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春牛去懒气
立春,在淮北又叫“打春”,农家在这天要把耕牛拉出来,用鞭子赶打一圈,这个风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传说,隋炀皇帝下扬州,来到六州城,没住几天,就到了立春。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随行文武百官慌得把个六州城装饰得千奇百美,下令为皇上祝寿。隋炀帝高兴得头脑发昏,又发下圣旨:从即日起,让耕牛歇假百日。那些知府、知县不解其意、忙奏启:如今正是春耕大忙,不知万岁为何要给牛放假百日?”隋炀帝脸一沉,说:“朕是属牛的,寡人生日,焉有不让牛歇脚的道理呢?”知府、知县谁还敢再吭一声?就领了圣旨,让牛过起了假日。百姓无奈,只好用铁器挖地。据传说,三齿的钉钯就是那时兴起的。这一年的田地荒了不少,庄稼收不上来,很多老百姓沿街乞讨,饿殍载道。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上,百姓们纷纷串联起来,如果今年再让牛歇假百日,就要饿死更多的人。知府、知县看到事态的严重性,也附和老百姓的看法,于是一不献礼,二不庆寿,三不让牛歇假百日。立春那天,百姓各家各户用芦竹扎个大纸牛,用柳条裹上纸作“春条”抽打。一边打,一边唱:“春交六九头,手举春条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打得昏王不露头。”
从这以后,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很快地推翻了隋王朝的统治。“鞭打春牛”的习惯就此流传下来,“立春”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打春”了。
这天,农家的门前和村头的树枝上悬挂一青色旗子,象征大地春回,万物萌生。并进行打春活动。由一老人装成芒神(植物之神),青年人牵着耕牛,敲着锣鼓,放着鞭炮,芒神手持春条,走一圈子。念道:“打得春牛下田去,今年丰收不用愁”。继尔,芒神又用春条,爱抚地鞭打儿童,打掉他们身上的懒与娇,祝他们长成勤劳有用的人。城内商人也重视,一般都贴出“新春纳福”,“大吉大利”的红纸幅,放鞭炮,以示春来也。有的店家还带着家人,于该日到郊乡亲戚家去参加打春活动。他们要去摸摸春牛的脚,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让孩子挨上几次春条,俚语云:“挨了春条,百事做得。”
传说,隋炀皇帝下扬州,来到六州城,没住几天,就到了立春。这天正好是他的生日。随行文武百官慌得把个六州城装饰得千奇百美,下令为皇上祝寿。隋炀帝高兴得头脑发昏,又发下圣旨:从即日起,让耕牛歇假百日。那些知府、知县不解其意、忙奏启:如今正是春耕大忙,不知万岁为何要给牛放假百日?”隋炀帝脸一沉,说:“朕是属牛的,寡人生日,焉有不让牛歇脚的道理呢?”知府、知县谁还敢再吭一声?就领了圣旨,让牛过起了假日。百姓无奈,只好用铁器挖地。据传说,三齿的钉钯就是那时兴起的。这一年的田地荒了不少,庄稼收不上来,很多老百姓沿街乞讨,饿殍载道。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上,百姓们纷纷串联起来,如果今年再让牛歇假百日,就要饿死更多的人。知府、知县看到事态的严重性,也附和老百姓的看法,于是一不献礼,二不庆寿,三不让牛歇假百日。立春那天,百姓各家各户用芦竹扎个大纸牛,用柳条裹上纸作“春条”抽打。一边打,一边唱:“春交六九头,手举春条打春牛,打得春牛下田去,打得昏王不露头。”
从这以后,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很快地推翻了隋王朝的统治。“鞭打春牛”的习惯就此流传下来,“立春”也就被人们称之为“打春”了。
这天,农家的门前和村头的树枝上悬挂一青色旗子,象征大地春回,万物萌生。并进行打春活动。由一老人装成芒神(植物之神),青年人牵着耕牛,敲着锣鼓,放着鞭炮,芒神手持春条,走一圈子。念道:“打得春牛下田去,今年丰收不用愁”。继尔,芒神又用春条,爱抚地鞭打儿童,打掉他们身上的懒与娇,祝他们长成勤劳有用的人。城内商人也重视,一般都贴出“新春纳福”,“大吉大利”的红纸幅,放鞭炮,以示春来也。有的店家还带着家人,于该日到郊乡亲戚家去参加打春活动。他们要去摸摸春牛的脚,谚云:“摸摸春牛脚,赚钱赚得着”。让孩子挨上几次春条,俚语云:“挨了春条,百事做得。”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