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节
泰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古代,农作物的收成直接关系到部落、民族、王国人民的生活。因此,酋长、族长、国王都十分重视。每逢春耕时节来临,必举行仪式。仪式上,酋长、或族长、或国王亲自扶犁开耕,其妻与子女则跟随其后撒种,以此提醒臣民,春耕时节已到。后来,婆罗门教传入泰国,带来了婆罗门教的春耕礼。从此,国王不再亲耕,而是任命其重要官员作为“春耕大臣”代替国王,任命内宫女官作为“春耕女”,代替王后、王子、公主撒种。到了曼谷王朝拉玛四世时(1851-1868年),王认为春耕节只有婆罗门教仪式,没有和尚参加,这与以佛教为国教的泰国不相称。于是,与春耕节同时举行佛教仪式,节日分为两天。一天是佛教的“吉谷仪式”,在玉佛寺举行;一天是婆罗门教的“春耕礼”,在王家田广场举行。合称“吉谷春耕皇事仪式”。“春耕节”是泰国华人对该节日的称呼。1936年泰国政府曾一度废止春耕节,1940年又加以恢复,但只举行吉谷礼。1960年又恢复两种宗教仪式兼行的春耕节。春耕礼仪式中的春耕大臣和春耕女的任命和挑选几经改换,改至今天由农业合作部副部长及部内未婚女官担任。春耕节的日子多在泰国农历6月的某个黄道吉日,具体日子由婆罗门法师在元旦前按星象决定。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