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的传奇
在旧社会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生活无告;而“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有冤苦事谁去告状?故俗云:“穷死不申冤,屈死不告状。”人们只好去城隍庙焚香、祭告,以求神鉴。据说真也奇怪,泥塑木雕的公正之神,竟真能给他们解决问题,经过神示,会使极为复杂的冤案得解,真相大白,城隍在人民心目中简直就是阴司的包公一样,为芸芸众生解困排忧。那么城隍何许神也?
按道教的说法,城隍是守护城池之神,老百姓把它看成阴司的地方长官。古时把有水(护城河)的城堑叫“池”,无水(护城河)的城堑叫“隍”。《周礼》所记古八蜡之神就有水、庸(墉、城)之神,城隍大约就是因城邑的出现而产生的城邦守护神。它不像灶神供奉在某一家那么容易,是掌全城人的安危重职,须盖大庙奉祀,这样就推迟了他进驻于人民心目中的时间,在三国时才在芜湖始建城隍庙。到南北朝时战乱更为频繁,城隍发挥神威,受到重视。当时大江南北有两个大国北齐和南梁,互相争持不下,北齐大将慕容俨守长江边上的郢城,被南梁大将侯王真的水陆大军围困了。梁军见齐军通过城外的河道运送粮草,乃用繁殖水草和铁锁拦江的办法断绝齐粮。此时慕容俨依群众的信仰到城隍庙祈神保城。结果士气大振,天起巨风吹开漫没江面的水草,大军杀出城去,击退了梁军,保城卫国有奇功,都归到城隍身上。如此到唐宋时就兴起盖城隍庙的风气。且有许多城隍助人守城的传说。继之,更把卫国有功的民族英雄死后封为城隍。如南宋末年抗击元军,百诱不降,英勇就义的文天祥就被当时的杭州(南宋京城)人封为“都城隍”建庙祭祀。各地城隍非一人,灵异也非一般。有的还受到皇封。1928年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和容肇祖、容媛兄妹调查了东莞城隍庙。顾先生绘下了《城隍庙图》,容媛作《东莞城隍图说》(《民俗》41期“神专号”)披露了这个庞大的“神的机构”,其中除城隍爷、城隍奶奶、城隍子孙,还有十殿阎君,包公丞相,救苦天尊,退病大王,金花夫人,财帛星君等四五十名神位。他们考证出东莞城隍庙宋时有之,城隍还受过明太祖的敕封。“洪武二年三月朔,上在朝阳殿,梦一臣,袱头象筒,一白发老人随之,自称是东莞城隍和他部下的一土地神来奏报:东莞致祭,无祀鬼神,一次不敷,乞敕有司,遂年祭三次,庶幽魂得以均沾。”意思所祭不足,不能使他所领全城鬼魂利益均沾,乞多得祭物。“上觉而导之,召礼臣议,乃封东莞城隍显佑伯,仍管城隍司事,赐伯节仪仗,暨异锦龙、缎一端,印曰‘东莞城隍之印’,递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有司少年致祭。”看来神仙也要受皇封才有身份。明初国事未宁,统治阶级麻醉人民,张煌鬼神以自安,其意甚明。在“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的影响下,明清之际倍崇城隍,达到高潮。甚至说城隍之录用还要经过考试。蒲松龄《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章《考城隍》,就是写他的亲戚的祖父宋焘,是邑廪生,病中为一持牒牵一白额马的小吏,请去“赴试”。
至一“王者”面前得到题皆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因宋公答卷中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两句,被选录为城隍。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宋公此时方悟他已死,是阎王委命,顿首泣曰:“家有老母,无人奉养,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阎王命左右查其母寿,“有阳冥九年”。于是令张生摄箓代替,张某果即死,而宋焘死三日复生。结果九年其母死,他营母葬归,浣濯入室而殁,去作城隍了。巧得很《聊斋志异》末卷有一篇压卷的好作品《老龙舡户》也是写城隍灵威——实际是歌颂清官的。