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闽籍科家学及其成就
(1) 曾公亮与《武经总要》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人。天 圣进士,历任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 殿大学士。曾公亮知文通武,著述丰富,惜多散佚。 有幸的是由他负责编撰的军事科技著作《武经总 要》,尚较完整地流传至今。
《武经总要》在军事科技史上有三项突出贡 献:其一,记录了几十种冷兵器,全面系统地介绍 了北宋军事史上攻取守拒的器械名数。形象具体 地展现了历代军事器械、筑城技术、城战战略战术 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其二,书中“火炮火药 法”、“毒药烟球火药”和“蒺藜火球火药法”等,描 述了硫磺、焰硝、松脂等配料的比例和操作程序, 以及所制成的不同类型的火药,并叙写了八种火 球类火器和两种火药箭类火器的功能性状。这是 世界上对火药配方、制造工艺和军用火器的首次 完整记载。其三,是书在编写体例上,具有比较严 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兵书著述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如茅元仪《武备志》等书的体例,即以此 为蓝本。
(2) 蔡襄的《茶录》与《荔枝谱》
蔡襄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 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广泛涉猎自然科 学各个领域,知泉州时主持过洛阳桥的建造;还对 福建特产茶叶与荔枝进行了悉心观察研究,撰成 《茶录》和《荔枝谱》,对植物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茶录》分上下篇。上篇“论茶”,列“色、香、味、 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诸目,论 及茶叶的色、香、味判别和各类茶叶的加工、收藏、 保管及斗茶的过程等。下篇“论茶器”,列“茶焙、茶 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 目,记载了各类制茶工具和品茗工具的制作、质地 和用途,并兼述烹茶技巧和品茗方法。书中关于 判别茶性和藏茶、炙茶等技术处理的论述,至今尚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荔枝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 著作,分“原本始、标尤异、志贾鬻、明服食、慎护 养、时法制、别种类”七篇。主要论述福州、兴化、泉 州、漳州四郡所产荔枝的品名、种类、产地分布、生 长特征及栽培、鉴定、品评、加工、贮藏、防治病虫 害、食用功效等。其中所叙荔枝品种资源、生态生 理特征,具有很高的植物学价值。书中提到的加工 荔枝的红盐法、白晒法(出汗法)、蜜煎法、晒煎法 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宋代福建的荔枝生产加工技 术和保鲜工艺,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3) 苏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同安人。庆历进 士,历官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兼枢密院 事等。为官清廉,颇有治国之才。其在科学上的成 就是主持编纂了《图经本草》,制造水运仪象台,撰 写了《新仪象法要》。
苏颂主持编纂《图经本草》,“裒集众说,类聚 铨次”(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五),并深入民 间,广泛搜集药物,多方考察鉴别,重新分类研究, 认真标样绘图。在编撰体例上,又首创以药带方的 本草学体例,对后世本草学著作的编撰影响甚大。
《图经本草》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产地、花 形、果状、生长环境、采集季节、鉴别炮制及主治功 用等,订正了前代本草的不少谬讹,并提供了配方 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北宋时期民间用药的实际情 况,代表了当时药物学发展的水平。书中还记录了 大量有关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食品工艺、中外 药物交流等各种资料,深受历代好评。
