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州地区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政治家
和军事家,这里所指不包括出生在中原的帝王,如
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等人,
而是指在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
家。
(1) 战国时期出自中州的纵横家。战国时期, 兼并战争异常激烈,严酷的政治现实关系着每个 诸侯国的生死存亡。应政治斗争的需求,一批纵横 家出现了。这些出色的政治活动家,代表各诸侯国 的不同利益,或策划于密室,或奔走于廊庙,在各 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的外交攻势。合纵者与连横 者,短兵相接,唇枪舌剑,为争取同盟国进行心智 上的较量。纵横家中最出色的人物当数苏秦、张 仪,他们都是中州人氏。
苏秦,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曾学 于鬼谷先生。苏秦是主张合纵的政治家。合纵,即 号召山东(华山以东)六国联合结盟,以抵抗秦国 蚕食与吞并。苏秦年少时,发愤攻读,每当读书困 倦欲睡时,即以针锥自刺己股,以致血流至踵,待 疼痛驱去倦意后继续苦读,终于成为一个通晓古 今的大学问家。后,苏秦游说各诸侯国合纵抗秦, 深为各国国君敬服,相传他同时身佩六国相印为 纵约长。由于六国合纵,“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 年”(《史记·苏秦列传》)。其后苏秦长居燕国,奉 燕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游说齐湣王大兴土木、 发动战争,以耗齐国力。齐国发觉其阴谋,他被车 裂而死。马王堆汉墓曾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其中保存了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与《史记·苏秦 列传》所叙不同。故有人认为,所叙苏秦事系楚国 公孙衍事,所叙苏代(苏秦之弟)事才是苏秦事。
张仪,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曾与苏秦一起 在鬼谷先生处学习。张仪是主张连横的政治家。连 横,就是以秦为一方,争取与山东(华山以东)的每 一个诸侯国单独媾和,拆散六国联盟。合纵、连横 所争取的关键国家是魏国。魏国自迁都大梁后,地 处各诸侯国之中心,是诸侯争战之焦点。魏只有依 靠与诸侯国的合纵才能生存;而秦只有拉拢魏国, 建立连横,才能抽去轴心而拆散其合纵。因魏国地 位的重要,故秦相张仪把游说魏国作为首要任务。 《战国策·魏策》载:张仪来到魏国,说魏王曰:“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境四平,诸侯四 通,条达辐湊,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为大王计, 莫如事秦,事秦则韩、楚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 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对张仪的游说,起 初魏襄王不肯听,认为“秦岂能有爱于我哉? 兵不 来除道,何为以说客先之,是知其不可而我也。 且我事秦,安得高枕无忧哉。”张仪见此,便暗中派 人到秦国让秦国发兵攻魏,魏国大败。于是魏国 “称东蕃、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与秦 建立连横,张仪成为魏相。张仪相魏后不久,便因 魏转而合纵被驱返秦,遭秦国群臣的讥讽、攻击, 于是他再次入魏游说,又一次相魏。齐、楚皆憎恨 张仪,联兵攻魏。张仪乃从容游说齐、楚:若大王因 我之故而出兵,则魏与齐、楚之兵拖在城下,而秦 兵乘机取三川,“以临周,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 也。”(《史记·张仪列传》)如此,则齐楚岂不又处 于被动的地位了吗? 齐楚闻此,果然停止了进攻。 张仪相魏仅一年便死去。据说大梁(今河南省开封 市)东郊还有张仪墓。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活动 家。他们一纵一横,一言一行,足可以倾动天下。特 别是张仪,他能在各种政治活动中,既达到政治目 的,又能成功地保护自己。他们的游说虽然不能说 有多么深刻的哲理和思想,但他们熟悉古今兴亡 事,游说时常以此切中各国政事弊端,迫使各国按 照他们的意愿行动,起着左右政治形势的作用。故 时人说他们“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此话 绝非无稽之谈。
