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发
比丘与比丘尼除了服装与俗人不同外,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都剃须落发。所以有人把“落发染衣”作为出家为僧的代名词。
在古代印度,不只佛教徒,许许多多的修道者都作光头形象。而中国则完全不同,落发只是佛教独家所为。华夏文化的主体——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本人无权随意毁伤,更不用说把头发剃光。基于此,中国古代才出现将剃去男子头发作为刑罚的髡刑。道教是中华古老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也继承了蓄发这一传统,他们一般把头发梳理好盘在头上簪起,再穿上道袍戴上道帽,显得风度翩翩。俗话说“丑和尚、俊道士”,也许源出于此吧。
佛教的落发之举,在初传中国时也曾受到质难。那么为什么僧人们还要坚持落发,而不去迎合中国的传统呢? 这主要是佛教教义之故。佛教认为,众生的一切苦难和烦恼,都来自于一个“贪”字,出家修道首先要除掉“贪”。“贪”被佛教称为三毒(贪、瞋、痴)中第一毒。因此,毁其形象,禁止打扮,被认为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利于僧人专心修行。这实际是引导人们泯灭爱美的天性。
僧人一般均落发,但有时也蓄发。譬如,僧人在修头陀苦行和闭关(指在一段时期内闭居一处专心诵经、坐禅)时,由于专心一境,潜心修行,顾不得去剃除须发,所以头发和胡须便重长散乱。但这都是很个别的情况。
在古代印度,不只佛教徒,许许多多的修道者都作光头形象。而中国则完全不同,落发只是佛教独家所为。华夏文化的主体——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本人无权随意毁伤,更不用说把头发剃光。基于此,中国古代才出现将剃去男子头发作为刑罚的髡刑。道教是中华古老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宗教,也继承了蓄发这一传统,他们一般把头发梳理好盘在头上簪起,再穿上道袍戴上道帽,显得风度翩翩。俗话说“丑和尚、俊道士”,也许源出于此吧。
佛教的落发之举,在初传中国时也曾受到质难。那么为什么僧人们还要坚持落发,而不去迎合中国的传统呢? 这主要是佛教教义之故。佛教认为,众生的一切苦难和烦恼,都来自于一个“贪”字,出家修道首先要除掉“贪”。“贪”被佛教称为三毒(贪、瞋、痴)中第一毒。因此,毁其形象,禁止打扮,被认为是很必要的。只有这样,才利于僧人专心修行。这实际是引导人们泯灭爱美的天性。
僧人一般均落发,但有时也蓄发。譬如,僧人在修头陀苦行和闭关(指在一段时期内闭居一处专心诵经、坐禅)时,由于专心一境,潜心修行,顾不得去剃除须发,所以头发和胡须便重长散乱。但这都是很个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