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灯谜
猜灯谜,又称猜谜语或“打灯虎”。在民间,通常叫“破闷儿”或“猜闷儿”,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为人们所喜爱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清代时,沈阳的灯谜活动就已相当活跃。同治与光绪年间,以缪东麟、喜晓峰和韩小窗等名士文人所组成的荟兰诗社,就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灯谜社,集结了一大批灯谜爱好者。那时的沈阳,在每年的灯节期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晚上,都由灯社出灯谜。其具体活动方法:灯社事先做一个长方型的白纸灯笼,挂在中街等热闹街道的茶馆、书坊、店铺的墙上,入夜时将灯笼内的蜡烛点上,谜家先用墨笔将所制谜面写在谜条上。谜条大都在宽二三寸,长八寸以内。谜条的用纸各家所用不同,一些著名的谜家多自己制作专用谜条纸,有的是彩笺,有的印有图案,较简便的是在谜条的白纸上盖上自己的印章,分别标出作者名,加:缪东麟(1851—1939,沈阳三才子之一,光绪十八年进士)的谜条上,就印有“含光堂主人持赠”一行字。各灯谜制家或灯社主持人,将谜条贴在灯笼上后,便敲锣击鼓,会聚猜谜人。猜谜者将所猜谜条的谜底,告诉灯社主持人,猜对了主持者击锣一声表示射中,同时将谜条摘下,并把奖品发给射中人。奖品多是笔、墨、纸、画、茶叶等。奖品的多少以谜面的难易而定。猜错时,击鼓一声,会猜者可以再猜。
在同治与光绪年间,沈阳地方制谜最佳的当首推缪东麟,他在这个期间,常在诗社与灯社里活动,并将其个人和当时灯社成员所制之谜精编成《谜选》。
清代时,沈阳的灯谜活动就已相当活跃。同治与光绪年间,以缪东麟、喜晓峰和韩小窗等名士文人所组成的荟兰诗社,就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灯谜社,集结了一大批灯谜爱好者。那时的沈阳,在每年的灯节期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晚上,都由灯社出灯谜。其具体活动方法:灯社事先做一个长方型的白纸灯笼,挂在中街等热闹街道的茶馆、书坊、店铺的墙上,入夜时将灯笼内的蜡烛点上,谜家先用墨笔将所制谜面写在谜条上。谜条大都在宽二三寸,长八寸以内。谜条的用纸各家所用不同,一些著名的谜家多自己制作专用谜条纸,有的是彩笺,有的印有图案,较简便的是在谜条的白纸上盖上自己的印章,分别标出作者名,加:缪东麟(1851—1939,沈阳三才子之一,光绪十八年进士)的谜条上,就印有“含光堂主人持赠”一行字。各灯谜制家或灯社主持人,将谜条贴在灯笼上后,便敲锣击鼓,会聚猜谜人。猜谜者将所猜谜条的谜底,告诉灯社主持人,猜对了主持者击锣一声表示射中,同时将谜条摘下,并把奖品发给射中人。奖品多是笔、墨、纸、画、茶叶等。奖品的多少以谜面的难易而定。猜错时,击鼓一声,会猜者可以再猜。
在同治与光绪年间,沈阳地方制谜最佳的当首推缪东麟,他在这个期间,常在诗社与灯社里活动,并将其个人和当时灯社成员所制之谜精编成《谜选》。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