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禁忌
狩猎也是一项古老的谋生职业,甚至比农业更为原始。中国许多民族具有悠久的狩猎史。狩猎者常常困惑于遭逢猎物的种种机遇,将打到的猎物与否视为神灵的恩赐或惩罚,再加上一些巫术思维、原始思维观念的支配和影响,狩猎业中也有许多禁忌习俗存在着。
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猎神的仪式。未进山前,要宰鸡祭山神。进山后,到了猎场,还要用鸡、鱼、猪肉三牲礼供献猎神。彝族供的猎神叫赵彝,供祭时选一块奇险的石头当神位。傈僳族则尊卡玛神为猎神,供祭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五色花纸,系上一尾小鱼,再以一支青松毛为神位。白族及汉族则用纸钱作神位。祭祀时傈僳族猎人禁忌使用茶叶敬猎神,传说茶叶能遮住猎人的眼睛,使之打不到野禽。壮族村民围山打猎前,必须祭祀山神,求山神庇护人身安全,让人们获得野兽。路过神山时,骑马者下马,戴帽者脱帽,背小孩者解下小孩。任何人不得对山神便溺,禁忌动神山上的树木、土石。鄂伦春族崇拜山神“白查那”(“白那恰”)“白查那”是专司狩猎业的神灵。据说他日夜在山林中走动,所以猎人进山,绝对禁止高声喧哗,不然就会触犯“白查那”。在山岭路旁,刻有“白查那”形象处,猎人们每经过这里。都要叩拜,敬烟献肉,或在“白查那”嘴边上抹点兽血。据说这样能使狩猎成功,打到更多的野兽。否则,将一无所获。鄂温克族也敬山神,并忌向山神树小便。
猎人们还相信野兽是有灵性的,一般不敢直呼其名,而要改用一种称呼。如称虎为“大虫”、“神”、“长尾巴”;称熊为“大爷”、“老爷子”等等。还相信它们具有事先预知的本领,如果狩猎不严格遵守某些禁忌,野兽就能知道狩猎人的动向而提前跑掉了。例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都禁忌狩猎前把猎事告诉别人。禁忌说:“我们去打围”,更忌讳告诉别人打猎的地方和方向,就是自已家里的人也不例外。他们相信野兽——特别是野猪和熊的肩胛骨上有孔眼,有事先预知的本领。如果猎人行猎前一说破,野兽就会跑掉。打猎前也不能说大话,不能说这次一定会打到什么野兽,否则,将什么野兽也打不到。这是“唯恐好事说破无成”的心里反映,也是一种常见的禁忌原则。
出猎前,鄂温克族还要占卜出猎的方向。如占卜东方为吉,而东方没有山,那也要先向东方走几步,再转向有山的地方去打猎。出猎的日期也遵照“七不出,八不入”的禁忌习俗,逢七日、十七日、二十日禁忌出门打猎。
在狩猎期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人禁忌给家捎信,家里也不能捎东西来,否则,对狩猎不利。狩猎时禁忌把木棍横放在经过的路上,必须用木棍做标志时也要顺着放。据说横放木棍会使打猎遇到阻碍,不顺利。打猎时烧木柴,禁忌烧崩火的木柴,怕崩火的木柴崩着了山神爷(白查那)使狩猎无获。烧的木柴喜短忌长。据说烧的木柴长,打猎时日子也会拖得很长很长。还有的说烧的木柴长野兽就会走得很远,烧得木柴短,野兽也就走不太远。这些都是猎人们某种美好愿望的折射体现,是带有消极巫术感应思维印记的禁忌俗信。狩猎期间还有禁忌一切响动,不准唱歌、跳舞或吵闹。鄂伦春族打猎时不能随便吹鹿哨,否则以为会刮大风。鄂温克族狩猎时做饭不可拖锅响,盛饭时不可刮锅响。