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禁忌
种桑养蚕,是中国自古以来农耕经济的一大特色。蚕丝可织成绸缎,制作服饰。是民间旧时“男耕女织”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国二千多年前就有了养蚕的风习,自商周历秦汉以迄明清,国家均将蚕神列入祭祀大典,民间对蚕神的敬祀就更是虔诚而不敢稍有怠慢。关于蚕神,民间有许多传说,例如《搜神记》中关于“桑”、“蚕”来历的传说,《周礼·春官》中“禁原蚕者”的记载,史书典籍中关于“祠先蚕”、“祭蚕神”的记叙等等,以及嫘祖、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青衣神、马头娘、马明王、蚕姑的传说故事等等都是民间养蚕业敬蚕神的习俗反映。张紫晨先生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一书中说:“据《农桑经》载,卧蚕时有祷神俗:卧种之日,割鸡设酒,要祷先蚕寓氏公主之神,念祝祷之词。而且祝祷后不能动土,不能诛草.不能沃灰,外人不能进室。还要忌扫尘、煎油、哭泣、忌孝、产,忌酒、醋、辛辣、麝香、血腥。”可见养蚕、祭蚕神中都有许多禁忌。
养蚕业的神只有两类。一是养蚕人的行业守护神,亦即祖师神,如嫘祖、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青衣神等等,他们是始蚕事启兴蚕织者,或者是劝蚕事,教民蚕事者。民间一般于正月十五祀之。《搜神记》、《续齐谐记》中均有蚕神显灵的传说记叙,谓祭蚕神时,须做白粥,泛膏其上,可令蚕神百倍。于是民间纷纷效仿之,后世白粥为肉粥。俗说,如不祭祀,蚕将被雀、鼠伤害。另一类蚕神是桑蚕之神,如马头娘、马明王、蚕姑等等。它们是化为桑蚕的原身被立为蚕神的,人们祭祀祖师是为的祈福。而敬祀桑蚕之神则有更为直接的目的,那就是为的让桑蚕长的更好,能结出好茧来。因而对桑蚕本命之神的敬祀常常会与养蚕的实践经验结合杂糅在一块儿。所以,这类蚕神敬祀中的禁忌习俗,是有着一定的饲养桑蚕的参考价值的。只不过,旧时民间没有将其精华和糟粕区别开来的文化基础和科学常识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罢了。
民间以为,蚕是极娇嫩极神圣因而又是极有灵性的动物,稍有不慎就会使其受到损伤。如果冒犯得罪了它,它会神秘地离去或者死亡。三四月份,蚕初出时,由于蚕怕风冷,怕香臭异味,养蚕者俗有“关蚕房门”的习俗。苏州一带的蚕户以红纸、花纸等贴于门上,谓之门神将军,可避邪护蚕。居家与邻里不相往来。蚕娘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蚕室忌生人出入,尤忌叩门,以为会冲去蚕花。元人《农桑辑要》云:“蚕有七忌:自小至大忌烟薰;忌酒醋五卒;忌香麝油气;忌饲雾叶;忌侧近舂捣;忌丧服产妇。”明人《蚕经》云:“蚕不可受油镬气、煤气、不可焚香,亦不可佩香,否则焦黄而死;不可入生人,否则游走而不安箔;蚕室不可食姜暨蚕豆;上簇无火,缲必不争;蚕妇之手不可撷苦菜,否则令蚕青烂。”清人《幽风广义》云:“蚕室一切禁忌开列于后;蚕属气化,香能散气,臭能结气,故蚕闻香气则腐烂,问臭气则结缩。凡一切麝、檀、零陵等诸香,并一切葱、薤、韭、蒜、阿魏等臭,并有气臭之物,皆不可入蚕室。忌西南风;忌灯火纸燃于室内,忌吹灭油烟之气;忌敲击门窗、箔槌及有声之物;忌夜间灯火射入蚕室窗孔;忌酒醋入室并带入酒人;忌煎炒油肉;忌正热忽着猛风暴寒;忌侧近舂捣;忌蚕室内哭泣叫唤;忌秽语淫辞;忌正寒骤用大火;忌放刀于箔上;忌不洁净人入蚕室;忌泼水火;忌烧皮毛诸臭物;忌当日迎风窗;忌一切腥臭之气;忌烧石灰之气;忌烧硫黄之气;忌仓卒开门;忌高抛远掷;忌湿水叶;忌饲冷露湿叶及干叶;忌沙燠不除。以上诸忌,须宜慎之,否则蚕不安箔,多游走而死。”由此可知,元明清各朝.