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莽式舞
满族传承了女真人能歌善舞的传统.每逢佳节、喜庆、婚嫁筵、出征、凯旋、祝寿、祭祀等都要歌舞尽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是莽式舞。
《柳边纪略》载:“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神于背盘旋作势,日‘莽势’。”莽势舞的主要的动作特点是“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宁古塔纪略》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上于太庙中用男莽式舞”。莽式舞男女都跳,成双对舞,以击堂鼓歌唱伴奏。“男莽式”已经进入了清廷太庙祭典仪式中。
康熙年间的汤右曾作《莽式歌》记载当时礼部主办的莽式舞。“莽式歌”中叙道:“阚惊出林吼唬唬,很讶当道蹲封狼,划然忽变战场态,金戈铁马声锵锵。”舞蹈中,惊险的狩猎场面变成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弓弯不射刃不斫,徐以一矢定寇攘”,“戏马阑边身便旋,斗鸡坊底神飞翔”,传统的骑射在舞蹈中得到充分表现:舞蹈者“紫罗帽边插鸟羽,绛抹额上摇金铛”,鸟羽金铛这些传统佩饰使舞蹈更加古朴、神奇。盘空筋斗最奇绝,如雷电磹星光芒,舞蹈中有许多奇绝的高难动作。“解红俄作小儿舞,文衣綷缥颜霜”,舞蹈中其内容、舞姿、服饰都在急速变化。“轻身似出都卢国,假面或著兰陵王”。古老的假面舞出现在莽式舞中。“双童夹镜技浑脱,晚出绝艺惊老苍”,女真镜舞仍有“绝艺惊老苍”的魅力。“踏歌两两试灯节,秧歌面面熙春阳”,棘鞨人的“踏锤舞”和当时满族民间流行的秧歌舞溶于一炉。莽式舞几乎成了一台史诗性的表现民族历史和生活的舞剧。
莽式舞受到清廷的重视,康熙四十九年,为皇太后七旬大庆,五十七岁的康熙帝亲自跳莽式舞祝寿,并作为一件大事,先谕礼部。莽式舞在清宫至乾隆朝演变成“庆隆舞”。
民间的莽式舞至清末发展成九折十八式。“九折”即:起式,摆水(打渔姿式),穿针(织网姿式),吉祥(欢庆姿式),单奔马(打猎姿式),双奔马(出征姿式),怪蟒出洞(蛇蟒蠕动姿式),大小盘龙(龙戏水姿式),大圆场。“十八式”即舞蹈动作,有手、脚、腰、转、跳各三式、肩二式、走一式。如今,这样完整的莽式舞只有少数民间艺术家才会跳了。民国时期,黑龙江畔的有些满族人家在婚礼中还用莽式舞来贺喜,多是四男四女在院子里穿花走场子,女子头戴红花,手牵红绸,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人领唱,众人跟着合唱“空齐”二字。
《柳边纪略》载:“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神于背盘旋作势,日‘莽势’。”莽势舞的主要的动作特点是“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宁古塔纪略》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上于太庙中用男莽式舞”。莽式舞男女都跳,成双对舞,以击堂鼓歌唱伴奏。“男莽式”已经进入了清廷太庙祭典仪式中。
康熙年间的汤右曾作《莽式歌》记载当时礼部主办的莽式舞。“莽式歌”中叙道:“阚惊出林吼唬唬,很讶当道蹲封狼,划然忽变战场态,金戈铁马声锵锵。”舞蹈中,惊险的狩猎场面变成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弓弯不射刃不斫,徐以一矢定寇攘”,“戏马阑边身便旋,斗鸡坊底神飞翔”,传统的骑射在舞蹈中得到充分表现:舞蹈者“紫罗帽边插鸟羽,绛抹额上摇金铛”,鸟羽金铛这些传统佩饰使舞蹈更加古朴、神奇。盘空筋斗最奇绝,如雷电磹星光芒,舞蹈中有许多奇绝的高难动作。“解红俄作小儿舞,文衣綷缥颜霜”,舞蹈中其内容、舞姿、服饰都在急速变化。“轻身似出都卢国,假面或著兰陵王”。古老的假面舞出现在莽式舞中。“双童夹镜技浑脱,晚出绝艺惊老苍”,女真镜舞仍有“绝艺惊老苍”的魅力。“踏歌两两试灯节,秧歌面面熙春阳”,棘鞨人的“踏锤舞”和当时满族民间流行的秧歌舞溶于一炉。莽式舞几乎成了一台史诗性的表现民族历史和生活的舞剧。
莽式舞受到清廷的重视,康熙四十九年,为皇太后七旬大庆,五十七岁的康熙帝亲自跳莽式舞祝寿,并作为一件大事,先谕礼部。莽式舞在清宫至乾隆朝演变成“庆隆舞”。
民间的莽式舞至清末发展成九折十八式。“九折”即:起式,摆水(打渔姿式),穿针(织网姿式),吉祥(欢庆姿式),单奔马(打猎姿式),双奔马(出征姿式),怪蟒出洞(蛇蟒蠕动姿式),大小盘龙(龙戏水姿式),大圆场。“十八式”即舞蹈动作,有手、脚、腰、转、跳各三式、肩二式、走一式。如今,这样完整的莽式舞只有少数民间艺术家才会跳了。民国时期,黑龙江畔的有些满族人家在婚礼中还用莽式舞来贺喜,多是四男四女在院子里穿花走场子,女子头戴红花,手牵红绸,翩翩起舞,其中有一人领唱,众人跟着合唱“空齐”二字。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