见了野兽了不能乱指说。这些禁忌都是为猎人悄悄接近野兽而不致把野兽惊吓跑掉而设的,是有助于捕获猎物的。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在打猎时,还禁忌猎人之间闹不团结。禁忌出猎中互相吵闹或打架。否则,必打不到野兽,大家必须精诚团结。如两个行猎组的人相遇,要联合起来,共同围猎,平分猎物。但两个组最多在一起打一两天,就要分开。看到野兽不能争先开枪,否则,谁也打不到猎物。在打到鹿、犴等猎物后,要把地上的血迹、污物收拾干净,否则,将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不清理血污,其它的动物就会远远避开,别人就难以再猎获野兽了。狩猎的现场上还禁忌丢弃烟头、弹壳,遗留粪便等,也是怕后来的狩猎者受到影响。
鄂伦春族打猎时,还禁忌射击正在交配的野兽。俗以为打了这种野兽就再也打不到其它的野兽了。但是等野兽交配过后,便可以射击了。看来,这一禁忌并不是从野兽的繁殖考虑的,而似乎是一种性行为的直接禁忌或者是某种道德意识的体现。这和猎人狩猎期间禁忌发生性行为,禁忌进产房等等禁忌习俗似乎有着种内在的联系。
有些民族打猎时,还怕受到其他人的灵魂或者猎神以外的神灵的干扰。例如,珞巴族狩猎时忌讳碰上外人。万一碰上外人时要迅速悄悄走开。下捕兽器尤忌外人看见,否则,以为外人的灵魂会把猎物夺走,至使狩猎无获。佤族主人没有用过的枪弩,禁忌借给别人,否则,主人自己将打不到野兽。鄂伦春族在出猎时禁忌在篝火上洒水,俗以为洒水会触犯火神,也会使狩猎失败,打不到野兽。
鄂温克族狩猎时,打住了野兽,绝对不能表示高兴,要安静。猎人们应当想着,这是从仓库里拿来的东西。直到把野兽捆在了驯鹿背上时,才算真正得到了猎物,在此之前,唯恐稍一大意,野兽就会跑掉。打到的鹿、犴的头要轻拿轻放,切忌让它从驯鹿背上掉下来,否则不吉。鄂伦春族人出猎时打到的第一只鹿、犴或野猎等,必须首先祭祀当地的山神,不先祭它,人畜在出猎中就会患病或打不到野兽。用狍哨引获的狍子,忌讳割断其脖子,如果这样,就再也不能用狍哨引来狍子。在长自山一带猎鹿的猎人,每逢打中一头公鹿时,要迅速跑过去,抱住鹿头,以防鹿因伤痛把鹿茸撞碎。猎公鹿忌猎鹿茸未长成者,猎母鹿只在需取胎时。平时打“菜围”,则只寻野猪、狍子之类,最忌射杀公鹿、母鹿。锡伯族人旧时禁忌猎杀狐狸,如今已不怎么严格。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人打到大的野兽,如熊、犭罕鹿、野猪等,开膛扒内脏时,心脏和舌头必须连在一起,只有在煮熟吃的时候才可以割断。否则,据说以后就不能再把这类野兽引来了。如果夫妻有一方死亡,另一方三年内不能吃肝肠和头肉。否则,打不着或者打不死。吃时,剩下的骨头不能随地乱扔,必须全部扔进河里。否则,让狗或野兽吃了,对打猎不利。佤族人打猎,信守“见者有份”的格言,忌讳漏了人头。否则,是对同伴的极大的蔑视,会引起争斗。其俗以为上山狩猎,每餐野味要吃干净,不得带回家。否则,山神会说;“他吃不完,以后别让他打得”。佤族人如打到豹子,须作鬼,停止五天农业生产活动。壮族人猎获的野兽,都要以猎物之头祭献山神。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对熊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崇拜仪式。