养蚕之禁忌是越发展越繁细了。其中大多数是经验之谈,如今仍须注意避忌。除了以上所谈,据说养蚕的桑叶也必须用铁剪剪,忌讳用手摘。并且剪摘要等太阳出来,湿气收了才能进行,忌剪摘有雾湿和露珠的桑叶。有些养蚕禁忌,如山东一带,出蚕后忌蚕室动土。忌老人、产妇进蚕室,忌在蚕室睡觉,恐蚕会变懒不作茧等等,看上去似乎是迷信的意义,实则也有一定的经验因素。蚕室动土,会有土气烟尘污染了蚕室,老人、产妇都有行动不便的特点,在蚕室睡觉,人一懒,喂蚕不及时,自然可能出现一些不利于蚕茧收入的情况。当然,这些因素又都是与民间俗信,甚至民间迷信相杂糅在一起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一番分析、鉴别,不能一概而论。
养蚕业中最富有神秘意味的,是其语言禁忌。比起其他行业,养蚕业中的语言禁忌是很突出、很普遍的。蚕不能叫“蚕”,要叫“宝宝”或“蚕姑娘”;蚕爬不能说“爬”,要说“行”;喂蚕不能说“喂”要说“撒叶子”;蚕长了不能说“长”,要说“高”;蚕不能数数,否则,会减少;忌讳说“跑了”“没了”、“死了”等不吉语;连容易引起这些字词联想的词语也禁忌说出。如忌说“申”字,因为蚕只有死了才伸直。所以说“笋”时,因“笋”与“伸”谐音,也要改为“萝卜”。忌说“吃饭完了”,要说成“吃饭好了”,因为“完了”会令人想起“没了”。与蚕病有关的字词也禁言。如“亮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说“亮”字,“天亮了”要说成“天开眼了”。“僵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言“僵”字,说成“姜”也要说成“辣烘”,说“酱油”要说成“颜色”或“罐头”。“葱”要说成“香火”,因为“葱”与’“冲”谐音,恐有冲犯。当然,姜、酱、葱等本身也是蚕室的禁物,所以说话中也应避忌。除此之外,各地养蚕禁忌的语言词还很多,不能一一枚举。总之,都是担心语言上的违犯禁忌会给实际的养蚕事业带来真正的损害。这种禁忌无疑是一种迷信的禁忌习俗。无论守禁违禁,对养蚕并不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只不过反映了人们谨慎、兢兢业业的一种心态罢了。
江浙一带养蚕户,如见蛇入蚕室,禁忌惊呼、扑打。俗以为是“青龙”降临,会福佑蚕事,故要叩拜斋供,听其自去。中原一带每当收蚕茧,民间还要到庙中谢蚕神,并祈祷来年蚕事兴旺。蚕丝丰收。宋人陶谷《清异录》云:“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碗,谢祠庙,村野称为‘女及第’。”若无此举,还恐来年蚕事萧条,也属一忌。可见业蚕者于蚕事之慎重。
养蚕业的神只有两类。一是养蚕人的行业守护神,亦即祖师神,如嫘祖、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青衣神等等,他们是始蚕事启兴蚕织者,或者是劝蚕事,教民蚕事者。民间一般于正月十五祀之。《搜神记》、《续齐谐记》中均有蚕神显灵的传说记叙,谓祭蚕神时,须做白粥,泛膏其上,可令蚕神百倍。于是民间纷纷效仿之,后世白粥为肉粥。俗说,如不祭祀,蚕将被雀、鼠伤害。另一类蚕神是桑蚕之神,如马头娘、马明王、蚕姑等等。它们是化为桑蚕的原身被立为蚕神的,人们祭祀祖师是为的祈福。而敬祀桑蚕之神则有更为直接的目的,那就是为的让桑蚕长的更好,能结出好茧来。因而对桑蚕本命之神的敬祀常常会与养蚕的实践经验结合杂糅在一块儿。所以,这类蚕神敬祀中的禁忌习俗,是有着一定的饲养桑蚕的参考价值的。只不过,旧时民间没有将其精华和糟粕区别开来的文化基础和科学常识而不能做到这一点罢了。
