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八仙”

2024-12-18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民间盛传的“八仙度化”,“八仙过海”,是道家传说里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的八位主角汉钟离、李铁拐、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也都是受人喜爱的形象。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文有武,有丑有俊,有富有贫,五花八门,人才济济。这八位神仙的作为反映了人民的乐观战斗精神,很有人情味,比之他们的头目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和玄都大法师这些“无上仙真”的“道貌岸然”、“无上权威”可爱多了。但是这八仙活动的历史背景和履历出身是怎么个情况呢?说来颇有趣味。
        历史上自汉代就有用“八仙”或“八公”自称的人物(如《淮南八仙》)或唐代的酒家八仙都不在我们的谈说范围。我们要说的这八位仙家入道先后虽有不同,但这个仙家班底似乎在元代才最后搭成。
        八仙的形成和传播,与元代盛行的道教“全真教”有很大关系。全真教的教首王喆,自号“重阳子”,即人们熟知的王重阳。他奉吕洞宾为祖师,号“纯阳真人”,但又觉得这位唐代的书生不够阔气、显不出仙脉悠长,便给吕纯阳安排了一位师傅——汉代的钟离权,“正阳真人”。而正阳真人又是从道教鼻祖老子的徒弟“东华少阳君”那里得到的真传。“八仙”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成了全真教的祖师,而随着全真教得到帝王的扶持日渐强大,信徒倍增,“八仙”的班子也就逐渐搭成了。这里先从钟离权谈起,他是资格最老的一位。据说他是东汉的一位将军,其父(钟离章),兄(钟离简)都是北征匈奴有功的人物。钟离权是将门之后,生下来就名叫权衡轻重的“权”(古代的秤砣),《列仙全传》等书,一开始就说他来历不凡,其生之前就来一巨人,自称是上古的黄神氏,应当托生于此,大踏步入房。就见卧房中光如烈火,一位大仙降世了,模样是“目深鼻耸”,七日“不哭不食”,后来便跳起来大叫道:“身游紫府,名书玉京!”看来生来就是仙体,据说他当过将军西征羌族,却被羌人打得落荒而逃。从此他便以失败将军走入仙班,得到东华先生的传授,掌握真诀、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之后他又遇到华阳真人,被授以刀圭、火符内丹,最后他又得到上仙王玄甫传授长生诀,在崆峒山得到玉匣秘诀,成了仙人。直到唐代,他又来到尘世,自称“天下都散汉”度化了吕洞宾。据考,这些本事,都是捏造的,东汉根本没有钟离权这个人,钟离章、钟离简也是子虚乌有。北宋倒有个钟离子。《宋史·陈传传》说陈尧咨访问陈传,陈介绍他一位“钟离子”,北宋中年还有过一个孝子王老志遇到过一个自称“钟离先生”的给了他一粒“仙丹”(《宋史·王老志传》)。大约钟离权就这样借点陈抟这位靠睡觉得道的活神仙的一点仙气和以后“钟离子”的一粒仙丹起家,被创造出来的人物。只因他是失败将军,成为“天下都散汉”的浪荡汉,被流传下来成为仙班重要人物。
        铁拐李。他又被称为李铁拐,其本名叫李元中。传说是唐玄宗、代宗时人。《续文献通考》说他是隋朝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中化为龙,乘龙而去。道士编的这套身世很富有浪漫气息。另一名字李凝阳的来历也富有传奇性。他本来生得很魁梧,跟随老子和宛丘先生学道,隐居在砀山岩穴。一日接到老子的请帖,邀他去游华山,便把躯壳留在洞中,元神出窍,去与老子同游。临行前对一个新来的徒弟说:“如果七天我的元神不回来,你就把我的尸壳焚化。”(因为过七日尸体就腐烂了)。到第六天,徒弟的哥哥来了,告诉他,母亲病危,让他赶快回家,他坚持又等了一天,到第七日中午,徒弟等不及便把躯体焚化了,到晚上李凝阳回洞府,寻不到自己躯体,魂魄无依。