猎人们打到熊后,不能说“打着了”,而要说“可怜我了”。熊被打死了也不能说它“死了”,而要说“布土恰”或“阿帕恰”,即“成了”或“睡了”。在猎场上,猎获到熊后,要先由老年人去看是公还是母。禁止青年人看。因为熊的生殖器与人完全相同,俗以为青年人看了会患尿塞症。剥皮时要用毡子或其他东西将熊的下身盖上。如果是公的,先割睾丸,挂在树上,然后剥皮。以为只有这样,公熊见了人才能老实。同时要把动物血挤进心脏,禁忌割断动脉。把肠子取出来绕熊头三圈后再切断熊的脖子。熊头禁忌食用,要割下来用草包捆起来,放要木架上进行风葬。猎人们还要向熊头跪拜,给熊装烟、磕头,向熊头祈求猎物,并用烟火熏熊头。然后,拿着熊皮到各家各户串门,让熊向人们告别,把熊皮留给老人。往回驮运熊时,还要假装哭泣。熊只能用骟马驮运,不得用骒马或公马驮运,俗以为,若用骒马驮运,马要流产。若用公马驮运,则公马会象熊一样凶猛,会咬人咬马。熊运到家时,猎人们要发出“嘎嘎嘎”的声音。熊肉要全村的人一起聚餐。切熊肉的刀子不能叫刀,而要叫“刻尔根基”,意思是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打死熊的枪,也不能叫枪,而叫“呼翁基”。吃熊肉时,人们嘴里也要发出“嘎嘎、咕咕”“咕咕、嘎嘎的”声音,表示不是人们吃熊肉,而是乌鸦在吃熊肉。熊的前肢,男人禁忌食用,如果吃了,将来会被熊夺去猎枪。熊头、熊心及内脏任何人都禁食用,要和吃剩下的熊骨一起风葬。风葬时,人们要装着很伤心的样子哭,还要向熊磕头、敬烟、祷告等等。总之,熊在鄂温克族和鄂温克族中是非常神圣的动物,带有图腾崇拜的某种遗迹。猎熊,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猎人们也以为是冒犯祖先神的举动,所以要费尽心思地推卸责任,并规定许多禁忌,运用各种仪式和敬语来讨好熊,以求得熊的谅解和同情,唯恐熊会怪罪下来,给自己带来灾难。
狩猎者出猎前要举行祭祀、供献猎神的仪式。未进山前,要宰鸡祭山神。进山后,到了猎场,还要用鸡、鱼、猪肉三牲礼供献猎神。彝族供的猎神叫赵彝,供祭时选一块奇险的石头当神位。傈僳族则尊卡玛神为猎神,供祭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五色花纸,系上一尾小鱼,再以一支青松毛为神位。白族及汉族则用纸钱作神位。祭祀时傈僳族猎人禁忌使用茶叶敬猎神,传说茶叶能遮住猎人的眼睛,使之打不到野禽。壮族村民围山打猎前,必须祭祀山神,求山神庇护人身安全,让人们获得野兽。路过神山时,骑马者下马,戴帽者脱帽,背小孩者解下小孩。任何人不得对山神便溺,禁忌动神山上的树木、土石。鄂伦春族崇拜山神“白查那”(“白那恰”)“白查那”是专司狩猎业的神灵。据说他日夜在山林中走动,所以猎人进山,绝对禁止高声喧哗,不然就会触犯“白查那”。在山岭路旁,刻有“白查那”形象处,猎人们每经过这里。都要叩拜,敬烟献肉,或在“白查那”嘴边上抹点兽血。据说这样能使狩猎成功,打到更多的野兽。否则,将一无所获。鄂温克族也敬山神,并忌向山神树小便。
猎人们还相信野兽是有灵性的,一般不敢直呼其名,而要改用一种称呼。如称虎为“大虫”、“神”、“长尾巴”;称熊为“大爷”、“老爷子”等等。还相信它们具有事先预知的本领,如果狩猎不严格遵守某些禁忌,野兽就能知道狩猎人的动向而提前跑掉了。例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都禁忌狩猎前把猎事告诉别人。禁忌说:“我们去打围”,更忌讳告诉别人打猎的地方和方向,就是自已家里的人也不例外。他们相信野兽——特别是野猪和熊的肩胛骨上有孔眼,有事先预知的本领。如果猎人行猎前一说破,野兽就会跑掉。打猎前也不能说大话,不能说这次一定会打到什么野兽,否则,将什么野兽也打不到。这是“唯恐好事说破无成”的心里反映,也是一种常见的禁忌原则。