说是朱公徵荫巡抚粤东,时实有其人,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千里行人,死不见尸,数客同游,全无音信,积案累累,莫可究诘。他只好洁城熏沐求救于城隍。结果梦中城隍果来,自报“城隍刘某”,道出四句隐谜:“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完已而退。朱公据此四句隐谜辗转终宵,忽悟曰:“垂雪者,老也;生云者,龙也;水上木为舡(船),壁上门为户:岂非“老龙舡户耶!”其时粤之东北有老龙津地名,巨商每由此入粤,朱公乃遣武弁,密授机谋,捉龙津驾舟者,“次第擒获五十余名,皆不械而服。”原来此等贼,以舟渡为名赚客人上船,用蒙汗药或闷香迷昏他们,而后“剖腹纳石,以沉水底,”“劫财而去,冤惨极矣。这本来是朱公派人调查的结果,也是他“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的聪明吧。于是大为城隍灵威张本。据说此案昭雪后,歌颂文字汇成厚厚的一册。蒲松龄此篇之后还附有朱公《祭城隍文》和《各省士民书》,那是写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真实文献。使人惊奇的,城隍有灵,为何不告别个有司?评者但明论于篇末也以为“恍惚无凭耳,鬼神虽灵,安能起愦愦者而使之悟哉!”看来城隍之神明也要得之其人!当然也有嘲笑人间的官迷当不成官,买缺去当阴曹城隍的故事。
城隍的传奇数不胜数,要数我从小自故乡辽宁北镇县听到的本城的城隍爷娶了人间的小城隍奶奶最为亲切有趣了。据说北镇县城隍庙里不但有泥塑的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城隍爷还有段恋爱史,讨了个小城隍奶奶。相传。在“抓”竹制城隍时,正好有姑嫂两人,五月端午去逛城隍庙,妹妹她看到新的城隍竹像,栩栩如生,官像潇洒,心为之一动暗思:“要找这样个丈夫多好。”正在此时,也见城隍对她笑了。她恋恋不舍地回家了,禁不住和嫂子说:“城隍看我笑了。”嫂子开玩笑地说:“城隍喜欢你,你就嫁给他!”不一会儿,姑娘又说:“我听见鼓乐喇叭的声音了,真来娶我了……”别人都以为她在开玩笑。可是真的,话未说完,她就咽气了。此时正是那边工匠“抓”小城隍奶奶像的时候,于是这个俊俏的姑娘就变了小城隍奶奶,样子像的很,真是“般配”的一对儿。北镇县那时逛庙会的人都特意去看小城隍奶奶,说她的“金莲”特别小,拜庙的信女们都给她献上小小的结花“民装鞋”,可以保佑自己不脚痛,不得病。原来传播这故事时有年代,也有姑娘姓名,竹像及献去的小鞋年纪大的人都曾见过,说故事的老太太们还能绘声绘色地学讲姑嫂对话时的情态。
按道教的说法,城隍是守护城池之神,老百姓把它看成阴司的地方长官。古时把有水(护城河)的城堑叫“池”,无水(护城河)的城堑叫“隍”。《周礼》所记古八蜡之神就有水、庸(墉、城)之神,城隍大约就是因城邑的出现而产生的城邦守护神。它不像灶神供奉在某一家那么容易,是掌全城人的安危重职,须盖大庙奉祀,这样就推迟了他进驻于人民心目中的时间,在三国时才在芜湖始建城隍庙。到南北朝时战乱更为频繁,城隍发挥神威,受到重视。当时大江南北有两个大国北齐和南梁,互相争持不下,北齐大将慕容俨守长江边上的郢城,被南梁大将侯王真的水陆大军围困了。梁军见齐军通过城外的河道运送粮草,乃用繁殖水草和铁锁拦江的办法断绝齐粮。此时慕容俨依群众的信仰到城隍庙祈神保城。结果士气大振,天起巨风吹开漫没江面的水草,大军杀出城去,击退了梁军,保城卫国有奇功,都归到城隍身上。如此到唐宋时就兴起盖城隍庙的风气。且有许多城隍助人守城的传说。继之,更把卫国有功的民族英雄死后封为城隍。如南宋末年抗击元军,百诱不降,英勇就义的文天祥就被当时的杭州(南宋京城)人封为“都城隍”建庙祭祀。各地城隍非一人,灵异也非一般。有的还受到皇封。1928年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和容肇祖、容媛兄妹调查了东莞城隍庙。顾先生绘下了《城隍庙图》,容媛作《东莞城隍图说》(《民俗》41期“神专号”)披露了这个庞大的“神的机构”,其中除城隍爷、城隍奶奶、城隍子孙,还有十殿阎君,包公丞相,救苦天尊,退病大王,金花夫人,财帛星君等四五十名神位。他们考证出东莞城隍庙宋时有之,城隍还受过明太祖的敕封。“洪武二年三月朔,上在朝阳殿,梦一臣,袱头象筒,一白发老人随之,自称是东莞城隍和他部下的一土地神来奏报:东莞致祭,无祀鬼神,一次不敷,乞敕有司,遂年祭三次,庶幽魂得以均沾。”