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2024-08-06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陕西新石器时代绘画主要反映在彩陶的绘制 上。从仰韶彩陶的几何纹样看,已经显出了色泽的 鲜明、单纯,线条的律动流畅,以及节奏等形式美 了。尤其是在一些象生的人物、动物等装饰纹样 上,更能看出当时的“画家”(彩陶绘制艺人)已用 写实的手法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意识。如 西安半坡出土的绘于彩陶盆内的人面鱼纹,堪称 仰韶文化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墨线勾勒简洁,形象 生动。对其含义学界尚在探讨,有“图腾说”、“巫师 面具说”等十余种观点。半坡还出土过很多蛙纹、 鹿纹彩陶,都十分简洁概括。在仰韶文化姜寨遗址 还出土了供绘画用的石砚、石质磨棒、黑色颜料和 水杯等,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绘画工具,是 研究中国绘画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绘画的考察,我们主要通过其壁画残迹实 现。1979年咸阳第三号宫殿遗址出土长卷式壁 画,其内容可分为车马出行图、仪仗图、建筑图和 植物图,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车马出 行图中可见疾驰的七套车马,每套都是四马一车。 马的颜色有枣红、黄和黑三种。道路两旁植着等距 离、树冠为黑褐色的青松两株。仪仗图可见十一 人,都穿着褐、绿、红、白、黑不同颜色的长袍。人物 头部作禽兽之状,可能是头戴面具,也很可能是一 幅具有宗教意义的宫中打鬼的傩仪图。建筑图上 可见建筑为两层,或为宫殿之前的双阙。植物图上 有麦穗和竹梅等。可见当时绘画题材已甚广泛。
        西汉画迹在陕西存留并不很多。主要有西安 交通大学西汉墓壁画和陕北东汉画像石等。西汉 中期至东汉初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厚葬的盛行,在 山东苏北、河南南阳、四川盆地、陕西北部先后出 现了用刻有画像的石材垒砌墓室的画像石墓。其 中陕北已在米脂、绥德、清涧、神木、子洲和榆林六 县市发现画像石墓三十多座,画像石六百余块。这 一带东汉主要属于西河郡,通过对纪年墓、墓葬型 制和西河的历史考察,可知陕北东汉画像石可分 为繁荣期(89—108)和余续期(129—140)。其雕刻 技法可粗分为两类。第一类,单纯减地平面阳刻。 即只刻出物象轮廓,轮廓线外减地,物象不做细部 刻划,拓片效果有类剪纸。此类又可细分为两型。 A型,风格古拙厚重,有时比例未必合宜。此为多 数,如杨孟元墓。B型,图像轮廓线外减地甚浅,画 面富丽堂皇,线条细腻流畅,颇有楚汉漆器之画 风。如缓德延家岔一号墓。第二类,为减地平面阳 刻加阴线。用阴线刻划细部,人物形体夸张,很好 地表现了运动的力量和气势,有很高的艺术感染 力。缓德刘家沟汉墓门框可为代表。从其雕刻技法 看陕西汉画像石极可能来源于山东,而非本地自 生。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题 材,此为大多数。二是描绘祥瑞和神话的题材。三 是历史题材。其中农牧狩猎题材引人注目,车马出 行、庄园生活(如挚见、乐舞、庖厨)不如山东繁缛 奢华,需要较深文化底蕴的神话题材和历史题材 很少。这都是画匠仔细观察生活所致。构图上特点 鲜明,一是边饰发达,有强烈的装饰性。或为云气、 植物中夹杂动物,连绵不断;或为连续相接的几何 形图案,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二是缺乏宏大场 面,多用分格表现法。总之,陕北东汉画像石刻是 我国汉画艺术的瑰宝。它以淳朴简洁明快的风格、 强烈的装饰感及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了它独特 的艺术魅力(《陕北东汉画像石初探》,载《纪念山 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山东大学出 版社,1992年版)。
