心灵变化过程, 既是他个人的, 又具有典型性, 体现出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共同心态和悲惨命运, 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王令靠苦学成才, “年十数岁, 昼从群儿嬉, 夜独诵书, 往往达旦不眠, 率以是为常。未尝从师为辞章, 即雄伟老成, 人见之皆惊。”②由于他品学兼优, 颇得时人器重。地方官邵必在向仁宗举荐他的奏状中说:“臣伏见扬州布衣王令, 文学德行, 俱出人右, 奉寡姐如严父, 教孤甥如爱子, 寒饥穷困, 不改其守。求之士人, 未见其比。”③。与王令结交且比他大11岁的王安石这时已经为官, 十分赏识他的学识才干, “始予爱其文章, 而得其所以言;中予爱其节行, 而得其所以行;卒予得其所以言, 浩浩乎其将沿而不穷也, 得其所以行, 超超乎其将追而不至也。于是慨然叹, 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 将在于此, 予将友之而不得也”。④王安石想到他日如能参与朝政, 实行变革, 王令可作他的助手, “力排异端谁助我, 忆见夫子真奇材, 木便楠豫章慨白日, 只要匠石聊穿裁。”⑤王令也表示:“忆昨楼幸久留, 乾坤谈罢论睢鸠。它时已恨相从少, 此日能忘共学不?南去溪山随梦断, 北来身世若云浮。行藏愿与君同道, 只恐蹉跎我独羞。” (《因忆楼读书之乐呈介甫》) 写他们相交之深, 读书之乐, 写他们意气相投, 志同道合, 写他乐意助王安石干一番事业, 但只怕自己到处飘零, 虚度年华, 力不从心。
朝廷腐败, 外敌入侵, 苍生受难, 无时无刻不在王令的关注之中。他渴望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宏才抱负和报国安民之志, 能看到“议尽艹刍荛口, 歌回《雅》《颂》声”, “一身兼稷禹, 四海再唐虞”, “鱼鸢上下乐, 羌狄朔南通”, “群谋安一统, 无口议将然” (《何处难忘酒十首》) 的天下太平日子, 他憎恶奸邪, 是非分明。在《唐介诗》中, 他赞颂唐介为国冒死上谏朝廷、弹劾大臣过失的铮铮铁骨, 不怕“一语所犯百死在, 要领可断族可夷”的牺牲精神, “伟哉介也已不朽, 日月为字天为碑。寄诗琐琐媒孽子, 介纵蹈死吾何悲!”他主张坚决抗敌, 血战到底。在《张巡》中, 他歌颂张巡在安禄山叛乱, “危系一发悬九渊”时, 孤军守卫睢阳城, 顽强抗敌, 宁死不屈。想象那沙场的遗址, “何时山移陵谷变, 发出鼓铸戈或铤。吾如得之愿有用, 不诛已然诛未然。”自己也到前线去杀敌报国。在《寄王正叔》中, 他叙写自己穷困, 百忧丛侵, 醉酒解愁, 不忍把笔, 以至“近嫌文字不足学, 欲出简札临渊抛。”但他一听到边境告急, 心中热血沸腾起来:
唯思边堠愿得到, 耳静意若闻金刀, 安得铁马十数万, 少负弩矢加予腰。力在快战不愿守, 直令疒只斗而血尘, 东西南北四问罪, 使人不敢诬天骄, 增尸为城骨筑垒, 滴血地尘不嚣, 归来再拜贺太平, 亟出虏首都城枭。
诗人写出他想象中抗敌的悲壮场面, 写出他的豪情壮志和理想愿望。在《感愤》中, 他豪迈地宣称:“未甘身世成虚老, 待见天心却太平, 燕然未勒胡雏在, 不信吾无万古名。”在《秋日偶成呈杜子长显之兼简刘仲美》中写道:“丈夫不合自穷愁, 藜藿先须天下忧。君不唐虞皆我罪, 民推沟壑更谁尤?须将兼济为吾事, 若只诚身亦我羞。满纸古人皆有道, 如其所学愿轲丘。”表明诗人不为个人穷困所虑, 要先百姓之忧而忧, “兼济”天下, 拯救人民于苦海之中。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 社鼠照旧横行, 国事毫无起色, 边境频繁告急, 人民雪上加霜。这一切都使王令感到回天无力, 难有作为。他深深地失望了。于是他不应进士举, 辞去做了几个月的高邮军学官, 谢绝了邵必的馈赠和举荐。他悲叹:“已嫌世浊胡为混, 能待河清固已稀。” (《春日》) “终甘世态真何道, 不得吾心自合归。” (《奉寄崔伯易》) “旧笑古人轻独往, 近来还自忆林泉。” (《思归》) 甚至他还劝告王安石要激流勇退:“古人踽踽今何取, 天下滔滔昔已非。终见乘桴去沧海, 好留余地许相依” (《寄介甫》) 。王安石理解他的苦衷。王令死后, 王安石在追悼诗中云:“妙质不为平世得, 微言唯有故人知。”⑥丝毫没有责怪王令的意思。