元祐年间,苏颂率众反复试制,精心审核,制 成水运仪象台,并撰写了《新仪象法要》。水运仪象 台首次把浑仪、浑象、司辰构成一个完整的天文仪 器系统,率先实现了天文观测的自动化。水运仪象 台顶部的脱摘板装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 室活动屋顶,它开创了近现代天文台自动启闭圆 顶观测的先河。其控制中心机构——“天衡”系统 的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类似现代机械钟表中的 锚状擒纵器,这项发明比欧洲人约早了六百年。苏 颂所撰的《新仪象法要》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 天文仪器专著。书中所描绘的四十九幅机械图,是 已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机械图纸。五幅星图、九幅 四时昏晓中星图共描绘了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 星,所绘星数之多和以横圆图形式制图的精确度, 均为此前我国星图中所未有。总之,此书集中地反 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仪器和机械制造的最高成 就。
(4) 宋慈与《洗冤集录》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人。嘉定进 士,当过通判、知府、提点刑狱等官。在他六十二岁 任湖南提刑期间,“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 录》以下凡数家,会而萃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 总为一篇,名曰《洗冤集录》”(《洗冤集录·序》)。 该书在阐述如何判断自杀、他杀、灾害性死亡、自 然死亡等各种死亡状况时,维妙维肖,深入浅出。 对尸体外表的检验有原理、通则、实例、方法,实用 性强,指导性广。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包括了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生理、病理、药理、诊 治、急救等。该书不仅汇集了我国宋代以前的法医 知识和刑官经验,而且还成为元、明、清三代检验 尸体、判断案情、论罪科刑的办案指南。其中对尸 斑、尸变、溺死、自缢、杀伤、自刑等情况的判断,对 自缢、溺水、中毒、中暑、杀伤、冻死等急救的方 法,符合近现代法医学理论,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洗冤集录》刊行后,很快被译成朝鲜、日本、 英、法、俄、德、荷兰等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对 法医学有奠基、开拓之功。
(5) 陈修园及其医书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号慎修。长乐 人。陈氏世代业医,修园幼承庭训,通医理,辨药 性。中举后,任知县、知州,公余诊病著书,以医术 闻名。
陈修园一生著述医书数十种,为医林中罕见。 在目前被确认为陈修园所著的十六种医书中,大 多数是医学普及读物,百年来成为许多中医课徒 的必备参考书。他善于用深入浅出、通俗易读的文 字来表达高深隐奥的医理,为后世学医者启开升 堂入室之门。
陈修园于医尤精于《伤寒论》,是宋代以后伤 寒学派中维护旧论的中坚分子。所撰《伤寒论浅 注》由浅入深,提撷精髓,与《内经》《难经》幽旨相 发明。《伤寒医诀串解》则融会诸家之说,深得伤寒 六经六气之旨。他提倡用分经审证之法来研究《伤 寒论》,多发前人所未发。
(6) 丁拱辰和《演炮图说辑要》等
丁拱辰(1800—1875),一名君轸,字淑原,号 星南。晋江人。年轻时随父四出经商,漂洋过海,遍 游异邦,悉心考察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船 舶炮式。
鸦片战争爆发后,丁拱辰目睹英军恃仗炮火 侵略海疆,清廷战败,民族受辱的惨状,拍案而起, 将多年来的考察所得及有关西洋火炮的资料,积 页成卷,编成《演炮图说》。并亲自负责督率团练炮 手,传授演炮之法。后来,他深入兵营战地,比较中 西各种炮式,取得了大量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战 经验,重新修订了《演炮图说》,1842年以《演炮图 说辑要》刊于泉州。该书以图说的形式描述了当时 西洋各国先进火炮的构造与应用技术,各种战船、 火轮车、火轮船、炮弹的结构、性能与使用方法,各 类炮台、炮位的修建和安置,以及他自己改进的炮 兵机械和测量火炮射击度数的“象限仪”等。
