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族称释解

2024-06-13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哈尼族历史悠久,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约西周时期,从青藏高原逐步南迁,途经四川省的雄盘江流域达云南省的滇池、洱海沿岸,最后南迁至哀牢山区定居。一千多年前的唐初史籍中多次记述有关于哈尼族“和蛮”、“和泥”向唐王朝贡方物。“南诏”崛起后“和泥”与滇东北和滇南的彝族被统称为“三十七部”,其中的因远(今元江县)等七部均为“和泥”。现仍普遍流行着的70代上下的父子连名系谱表明,哈尼族于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从公元十世纪开始逐步进入领主制社会,其中的因远部最为强大, 自称“和泥”、“罗槃国”,最高领主称“罗槃王”。
        哈尼族的父子连名谱系和有关语言表明,“哈尼”一词是构成飞禽走兽、女性、人的名称词素,一般不单独拆开使用,但两个音又有其独立的含义。“哈”在哈尼语中具有强悍、,勇猛的含义,自称“哈”即表明自己像一些飞禽走兽一样强悍、勇猛。而“尼”在哈尼语言中与“咪”是同一个意思,是人的特定概念,且有女性的含义。哈尼族称女儿为“然咪”,称成年女性为“哈然咪”。哈尼族先民把“哈”与“泥”连接起来作为自己民族的族称,以区别于人与动物。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哈尼族内部形成繁杂的支系,但大部分的哈尼族称谓仍被沿用下来。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意愿,统一称为哈尼族。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