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崇拜与燧石
对白石的崇拜,在青海汉、藏、土、撒拉等各民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这些民族在打新庄窠时,都讲求四四方方一颗印式的庄窠,当筑窠竣工之时,墙的四角于上必须各置一块白石,作为护宅的吉祥物。有些人家在打庄窠墙时,将白石筑在墙上,石面凸露在墙面上,远眺非常醒目,图案或呈三角形,或呈宝塔形,古老的藏族人家的墙上,将藏文“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四颗大字筑在墙面上。由宗教信仰而修的木亢(kang,十万佛像之室)、宝塔、鄂博、镇及家庭煨藏炉等大小建筑物的项端都置有白石,表示光明、圣洁、通灵。乐都城台乡藏族在一首《置白石之歌》中写道:“庄窠像佛祖护身的宝盖,白石是佛前的菩提,洁白象征着民族纯洁的心,它又象征着吉祥如意。在新庄窠落成的今夕,四角置上最美的白石;雪白的石头光亮四射,使庄窠壮严美丽。儿孙迁居到这里,像佛祖到了须弥,福泽绵长像直曲,永远川流不息。”此歌反映了藏族对白石崇拜的意向和主旨。藏族与撒拉族,民间传说中以甥舅关系互称,把两个民族的团结提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亲高度。信仰伊斯兰教的撒拉族,本来不崇拜任何偶像,置白石的风俗是从藏族风俗中传承过来的。就汉族而言,用石和符箓镇宅起源也很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暮,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以镇宅”。始于六朝的“道藏中有《太上秘书镇宅灵符》”。按汉族民间传说,人死后都到东岳泰山圣帝前报到然后押赴阴司。故汉族多于门前树一大石上书“泰山石敢当”,传说以为,有此五字的泰山石镇宅,凶煞不敢冒犯。看来各民族崇拜白石的文化心理素质各有千秋,而护庇新宅成为福地,使之千祥云集,百瑞臻至的愿望是一致的。然而从民间普遍调查证实,白石崇拜与火的崇拜是非常密切的。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青海人对火及火神的崇拜顶礼有加。那时,每搬进新居,待泥好了锅头,由主妇到旧居请火神,面对旧火堆叩拜,口诵:“新院落成,恭请火神,镇守新宅,唯神是尊,赐我吉祥,赐我光明,火神永旺,家道常兴。今日迎驾,祈求启程”。然后用麦草抱上火种,双手捧之而行,到新居放入灶中,吹着火,点灯烧香。主妇高声问:“火神请来了吗?”众人应:“请到了”。又问:“火神安了位了吗?”众人又答:“安了位了。”众人拜毕,做上最好的饭菜来庆贺。由于青海经济落后,交通蔽塞,从前民间使用火柴极不普遍,原始取火法有三种:第一,每烧饭毕,必须将火种用粉状燃料焖封,取火时,用易燃物引着。这种火,民间叫“长命火”。第二,炕火。青海农村长年煨炕,火种不断,陈陈相因。每取火,从炕洞挖出火种引火。第三,火镰打火石取火,这是最普遍的取火法,遍及农业区和牧业区,遍及各民族。火镰,是用铁打成的击燧石取火的工具,一般长约8—12厘米,宽约3—4厘米,两头尖,呈月牙形,刃为钝刃,背有棱作抓手。人们缝上三用火镰袋,既装火镰,又装燧石片和引火物艾绒团。取火时,用艾绒如豆汗,与燧石片并列夹在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右手握火镰对准撞击,白石冒火花艾绒即燃而火生。青海所用的燧石,便是从白石上砸下的锋利的小碎片。白石,通称“燧石”,民间叫“打火石”。它的用途与今日火石功用相同。因此,在当时青海人的心目中白石便是火种,崇拜白石便是崇拜火种。那时民间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出门三宝必须带,锣锅炒面火镰袋”。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