(2) 诸葛亮“躬耕陇亩”在南阳。河南省南阳 市西南隅有一卧龙岗,它西起秦岭山脉,起伏蜿蜒 数百里,至这里骤落,在这苍松翠柏之间掩映着一 处古朴典雅的殿堂式建筑的古庙宇,它就是为纪 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的诸葛武侯祠。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诸葛亮为避战乱,遂“躬 耕陇亩于南阳”。刘备寓寄刘表,于穷途末路之时, 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形势大变。可以说刘 备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几乎全仰仗了诸葛 亮的谋略。今人在研究诸葛亮这一人物时,对他 “躬耕于南阳”中之“南阳”的所在地发生争执,有 人认为是今湖北省襄阳市的隆中,有人认为在今 河南省南阳市。详研史料可知,诸葛亮确实在襄阳 居住过,其妻黄氏也是襄阳人。而诸葛亮躬耕之 地,即刘备三顾茅庐之处则在南阳。诸葛亮在《前 出师表》中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故诸葛 亮当时在南阳躬耕是可信的。自秦始皇派将军白 起攻破楚国郢都,在汉水南岸建立南郡后,襄阳就 属于南郡统辖;秦占领了汉北,才建立了南阳郡。 在这里,南郡和南阳郡的分界非常明显:以汉水为 界,汉水之南为南郡,汉水之北则为南阳郡。襄阳 在汉水之南,而“隆中”这一小山丘又在襄阳之西, 故这里决不是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也决非此处。 诸葛亮躬耕之地应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唐代,南阳人为了纪念诸葛亮这位三国时具 有传奇色彩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卧龙岗上修 建祠庙。清康熙年间,又修葺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巨款进行修整,使南阳 武侯祠建筑越发雄伟。朱红的大门上悬“千古人 龙”的匾额。院中有一口相传是诸葛亮躬耕时汲水 的井,名为“诸葛亮井”;并立有“汉昭烈皇帝三顾 处”的石牌坊。走过石桥,即是祠庙的主体建筑 ——大拜殿。殿中有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神态 安详飘逸;两侧分别有诸葛亮子诸葛瞻、其孙诸葛 尚的塑像。左右两廊镶嵌三百多块历代碑刻。大殿 门前的对联,题诗匾额表达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丞 相的仰慕之心,怀念之情。如明樊继祖诗云:
武侯祠的后院有诸葛亮当年所居草庐及为纪念刘 备三顾诸葛的三顾堂、古柏亭、野云庵、伴月台、宁 远楼等。
诸葛亮身居茅庐,定三分天下之大计,帮助刘 备建成蜀汉伟业,得到了历代人们的称颂和爱戴。 据我们所知,我国汉族地区(不包括蜀南羌中地 区)的诸葛亮祠庙就有五处之多:成都的武侯祠是 为纪念诸葛亮在蜀中的政治功绩;陕西五丈原是 诸葛丞相病逝之处,故立祠纪念;汉中定军山是诸 葛亮的陵墓,亦有纪念祠堂;湖北襄阳为诸葛亮故 居,其妻故居亦在襄阳,故有武侯祠;河南南阳是 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也是他投身政治舞台之 地,理当建祠。可见凡是建武侯祠的地方,皆有其 值得纪念的意义。
(3) 精忠岳飞及其故里汤阴。在河南省汤阴 县程岗村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处古色古香的院 落,由大殿和东西厢房组成,门楣上悬挂着“岳鄂 王故宅”的匾额。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 的故宅。汤阴县南周流村还有岳飞先人的陵墓。
岳飞庙在汤阴县城内,是一组由近百间殿宇 组成的古代建筑群,飞檐斗拱,庄严雄伟。庙宇的 山门为一座大书“宋岳忠武王庙”字样的精忠牌坊 楼,殿堂上端坐一尊怒目仗剑的鎏金岳飞铜像,殿 外台阶下跪着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王俊五个 千古罪人的铁铸像,表达出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敬 仰、对卖国求荣奸贼的愤恨。岳飞庙正殿上有一大 型彩塑的岳飞像,像上悬“还我河山”的巨大匾额。 两旁的厢房中,有介绍岳飞生平事迹的展览。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 人。岳家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勤俭持家,爱接济贫 苦乡邻。如果有人侵占他家的田地,岳和就把这部 分田地让给他;别人借了他家的财物,从不向人索 还。岳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据说 岳飞出生时,有一只类似鸿鹄的大鸟在屋顶上盘 旋飞鸣,故取名岳飞。岳飞年幼好学,尤其喜读《左 传》《春秋》《孙子吴起兵法》等史书战策。他从小练 就一身力气,能挽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又拜师 周同学习武艺。周同很喜欢他,便把自己全部的本 事都传授给了他。周同死后,岳飞每当朔、望祭日, 一定要到周同墓前拜祭。岳飞的父亲看到岳飞这 样仁义,赞许说:“你若为国家所任命,一定会殉国 死义的!”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宋王朝危在旦 夕,招募兵士,岳飞应征入伍。在开封保卫战中,岳 飞智勇双全,深得东京留守宗泽的赞赏,说:“尔勇 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北宋京师失守后,徽、钦 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在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即 位,是为宋高宗。岳飞上书数千言,恳请高宗留在 中原抗战,不要南迁。上书惹恼了皇帝,宋高宗以 越职言事褫夺了岳飞的秉义郎之职。