古代封建社会知识分子, 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 往往奉行“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信条。在出仕无望之后, 往往避居山林, 做一名与世无争的隐士。象诗人林逋, 终身不仕, 结庐杭州西湖孤山, 写山林田园风光, 抒隐居闲情逸趣, 远离现实, 其诗歌就有很大的局限性。王令虽有归隐之意, 但始终不曾忘记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 王令写松、柏、竹、梅一类题材, 多以自况, 寓寄深意, 认为自己抱负即使在这世上不能实现, 那也要保持自己大义凛然的气节, “虽然世匠遗抡度, 肯与凡材较后先” (《松》) , “不惜以材同失地, 好留更老共支天” (《和人双柏》) , “不求丹凤食, 不学景龙呤, 自有慈仁意, 相依岁月深。潜符君子道, 可愧世人心” (《慈竹》) , “清香芬敷去何远, 可惜不使蝶得知” (《梅花》) 。王令写山水景物的诗篇不多, 主要是寄情言志, 在无奈中倾诉自己对黑暗世道的愤懑, 这其实也是对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反叛。
王令展示心灵变化历程的这部分诗作, 同样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抗议和控诉, 在揭露现实和抒发理想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
宋诗学唐诗, 有摹仿, 但也有创新, 否则宋诗就无价值可言。宋诗的毛病, 往往是理多于情, 理浅情薄。对于王令诗歌, 在总体上也应这样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令才思奇轶, 所为诗磅礴奥衍, 大率以韩愈为宗, 而出入于卢仝、李贺、孟郊之间, 虽得年不永, 未能锻炼以老其才, 或不免纵横太过, 而视局促剽窃者流, 则固倜倜乎远矣!”这个评价基本是对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说“他受韩愈、孟郊、卢仝的影响很深, 语句跟李觏的一样创辟, 而口气愈加雄壮, 仿佛能够昂头天外, 把地球当皮球踢着似的, 大约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运用语言不免粗暴, 而且语句尽管奇特, 意思却往往在那时候都要认为陈腐, 这是他的毛病。”李觏也是宋代诗人, 大王令22岁, 与王令同年去世。钱钟书先生评王令诗是较为具体全面的。
虽然王令对韩愈之为人, 也有非议的地方, 如在《示王圣美葛子明》诗中, 讥讽韩愈《南内朝贺》、《示儿》两诗, 以利禄诱导其子, 谓之德累。但王令的诗作“大率以韩愈为宗”。在他看来, 韩愈“其辞浩大无崖岸, 有似碧海吞浸秋晴空。” (《还东野诗》) 王令的五七古学韩愈, 反对陈言, 力求诡奇, 以文为诗, 有所创新。王令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奇异的比喻, 展开叙写, 创造意境, 达到恣肆诡谲的程度。《原蝗》、《梦蝗》、《张巡》、《寄王正叔》等诗, 就深得韩愈诗的精髓, 追求峭拔奇特, 其用意遣句比韩诗更加宏大险奇。《吕氏假山》也采取这样写法:
鲸牙鲲鬣相摩扌卒, 巨灵戏撮天凹突。旧山风老狂云根, 重湖冻脱秋波骨。我来谓怪非得真, 醉揭碧海瞰蛟窟, 不然禹鼎魑魅形, 神颠鬼胁相撑扌突。
诗人别出心裁, 天上地下, 浮想联翩, 气象雄阔, 对假山奇诡造型进行了反复刻划, 涂上一层神话色彩, 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张邦基《墨庄漫录》指出:“此诗奇险, 不蹈袭前人, 韩愈之所谓‘唯陈言之是去’者, 非笔力豪放不能为也。”再对照韩愈《调张籍》诗, “想与施手时, 巨刃磨天扬,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入荒。精神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我们可以看出, 王诗这种奇崛的语言, 怪诡的联想, 雄浑的气势, 大胆的艺术创新, 是承继自韩愈的, 又有自己的创新。
