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户和前家儿
旧中国的农村居民,多是世代不移居,聚族生活,即便是分家后,亦住在同村,几代一过便形成了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习惯上称为“大姓”。这样的大姓又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等是开发这个村庄的占地户,家里有土地,又有培养子弟的眼光,几代下来,便有子弟在外做官,有子弟经商,家中广置田产,形成势力。这样的大姓有权有势,眼界开阔,不仅地方小户惹不起,土匪不敢轻动,连地方头面人物亦要巴结;第二等的是亦商亦地主,钱多而势力不足,但子弟经商交结较广,遇事有朋友相帮亦属于头面户。第三等是人口多,有土地,苦干苦攒的财主,这样的家族衣食虽不愁,但无权无势无朋友,俗称“土财主”,是官衙门和土匪敲榨勒索的目标。第四等级是与上述这些户同姓或有亲戚关系的小户,虽自身穷困,但因有亲戚,一般的地痞无赖还是要退让几分。第五等是虽无势力亲戚,但本家人多,几代在此居住,受苦受穷但尚不受欺压,不招无赖闹事。第六等也是最下等的便是由外地迁来,既无本家也无亲戚的小户,这种人便被村里人称为“外来户”。外来户要想在村中站住脚是非常困难的,他们见人矮三分。不仅要对村长、财主、有势力的人家送礼巴结,即使本村最穷困的户也要小心奉承;村中的地痞无赖,可以随心所欲地欺压外来户,没有人为外来户主持公道。外来户的小孩,都要忍受本村儿童的打骂、歧视;外来户的儿子,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才能和机遇,很难讨到媳妇;外来户的女儿,则要降低条件,嫁给村里的光棍汉或残疾人。总之,外来户是失去家族佑护的穷人,是毫无生存保障的下下等人,如同风浪中的小舟,任凭吹打,自生自灭。与外来户同等待遇的是“前家儿”。前家儿在西北一带是指爹死后,随娘改嫁到外村的孩童,这样的孩子又叫“拖油瓶”、“带葫芦”。是无法打进村中孩童世界的孤儿。除在家里能从亲娘那里得到温暖之外,其他人家都不欢迎前家儿去玩,孩子们也不愿意和前家儿在一起,于是不管山深林密,不管路远沟深,不论水塘边还是草地上,“前家儿”永远是孤单单一个人,用不着语言,也没有说话的余地。村里人生了气,无赖闲得无聊,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打骂前家儿“败兴”、“晦气”;前家儿没有名字,即便有也没人叫,人们异口同声地戏称他们为“前家儿”、“带葫芦”、哑巴。这样的孩子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吃了大亏也只有亲娘陪几滴眼泪。所以古书上说,无父日孤;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族,便失去了欢乐、尊严、财产和~切。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