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话口语多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饮食业的行话隐语,不同于江湖黑话和帮会切口,也不同于经纪行的《捏手势》,都是靠口头传达的。厨司和跑堂的是行话的创造者。如鸡称“报晓”、鹅叫“高头”、鸭曰“扁嘴”、鱼为“戏水”、烧麦叫“开花”、葱称“空心”、碗叫“莲花”、筷子曰“篙子”等,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有些则不靠形象,而靠字意和含意。如“米”叫“八木”,是拆字法;味精称“师傅”,意指徒弟的手艺总不如师傅,加上味精就如得名师指点,鲜美可口。碱叫“秦琼”,要放碱,则说“秦琼来呀”,不放碱则说“秦琼下马”。
        这些话有很大的隐蔽性,局外人摸不着边际,同行人心领神会。有时行话过于浅露,会被顾客猜透。相传清初有位酒店老板悄声问店小二:“君子之交淡如何?”意思是:我叫你往酒里掺水,你掺了没有?店小二回答说:“北方壬癸已调和。”意思是:已经掺水并且调和好了。不料,这话被来店饮酒的画家李和汪士慎听明白了。李举着酒杯拦住店老板说:“有钱不买金生丽。”老板不懂什么意思,汪士慎笑着解释说:“《千字文》上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还故意把“水”字说的很重。老板一听,知道露了馅儿,急忙厚着脸皮辩解说:“对面青山绿更多。”“青山绿”之后隐去了“水”字,用的也是歇后手法。意思是说:对面那家酒店也往酒里掺水,掺的比我还多呢!
        使用行话隐语,在于分清行内行外,防止行外人抢生意,还可保住一些机密,但行话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