民间以为,蚕是极娇嫩极神圣因而又是极有灵性的动物,稍有不慎就会使其受到损伤。如果冒犯得罪了它,它会神秘地离去或者死亡。三四月份,蚕初出时,由于蚕怕风冷,怕香臭异味,养蚕者俗有“关蚕房门”的习俗。苏州一带的蚕户以红纸、花纸等贴于门上,谓之门神将军,可避邪护蚕。居家与邻里不相往来。蚕娘少妇治其事者,往往独宿。蚕室忌生人出入,尤忌叩门,以为会冲去蚕花。元人《农桑辑要》云:“蚕有七忌:自小至大忌烟薰;忌酒醋五卒;忌香麝油气;忌饲雾叶;忌侧近舂捣;忌丧服产妇。”明人《蚕经》云:“蚕不可受油镬气、煤气、不可焚香,亦不可佩香,否则焦黄而死;不可入生人,否则游走而不安箔;蚕室不可食姜暨蚕豆;上簇无火,缲必不争;蚕妇之手不可撷苦菜,否则令蚕青烂。”清人《幽风广义》云:“蚕室一切禁忌开列于后;蚕属气化,香能散气,臭能结气,故蚕闻香气则腐烂,问臭气则结缩。凡一切麝、檀、零陵等诸香,并一切葱、薤、韭、蒜、阿魏等臭,并有气臭之物,皆不可入蚕室。忌西南风;忌灯火纸燃于室内,忌吹灭油烟之气;忌敲击门窗、箔槌及有声之物;忌夜间灯火射入蚕室窗孔;忌酒醋入室并带入酒人;忌煎炒油肉;忌正热忽着猛风暴寒;忌侧近舂捣;忌蚕室内哭泣叫唤;忌秽语淫辞;忌正寒骤用大火;忌放刀于箔上;忌不洁净人入蚕室;忌泼水火;忌烧皮毛诸臭物;忌当日迎风窗;忌一切腥臭之气;忌烧石灰之气;忌烧硫黄之气;忌仓卒开门;忌高抛远掷;忌湿水叶;忌饲冷露湿叶及干叶;忌沙燠不除。以上诸忌,须宜慎之,否则蚕不安箔,多游走而死。”由此可知,元明清各朝.养蚕之禁忌是越发展越繁细了。其中大多数是经验之谈,如今仍须注意避忌。除了以上所谈,据说养蚕的桑叶也必须用铁剪剪,忌讳用手摘。并且剪摘要等太阳出来,湿气收了才能进行,忌剪摘有雾湿和露珠的桑叶。有些养蚕禁忌,如山东一带,出蚕后忌蚕室动土。忌老人、产妇进蚕室,忌在蚕室睡觉,恐蚕会变懒不作茧等等,看上去似乎是迷信的意义,实则也有一定的经验因素。蚕室动土,会有土气烟尘污染了蚕室,老人、产妇都有行动不便的特点,在蚕室睡觉,人一懒,喂蚕不及时,自然可能出现一些不利于蚕茧收入的情况。当然,这些因素又都是与民间俗信,甚至民间迷信相杂糅在一起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一番分析、鉴别,不能一概而论。
养蚕业中最富有神秘意味的,是其语言禁忌。比起其他行业,养蚕业中的语言禁忌是很突出、很普遍的。蚕不能叫“蚕”,要叫“宝宝”或“蚕姑娘”;蚕爬不能说“爬”,要说“行”;喂蚕不能说“喂”要说“撒叶子”;蚕长了不能说“长”,要说“高”;蚕不能数数,否则,会减少;忌讳说“跑了”“没了”、“死了”等不吉语;连容易引起这些字词联想的词语也禁忌说出。如忌说“申”字,因为蚕只有死了才伸直。所以说“笋”时,因“笋”与“伸”谐音,也要改为“萝卜”。忌说“吃饭完了”,要说成“吃饭好了”,因为“完了”会令人想起“没了”。与蚕病有关的字词也禁言。如“亮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说“亮”字,“天亮了”要说成“天开眼了”。“僵蚕”是蚕病的一种,所以忌言“僵”字,说成“姜”也要说成“辣烘”,说“酱油”要说成“颜色”或“罐头”。“葱”要说成“香火”,因为“葱”与’“冲”谐音,恐有冲犯。当然,姜、酱、葱等本身也是蚕室的禁物,所以说话中也应避忌。除此之外,各地养蚕禁忌的语言词还很多,不能一一枚举。总之,都是担心语言上的违犯禁忌会给实际的养蚕事业带来真正的损害。这种禁忌无疑是一种迷信的禁忌习俗。无论守禁违禁,对养蚕并不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只不过反映了人们谨慎、兢兢业业的一种心态罢了。
江浙一带养蚕户,如见蛇入蚕室,禁忌惊呼、扑打。俗以为是“青龙”降临,会福佑蚕事,故要叩拜斋供,听其自去。中原一带每当收蚕茧,民间还要到庙中谢蚕神,并祈祷来年蚕事兴旺。蚕丝丰收。宋人陶谷《清异录》云:“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碗,谢祠庙,村野称为‘女及第’。”若无此举,还恐来年蚕事萧条,也属一忌。可见业蚕者于蚕事之慎重。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