宋室南迁后,岳飞投河北招讨使张所,被任命 为借补武经郎,率部坚持在中原与金人作战。岳飞 带领部下收复新乡、战胙城、战黑龙潭,所战皆胜。 是时,岳飞位低兵少,难以阻止金人对宋室的势如 破竹的追击,但他尽力而行。如金兀术追击往杭州 逃跑的宋高宗时,岳飞领军拦截,六战六捷,使金 人不得进。“金人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 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宋 史·岳飞传》)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当军中无粮时,“将士 忍饥,不敢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故 岳飞所部军队逐渐壮大,所向无敌,顶住了金人如 同洪水猛兽般的进攻,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绍 兴三年(1133),岳飞奉诏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 省杭州市),宋高宗赵构亲书“精忠岳飞”四字,制 锦旗以赐之,并授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 江制置使之职,又改为神武后军都统制。岳飞从一 个普通应募的兵卒,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凭着自 己的勇敢和才智,成为南宋朝廷的栋梁之臣。
绍兴四年(1134),岳飞又收复了长江沿岸的 襄阳,随州、郢州、唐、邓、信阳等地。岳飞军队所到 之处,只要打出“岳”字旗和高宗所赐的“精忠”旗, 金兵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岳飞北进中原,在郾城 大败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军只有四十余骑突围 生还。岳飞屡战皆捷,中原大震。岳家军每到之处, 中原父老箪食壶浆,挽车牵牛,热情相待。自燕山 以南,金朝的号令没有人听从;金兀术欲招募军 队,以抗岳飞,河北无一人应募。甚至连金军的许 多将领都密受岳飞之令。中原恢复,指日可待。岳 飞高兴地对部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岳飞大军攻下了距北宋京都开封四十五里的 朱仙镇,金军逃回开封,准备北退。就在这时,宋高 宗和权臣秦桧,却主张与金兵议和。高宗一天连下 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班师。岳飞愤惋泣下,不 得已班师,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班师之 日,百姓拦马乞止,哭声震野,岳飞亦悲愤泣下,决 定停留五日,让百姓南徙,并奏疏请以汉上六郡闲 田让南徙百姓耕种。
岳飞回到临安,被主和派秦桧、万俟、张俊、 王俊等诬告谋反而入狱。绍兴十一年(1142)以“莫 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被杀。在国 家频于灭亡的危难关头,岳飞建立奇功,却蒙受了 千古奇冤。岳飞怀着满腔爱国的热忱,一心想收复 失地,光复国土,以报国仇,雪国耻,但却忘了宋高 宗赵构的根本利益。赵构利用了国家大难、钦宗皇 帝被俘才得以登上皇位,假如岳飞大军直抵黄龙 府,迎回徽、钦二帝,赵构便做不成皇帝了。秦桧正 是利用高宗的这种心理提出与金人议和的主张, 故深得高宗赞同,而岳飞的悲剧也正是由高宗这 种不惜弃半壁河山而保王位的心理所酿成。《宋史 ·岳飞传》曰:“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 呼冤哉! 呜呼冤哉!”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江南小 朝廷的皇位,不惜舍弃中原故土,杀害一代忠臣良 将岳飞。
然而岳飞的爱国精神却得到历代人民的称 颂,人们在岳飞故里修建岳飞祠庙,在南宋京师杭 州修建了岳飞庙。今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也建有 岳飞庙。殿堂雄伟,碑亭林立。庙内供奉着岳飞及 部将的塑像,门口跪着秦桧等五个卖国贼。朱仙镇 是岳飞当年自南向北进军大胜的地方。当地百姓 为了纪念岳飞的抗金奇功,于明成化十四年 (1478)修庙供奉。表达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无限 敬仰之情。