        隋唐绘画,在汉、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又大大 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社会繁荣的宏阔背景下,当 时一些颇有影响的画家从四面八方聚会于京师长 安,山水画已开始摆脱稚拙之气,金碧山水的出 现,更使人耳目一新。盛唐画家吴道子擅长各种题 材,以“吴带当风”竞取“画圣”宝座。绮罗人物画作 为中晚唐很具特色的画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揭 示出当时社会风尚的一角。山水、花鸟、兽画也纷 纷涌现,其中任情达性的泼墨山水的出现,尤能体 现出浪漫之音的时代特质。多姿多彩的长安绘画 是隋唐时代绘画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隋与唐初绘画继承齐梁细致丰丽的画风而有 所创造。最值一提者当推隋代展子虞(550—604)。 展氏渤海(今山东信阳)人,后居长安。创作有《长 安车马人物图》(佚)等。流传唯一名迹是《游春 图》。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卷轴画,有“天下 第一画卷”之誉。他结束了“水不容泛,人大于山” 的稚拙绘画时代,开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之先 河。
        初唐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今陕西临 潼)人,官至工部尚书。传世有《历代帝王图卷》《萧 翼赚兰亭图》《步辇图》等。其人物刻划细致入微, 各具情态。
        初唐之时,于阗(新疆和田)画家尉迟乙僧来 到长安,将印度凹凸画法与中原传统线描结合,创 造了豪迈、雄强的画风。
        盛唐吴道子注意体验生活,长于宗教变相人 物的描绘,一生创作壁画三百余堵。他善用疏体与 白画风格,线条极富立体感。吴道子所创佛教绘画 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吴带当风”的轻盈飘逸对 佛教画有深远影响。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有 叹:“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 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奉毕 矣。”
        盛唐绘画的最主要成就在山水画方面。李思 训(651—718)山水画以青绿为质,金碧为纹,工细 华丽,金碧辉煌,被称为“金碧山水”,开创了“北 宗”画法。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 等。王维(701—761)水墨画自然、宁静、和谐,诗人 的天赋使其画达到了融汇诗情画意的完美境界, 影响深远。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推其为“南宗”始 祖。传世作品有《辋川图》等。
        唐仕女画的主要代表是生长于长安的盛唐的 张萱及中晚唐的周昉。张萱曾为玄宗宫廷画师。他 不但对贵族生活情态体察入微,描绘绝妙,而且对 点缀景物,无论是楼台殿阁,还是花蹊竹榭,都表 现得很精彩。他画人物,勾线匀细工整,着色绚丽, 技法上也有创造,在工笔重彩人物画方面影响深 远。传世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周 昉,师法张萱,善画贵族妇女,创造了“衣裳劲简, 彩色柔丽”(《历代名画记》语)的所谓“周家样”。在 宗教画方面,他创作了独有的,体态丰腴、作风洒 脱的“水月观音像”,反映了唐代宗教画向世俗化 民族形式的发展。其对绘画的贡献如此之大,以致 画风波及新罗(今朝鲜一部)、日本。传世作品如 《簪花仕女图》至今还闪烁着它不曾减衰的永恒魅 力。
        唐代禽兽画家以长安人韩干、韩滉最为杰出。 韩干(706—783左右),早年倍受王维提携。玄宗 时入宫为画师。尤以画牛马名世。其笔下之马膘肥 体壮,矫健有力。对后世画马影响至大。韩滉 (723—787),中唐名臣,官至德宗宰相。“尤工书, 兼善丹青。”(《旧唐书·本传》)其画牛极入神。代 表作《五牛图》中,五牛各具情态,栩栩如生。
        花鸟画至隋唐才成为独立的画科跻身画坛。 代表人物有活动于长安的薛稷、边鸾等。
        如果说隋唐卷轴画真迹存留至今已是寥若晨 星的话,大量的唐墓壁画则极大地开阔了我们对 唐代绘画的视野。长安是唐都所在,唐帝王多安眠 在关中渭北东西一百余公里的地带,号称“唐十八 陵”。皇亲国戚、将军大臣随葬墓不计其数。已发现 的有壁画唐墓超过六十座,其中壁画已揭取收藏 的唐墓四十余座,仅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收藏有二 十五座唐墓的壁画,壁画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壁画 内容涉及:四神、星象、宗教、建筑、仪卫、狩猎、生 活、唐与四邻友好往来诸多方面。唐墓壁画色调和 谐、晕染细腻、线条流畅,艺术价值极高。
        五代北宋,陕西还产生过李成、范宽、许道宁 等山水画大师。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