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的丝弦宣卷

2023-12-12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浙一带的民间艺苑中,开着几朵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花,如堂名、苏滩、湖滩、吴歌和宣卷。尤其是宣卷这朵快要凋零的花,如果不及时抢救,将永远枯萎了。近几年来,吴地某县举办的艺术节上表演的“乐府传声”节目中,湮没了许多年的丝弦宣卷才得以传出新声。
        宣卷的说唱表现形式在吴语地区流传已久。早在明代时民间就有三人一班组成的宣卷雏型。那时侯,一人敲木鱼,一人击罄子,一人宣讲佛家经卷。宣卷由此得名。每逢祭神祈天,或是祝人诞寿时,有钱人家就请一班宣卷吹吹打打,氏族家门围坐恭听。民国时,宣卷内容和形式有所发展。一人宣唱,二人“和佛”,曲调有所发展,乐器也相应增加;内容不再局限于佛家经卷,而发展到流传于民间的古代神话,公堂奇案甚至男女情爱的故事。他们演唱的脚本,大多是木版印成的所谓“宝卷”。到了三四十年代,宣唱主角配以手势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唱本用的是民间艺人的手抄本,曲调有“海花调”、“十字调”、“五更调”和“弥陀调”等。宣唱的人物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角色,表现人物喜怒哀乐复杂心理活动,已比较接近苏州评调的那种表现形式了。后来,宣卷演唱时配以二胡,笙管笛箫等民族乐器,这就是所谓的“丝弦宣卷”了。解放前后,丝弦宣卷曾经盛极江浙一带的村头乡野,宣卷班子已发展到每组6人组甚至10人以上,且各有一名为领班。宣唱前和宣唱间歇,民族乐器奏出“请佛”或“送佛”的赞礼乐曲,和者心口一致,煞是虔诚,听者鸦雀无声,肃然起敬。
        宣卷是江南水乡民间艺苑中的一枚散发泥土香味的花朵。村坊有甚么喜庆,民间有甚么乐事,都要请一班宣卷来热闹一番。因为它轻装便捷,易于流动,说唱俱全,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妇幼皆宜,一直为江南农村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