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姬皇后思天皇
〔日本〕 磐姬皇后
雾盖秋田穗,朝霭散漫浮,
恋愁雾霭里,何处得分忧。
(杨烈 译)
这首短歌选自《万叶集》卷2第88首。磐姬皇后(? ——347),是仁德天皇(313——399,日本第16代天皇,名大鹪鹩尊,在位时间不可考)的皇后,并是第17代天皇履中、第18代天皇反正、第19代天皇允恭之母。因其在历史上名声非同凡响,至今日本仍保存着他的坟墓——磐姬命陵。有学者认为,这首极具代表性的思慕天皇的和歌同与之相连的其他3首,很有可能均系他人假托磐姬皇后而作。
这首歌是写皇后思念皇帝的缠绵心境:朦朦的夕雾朝霭,飘逸、沾滞在金秋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上,一旦初阳跃出,雾霭如梦中醒来,便悠悠然蒸腾缭绕而去,可是,我这团蜷窝迷蒙在心中苦苦恋慕的哀云愁雾,却无法如眼观的雾霭那样轻易排遣消散,气朗心晴。
据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712年)记载,磐姬皇帝是一个妒嫉心理至强的女性,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为采摘酒宴上需要的一种佐料“隐身草”,他辗转来到了纪伊国(今和歌山县与三重县南部)。然而,仁德天皇竟趁此期间与八田若郎女通婚,待皇后采来“隐身草”,乘船回宫途中,惊闻此事,盛怒之下,将跋山涉水辛苦采来的“隐身草”投掷海中,拒斥回宫,决意寄身他处。
观照如此背景,不难想象,嫉妒心理折磨下的皇后,于歌中追怀咏叹着不堪忍受的对天皇缠绵哀切的系恋,被誉为“感情饱满、激情荡漾的和歌”(山本健吉语)自有其中道理。
从日本传统美学审视,在万叶时代,女子强烈的嫉妒心,作为挚爱的象征,被看作是上层贵族女性应具有的气质修养要素。同时,男子表现在爱情方面的某种残虐恣放,恰恰是贵族男子高雅的属性,这是岛国日本历史上的美学观。这首和歌极具典型性地剔抉出在爱情方面仁德天皇表现出的“诸向型心理”和磐姬皇后“直向型心理”,进而反映出二者在爱情观上迥异的反差。
“雾盖秋田穗、朝霭散漫浮”,但这些沾滞在稻穗上的清晨雾气,旋即挥发四散,飘浮而去,诗以清晨稻穗上的雾霭起兴,寄物驰想,浓墨勾勒出眼前栩栩欲活的实景,藉而抒写失恋的女子对自己的丈夫一往情深、恩爱缱绻的内心追怀。用转瞬消弥的雾霭来象征光阴会倏忽逝去,比照鲜明地发掘出多情女子的怀恋,它缠缠绵绵、永无绝期,无可奈何中浸满了怨抑与哀伤。
这首歌充分展露出日本飞鸟时代(592——645)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脱去一往素朴平淡、直抒胸臆的原始描写,在诗的内核神韵与表现工底上跃入一阶新的高度,它以飘忽未晴前的晨雾状态象征女子磐据心中驱而不散的苦恋郁结;内在的心境悲愁找到了外在的物境对应,物境的演化使得心境上的悲云愁雾又浓浓重重地压上了一层。因此,著名的万叶集研究家山本健吉评断这首和歌“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奏出绝妙的交响,堪称是《万叶集》中第一级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