出猎前,鄂温克族还要占卜出猎的方向。如占卜东方为吉,而东方没有山,那也要先向东方走几步,再转向有山的地方去打猎。出猎的日期也遵照“七不出,八不入”的禁忌习俗,逢七日、十七日、二十日禁忌出门打猎。
在狩猎期间。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人禁忌给家捎信,家里也不能捎东西来,否则,对狩猎不利。狩猎时禁忌把木棍横放在经过的路上,必须用木棍做标志时也要顺着放。据说横放木棍会使打猎遇到阻碍,不顺利。打猎时烧木柴,禁忌烧崩火的木柴,怕崩火的木柴崩着了山神爷(白查那)使狩猎无获。烧的木柴喜短忌长。据说烧的木柴长,打猎时日子也会拖得很长很长。还有的说烧的木柴长野兽就会走得很远,烧得木柴短,野兽也就走不太远。这些都是猎人们某种美好愿望的折射体现,是带有消极巫术感应思维印记的禁忌俗信。狩猎期间还有禁忌一切响动,不准唱歌、跳舞或吵闹。鄂伦春族打猎时不能随便吹鹿哨,否则以为会刮大风。鄂温克族狩猎时做饭不可拖锅响,盛饭时不可刮锅响。见了野兽了不能乱指说。这些禁忌都是为猎人悄悄接近野兽而不致把野兽惊吓跑掉而设的,是有助于捕获猎物的。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在打猎时,还禁忌猎人之间闹不团结。禁忌出猎中互相吵闹或打架。否则,必打不到野兽,大家必须精诚团结。如两个行猎组的人相遇,要联合起来,共同围猎,平分猎物。但两个组最多在一起打一两天,就要分开。看到野兽不能争先开枪,否则,谁也打不到猎物。在打到鹿、犴等猎物后,要把地上的血迹、污物收拾干净,否则,将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因为不清理血污,其它的动物就会远远避开,别人就难以再猎获野兽了。狩猎的现场上还禁忌丢弃烟头、弹壳,遗留粪便等,也是怕后来的狩猎者受到影响。
鄂伦春族打猎时,还禁忌射击正在交配的野兽。俗以为打了这种野兽就再也打不到其它的野兽了。但是等野兽交配过后,便可以射击了。看来,这一禁忌并不是从野兽的繁殖考虑的,而似乎是一种性行为的直接禁忌或者是某种道德意识的体现。这和猎人狩猎期间禁忌发生性行为,禁忌进产房等等禁忌习俗似乎有着种内在的联系。
有些民族打猎时,还怕受到其他人的灵魂或者猎神以外的神灵的干扰。例如,珞巴族狩猎时忌讳碰上外人。万一碰上外人时要迅速悄悄走开。下捕兽器尤忌外人看见,否则,以为外人的灵魂会把猎物夺走,至使狩猎无获。佤族主人没有用过的枪弩,禁忌借给别人,否则,主人自己将打不到野兽。鄂伦春族在出猎时禁忌在篝火上洒水,俗以为洒水会触犯火神,也会使狩猎失败,打不到野兽。
