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而基本
的方面。齐鲁地区自周代以来也基本上实行的是
一夫一妻制,只是先秦时期的春秋等时代存在媵
妻制,即在正妻之外尚有侄、娣随正妻嫁于男方。
以后的封建时代,由于地位不同,男子在娶妻之外
也有纳妾等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现象彻底
得到根除。
先秦以来,齐鲁地区男女间的婚配大都要通 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其间,虽也有 个别男女是经自由选择而结合的,但在整个封建 时代,其数量很少。现在,男女间的婚配已主要是 自由结合为主,但在广大乡村,通过“媒人”介绍结 合组成家庭的现象仍很普遍,而且在结合的方式 上也有不少先秦婚姻礼仪的痕迹可寻。
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都以“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为男女结合的主要方式,《诗经》中的《齐 风》和《豳风》正反映了齐国和鲁国的情况。《齐风
·南山》说:“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 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亦说:“伐柯如何?匪 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一诗专写娶 妻必须通过媒人,故后人称为人作媒叫“伐柯”、 “作伐”就是从此而来。当时,人们把非媒而嫁、无 媒自交看成是一种丑恶可耻的行为,如《管子·形 势解》就说:“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事 成。……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人不信也。故 曰: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战国时期,对自由择偶的限制似乎更严。如战 国之末,燕军攻入齐国,齐湣王之子法章逃至营地 太史敫家,太史之女与之私通。后来,法章被立为 齐王,以太史之女为后。而太史却说:“女无谋(媒) 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战国策·齐策 六》)。并终生不与之相见。太史之女虽身为王后, 但无媒而嫁,其父仍深以为耻。
先秦时期的婚姻礼仪相传为周公所制,其程 序有六:①纳采。男家如有意娶某女为妻,便请媒 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派人备礼前 去求婚。②问名。女方如果许婚,男家即请媒人询 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日期。③纳吉。男家卜得吉兆 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也就是送礼定 婚。④纳徵。纳徵又称纳币。男女双方定婚之后, 男家将聘礼送给女家,所送聘礼主要是皮帛等物。 纳徵之后,夫妇关系就算确定。⑤请期。纳徵虽然 确立了夫妇关系,但还必须举行婚礼,而举行婚礼 首先要择定日期,即择期。男家纳徵后便可选择婚 期,并备礼告女家。女方为显示尊贵,往往几次推 辞,故男方一般须三请于女方,然后才确定婚期。 ⑥亲迎。指男方亲自到女家迎娶。新郎的父亲为儿 子举行过简单的仪式后命他前去迎娶。新娘的父 亲则设筵席于家庙,在门外迎候新郎。新郎来后执 雁入内,揖让之后登上厅堂,再拜之后献上雁作进 见礼。新郎退出,新娘紧随其后,迎亲的车辆停在 门外,新郎将上车的拉手绳交给新娘。新娘上车 后,新郎驾车使车轮滚动三周。然后由伴郎驾车赶 回,新郎将提前返回等候在家宅门外。新娘到来 后,新郎搀扶新娘一起入内,行过礼仪之后遂共盆 而食,合卺而酳。合卺而酳即将一瓠分作二瓢,新 郎与新娘各执一瓢用酒漱口,这表示新郎新娘自 此结为一体,互敬互爱,同心相连。次日早,新娘由 新郎带领拜见公婆,公婆则以酒菜招待,新娘还要 向公婆敬酒。
以上六礼据说是为人之妻的重要礼仪,如六 礼不备,贞节之女往往守义而不前往夫家。六礼之 中以亲迎之礼最为重要,故当时自天子至庶人皆 亲迎。以上六礼见于《仪礼·士昏礼》,从现有材料 中,可知先秦齐、鲁两国的贵族婚礼中确有纳币、 亲迎等礼仪,但是否如前所说那么规整则难以肯 定。《仪礼》一书后成,有儒家的理想成份,但它对 后代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六礼中的婚姻活动,除了“亲迎”之外,其他均 由媒人或使者代行。《周礼·地官·司徒》中就列 有“媒氏”一职,其职掌即专门负责庶民百姓的男 女婚姻,即所谓“媒氏掌万民之判”。
现代齐鲁地区的婚嫁风俗受古代婚姻“六礼” 的影响仍十分明显,其程序可大致分为提亲、相 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等。这个过程中许多 礼仪既遵循了古礼,又有所简化或变异。由于社会 制度、社会风尚以及经济状况的变化,当代婚俗新 旧交混,良莠不齐。而在乡村一些古朴的婚姻礼仪 中,“媒人”仍是一个重要角色。如“提亲”又名“说 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家长提出与某女子或 男子结亲的建议。“相亲”也是经媒人介绍后,由媒 人安排男女双方互相见面。至于“催期”,一般也由 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过程中 的相关问题一一确定,通知双方知道。
齐鲁地区旧时婚姻讲究“三媒六证”,三媒指 天媒、地媒、红媒;天即父,地即母,红即红娘。凡是 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娶的婚姻,便是三媒俱 全。六证则是指结婚典礼时香案上摆放的斗(或 升)、秤、算盘、剪刀、尺子、红烛。至今一些旧式婚 礼仍有请三媒六证到场的习惯。
