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乡的“上刀梯”

2023-12-05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上刀梯,是湘西黔东苗乡惯行的一种最大盛会。举行此会,多在正月元宵节寅日或戌日。相传这两天属煞日,通过苗老司(即苗觋)传法化凶煞为吉祥。
        这种习俗的来历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古时,有一年,一场特大的风暴袭击苗寨,漫山遍野飞沙走石,尘土漫天,除孤儿张赵二郎外,全寨人的眼睛都被风沙弄瞎。传说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治这种眼疾,一点醮便能复明。为治人们眼疾,张赵二郎背着雨伞,来到一棵参天大树下,将刀子一把一把插在树干上作阶梯,踏着刀梯攀向云天。三十六天后,天上落下了沾满露珠的雨伞,可是张赵二郎永远再没回来。寨民们用露水洗眼重见了光明。为了祭奠有惠于民的张赵二郎,人们便将他献身之日和寨民开睛前一日定为凶煞日,并仿照他上刀梯登云天的情景,做了刀梯,若在正月举行仪式,便择这两天举行。后来演变为苗老司收徒传法上刀梯;家中有人凶死,为死者解罪,家中人上刀梯;请苗老司酬神还愿,主人随其上刀梯。民国至今又演变为盛大的社会娱乐活动——上刀梯。
        上刀梯的场地要宽敞较为平坦,场上立一根三四丈甚至四五丈高的木杆,杆顶黄旗飘扬,木杆上横插三十六把长马刀,刀刃向上,杆顶两把呈“V”形,刀刃相对,刀头朝上,也有杆顶不设“V”形刀的。苗老司等人上刀梯之前,刀口都用纸条封着,以示庄严隆重。上午十点左右,当各寨“赶场队”挤满场地,“三眼铳”礼炮呼呼冲向天空,表示活动开始。待各种娱乐结束,最后的活动便是上刀梯。
        这时,苗老司数人甚至数十人,穿红袍、包红帕,戴冠叉、插马鞭(后改云帚)、被柳旗,持牛角师刀,每人鼓锣一面,红旗一面,列队而行,演乐行法,由室内到达刀场,接着齐吹牛角,绕场一周,继而分成两队,左右齐行,叫做“穿街”。“街”有“头街”、“二街”、“三街”,穿完“头街”、“二街”后,由领头的苗老司传法。台下设一座阴桥,新拜法人(即徒弟、如同佛门中的弟子)跪在桥头,身披包袱雨伞、草鞋等。桥上摆水碗一个,碗内放一只银镯。桥边设有传度师、接度师、引度师、东王公、西王母等接法人。传法时,先拜主持此次盛会的主人(后为负责人),再拜刀场,后拜上刀主人。待“二街”穿毕,苗老司一行集合于老君殿下,打起柳旗,全场庆贺。庆贺毕,再传法。传法毕,便上刀梯。此时为首的苗老司用大红公鸡一只放煞,念《封刀咒》:
        封刀张四姐,闭刀李四娘,
        石上牵牛无脚印,水上拖刀永无踪。
        痛在风波里痛,疼在风波里疼。
        云刀三十六把,锋口化为岩板大桥。
        吾辈大小师郎,脚手化为铜板仙师、铁桥仙人。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咒毕,口咬鸡冠出血,染于刀上,为首苗老司脱鞋袜、赤着脚一步一口登上,双手攀握头顶之云刀。继而为新收徒弟照样攀登,再为其他苗老司一个个攀登。他们一面上去,一面下来,手不破皮,脚心无伤。为首苗老司攀登到梯顶,马上吹起牛角,面向正殿,口念咒语,鞠躬磕头。咒语云:
        日头出来渐渐高,照到洛阳铁板桥。
        洛阳桥上请师父,师父引我上云刀。
        一拜玉皇当殿坐,二拜道老二真君,
        三拜三元教法祖,四拜师本二师尊,
        五拜五营请兵马,六拜南斗六星君,
        七拜皇母仙姑女,八拜投坛保举师,
        九拜师爷为父母,十拜内外两坛兵。
        行兵须动鼓,动鼓请行兵,
        鸣角吹上玉皇门,鸣角吹上玉皇门,
        两边击动锣和鼓,弟子下梯救凡人。
        再次吹牛角一阵,然后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古树盘根”、“观音坐莲”等动作。此时,“三眼镜”、爆竹、唢呐、锣鼓声震天动地。表演结束后,一步一口踩着下来。观众惊叹不已。
        刀梯上完下完,便往“油火台”上“登车”,新坛弟子在台上肃立。旁有一般苗老司两人扶住新坛弟子打反身筋斗三个,然后将烧红的十多张犁头,赤手一一依次取出,在台上摆成一列。为首苗老司叩请祖师默念法三通,赤脚踩了上去,在紫红炙脚的犁头上一步步缓慢行走,脚不烧焦起泡,全然平常。观众膛目结舌,大为感叹,啧啧不已。
        建国后,上刀梯的过程逐渐减少,1985年5月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古镇表演的上刀梯便省掉了封建迷信内容,增加了各寨“赶场队”中大胆的人一个接一个赤足空手攀登刀梯的场面。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