(4)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国大盗袁世凯是河 南省项城县人,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个重要人物。戊 戌变法时,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得到慈禧太后及 其亲信荣禄的信任,并掌握了北洋六镇军队的实 权。他在北洋六镇军队中,采取破格提拔,金钱收 买等办法,纠集死党、网罗爪牙,并在士兵中大肆 宣传只有袁世凯才是他们的统帅和救星,甚至在 军营中供奉袁世凯的长生禄位牌。袁世凯就这样 把北洋六镇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1909年,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见袁世凯 权势煊赫,恐其对己不利,于是以袁世凯患“足疾” 为名,令其回河南养病,实质是罢黜了他。袁世凯 到河南后,并没有回项城老家,而是住在彰德府 (今河南省安阳市)。这里临京汉铁路,离北京仅几 小时的路程,便于随时窥探京城动向。在京师,袁 世凯早就收买了一批爪牙,如徐世昌、唐绍仪、冯 国璋、段祺瑞等,他们身居要职,将朝廷中的大小 事务,一一向袁世凯汇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 清廷即将灭亡的命运。清廷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 于10月14日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统率北洋 军队镇压革命。袁世凯为向清廷索取更大的权力, 借口“足疾未痊”,不肯出山;一面指使爪牙上疏, 提出召开国会,改定宪法,特赦国事犯,组织责任 内阁等要求。清廷在万分惶恐中,下令解散皇族内 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 阁”。从而使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袁世凯的 手中。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 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利用临时政府的暂时 困难和革命队伍中的糊涂思想,要挟欺骗,迫使孙 中山交出了大总统的权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开始镇压革命,以图恢复帝制。他操纵“全体国民” 投票,结果“全部拥护君主制”。他便接受百官朝 贺,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就在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之时,梁启超的学 生蔡锷将军,以养病为名从北京到天津,秘密登上 轮船,赴日转滇。蔡锷在云南组织讨袁“护国军”, 宣布云南独立,发表讨袁檄文。讨袁军一路北上, 群众踊跃参军。紧接着贵州、广西、陕西、浙江、江 西、湖南、山东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众叛亲 离,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废除 “洪宪”年号。6月6日,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在人 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 已深入人心,袁世凯利用权力窃取了辛亥革命胜 利的果实,并贪心不足地做起了皇帝的美梦,终于 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中遭到了灭顶之灾。
袁世凯的故居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南十七公 里的袁寨村。袁氏旧居是一规模宏大的大寨堡,方 形围墙,敦厚坚固。寨墙四角及寨门楼上耸着炮 楼。墙外壕沟围绕,门前有吊桥。袁世凯就出生在 这个古堡中。这座寨堡中有左、中、右三组院落,房 舍二百二十六间,占地两公顷。左组院有三节院 落,中组院有两节院落,右组院外有花园、假山、兵 营等。袁世凯故居于1987年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项城县城内十字街西南隅,有袁世凯的行宫。 行宫有楼房九十九间,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亦 有左、中、右三组院落。每组院落皆有前、中、后三 座四合院,都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行宫两侧有 花园一处,名为“小西湖”。行宫中今存楼房三十三 间。造此行宫是为供袁世凯回故乡时休息、玩乐之 用,但建成时,袁已经死去。
袁世凯被清廷摄政王载沣罢黜后居住在彰 德,即今安阳市。他在安阳亦修建了具有中西结合 特色的袁寨、袁府、袁林。袁寨,亦称袁宅。其中共 有九个四合院,融合我国古建筑和西洋建筑为一 体,并吸收苏州园林的特色。池榭亭台,珍禽花木, 优雅清新。宅院外有高大的围墙环绕,四角建有炮 楼,当年还有重兵防守,反映了这个窃国大盗的软 弱心理。安阳城内九府胡同有袁世凯为其九姨太 所建的一进三传四合院,称为袁府。
袁世凯死后,遗嘱将他埋在安阳。袁世凯墓就 在安阳市内,称为袁林。袁林有牌楼式的山门。进 山门后,即为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及文武百官石 像、石兽等,神道北端有一重二十吨的石兽驮着袁 世凯的墓碑。袁世凯的祠堂如今已改为安阳市博 物馆。祠堂后则是袁世凯墓,仿封建帝陵修造,墓 前有硕大的石香炉,整座墓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 成,呈穹窿状,坚固结实。“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 用炸药炸,也未炸开。