王令五七古多用韩诗的“赋”法, 以文为诗, 淋漓铺陈, 舒卷抑扬, 如《东园赠周翊》, 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逐步展现东园春日花团锦簇、百鸟争鸣、游人如织的盛景。从山樱、红梅、夭桃, 到黄鹂、蝴蝶、蜜蜂, 层层推进, 着意渲染, 浓彩涂抹, 用词褒贬分明。同样, 《八桧图》、《寒林石屏》、《对月忆满子权》等诗, 也都夹有议论, 铺排开张, 极具赋体的滔滔之势。这些诗有摹仿韩诗之处, 但也做到意新语新。
王令一些诗, 造句冷僻, 音韵寒苦, 感慨颇深, 这是学孟郊所致。孟郊终身落魄, 一贫彻骨, ⑦他的诗句, 如“冷露滴梦破, 峭风梳骨寒”, “秋至老更贫, 破屋方无扉”⑧等等, 都冷涩瘦硬, 愁苦抑郁。韩愈评孟诗:“横空盘硬语, 妥贴力排 。”显然, 相似的生活经历使王令容易对孟郊的思想与心境产生共鸣。王令的《秋居》、《雪中闻鸠》等诗, 意境冷峭清苦, 有孟郊的某些气韵。 卢仝贫寒, 不愿仕进, 诗歌风格奇特怪异, 近于散文, 多愤世疾俗之作。王令接受他的影响也是很自然的。故有“出入于卢仝、李贺、孟郊之间”之说。
有的评论者认为王令诗歌纯粹是摹仿李贺的, 笔者以为不尽然。李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却不幸早逝的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气势雄浑阔大, 想象丰富, 表现出浪漫的奇幻色彩。贫穷困顿, 怀才无以报国, 是他们的共同点, 这使王令倾向于学习李贺诗歌。王令的《暑旱若热》, 明显受李贺《梦天》的影响, 其中“不能手提天下往”, 与《梦天》中的“更变千年如走马”, 其口气之大, 构思之奇, 可以媲美。但李贺系唐皇室后裔, 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 他终生不得应试进士。而王令则生活于大肆开科取士的北宋年间, 却绝意仕途, 创作主体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诗歌内容不同。怀才无以报国, 使李贺的精神常处于极度的抑郁苦闷之中, 特别是对“光阴之速, 年命之短, 世变无涯, 人生有尽, 每感怆低徊, 长言永叹”。⑨他的诗歌大多幽冷凄惋。“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⑩,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鸣呃。” (11) 以及《示弟》、《咏怀二首》、《铜驼悲》等诗, 多有迷幻低沉、孤寂哀愁以至阴森恐怖的意象。这一点, 杜牧作《李贺集序》就说到李贺“荒国阝多殿, 梗莽丘垅, 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口去鳌掷, 牛鬼蛇神, 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相反, 王令大胆揭露社会黑暗, 鞭挞朝廷弊政, 虽壮志难酬, 但依然心系天下, 为国为民, 其诗歌就没有李贺诗那样的意象。所以, 王令学李贺也是有所出新, 并非一味摹仿。
除上述诗人给王令以不同影响外, 还应该提到, 王令大大得益于李白和杜甫。这是不能忽略的。
李白藐视权贵, 富有反抗精神, 其诗清雄奔放。杜甫历尽艰辛, 富有人道精神, 其诗沉郁悲凉, 李杜的诗歌, 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王令诗歌受李白的影响很深。如《大松》, 意蕴深永:
十寻瘦干三冬绿, 一亩浓荫六月清。莫谓世材难见用, 须知天意不徒生。长蛟老蜃空中影, 骤雨惊雷半夜声。却笑五株乔岳下, 肯将直节事秦赢?