鄂温克族狩猎时,打住了野兽,绝对不能表示高兴,要安静。猎人们应当想着,这是从仓库里拿来的东西。直到把野兽捆在了驯鹿背上时,才算真正得到了猎物,在此之前,唯恐稍一大意,野兽就会跑掉。打到的鹿、犴的头要轻拿轻放,切忌让它从驯鹿背上掉下来,否则不吉。鄂伦春族人出猎时打到的第一只鹿、犴或野猎等,必须首先祭祀当地的山神,不先祭它,人畜在出猎中就会患病或打不到野兽。用狍哨引获的狍子,忌讳割断其脖子,如果这样,就再也不能用狍哨引来狍子。在长自山一带猎鹿的猎人,每逢打中一头公鹿时,要迅速跑过去,抱住鹿头,以防鹿因伤痛把鹿茸撞碎。猎公鹿忌猎鹿茸未长成者,猎母鹿只在需取胎时。平时打“菜围”,则只寻野猪、狍子之类,最忌射杀公鹿、母鹿。锡伯族人旧时禁忌猎杀狐狸,如今已不怎么严格。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人打到大的野兽,如熊、犭罕鹿、野猪等,开膛扒内脏时,心脏和舌头必须连在一起,只有在煮熟吃的时候才可以割断。否则,据说以后就不能再把这类野兽引来了。如果夫妻有一方死亡,另一方三年内不能吃肝肠和头肉。否则,打不着或者打不死。吃时,剩下的骨头不能随地乱扔,必须全部扔进河里。否则,让狗或野兽吃了,对打猎不利。佤族人打猎,信守“见者有份”的格言,忌讳漏了人头。否则,是对同伴的极大的蔑视,会引起争斗。其俗以为上山狩猎,每餐野味要吃干净,不得带回家。否则,山神会说;“他吃不完,以后别让他打得”。佤族人如打到豹子,须作鬼,停止五天农业生产活动。壮族人猎获的野兽,都要以猎物之头祭献山神。
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对熊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和崇拜仪式。猎人们打到熊后,不能说“打着了”,而要说“可怜我了”。熊被打死了也不能说它“死了”,而要说“布土恰”或“阿帕恰”,即“成了”或“睡了”。在猎场上,猎获到熊后,要先由老年人去看是公还是母。禁止青年人看。因为熊的生殖器与人完全相同,俗以为青年人看了会患尿塞症。剥皮时要用毡子或其他东西将熊的下身盖上。如果是公的,先割睾丸,挂在树上,然后剥皮。以为只有这样,公熊见了人才能老实。同时要把动物血挤进心脏,禁忌割断动脉。把肠子取出来绕熊头三圈后再切断熊的脖子。熊头禁忌食用,要割下来用草包捆起来,放要木架上进行风葬。猎人们还要向熊头跪拜,给熊装烟、磕头,向熊头祈求猎物,并用烟火熏熊头。然后,拿着熊皮到各家各户串门,让熊向人们告别,把熊皮留给老人。往回驮运熊时,还要假装哭泣。熊只能用骟马驮运,不得用骒马或公马驮运,俗以为,若用骒马驮运,马要流产。若用公马驮运,则公马会象熊一样凶猛,会咬人咬马。熊运到家时,猎人们要发出“嘎嘎嘎”的声音。熊肉要全村的人一起聚餐。切熊肉的刀子不能叫刀,而要叫“刻尔根基”,意思是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打死熊的枪,也不能叫枪,而叫“呼翁基”。吃熊肉时,人们嘴里也要发出“嘎嘎、咕咕”“咕咕、嘎嘎的”声音,表示不是人们吃熊肉,而是乌鸦在吃熊肉。熊的前肢,男人禁忌食用,如果吃了,将来会被熊夺去猎枪。熊头、熊心及内脏任何人都禁食用,要和吃剩下的熊骨一起风葬。风葬时,人们要装着很伤心的样子哭,还要向熊磕头、敬烟、祷告等等。总之,熊在鄂温克族和鄂温克族中是非常神圣的动物,带有图腾崇拜的某种遗迹。猎熊,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猎人们也以为是冒犯祖先神的举动,所以要费尽心思地推卸责任,并规定许多禁忌,运用各种仪式和敬语来讨好熊,以求得熊的谅解和同情,唯恐熊会怪罪下来,给自己带来灾难。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