(1) 战国时期出自中州的纵横家。战国时期, 兼并战争异常激烈,严酷的政治现实关系着每个 诸侯国的生死存亡。应政治斗争的需求,一批纵横 家出现了。这些出色的政治活动家,代表各诸侯国 的不同利益,或策划于密室,或奔走于廊庙,在各 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的外交攻势。合纵者与连横 者,短兵相接,唇枪舌剑,为争取同盟国进行心智 上的较量。纵横家中最出色的人物当数苏秦、张 仪,他们都是中州人氏。
苏秦,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曾学 于鬼谷先生。苏秦是主张合纵的政治家。合纵,即 号召山东(华山以东)六国联合结盟,以抵抗秦国 蚕食与吞并。苏秦年少时,发愤攻读,每当读书困 倦欲睡时,即以针锥自刺己股,以致血流至踵,待 疼痛驱去倦意后继续苦读,终于成为一个通晓古 今的大学问家。后,苏秦游说各诸侯国合纵抗秦, 深为各国国君敬服,相传他同时身佩六国相印为 纵约长。由于六国合纵,“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 年”(《史记·苏秦列传》)。其后苏秦长居燕国,奉 燕王命入齐进行反间活动,游说齐湣王大兴土木、 发动战争,以耗齐国力。齐国发觉其阴谋,他被车 裂而死。马王堆汉墓曾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其中保存了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与《史记·苏秦 列传》所叙不同。故有人认为,所叙苏秦事系楚国 公孙衍事,所叙苏代(苏秦之弟)事才是苏秦事。
张仪,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曾与苏秦一起 在鬼谷先生处学习。张仪是主张连横的政治家。连 横,就是以秦为一方,争取与山东(华山以东)的每 一个诸侯国单独媾和,拆散六国联盟。合纵、连横 所争取的关键国家是魏国。魏国自迁都大梁后,地 处各诸侯国之中心,是诸侯争战之焦点。魏只有依 靠与诸侯国的合纵才能生存;而秦只有拉拢魏国, 建立连横,才能抽去轴心而拆散其合纵。因魏国地 位的重要,故秦相张仪把游说魏国作为首要任务。 《战国策·魏策》载:张仪来到魏国,说魏王曰:“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境四平,诸侯四 通,条达辐湊,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为大王计, 莫如事秦,事秦则韩、楚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 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对张仪的游说,起 初魏襄王不肯听,认为“秦岂能有爱于我哉? 兵不 来除道,何为以说客先之,是知其不可而我也。 且我事秦,安得高枕无忧哉。”张仪见此,便暗中派 人到秦国让秦国发兵攻魏,魏国大败。于是魏国 “称东蕃、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与秦 建立连横,张仪成为魏相。张仪相魏后不久,便因 魏转而合纵被驱返秦,遭秦国群臣的讥讽、攻击, 于是他再次入魏游说,又一次相魏。齐、楚皆憎恨 张仪,联兵攻魏。张仪乃从容游说齐、楚:若大王因 我之故而出兵,则魏与齐、楚之兵拖在城下,而秦 兵乘机取三川,“以临周,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 也。”(《史记·张仪列传》)如此,则齐楚岂不又处 于被动的地位了吗? 齐楚闻此,果然停止了进攻。 张仪相魏仅一年便死去。据说大梁(今河南省开封 市)东郊还有张仪墓。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活动 家。他们一纵一横,一言一行,足可以倾动天下。特 别是张仪,他能在各种政治活动中,既达到政治目 的,又能成功地保护自己。他们的游说虽然不能说 有多么深刻的哲理和思想,但他们熟悉古今兴亡 事,游说时常以此切中各国政事弊端,迫使各国按 照他们的意愿行动,起着左右政治形势的作用。故 时人说他们“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此话 绝非无稽之谈。
(2) 诸葛亮“躬耕陇亩”在南阳。河南省南阳 市西南隅有一卧龙岗,它西起秦岭山脉,起伏蜿蜒 数百里,至这里骤落,在这苍松翠柏之间掩映着一 处古朴典雅的殿堂式建筑的古庙宇,它就是为纪 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的诸葛武侯祠。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诸葛亮为避战乱,遂“躬 耕陇亩于南阳”。刘备寓寄刘表,于穷途末路之时, 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形势大变。可以说刘 备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几乎全仰仗了诸葛 亮的谋略。