从总体看,现在的婚姻在某些方面还保留有 旧时传统,只是已没有那么严格,在城市和较大村 镇,实行新式婚礼者渐多。不过,除自由恋爱而缔 结婚姻者外,媒人(或介绍人)作为婚姻成功的功 臣仍然受到格外敬重,在婚礼后丰盛的酒宴上,媒 人都坐在重要的位置上,而且有时还要在次日专 门设宴酬谢媒人。
先秦以来,齐鲁地区男女间的婚配大都要通 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其间,虽也有 个别男女是经自由选择而结合的,但在整个封建 时代,其数量很少。现在,男女间的婚配已主要是 自由结合为主,但在广大乡村,通过“媒人”介绍结 合组成家庭的现象仍很普遍,而且在结合的方式 上也有不少先秦婚姻礼仪的痕迹可寻。
先秦时期的齐、鲁两国都以“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为男女结合的主要方式,《诗经》中的《齐 风》和《豳风》正反映了齐国和鲁国的情况。《齐风
·南山》说:“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 何?匪媒不得”。《豳风·伐柯》亦说:“伐柯如何?匪 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一诗专写娶 妻必须通过媒人,故后人称为人作媒叫“伐柯”、 “作伐”就是从此而来。当时,人们把非媒而嫁、无 媒自交看成是一种丑恶可耻的行为,如《管子·形 势解》就说:“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事 成。……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人不信也。故 曰: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战国时期,对自由择偶的限制似乎更严。如战 国之末,燕军攻入齐国,齐湣王之子法章逃至营地 太史敫家,太史之女与之私通。后来,法章被立为 齐王,以太史之女为后。而太史却说:“女无谋(媒) 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战国策·齐策 六》)。并终生不与之相见。太史之女虽身为王后, 但无媒而嫁,其父仍深以为耻。
先秦时期的婚姻礼仪相传为周公所制,其程 序有六:①纳采。男家如有意娶某女为妻,便请媒 人向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派人备礼前 去求婚。②问名。女方如果许婚,男家即请媒人询 问女方的名字与出生日期。③纳吉。男家卜得吉兆 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也就是送礼定 婚。④纳徵。纳徵又称纳币。男女双方定婚之后, 男家将聘礼送给女家,所送聘礼主要是皮帛等物。 纳徵之后,夫妇关系就算确定。⑤请期。纳徵虽然 确立了夫妇关系,但还必须举行婚礼,而举行婚礼 首先要择定日期,即择期。男家纳徵后便可选择婚 期,并备礼告女家。女方为显示尊贵,往往几次推 辞,故男方一般须三请于女方,然后才确定婚期。 ⑥亲迎。指男方亲自到女家迎娶。新郎的父亲为儿 子举行过简单的仪式后命他前去迎娶。新娘的父 亲则设筵席于家庙,在门外迎候新郎。新郎来后执 雁入内,揖让之后登上厅堂,再拜之后献上雁作进 见礼。新郎退出,新娘紧随其后,迎亲的车辆停在 门外,新郎将上车的拉手绳交给新娘。新娘上车 后,新郎驾车使车轮滚动三周。然后由伴郎驾车赶 回,新郎将提前返回等候在家宅门外。新娘到来 后,新郎搀扶新娘一起入内,行过礼仪之后遂共盆 而食,合卺而酳。合卺而酳即将一瓠分作二瓢,新 郎与新娘各执一瓢用酒漱口,这表示新郎新娘自 此结为一体,互敬互爱,同心相连。次日早,新娘由 新郎带领拜见公婆,公婆则以酒菜招待,新娘还要 向公婆敬酒。
以上六礼据说是为人之妻的重要礼仪,如六 礼不备,贞节之女往往守义而不前往夫家。六礼之 中以亲迎之礼最为重要,故当时自天子至庶人皆 亲迎。以上六礼见于《仪礼·士昏礼》,从现有材料 中,可知先秦齐、鲁两国的贵族婚礼中确有纳币、 亲迎等礼仪,但是否如前所说那么规整则难以肯 定。《仪礼》一书后成,有儒家的理想成份,但它对 后代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六礼中的婚姻活动,除了“亲迎”之外,其他均 由媒人或使者代行。《周礼·地官·司徒》中就列 有“媒氏”一职,其职掌即专门负责庶民百姓的男 女婚姻,即所谓“媒氏掌万民之判”。
现代齐鲁地区的婚嫁风俗受古代婚姻“六礼” 的影响仍十分明显,其程序可大致分为提亲、相 亲、订亲、看日子、催期、完婚等。这个过程中许多 礼仪既遵循了古礼,又有所简化或变异。由于社会 制度、社会风尚以及经济状况的变化,当代婚俗新 旧交混,良莠不齐。而在乡村一些古朴的婚姻礼仪 中,“媒人”仍是一个重要角色。如“提亲”又名“说 媒”,就是媒人向男方或女方家长提出与某女子或 男子结亲的建议。“相亲”也是经媒人介绍后,由媒 人安排男女双方互相见面。至于“催期”,一般也由 媒人出面去女方讨取准确日期,并将迎娶过程中 的相关问题一一确定,通知双方知道。
齐鲁地区旧时婚姻讲究“三媒六证”,三媒指 天媒、地媒、红媒;天即父,地即母,红即红娘。凡是 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娶的婚姻,便是三媒俱 全。六证则是指结婚典礼时香案上摆放的斗(或 升)、秤、算盘、剪刀、尺子、红烛。至今一些旧式婚 礼仍有请三媒六证到场的习惯。
从总体看,现在的婚姻在某些方面还保留有 旧时传统,只是已没有那么严格,在城市和较大村 镇,实行新式婚礼者渐多。不过,除自由恋爱而缔 结婚姻者外,媒人(或介绍人)作为婚姻成功的功 臣仍然受到格外敬重,在婚礼后丰盛的酒宴上,媒 人都坐在重要的位置上,而且有时还要在次日专 门设宴酬谢媒人。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