1849年,丁拱辰主持铸造了各种大小火炮百 余门,还兼造了一批火药、火喷筒、抬枪、鸟枪等, 试验效果甚佳。他便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演炮图说 后编》,补充说明了各种火炮和小型武器的制作、 铸弹配药、火炮的操纵演练及火药库的制式等。洋 务运动期间,已逾花甲的丁拱辰继续研制西式武 器。1863年又编成《西洋军火图编》。至此,丁拱辰 的“演炮”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以自 己的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一位介绍西方先进军 火科学的先驱者。
(7)郭柏苍的《海错百一录》和《闽产录异》 郭柏苍(1821—1896)字蒹秋,又字青郎。侯官 人。少好攻读,殚心于天文、地理、河运水利、文学、 历史、乡邦掌故等。著述宏富,其中《海错百一录》 和《闽产录异》是记录闽台地方物产资源的重要科 技文献。
郭柏苍以“数十年所见者,证之老渔。而老渔 所见者,粗细必记,不厌其鄙。又以老渔所闻者,证 之诸书”(《海错百一录·序》),编成了广征博采的 《海错百一录》。是书分“记渔、记鱼、记介、记壳、记 虫、记盐、记菜”诸篇,附记“海鸟、海兽、海草”等, 对闽台两地海错的各种俗名学名、体形状态、生活 习性、具体产地、食用味道和价值、诸书记载的异 同等等,都作了分门别类的描述。并将所见所闻闽 台渔民捕鱼工具、作业方式及水产养殖方法,一并 做了介绍。全书分辨众异,考证周密,共记录了闽 台海域常见的鱼类和贝类四百多种,保存了大量 的海产资源资料,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郭柏苍晚年认为,闽中虽然物产丰富,但“七 闽八蛮,梁、隋以前,不入内州,其土物多经典史册 所不载”;而且旧志所载,或“讳今以造古”,或“互 相抄袭,无其物亦记其名”。所以,他将自己一生 “耳目所及,犹能记忆,比而订之”(均见《闽产录异 ·序》),撰成《闽产录异》。全书分“谷属、货属、蔬 属、果属、药属、木属、竹属、藤属、花属、草属、毛 属、羽属、鳞属、虫属”等十四门类,内容丰富,叙述 明了,考证有据,具体而微。该书所记以福建物产 为主,兼及台湾。如“谷属”中,除了详细地介绍数 十种福建地区的稻、麦、粟、黍、豆等各种名称、具 体产地、生长习性、耕作技术、收获季节、蒸煮方 法、食用价值及应注意的事项外,还在“早占城、晚 占城”条目下,附注了“独台湾下淡水,间有三获 者。”总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闽台地 方土特产的科学参考文献。
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人。天 圣进士,历任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 殿大学士。曾公亮知文通武,著述丰富,惜多散佚。 有幸的是由他负责编撰的军事科技著作《武经总 要》,尚较完整地流传至今。
《武经总要》在军事科技史上有三项突出贡 献:其一,记录了几十种冷兵器,全面系统地介绍 了北宋军事史上攻取守拒的器械名数。形象具体 地展现了历代军事器械、筑城技术、城战战略战术 等,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其二,书中“火炮火药 法”、“毒药烟球火药”和“蒺藜火球火药法”等,描 述了硫磺、焰硝、松脂等配料的比例和操作程序, 以及所制成的不同类型的火药,并叙写了八种火 球类火器和两种火药箭类火器的功能性状。这是 世界上对火药配方、制造工艺和军用火器的首次 完整记载。其三,是书在编写体例上,具有比较严 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后世兵书著述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如茅元仪《武备志》等书的体例,即以此 为蓝本。
(2) 蔡襄的《茶录》与《荔枝谱》
蔡襄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 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广泛涉猎自然科 学各个领域,知泉州时主持过洛阳桥的建造;还对 福建特产茶叶与荔枝进行了悉心观察研究,撰成 《茶录》和《荔枝谱》,对植物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茶录》分上下篇。上篇“论茶”,列“色、香、味、 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诸目,论 及茶叶的色、香、味判别和各类茶叶的加工、收藏、 保管及斗茶的过程等。下篇“论茶器”,列“茶焙、茶 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等 目,记载了各类制茶工具和品茗工具的制作、质地 和用途,并兼述烹茶技巧和品茗方法。