后来见一林中饿殍,便借他的躯壳复活过来。谁知这个乞丐是个跛子,到水边一照却是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形极丑恶。他正惊讶之间,只听背后有人拍手道:“草脊茅檐、窗毁柱折,此室陋甚,何堪寄寓!”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子。他刚想把灵魂再跳出来,可老子止住他说:“真道应该在表相之外,不可只看相貌。只要你功德圆满,便是异相真仙。”后来玉皇大帝果然不以貌取人,封他为上仙。给他的封号是东华齐阳启元帝君。人们对此并不关心,但对他的毁窗折柱的破屋子中所寄寓的善良灵魂倍感兴趣。到元代岳百川还写了一部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于是铁拐李又叫李岳,说是吕洞宾的弟子。铁拐李的形象其实是从《齐东野语》中那个倒霉道士失去躯壳之后连个寄寓的饿殍也没找到的无依魂魄而转化来的。是一场悲喜剧。
        张果老原是真人,见于《唐书·方伎传》和李亢《独异志》。说果老不知岁数,出于邢州,被唐玄宗接进宫去,甚是礼敬,问他什么都知道。另一个道士说他是“天地初分时的白蝙蝠精。”说完七窍流血而死。玄宗求救于张果老,果老用水喷他的脸才活过来。还传说唐玄宗看他老了,怀疑他不是神仙,他几把就把头发拔光,牙齿打落,转瞬之间便成了青发皓齿的少年。骗得皇帝要把玉真公主嫁他,他不愿当驸马,婉言谢绝了。
        老百姓感兴趣的是张果老倒骑驴。《太平广记》记载他这驴是白纸剪的,不用时折起来放在箱中,又不用喂草料。及至要出门远行,取出用水一喷就化为白驴。这是民间巫术被衍化到神仙的功能上了。而他的倒骑驴,则怕是袭自北宋诗人潘阆的放荡不羁。他好骑驴游逛,有时就倒坐在驴背上看碑,于是人们就把这个画面送给了张果老,给他以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形象。他是晚入八仙班的,但他的寿数最长,果老自称是尧时甲子年生,曾从玄女娘娘那里学道,变成了神仙。他既是见于正史记载的,大约是在巫师基础上创造的人物。
        吕洞宾名岩,唐懿宗、僖宗时人。全真教奉他为吕祖,他的故事也最多。他是拉钟离权进八仙班的有功人物,又是李铁拐和何仙姑的师父,曹国舅也是他度化的,一度与八仙有关系的刘蟾也是吕洞宾的弟子,大家都与他有师徒关系。有关吕洞宾的传说皆见于宋人记载,而不见于唐人著作,故有人怀疑他的历史真实性。唐人传奇《枕中记》中有《黄粱梦》故事,讲了一个老道士吕翁,后人把它附会为吕洞宾事,直到北宋后期吕洞宾的形象才逐渐明晰。说他在唐懿宗时进士及第,当过县令,赶上黄巢造反,他才入山求道,更广泛的说法是他落第之后才看破红尘。当了有名的神仙之后家世也显赫了,说他祖父吕渭当过礼部侍郎,甚至说他原本李唐宗室,因武则天杀李氏子弟,他才改为吕姓,携妻而逃,又出家为道士。说他身材高大,淡黄面皮,一副书生像。说他受过汉钟离的“十试”,考验及格才成仙的。他和钟离子的名字都见于《宋史·陈抟传》,说他是关西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间能行数百里,常来陈抟家作客。如按此年代上推百余年,正是唐懿宗时代,固又有几分可信性,但也有陈抟自编的可能。民间并不关心他的真实历史情况,而喜欢他是一位能够锄暴安良、仗义勇为的神仙,在塑造这一形象时融通了自己的理想。道教徒也极力把吕洞宾演化为道教的观世音,《吕真人本传》说他得道之后发下心愿要“浮沉浊世,行化度人”,然后才升天,这最迷惑人。宋徽宗还封他为“妙通真人”,元代也不断加封他为“真君”,到了明清,专奉他的“吕祖祠”就成了香火最盛的道教寺观。
        何仙姑据说实有其人,是广东增城何泰的女儿,曾经是个女巫。说她生时“顶有六毫”,十岁时遇一道士送她一只桃子,说食此桃可羽化登仙,她便吃了,从此不饥不渴,能预言人事吉凶,乃为女巫,还说她住在云母溪,十四五岁时梦见神人教她吃云母粉,可以轻身不死,而且语言异常,于是被人当成仙姑。武则天闻其名,召入京,半道上她突然失踪了。又传北宋时有一何仙姑晚年为一形体干瘦,面皮皴黑的老妇。历史中记载的何仙姑与传说中的何仙姑相去甚远。她的年代比吕洞宾要早,可是在八仙故事中她却是吕洞宾度化的女弟子。