绘大松干瘦嶙峋之形象, 颂大松经冬不凋之风范, 扬大松刚强不阿、庇荫百姓之品格, 形成了雄浑深邃的境界。天生济世材, 必为世人用。全诗气概阔大又不失深沉, 寄托着诗人的情怀抱负。在表现手法上, 就有李白诗歌的神采。在《寄洪与权》中, 写登高倚剑, 剑气凌空逼人, 男儿胸怀日月, 疾呼王侯无种。这比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所迸发出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毫不逊色。全诗剑佩铿锵, 内蕴风云磅礴之势。
在意象选择上, 王令诗歌大都以日月、山川、江河等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 与李白诗很贴近, “长河之流几万里, 骇为泻自天上来。奔湍冲山拔地去, 直有到海无邪回。” (《答孙莘老见寄》) 正是从李白《将进酒》中脱胎而来的。其《寄满子权》中:“九原黄土英灵活, 万古青天霹雳飞”, 也有李白诗的雄壮气概。《西园夜醉作短歌二阕》, 写醉酒当歌, “欲作大叹吁向天, 穿天作孔恐天怒”, “忿月喝不住, 起欲取绳缚”, 狂放不羁, 雄肆奔放, 极富浪漫主义色调, 与李白诗有同工异曲之妙。
王令学杜甫, 如《饿者行》、《良农》、《闻哭》等诗, 悲愤沉郁, 很有杜诗的神韵。在《寄束柏仁》中, 描写庐山香炉峰之高峭:“峰头夜宿平看斗, 岩下朝阴俯听雷。西顾波涛浮日月, 东归天地入尘埃。”站在香炉峰顶平看星斗, 下看朝阴, 俯听惊雷, 不言自高。这是化用杜甫的“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的诗句, 生发出居高临下的独特感受。《暑旱苦热》和《旱热思风》所表达那种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与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脉相承, 在意境创造上自有新意。
总而言之, 王令学唐诗, 得益多师。他虽不能超出他们的范围, 但也不是完全摹仿, 局促剽窃, 而能融为一体, 熔铸出自己气概阔大的艺术风格。无可讳言, 王令的生活阅历给他的创作以很大的限制。不幸早逝, 不能进一步发展他的创作才能。他效法韩愈, 以文为诗, 用“赋”发议论, 有时讲道理也难免肤浅陈腐, 如《送僧自聪》等, 有损诗歌特征。他学孟郊, 由于对有的题材知之甚少, 感受有限, 只好搜罗古语, 艰苦吟哦, 挖空心思, 雕章琢句。正如他在《答束徽之索诗》中所言:“肝肠困寻搜;吻舌倦抟造, 心灵无余多, 为此日有耗。”其结果, 有些诗中“多为峭句” (《赠慎东美伯筠》) , 瘦骨嶙峋, 内容贫乏, 给人以粗糙、生涩、古奥之感。但是, 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王令诗歌的成就, 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公正评价, 在中国文学史上给予应有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沈文倬校点.《王令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2] 钱钟书选注.《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3] [宋]刘克庄撰[M].《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 1983.
[4] .《中国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6.
注释
1文中凡未注明出处者, 均引自《王令集》。
2《王令集》之附录《广陵先生传》。
3《王令集》之附录《淮南郡使者邵必奏状》。
4《王令集》之附录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寄王逢原》、《思逢原二首》。
5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6见《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校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7见钱钟书《谈艺录》, 中华书局1984年, 第58页。
8 (11) (11) 见《唐诗选注》,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 北京出版社1978年版。
今日更新
-
浅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2020-03-10]
-
换个角度看唐诗
[2020-03-10]
-
唐风宋韵的流变——文运与世运之间
[2020-03-05]
-
中国文学中的水
[2020-03-05]
-
酒与对联
[2020-03-0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