书中关于 判别茶性和藏茶、炙茶等技术处理的论述,至今尚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荔枝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果树栽培学 著作,分“原本始、标尤异、志贾鬻、明服食、慎护 养、时法制、别种类”七篇。主要论述福州、兴化、泉 州、漳州四郡所产荔枝的品名、种类、产地分布、生 长特征及栽培、鉴定、品评、加工、贮藏、防治病虫 害、食用功效等。其中所叙荔枝品种资源、生态生 理特征,具有很高的植物学价值。书中提到的加工 荔枝的红盐法、白晒法(出汗法)、蜜煎法、晒煎法 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宋代福建的荔枝生产加工技 术和保鲜工艺,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3) 苏颂
苏颂(1020—1101),字子容。同安人。庆历进 士,历官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左丞兼枢密院 事等。为官清廉,颇有治国之才。其在科学上的成 就是主持编纂了《图经本草》,制造水运仪象台,撰 写了《新仪象法要》。
苏颂主持编纂《图经本草》,“裒集众说,类聚 铨次”(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十五),并深入民 间,广泛搜集药物,多方考察鉴别,重新分类研究, 认真标样绘图。在编撰体例上,又首创以药带方的 本草学体例,对后世本草学著作的编撰影响甚大。
《图经本草》详细记载了各种药物的产地、花 形、果状、生长环境、采集季节、鉴别炮制及主治功 用等,订正了前代本草的不少谬讹,并提供了配方 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北宋时期民间用药的实际情 况,代表了当时药物学发展的水平。书中还记录了 大量有关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食品工艺、中外 药物交流等各种资料,深受历代好评。
元祐年间,苏颂率众反复试制,精心审核,制 成水运仪象台,并撰写了《新仪象法要》。水运仪象 台首次把浑仪、浑象、司辰构成一个完整的天文仪 器系统,率先实现了天文观测的自动化。水运仪象 台顶部的脱摘板装置,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 室活动屋顶,它开创了近现代天文台自动启闭圆 顶观测的先河。其控制中心机构——“天衡”系统 的部件构造及工作原理,类似现代机械钟表中的 锚状擒纵器,这项发明比欧洲人约早了六百年。苏 颂所撰的《新仪象法要》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 天文仪器专著。书中所描绘的四十九幅机械图,是 已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机械图纸。五幅星图、九幅 四时昏晓中星图共描绘了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 星,所绘星数之多和以横圆图形式制图的精确度, 均为此前我国星图中所未有。总之,此书集中地反 映了11世纪我国天文仪器和机械制造的最高成 就。
(4) 宋慈与《洗冤集录》
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人。嘉定进 士,当过通判、知府、提点刑狱等官。在他六十二岁 任湖南提刑期间,“博采近世所传诸书,自《内恕 录》以下凡数家,会而萃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见, 总为一篇,名曰《洗冤集录》”(《洗冤集录·序》)。 该书在阐述如何判断自杀、他杀、灾害性死亡、自 然死亡等各种死亡状况时,维妙维肖,深入浅出。 对尸体外表的检验有原理、通则、实例、方法,实用 性强,指导性广。所涉及的医学知识,包括了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生理、病理、药理、诊 治、急救等。该书不仅汇集了我国宋代以前的法医 知识和刑官经验,而且还成为元、明、清三代检验 尸体、判断案情、论罪科刑的办案指南。其中对尸 斑、尸变、溺死、自缢、杀伤、自刑等情况的判断,对 自缢、溺水、中毒、中暑、杀伤、冻死等急救的方 法,符合近现代法医学理论,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洗冤集录》刊行后,很快被译成朝鲜、日本、 英、法、俄、德、荷兰等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对 法医学有奠基、开拓之功。
