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古代寓言

2025-04-01 可可诗词网-印度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印度的文化宝库里,有丰富的古代寓言。这些寓 言,短小精悍,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把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鲜明的形象和简洁 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智慧,揭露丑恶的现实,影响人们的 思想和感情,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均起了 重要作用。印度寓言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不愧为巨大 的思想和艺术宝库,在本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 位。即使在今天,这些寓言仍然熠熠闪光,有着现实意 义,起着重要作用。
        印度古代寓言出现很早,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写 成的《梨俱吠陀》中已有记载。印度的寓言比希腊的要 早,恐怕这是事实,因为公元前6世纪《伊索寓言》里已 有不少印度寓言,可见印度寓言早就对希腊发生了影 响。中国这方面也受到印度的影响,那是后来的事情。
        印度寓言起初来自民间,是人民口头创作。“每一 个宗教,每一个学派都想利用老百姓所喜欢的这些故 事,来宣传自己的宗教,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因此,同 一个寓言故事,可见于佛教的经典,也可见于耆那教的 经典,还可以见于其他书籍。佛教徒把它说成是释迦 牟尼生前的故事,耆那教徒把它说成是大雄生前的故 事,其他人又各自根据自己的信仰把它应用到其他人 身上。”因此,原来的寓言就有所分化。
        印度寓言的高度发展,即它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的几 个世纪里。当时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同时,由 于小王国林立,相互攻伐,使商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印度人民从很 早的时代起,就有一个强烈的统一愿望,希望过和平安定的日子, 人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从而引起了科学、文学和哲学等学术的空前 繁荣,也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教派的弟子们,为了宣 传宗教和提供例证,以及统治者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他们全都看 中了民间流行的生动活泼、语言精辟、深入人心的民间寓言,或收 集整理,编成专集,或加以修改,杂入经典。例如《五卷书》、《益世 嘉言集》、《百喻经》等等,就属这类。
        印度寓言故事备受欢迎,世代流传,影响很大,这与寓言的特 点有密切关系。它的特点之一是富有反抗精神。而由于社会环境 的残酷,压迫沉重,斗争复杂,人民百姓的斗志和反抗方式也要讲 究。出于斗争的需要,要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需要托物寄 言。加之印度的自然特点,多有珍禽异兽,于是大量动物形象进入 了寓言故事,这是印度寓言的一大特点。这些动物有:狮子、老虎、 猴子、大象、猫、狗、狼、牛、羊、马,以及乌鸦、麻雀、苍蝇、蚊子和臭 虫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借助动物特征,抒发人的思想。这些 拟人化的动物,它们说的是人话,做的是人事,连思想感情也是人 的。社会上的一切,通过它们来表现。人类社会是有阶级的,在阶 级社会里,存在着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动物的世界是一种自然 现象,它不同于人类社会。但是,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强弱的不同, 凶暴与驯良的不同,以强凌弱的事经常发生。在奴隶和封建社会 里,劳动人民则是被凌辱的对象。这就使得劳动人民在创作寓言 时,往往借助动物之间的关系,加以想象,使之曲折地反映出人类 社会的阶级关系,并且通过故事情节,告诉人们,残暴的动物本性 难改,只要它们存在,山林的世界就不会有和平安定的生活。这类 寓言故事想象丰富,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我们自然应当把它们当 作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品来欣赏,而不会把它们等同于动物 学的文章来看待。
        不少寓言故事是通过不同动物的典型形象来表现的。大多数 情况下,凶恶残暴的典型是通过老虎、豺狼来表现;善良被害的典 型形象是通过山羊和兔子等来表现;狡猾者的典型是通过狐狸、猴 子等表现。这些典型形象与动物本来的习性特点有关。但是,也 不完全固定。如猴子有时做好事,有时做坏事。狐狸也是同样。 老虎的形象也是如此,有时是凶暴者,有时又是被害者。它们的形 象之所以不同,原因很多,主要同它们所处的地位、关系、行为的不 同有关,因而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因此,一个动物的习 性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是根据故事的主题需要,突出它的不 同习性罢了。不能只看它的一个特点,一个性格,而是要根据时 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以及故事的主题思想不同,来区别对待,看 它处于什么地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和起些什么作用,给以具体 分析。
        寓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印度寓言 的又一个特点。翻开印度的寓言,仿佛看到天鹅抬着乌龟在天空 飞翔,接着又听到乌龟因自满而开口讲话,掉在地上被摔成粉身碎 骨的声音;又仿佛看到一只狼掉进染缸后的可怜样子,而后又招摇 撞骗的可憎举动;一只狐狸耀武扬威地走在老虎面前,也不由得使 人深思,现实生活中有谁是这种形象,等等。印度寓言故事中形形 色色的人物,乃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无不栩栩如生,生机勃勃。 这说明寓言来于民间,来于实际生活。
