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文明八千年

2024-10-01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郑州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从邙山冲出,进入平原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冲积扇平原,郑州便建立在这片巨大的冲积扇上。黄河从上游带下的肥沃泥土沉积在这里,为这里原始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发展,终于孕育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裴李岗遗址
        在郑州以南约70里的新郑县裴李岗村附近,考古工作者于1972年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年。
        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这座遗址东靠裴李岗村,西南临洧水,高出地面约2米,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发现了大量墓葬、灰坑等遗迹、遗物。这里的石器有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镰、石斧、石凿等,其中石镰的形状非常接近如今铁镰形状,只是刃部有锯齿;石铲多数为鞋底状,上下均有弧形刃;磨盘亦如鞋底,底部有四足。这一切都是我国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所没有或极少有的。从这些器具,我们可以部分地想见当年这块土地上的农业活动。同时,这里还出土了大量陶器。这些陶器多为红色,手工制造,有三足钵、三足壶、鼎、盆、碗、勺等物。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不仅提供了八千年前此地原始文明的面貌,而且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前期的空白,对于认识我国远古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河村遗址
        1964年秋,在郑州市北郊大河村西南2里处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后又陆续发掘出大量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与遗物。据分析,确认此处是包括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大河村遗址中,最主要的是住房遗迹。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已经出土的房基达二十八处之多。时代各异,结构也有区别。其中一号至四号房基乃是东西并列、毗邻相连、大小不同的一组地面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小小建筑群。据测定,距今约五千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之物。这些住房遗迹保存的也较好,有一处墙壁现在仍存1米高,是目前国内同时期房基中仅存的一个,极为珍贵。
        此地出土的大量陶器也很有特色。其中有红陶黑彩的双连壶,轻巧别致,独具风采。这里还有数量巨大的白衣彩陶,其色彩鲜艳,花纹图案各个不同,是大河村彩陶的一个突出特点。有些彩陶片上绘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等。这一发现证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文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
        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的农作物,如高粱、粟、莲子等;同时还有许多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这一切使我们认识到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就是农业,农业已经成为当时的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商代都城遗址
        1950年秋,一位小学教员在郑州东南郊一个土岗上发现了一些陶片与石器。该土岗距郑州旧城2华里,因此得名“二里岗”。随后考古学者们在此地发掘,终于发现了一座商代城市遗址。据专家们考证,此遗址应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的国都——亳。尽管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另一商代君主仲丁的都城隞,但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商代早期都城,却是学界一致公认的。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有实物可证的都城,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
        该都城遗址的城垣周长7公里,共有缺口十一处,其中有的缺口可能是当时的城门。现存城墙最高处达9米,最低处1米,大部分埋在地下;墙基宽从6米至17米不等;整个城墙呈梯形,下宽上窄。这座城垣,需用一万名奴隶花至少八年时间才能完成。
        城墙内东北部发现了大面积的商代夯土台基与大型房基。台基周围发现了玉簪、青铜簪以及其他玉器,据研究,此地是商代奴隶主贵族的聚居区。在城墙之外,有许多小型房基、窖穴、水井、灰坑、壕沟等被发现,这里没有华贵的装饰品,有的房基只是半地下的极简陋的建筑。它们是奴隶与平民的栖身之处。
        城址周围还发现了许多手工业作坊,如城北今紫荆山附近的冶铜、铸铜的作坊遗址和制骨作坊遗址;在城址西城墙外今铭功路西的制陶作坊遗址;在城址南城墙外今南关以外也发现了一座冶铜、铸铜作坊遗址。
        这里的农业也有了相当水平的发展。当时作物品种有黍、稷、粟、麦、禾,还有稻。生产工具也有很大改进,除石器之外,还有了金属工具,如铜刀、铜铲、铜钁等,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以满足日常食用,而且还有大量节余用以酿酒,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酒器,说明当时饮酒之风十分盛行。
        郑州商城遗址中还出土了铜鱼钩、陶网坠与石网坠,说明当时人们还从事捕鱼活动。狩猎工具有铜箭镞出土,这是对弓箭技术的革新,提高了狩猎技术。不过,当时居民主要肉食来源仍为人工饲养的家畜。