(5) 陈修园及其医书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号慎修。长乐 人。陈氏世代业医,修园幼承庭训,通医理,辨药 性。中举后,任知县、知州,公余诊病著书,以医术 闻名。
陈修园一生著述医书数十种,为医林中罕见。 在目前被确认为陈修园所著的十六种医书中,大 多数是医学普及读物,百年来成为许多中医课徒 的必备参考书。他善于用深入浅出、通俗易读的文 字来表达高深隐奥的医理,为后世学医者启开升 堂入室之门。
陈修园于医尤精于《伤寒论》,是宋代以后伤 寒学派中维护旧论的中坚分子。所撰《伤寒论浅 注》由浅入深,提撷精髓,与《内经》《难经》幽旨相 发明。《伤寒医诀串解》则融会诸家之说,深得伤寒 六经六气之旨。他提倡用分经审证之法来研究《伤 寒论》,多发前人所未发。
(6) 丁拱辰和《演炮图说辑要》等
丁拱辰(1800—1875),一名君轸,字淑原,号 星南。晋江人。年轻时随父四出经商,漂洋过海,遍 游异邦,悉心考察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船 舶炮式。
鸦片战争爆发后,丁拱辰目睹英军恃仗炮火 侵略海疆,清廷战败,民族受辱的惨状,拍案而起, 将多年来的考察所得及有关西洋火炮的资料,积 页成卷,编成《演炮图说》。并亲自负责督率团练炮 手,传授演炮之法。后来,他深入兵营战地,比较中 西各种炮式,取得了大量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战 经验,重新修订了《演炮图说》,1842年以《演炮图 说辑要》刊于泉州。该书以图说的形式描述了当时 西洋各国先进火炮的构造与应用技术,各种战船、 火轮车、火轮船、炮弹的结构、性能与使用方法,各 类炮台、炮位的修建和安置,以及他自己改进的炮 兵机械和测量火炮射击度数的“象限仪”等。
1849年,丁拱辰主持铸造了各种大小火炮百 余门,还兼造了一批火药、火喷筒、抬枪、鸟枪等, 试验效果甚佳。他便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演炮图说 后编》,补充说明了各种火炮和小型武器的制作、 铸弹配药、火炮的操纵演练及火药库的制式等。洋 务运动期间,已逾花甲的丁拱辰继续研制西式武 器。1863年又编成《西洋军火图编》。至此,丁拱辰 的“演炮”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以自 己的理论和实践,成为近代一位介绍西方先进军 火科学的先驱者。
(7)郭柏苍的《海错百一录》和《闽产录异》 郭柏苍(1821—1896)字蒹秋,又字青郎。侯官 人。少好攻读,殚心于天文、地理、河运水利、文学、 历史、乡邦掌故等。著述宏富,其中《海错百一录》 和《闽产录异》是记录闽台地方物产资源的重要科 技文献。
郭柏苍以“数十年所见者,证之老渔。而老渔 所见者,粗细必记,不厌其鄙。又以老渔所闻者,证 之诸书”(《海错百一录·序》),编成了广征博采的 《海错百一录》。是书分“记渔、记鱼、记介、记壳、记 虫、记盐、记菜”诸篇,附记“海鸟、海兽、海草”等, 对闽台两地海错的各种俗名学名、体形状态、生活 习性、具体产地、食用味道和价值、诸书记载的异 同等等,都作了分门别类的描述。并将所见所闻闽 台渔民捕鱼工具、作业方式及水产养殖方法,一并 做了介绍。全书分辨众异,考证周密,共记录了闽 台海域常见的鱼类和贝类四百多种,保存了大量 的海产资源资料,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郭柏苍晚年认为,闽中虽然物产丰富,但“七 闽八蛮,梁、隋以前,不入内州,其土物多经典史册 所不载”;而且旧志所载,或“讳今以造古”,或“互 相抄袭,无其物亦记其名”。所以,他将自己一生 “耳目所及,犹能记忆,比而订之”(均见《闽产录异 ·序》),撰成《闽产录异》。全书分“谷属、货属、蔬 属、果属、药属、木属、竹属、藤属、花属、草属、毛 属、羽属、鳞属、虫属”等十四门类,内容丰富,叙述 明了,考证有据,具体而微。该书所记以福建物产 为主,兼及台湾。如“谷属”中,除了详细地介绍数 十种福建地区的稻、麦、粟、黍、豆等各种名称、具 体产地、生长习性、耕作技术、收获季节、蒸煮方 法、食用价值及应注意的事项外,还在“早占城、晚 占城”条目下,附注了“独台湾下淡水,间有三获 者。”总之,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清代闽台地 方土特产的科学参考文献。
今日更新
-
历代行政建置沿革
[2020-04-06]
-
两种文化概念
[2020-04-06]
-
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与风俗信仰
[2020-04-06]
-
慷慨悲歌与好气任侠
[2020-04-06]
-
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遗存
[2020-04-0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