今人在研究诸葛亮这一人物时,对他 “躬耕于南阳”中之“南阳”的所在地发生争执,有 人认为是今湖北省襄阳市的隆中,有人认为在今 河南省南阳市。详研史料可知,诸葛亮确实在襄阳 居住过,其妻黄氏也是襄阳人。而诸葛亮躬耕之 地,即刘备三顾茅庐之处则在南阳。诸葛亮在《前 出师表》中自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故诸葛 亮当时在南阳躬耕是可信的。自秦始皇派将军白 起攻破楚国郢都,在汉水南岸建立南郡后,襄阳就 属于南郡统辖;秦占领了汉北,才建立了南阳郡。 在这里,南郡和南阳郡的分界非常明显:以汉水为 界,汉水之南为南郡,汉水之北则为南阳郡。襄阳 在汉水之南,而“隆中”这一小山丘又在襄阳之西, 故这里决不是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也决非此处。 诸葛亮躬耕之地应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唐代,南阳人为了纪念诸葛亮这位三国时具 有传奇色彩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在卧龙岗上修 建祠庙。清康熙年间,又修葺扩建成现在的规模。 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拨巨款进行修整,使南阳 武侯祠建筑越发雄伟。朱红的大门上悬“千古人 龙”的匾额。院中有一口相传是诸葛亮躬耕时汲水 的井,名为“诸葛亮井”;并立有“汉昭烈皇帝三顾 处”的石牌坊。走过石桥,即是祠庙的主体建筑 ——大拜殿。殿中有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神态 安详飘逸;两侧分别有诸葛亮子诸葛瞻、其孙诸葛 尚的塑像。左右两廊镶嵌三百多块历代碑刻。大殿 门前的对联,题诗匾额表达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丞 相的仰慕之心,怀念之情。如明樊继祖诗云:
何止久怀龙卧处,秋风长叹草庐深。
阵排云鸟吞吴魏,气塞河山壮古今。
誓表光照青史上,忠魂飘渺白云岑。
将星一陨汉祚去,休把兴亡论亮心。
武侯祠的后院有诸葛亮当年所居草庐及为纪念刘 备三顾诸葛的三顾堂、古柏亭、野云庵、伴月台、宁 远楼等。
诸葛亮身居茅庐,定三分天下之大计,帮助刘 备建成蜀汉伟业,得到了历代人们的称颂和爱戴。 据我们所知,我国汉族地区(不包括蜀南羌中地 区)的诸葛亮祠庙就有五处之多:成都的武侯祠是 为纪念诸葛亮在蜀中的政治功绩;陕西五丈原是 诸葛丞相病逝之处,故立祠纪念;汉中定军山是诸 葛亮的陵墓,亦有纪念祠堂;湖北襄阳为诸葛亮故 居,其妻故居亦在襄阳,故有武侯祠;河南南阳是 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也是他投身政治舞台之 地,理当建祠。可见凡是建武侯祠的地方,皆有其 值得纪念的意义。
(3) 精忠岳飞及其故里汤阴。在河南省汤阴 县程岗村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处古色古香的院 落,由大殿和东西厢房组成,门楣上悬挂着“岳鄂 王故宅”的匾额。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 的故宅。汤阴县南周流村还有岳飞先人的陵墓。
岳飞庙在汤阴县城内,是一组由近百间殿宇 组成的古代建筑群,飞檐斗拱,庄严雄伟。庙宇的 山门为一座大书“宋岳忠武王庙”字样的精忠牌坊 楼,殿堂上端坐一尊怒目仗剑的鎏金岳飞铜像,殿 外台阶下跪着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王俊五个 千古罪人的铁铸像,表达出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敬 仰、对卖国求荣奸贼的愤恨。岳飞庙正殿上有一大 型彩塑的岳飞像,像上悬“还我河山”的巨大匾额。 两旁的厢房中,有介绍岳飞生平事迹的展览。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 人。岳家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勤俭持家,爱接济贫 苦乡邻。如果有人侵占他家的田地,岳和就把这部 分田地让给他;别人借了他家的财物,从不向人索 还。岳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据说 岳飞出生时,有一只类似鸿鹄的大鸟在屋顶上盘 旋飞鸣,故取名岳飞。岳飞年幼好学,尤其喜读《左 传》《春秋》《孙子吴起兵法》等史书战策。他从小练 就一身力气,能挽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又拜师 周同学习武艺。周同很喜欢他,便把自己全部的本 事都传授给了他。周同死后,岳飞每当朔、望祭日, 一定要到周同墓前拜祭。岳飞的父亲看到岳飞这 样仁义,赞许说:“你若为国家所任命,一定会殉国 死义的!”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北宋王朝危在旦 夕,招募兵士,岳飞应征入伍。在开封保卫战中,岳 飞智勇双全,深得东京留守宗泽的赞赏,说:“尔勇 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北宋京师失守后,徽、钦 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在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即 位,是为宋高宗。岳飞上书数千言,恳请高宗留在 中原抗战,不要南迁。上书惹恼了皇帝,宋高宗以 越职言事褫夺了岳飞的秉义郎之职。
