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押印”和天赐之石

2024-01-12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古代小说常有“画字”、“画押”、“花押”的记载。“画押”即签署。不仅官府文书用,典狱审讯用,民间也用。
        传说五代后周的李谷,因为手臂有病,签署文书很困难,遂请求辞官。皇帝未准,但特许他用姓氏印代替签署。由此产生押印。
        但,“押印”正式作为通行的印章使用,应是在元代,所以“印史”称为“元押”。
        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记载:“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划押,倒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不过,最初使用范围很窄。从“印谱”看,秦汉以来,已有私印,但官场通行印章却极少。元时,只是“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然而,这之后,人们因这种押印有取信防奸的功效,渐渐在民间流行。甚至无印章的平民也用指纹为印,称之为“手押”。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看到“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命国师学者八思巴创制了蒙古文字,称“蒙古国字”,通称“八思巴文”,它同时推进了印章流行,当时民间铜印居多。
        元以后,石章盛行。这有一段传说。
        相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酒宴,以酒祭天,祈祷长生,天保佑蒙古帝国昌盛强大。席间传禀有人进贡。成吉思汗命献上来。一看,是一块奇石。这石如奶子一样光泽,如锦缎一般滑腻。成吉思汗甚是喜欢,遂盖在酒缸上。结果,如同自然生成,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成吉思汗仰天大笑,说这真是“腾格里朝鲁”。意“天赐之石”。
        这石,学名叶腊石,产于巴林。它和我国著名的青田石、寿山石一样,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光滑柔润。是极好的镌刻石料,被称为我国三大印石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用它刻制印章。于是它推动了石章发展,推动了篆刻艺术发展,有些印章蒙汉文合用,有的印章文图并用。而且蒙古篆字(即“高日乌斯格”)也有了发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