意思所祭不足,不能使他所领全城鬼魂利益均沾,乞多得祭物。“上觉而导之,召礼臣议,乃封东莞城隍显佑伯,仍管城隍司事,赐伯节仪仗,暨异锦龙、缎一端,印曰‘东莞城隍之印’,递年三月三日,九月九日,有司少年致祭。”看来神仙也要受皇封才有身份。明初国事未宁,统治阶级麻醉人民,张煌鬼神以自安,其意甚明。在“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的影响下,明清之际倍崇城隍,达到高潮。甚至说城隍之录用还要经过考试。蒲松龄《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章《考城隍》,就是写他的亲戚的祖父宋焘,是邑廪生,病中为一持牒牵一白额马的小吏,请去“赴试”。
至一“王者”面前得到题皆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因宋公答卷中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两句,被选录为城隍。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宋公此时方悟他已死,是阎王委命,顿首泣曰:“家有老母,无人奉养,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阎王命左右查其母寿,“有阳冥九年”。于是令张生摄箓代替,张某果即死,而宋焘死三日复生。结果九年其母死,他营母葬归,浣濯入室而殁,去作城隍了。巧得很《聊斋志异》末卷有一篇压卷的好作品《老龙舡户》也是写城隍灵威——实际是歌颂清官的。说是朱公徵荫巡抚粤东,时实有其人,往来商旅,多告无头冤状。千里行人,死不见尸,数客同游,全无音信,积案累累,莫可究诘。他只好洁城熏沐求救于城隍。结果梦中城隍果来,自报“城隍刘某”,道出四句隐谜:“鬓边垂雪,天际生云,水中漂木,壁上安门。”完已而退。朱公据此四句隐谜辗转终宵,忽悟曰:“垂雪者,老也;生云者,龙也;水上木为舡(船),壁上门为户:岂非“老龙舡户耶!”其时粤之东北有老龙津地名,巨商每由此入粤,朱公乃遣武弁,密授机谋,捉龙津驾舟者,“次第擒获五十余名,皆不械而服。”原来此等贼,以舟渡为名赚客人上船,用蒙汗药或闷香迷昏他们,而后“剖腹纳石,以沉水底,”“劫财而去,冤惨极矣。这本来是朱公派人调查的结果,也是他“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的聪明吧。于是大为城隍灵威张本。据说此案昭雪后,歌颂文字汇成厚厚的一册。蒲松龄此篇之后还附有朱公《祭城隍文》和《各省士民书》,那是写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真实文献。使人惊奇的,城隍有灵,为何不告别个有司?评者但明论于篇末也以为“恍惚无凭耳,鬼神虽灵,安能起愦愦者而使之悟哉!”看来城隍之神明也要得之其人!当然也有嘲笑人间的官迷当不成官,买缺去当阴曹城隍的故事。
城隍的传奇数不胜数,要数我从小自故乡辽宁北镇县听到的本城的城隍爷娶了人间的小城隍奶奶最为亲切有趣了。据说北镇县城隍庙里不但有泥塑的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城隍爷还有段恋爱史,讨了个小城隍奶奶。相传。在“抓”竹制城隍时,正好有姑嫂两人,五月端午去逛城隍庙,妹妹她看到新的城隍竹像,栩栩如生,官像潇洒,心为之一动暗思:“要找这样个丈夫多好。”正在此时,也见城隍对她笑了。她恋恋不舍地回家了,禁不住和嫂子说:“城隍看我笑了。”嫂子开玩笑地说:“城隍喜欢你,你就嫁给他!”不一会儿,姑娘又说:“我听见鼓乐喇叭的声音了,真来娶我了……”别人都以为她在开玩笑。可是真的,话未说完,她就咽气了。此时正是那边工匠“抓”小城隍奶奶像的时候,于是这个俊俏的姑娘就变了小城隍奶奶,样子像的很,真是“般配”的一对儿。北镇县那时逛庙会的人都特意去看小城隍奶奶,说她的“金莲”特别小,拜庙的信女们都给她献上小小的结花“民装鞋”,可以保佑自己不脚痛,不得病。原来传播这故事时有年代,也有姑娘姓名,竹像及献去的小鞋年纪大的人都曾见过,说故事的老太太们还能绘声绘色地学讲姑嫂对话时的情态。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