        蓝采和的记载,比吕洞宾还要早,(见于五代南唐沈汾《续仙传》)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乞丐,家世也搞不清,常穿件破蓝衫,腰上系一条破带,一脚著靴,一脚光着,手拿讨饭用的拍板,只是这板出奇的大,竟有三尺多长。他每日打着竹板沿街行乞,能很机敏地见景生情编唱词儿,语言幽默,似狂非狂。讨来钱穿在绳上,钱散落了也不去拾,遇有穷人全部赠送。这是一个地道的乞丐,据说他容颜不改,小时那样,老了有人见他依旧是那样。后来他在酒楼上喝得大醉,忽然传来云鹤笙箫之声,他便飞升而去,在云中扔下破衣拍板,冉冉而去。这是一个死于沟壑的乞丐被美化了的故事。把他的蓝姓变成手中的花篮,在民间戏曲里直到清代还是小旦打扮。他是八仙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活泼的一个。
        韩湘子,历史上实有其人。是唐代著名作家韩愈的侄孙,名韩湘。《韩昌黎集》中有给他的三首诗。其中一首即《左迁至蓝关》的七律。有句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个韩湘三十登高科、官至大理寺丞,与学道成仙无涉。韩愈的远方子侄中倒真有个有点仙气的,曾到愈府随子弟们读书,他读书不专心,韩愈责备他,他说他有异术,能让花朵随便改变颜色,一次他让紫花开出红白相间的花,还把韩愈上述诗句照在花上,于是韩愈写诗夸他“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也许就是星相、占卜、魔术之类的奇术?也未言及其修仙。但这两件事(韩湘之名与此子之奇术)就成为韩湘子的素材,后来又有许多他被度,与他度妻、度韩愈成仙的故事。
        最无稽的是曹国舅,据说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名景休,他还有个弟弟名景植。二人非法杀人被包公审治伏法。大国舅深以为耻,便隐居山林,葛巾野服,矢志修道。汉钟离、吕洞宾问他修什么道,他说“养道,”问“道在何处?”国舅指了指天。又问“天安在?”他又指了心,于是钟、吕二人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认识本来面目啦!”便授以秘旨、令其精炼,没经过什么严格的考验,就修道成功了。历史上宋仁宗真有位曹太后,(慈圣光献),她也确有位弟弟,名叫曹佾,活了72岁,寿终正寝,根本没有学道成仙之事。看来这是把无法无天的花花太岁,拉来用道法改造,寄希望于上层人物的改悔,以示道法平等!
        八仙故事最早见于明人吴元泰《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被后人收入《四游记》。最后写八仙得道及他们给王母拜寿,从海上回来,各以自己的宝物为渡海工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大战龙王,火烧东海,最后靠观音解围才结束了这场太平洋战争。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段取材于民间题材的故事,另有一段历史背景可作参考。据说八仙是从现在山东的蓬莱启程渡海的。那里在传说中有海市蜃楼,海上三山;但在现实中,从蓬莱入海向西北约五十里,就是沙门岛,宋、元两朝那里是流放罪犯的地方。每当沙门岛有人满之患时,就把死囚犯抛到海里,腾出地方,收容新罪犯。如此就不时有暴动和逃亡事件发生。现在蓬莱一带还有这样的传说,是八名罪犯,居然仗着自己的本事渡过了大海,获得了自由。而这件事极可能就是《八仙渡海》故事的起因,吕洞宾就是“逃犯”中的头目!于是人们(研究者)这样想:这八个囚徒,有的抱着木板,有的抱着葫芦,冲破惊涛骇浪,飘洋过海,和水中龙王斗,也和人间的魔王斗,最后取得了胜利!老百姓钦佩他们的作为,于是按着美好的想象,故事越传越神,越传越广,成为一种重要民俗娱乐形式,流传至今。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