宋室南迁后,岳飞投河北招讨使张所,被任命 为借补武经郎,率部坚持在中原与金人作战。岳飞 带领部下收复新乡、战胙城、战黑龙潭,所战皆胜。 是时,岳飞位低兵少,难以阻止金人对宋室的势如 破竹的追击,但他尽力而行。如金兀术追击往杭州 逃跑的宋高宗时,岳飞领军拦截,六战六捷,使金 人不得进。“金人攻常州,飞四战皆捷;尾袭于镇江 东,又捷;战于清水亭,又大捷,横尸十五里。”(《宋 史·岳飞传》)
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当军中无粮时,“将士 忍饥,不敢扰民”,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故 岳飞所部军队逐渐壮大,所向无敌,顶住了金人如 同洪水猛兽般的进攻,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绍 兴三年(1133),岳飞奉诏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 省杭州市),宋高宗赵构亲书“精忠岳飞”四字,制 锦旗以赐之,并授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 江制置使之职,又改为神武后军都统制。岳飞从一 个普通应募的兵卒,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凭着自 己的勇敢和才智,成为南宋朝廷的栋梁之臣。
绍兴四年(1134),岳飞又收复了长江沿岸的 襄阳,随州、郢州、唐、邓、信阳等地。岳飞军队所到 之处,只要打出“岳”字旗和高宗所赐的“精忠”旗, 金兵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岳飞北进中原,在郾城 大败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军只有四十余骑突围 生还。岳飞屡战皆捷,中原大震。岳家军每到之处, 中原父老箪食壶浆,挽车牵牛,热情相待。自燕山 以南,金朝的号令没有人听从;金兀术欲招募军 队,以抗岳飞,河北无一人应募。甚至连金军的许 多将领都密受岳飞之令。中原恢复,指日可待。岳 飞高兴地对部将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岳飞大军攻下了距北宋京都开封四十五里的 朱仙镇,金军逃回开封,准备北退。就在这时,宋高 宗和权臣秦桧,却主张与金兵议和。高宗一天连下 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班师。岳飞愤惋泣下,不 得已班师,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岳飞班师之 日,百姓拦马乞止,哭声震野,岳飞亦悲愤泣下,决 定停留五日,让百姓南徙,并奏疏请以汉上六郡闲 田让南徙百姓耕种。
岳飞回到临安,被主和派秦桧、万俟、张俊、 王俊等诬告谋反而入狱。绍兴十一年(1142)以“莫 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被杀。在国 家频于灭亡的危难关头,岳飞建立奇功,却蒙受了 千古奇冤。岳飞怀着满腔爱国的热忱,一心想收复 失地,光复国土,以报国仇,雪国耻,但却忘了宋高 宗赵构的根本利益。赵构利用了国家大难、钦宗皇 帝被俘才得以登上皇位,假如岳飞大军直抵黄龙 府,迎回徽、钦二帝,赵构便做不成皇帝了。秦桧正 是利用高宗的这种心理提出与金人议和的主张, 故深得高宗赞同,而岳飞的悲剧也正是由高宗这 种不惜弃半壁河山而保王位的心理所酿成。《宋史 ·岳飞传》曰:“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 呼冤哉! 呜呼冤哉!”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江南小 朝廷的皇位,不惜舍弃中原故土,杀害一代忠臣良 将岳飞。
然而岳飞的爱国精神却得到历代人民的称 颂,人们在岳飞故里修建岳飞祠庙,在南宋京师杭 州修建了岳飞庙。今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也建有 岳飞庙。殿堂雄伟,碑亭林立。庙内供奉着岳飞及 部将的塑像,门口跪着秦桧等五个卖国贼。朱仙镇 是岳飞当年自南向北进军大胜的地方。当地百姓 为了纪念岳飞的抗金奇功,于明成化十四年 (1478)修庙供奉。表达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无限 敬仰之情。
(4) 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国大盗袁世凯是河 南省项城县人,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个重要人物。戊 戌变法时,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得到慈禧太后及 其亲信荣禄的信任,并掌握了北洋六镇军队的实 权。他在北洋六镇军队中,采取破格提拔,金钱收 买等办法,纠集死党、网罗爪牙,并在士兵中大肆 宣传只有袁世凯才是他们的统帅和救星,甚至在 军营中供奉袁世凯的长生禄位牌。