        印度寓言故事主题很多,内容广泛,除了政治性和宗教性以 外,还有许多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劳动、学习、斗争等方 面的寓言,或者告诫人们如何掌握事物的规律,避免犯错误等等。 有的教人要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如《聪明的天鹅》;有的教人办 事要调查研究,避免主观主义,如《鹦鹉黑姆林格》;有的教人要纳 人善言,不要忘乎所以,如《爱唱歌的驴》;有的教人要有自知之明, 如《狼崽儿》等等。这些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邃,形象生动,耐人 寻味。甚至读后使人捧腹大笑,而在笑的背后,却包含一些尖锐的 讽刺和深刻的教训,给人以启发。
        印度寓言结构新颖,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故事的编排常常 是全书有一个基干故事,然后故事中又派生出新的故事,如此环环 相套,从而编织成一个庞大的故事集。故事集的规模之大,令人惊 叹不已。而读起来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读者恨不得一口气想 把全书读完。这种风格,不乏其例。《五卷书》、《故事海》、《益世嘉 言集》等都是如此。以《益世嘉言集》为例,开头第一个故事讲的是 一群鸽子贪吃粮食的事情,故事即将结束时,说到:“你们千万不要 出现像那位行人因贪婪而出现的不良后果。”这样又引出了第二个 故事——贪婪的恶果。第二个故事的结尾在讲到交朋友时,又提 到不要出现像鹿的情况,这样又引出了“鹿和豺狼”的故事……等 等。这样,故事套故事,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个故事的汪洋大海。 印度这类寓言故事集内容是很丰富的。这是印度寓言的又一大特 点,为中国寓言所不及。
        寓言故事的结局,总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是印度寓言的 又一特点。例如印度的寓言《聪明的兔子》,讲的是聪明弱小的小 兔,为众兽报仇,设巧计使凶恶的狮子掉进井里淹死;《鹌鹑和大象 比哈利》中,鹌鹑、乌鸦、苍蝇和青蛙四个小东西,团结一致,战胜了 欺侮他们的大象。在这些故事中,总是弱者用团结和智慧的力量 打败愚蠢的强者。写的虽是动物,表现的则是现实社会中的斗争。 这些以小胜大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虽难于实现,但是由此却表现 了人民的理想与愿望,它是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的体现。通 过对残暴动物的描写,既表现了动物残暴的本性,又揭露了一些阶 级敌人的凶残、野蛮、骄横和愚蠢等丑恶嘴脸。这些寓言故事,写 的虽是动物的事,但实际是关于人的事。这是人与动物的统一,现 实与幻想的统一,拟人化的艺术手法的表现,它鼓励受欺侮的弱者 起来反抗,启迪人们,在人吃人的社会里,被压迫者只有团结起来 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如此。众所周知,猫吃老鼠,因 此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当人们要表达一种揭露反动统治者的欺骗 手段时,往往又借用猫和老鼠的这种关系,加以想象,使之异化。 这时,猫变成了假慈悲的形象,而老鼠则处于受欺骗的地位,成了 一个被同情的对象了。在印度寓言中就有这种情况。一般老鼠的 形象不好,令人讨厌,可是在《老鼠和大象》这一寓言中,讲的是老 鼠如何团结一致,咬断猎人的网绳,救出了大象。又如猴子的形象 是聪明、好奇、淘气。一次猴子乘木工下班休息之机,随便动用木 工未锯完的木头,结果夹住了自己的尾巴,而不被人同情。可是在 寓言《人和猴子》里,猴子反对自私,教训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等 等,这又是一个好的形象。还有,兔子一般形象是聪明伶俐,如印 度的寓言《聪明的兔子》中表现出兔子聪明能干,不仅自己得救,而 且还救了其他野兽。但是在《龟兔赛跑》中,兔子骄傲自满,耍小聪 明,结果赛跑落后,至今还成为教育人们戒骄戒躁的反面教材。而 且有的时候,兔子也并不聪明,如《一场虚惊》寓言中提到,一只兔 子住在一棵果树下,一天,一只果子落到地上,发出响声。兔子不 知何故,误认为山崩地裂,拔腿便跑,一路上不少动物皆因盲从而 受其影响,和它一起拼命逃跑。最后还是狮子聪明,沉着冷静,返 回原地,查出了事情的原因。诸如此类例子很多,不胜枚举。因 此,一种动物的习性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是根据故事的主题 需要,突出它的不同习性罢了。不能只看它的一个特点,一种性 格,而是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以及故事的主题思想的 不同,来区别对待,看它出于什么地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和起些 什么作用,然后再予以具体分析。
        值得提出的是,印度的寓言还有个作用,即它丰富和发展了 本国的语言,这也是印度寓言的又一特点。当初,寓言来自民 间,搜集整理时自然吸收了很多民间口语,再经过文人们的加工 提炼,成为富有生命的语言,为历代人们所传诵。这种方法对后 代语言的创造和运用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印度有很多词汇寓意 深远,饶有风趣。同时,大量古代寓言先后被提炼成为成语或警 句,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和广泛使用。例如印度的 “变色豺狼”(形容一个人装腔作势),“贪得无厌反失掉”(告诫人 们莫要贪得无厌)等等。这些都成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 格言。
        印度古代寓言的形式还有第一个特点,即往往诗文并用,有故 事,有教训。同我国古典小说在故事中插入“有诗为证”一类的格 式相仿。
        印度古代寓言突出的民族特点有:
        1.在题材上,印度古代寓言虽然有许多人物故事,但是动物故 事所占的比重却较大。因此,寓言最有效的手法之一——拟人化, 在一定程度上印度运用得更加充分。
        2.在思想上,印度古代寓言则富于幻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 彩,为宗教所利用,如轮回、报应等思想严重。
        3.在体裁上,印度古代寓言则是诗文并用,即散文与诗歌相结 合,两者穿插使用,形式新颖,引人入胜。充分反映出古代印度人 民擅长诗歌的素质。
        印度古代寓言,除上述特点、优点即精华之外,也有糟粕。只 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是不全面的。
        印度寓言有的宣扬宿命论,说什么“命运的力量大无穷”。有 的宣传丑化和诬蔑妇女的封建思想,说什么“火焰能变冷,女子才 能变贞节”。把妇女说得坏透了。还有许多寓言打上了佛教思想 的烙印,宣传逆来顺受,绝对忍让的思想;有的宣扬否认斗争,回避 现实,主张信神,以求来世转生等思想。这些都是消极的东西,起 了麻痹人民斗争意志的作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