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崇拜

2024-02-04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树,是人类最早的崇拜对象之一。这种崇拜的遗迹,至今仍然可见。
        “祭山神”,就是树崇拜的一种遗迹,普米族人在农历七月和腊月时,每家都要选一棵松树或栗树为本家山神,向它献祭,认为这样才能保佑家庭的兴旺和庄稼的丰收。参加祭祀的人禁吃荤。云南洱源西山一带的白族,每年种芥子时祭山神,谓之“开山门”。献上鸡蛋、粉丝、饭、干拉(米粉制品)等祭物,求保佑芥子生长良好,不受野兽破坏。祭毕,各家各户用酒肉款待亲友,以示吉庆。每年收完玉米,进山伐树也要举行类似的献祭。布朗族每年正月初五、初六在树前祭山。由巫师和家长,或一男孩在寨边树前献祭。祭品有红公鸡一只,米一碗,酒半斤,香一筒,茶一碗,纸钱若干。由巫师念祷辞,杀鸡,和米煮成鸡粥吃掉。再用一张纸沾上鸡血贴在树上,求山神保佑全年出山平安无事。羌族则是在每年三月或五月举行“宰羊祭山”的仪式。每个村子的村后都有一片“神林”为祭神处,由祭师主祭,除妇女外均须参加,各自带一个三叉形饽饽、白面饽饽和煮熟的猪膘。先行“领牲”仪式,就是将酒灌在羊的耳朵里,羊抖则示神已经领祭,遂把羊宰了,一人分一块,并将所带食物互相赠送,表示对山神赐福的感谢。独龙族每年定期集体祭“拉”神,“拉”即山神。祭场多在村外山坡上,各家将粑粑、牲畜供于前,祭拜者按男前女后的顺序排列,祈求出猎顺利,祭毕,众人围着火堆尽情地唱歌跳舞。鄂伦春族人叫山神为“白那查”,认为它是管辖百兽的山林之主,住在参天大树,悬崖峭壁,怪石深洞处,凡遇此境,均要顶札膜拜,虔敬而过,或在山上找一棵老树,将下部树皮剥去一块,画作人脸的形状,并挂上红布,为其象征。凡路过该树,都必须敬酒、供食、行礼。每次猎获的第一只鹿、犴或野猪,须献祭于“白那查”。即使是逢年过节的家宴上,也要先敬祭于它。云南中甸一带的藏族,在农历四月初十这天,当地群众要前往五凤山祭山神,并开展歌舞和体育活动,这一天就叫“祭山神节”。
        “祭树林神”,羌族认为,树林神威力无比,主宰着人们的五谷丰登,降灾赐福。所以,每年五月端午,男子汉们扛着扎成的五色彩旗进“神山”,将羊肉烧成灰弃于山野,点燃柏枝,将彩旗献给某棵大树,以示此树为自己的保护神,任何人不得砍伐。崩龙族则是在泼水节后的第三天夜晚,五更时分举行“祭鬼树”仪式。村寨的四面各有一道“鬼门”,附近的一棵大树即为鬼树。祭时由二三十名成年男子将一块画有龙、虎等凶恶猛兽的木板送到树旁,边敲锣,边大声念经,供上饭菜,遂悄悄离去。前者为求鬼退出鬼门,后者为不使鬼跟随,免遭鬼祟。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墨郎布依族,凡三年祭一次“龙树”(即栗树),农历二月马日举行。以牛一头,开啼的白公鸡两只,谷子一斗、米一升、香一把献祭。祭场设在寨边的一棵栗树下,将米置于谷上,米上插香,斗的四周用碎米和树叶围绕。巫师致祷辞,求龙树保佑本寨人口平安,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同时献上牛、鸡,祭毕,众人于栗树下聚餐。此后三日人不得近栗树,也不能参加生产,更忌外人进寨。此外,崩龙族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活佛飞来时,先落在大青树上,然后才由佛爷请进佛寺。所以,他们视大青树为神圣的树,是禁止砍伐的。
        俗信“果木冬花兆荒年”,以为果木在冬天开花是次年灾荒之兆。果木一般是在春天开花,若冬天开花则说明奇暖而无霜雪,来年气候必反常或虫害甚大。在鄂西来凤一带的土家族,就有在除夕夜“给果树喂年饭”的习俗。吃过“团年饭”后,家家派两个孩子,端着饭菜,拿着沙刀,来到房前屋后的果树下,先用沙刀在树干上砍一条缝儿,然后往里塞一点饭,恭恭敬敬地站好,两个孩子互相问答: “结不结?”“肯结。”“落不落?”“不落。”“甜不甜?”“清甜。”直到给每棵果树喂完后才回家。
        畲族早时流行“拜树为干娘”的习俗。孩子若有病灾,父母便为其拜树为干娘,祈求添福添寿,保佑平安。拜了树为干娘后,每逢年节,须给树干娘挂红包,红包里通常装些米、麦、干果之物;若孩子忌讳某种东西,父母便将此物包在小红包里,并用竹箭头对准它搁在树上,意思是让树干娘知道,为孩子解除这种忌讳。
        在汉族,对树的崇拜也时能见到。如浙江余杭一带就有为婴儿“种同龄树”的习俗。婴儿呱呱落地,家里人即在院头角种植一棵枇杷树,谓之“同龄树”。树栽上后,家人精心培育管理,祈求其茁壮成长,若遇夭折或毁坏,则认为孩子有所不吉。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