袁世凯就这样 把北洋六镇军队变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1909年,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见袁世凯 权势煊赫,恐其对己不利,于是以袁世凯患“足疾” 为名,令其回河南养病,实质是罢黜了他。袁世凯 到河南后,并没有回项城老家,而是住在彰德府 (今河南省安阳市)。这里临京汉铁路,离北京仅几 小时的路程,便于随时窥探京城动向。在京师,袁 世凯早就收买了一批爪牙,如徐世昌、唐绍仪、冯 国璋、段祺瑞等,他们身居要职,将朝廷中的大小 事务,一一向袁世凯汇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 清廷即将灭亡的命运。清廷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 于10月14日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统率北洋 军队镇压革命。袁世凯为向清廷索取更大的权力, 借口“足疾未痊”,不肯出山;一面指使爪牙上疏, 提出召开国会,改定宪法,特赦国事犯,组织责任 内阁等要求。清廷在万分惶恐中,下令解散皇族内 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责任内 阁”。从而使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袁世凯的 手中。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 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利用临时政府的暂时 困难和革命队伍中的糊涂思想,要挟欺骗,迫使孙 中山交出了大总统的权位。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开始镇压革命,以图恢复帝制。他操纵“全体国民” 投票,结果“全部拥护君主制”。他便接受百官朝 贺,下令将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 备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就在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之时,梁启超的学 生蔡锷将军,以养病为名从北京到天津,秘密登上 轮船,赴日转滇。蔡锷在云南组织讨袁“护国军”, 宣布云南独立,发表讨袁檄文。讨袁军一路北上, 群众踊跃参军。紧接着贵州、广西、陕西、浙江、江 西、湖南、山东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众叛亲 离,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废除 “洪宪”年号。6月6日,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在人 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 已深入人心,袁世凯利用权力窃取了辛亥革命胜 利的果实,并贪心不足地做起了皇帝的美梦,终于 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中遭到了灭顶之灾。
袁世凯的故居在今河南省项城县东南十七公 里的袁寨村。袁氏旧居是一规模宏大的大寨堡,方 形围墙,敦厚坚固。寨墙四角及寨门楼上耸着炮 楼。墙外壕沟围绕,门前有吊桥。袁世凯就出生在 这个古堡中。这座寨堡中有左、中、右三组院落,房 舍二百二十六间,占地两公顷。左组院有三节院 落,中组院有两节院落,右组院外有花园、假山、兵 营等。袁世凯故居于1987年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项城县城内十字街西南隅,有袁世凯的行宫。 行宫有楼房九十九间,占地面积六千多平方米,亦 有左、中、右三组院落。每组院落皆有前、中、后三 座四合院,都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行宫两侧有 花园一处,名为“小西湖”。行宫中今存楼房三十三 间。造此行宫是为供袁世凯回故乡时休息、玩乐之 用,但建成时,袁已经死去。
袁世凯被清廷摄政王载沣罢黜后居住在彰 德,即今安阳市。他在安阳亦修建了具有中西结合 特色的袁寨、袁府、袁林。袁寨,亦称袁宅。其中共 有九个四合院,融合我国古建筑和西洋建筑为一 体,并吸收苏州园林的特色。池榭亭台,珍禽花木, 优雅清新。宅院外有高大的围墙环绕,四角建有炮 楼,当年还有重兵防守,反映了这个窃国大盗的软 弱心理。安阳城内九府胡同有袁世凯为其九姨太 所建的一进三传四合院,称为袁府。
袁世凯死后,遗嘱将他埋在安阳。袁世凯墓就 在安阳市内,称为袁林。袁林有牌楼式的山门。进 山门后,即为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及文武百官石 像、石兽等,神道北端有一重二十吨的石兽驮着袁 世凯的墓碑。袁世凯的祠堂如今已改为安阳市博 物馆。祠堂后则是袁世凯墓,仿封建帝陵修造,墓 前有硕大的石香炉,整座墓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 成,呈穹窿状,坚固结实。“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 用炸药炸,也未炸开。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