河南郑州出土的春秋莲鹤方壶


        郑州商城遗址中出土的遗物甚多,代表性的有杜岭方鼎、春秋莲鹤方壶和原始青釉瓷尊等。杜岭方鼎形制浑厚,制作精美,其年代比司母戊鼎更早,是已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罕见的重器。春秋莲鹤方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其顶部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原始青釉瓷尊,则是此时期原始青瓷器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瓷器,把我国瓷器生产的历史推到距今三千五百年以前。此外还出土了陶、玉、蚌、骨四类雕塑艺术品;其中几个陶埙,至今仍能吹出乐音来。
        郑州商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前期社会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古荥阳冶铁遗址
        秦汉之际,郑州一带成为楚汉战场,反复征战。汉王朝建立并巩固之后,这里的生产又逐渐恢复。古代荥阳冶铁遗址就说明了这一点。
        该遗址在郑州市荥阳县古荥阳城西门外,总面积12万平方米。部分发掘的结果,发现了两座冶铁高炉,炉底积铁九块,最重的20多吨,一侧还有2米多高的柱瘤。据专家推算,高炉原高在6米以上,容积50立方米。周围有矿石堆、水井、水池、炼渣区等,还有风管,这一切说明这里有一个完整的作业系统。附近出土了大量成套的铸造模具和铁器成品,产品多为生产工具;其年代为西汉中期到东汉。遗物材料表明,这里是一座官营冶铸作坊,对于研究我国钢铁冶炼史有重大价值。
        后周皇陵群
        后周皇陵群在河南新郑县城北30余里的郭店村,距郑州约50里,包括后周太祖郭威墓嵩陵、世宗柴荣墓庆陵、恭帝柴宗训墓顺陵和世宗皇后符氏墓懿陵。这四座陵墓都只有一座高20米左右的土冢,十分俭朴。郭威原为后汉邺都留守,951年灭后汉称帝,定都汴(今开封),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即位后,革新政治,勤俭治国。临终前遗嘱养子柴荣,墓内不修地下宫殿,陵前不设石人石兽,除瓦棺纸衣外,不许随葬珍贵物品,只“立一石记之”即可。世宗柴荣遵嘱而行,立墓碑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柴荣继承养父之志,初步统一中原地区。其墓亦仿太祖郭威之制,仅封土成冢,设以围墙而已。因柴荣颇有功勋,史称“五代第一名君”,故后代拜谒庆陵者甚多。今存石碑四十余通,据碑文载,明宪宗、孝宗、世宗和神宗,清雍正帝、乾隆帝均亲临庆陵加以祭奠。柴宗训为世宗柴荣第四子,即位时尚年幼无知,被赵匡胤发动军事政变夺去政权,自己也被贬为郑王;开宝六年(973)去世,葬于顺陵。后周从建国到亡国总共不过十年(951—960),转瞬即去,尽管太祖与世宗锐意进取,终因时间短暂,未能有大建树而留下永久的遗憾。
        苏轼书法刻石
        《醉翁亭记》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表达了一种与民同乐的思想情趣,历来为人推重。元祐六年(1091),苏轼这位大文豪兼书法家应开封刘季孙之邀,以真行草兼用字体将这篇千古绝唱写成长卷。这部长卷极为后人珍视。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明代书法家沈周都在长卷后面作了跋尾赞叙。明代隆庆五年(1571),刘巡请文彭、吴应祈为之双钩勒石,立于刘氏家祠中。而原件墨宝后流入张居正之手,张死后失踪。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高有闻因原刻不清,出家藏古拓本重刻,立于新郑县高氏祠堂,刻工精细,较原刻更好。1959年,新郑石刻移入郑州市博物馆。
        苏轼原作刻石十八块,每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另有六块石刻为赵孟頫、沈周等人题跋。
        明原武温穆王墓
        原武温穆王朱朝埨(1552—1607),别名凤山,乃朱元璋之八世孙。今郑州市荥阳县二十里铺瓦屋孙村东南,有朱朝埨与其结发妻子张太妃之合葬墓。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该墓为地下砖券墓。墓室正面为门楼,有石门可以自由启闭。墓室大致方形,面积30平方米,但曾被盗,故遗物不多。该墓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墓室内的壁画,北壁绘释迦牟尼像,左右各画麒麟、大象等;东西两壁分别绘有帝王与王妃衣冠及亲人、侍者、菩萨、和尚,还有楼阁、乐器等;墓顶绘日月星象,云霞缭绕,仙鹤飞翔,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该墓今已整修,可由新修之隧道直达墓室参观游览。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