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梦
《三春梦》,不题撰人,作者大约是广东潮州人。三十三回,成书
约在清代中叶。初以抄本流传,民国初年始有石印本。
平南王尚可喜保奏刘进忠为潮州总兵,康熙七年(1668)四月到任。八月, 潮州大雨成灾,米价渐高; 次年春季又遭大旱,米贵如珠。城乡穷户饿死者不 计其数。刘镇先命各县开仓赈济,又令各县用库银籴谷,并动员富户献粮,最 后用自已的俸银为农民购买种子,终于度过了荒年。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 乐。
刘进忠赈济之举被奸臣指控为“买属人心,必有反叛之意”,于是康熙封沈 永祥为续顺公,镇守潮州,以防不测之变。赴任途中,永祥病故。其弟永兴袭 兄职,于康熙十一年(1672)率都统、具山、防御、参将、代子,披挂旗军、马 军等约万人,进入潮城。
旗军初至,相安无事。两个月后,开始依势横行: 强派肉店供肉、强抢民 女、骚扰客店、打劫客商,甚至旗妇先后诱骗农家子数十人,取乐后杀掉,代 子于国琏等借故杀死潮军官兵,刘镇弟进义来潮探兄也被公府旗军杖杀。旗军 猖獗横行,鱼肉百姓,日渐其烈,潮州人无不痛恨。
这时,把总杨飞熊、詹兆奇劝刘镇造反,刘进忠写降表进郑成功。刘镇反 叛之事,公府也风闻,就定计在开元寺生擒进忠。因未获实据,又有汪道台、吴 知府搭救,刘镇未遭毒手。邓都统、于代子买通中军官李成功刺杀刘镇。李成 功和蓬州都司白玉虎准备在刘镇庆五十大寿时行事,但其谋预泄。李、白二人 被刘镇捉获,并被枭首。
康熙十三年(1674),刘进忠杀死朝廷将官,反情已露。公府兴师问罪。初 始一仗,互有胜负; 次日交锋,公府折了二代子。此时,有不少豪杰之士先后 归附帅府,刘镇又放出囚犯听用。其后,旗军屡战屡败。最后,潮州军民协同 迎敌,经过激烈的巷战,旗军全被歼灭,仅于代子只身逃回公府。刘镇包围公 府,续顺公不得已交出代子于国琏,被潮民用乱石打死。续顺公被迫离潮,余 世尧赶来护送至饶平。
刘镇攻打饶平,忽报济南王景源深率雄兵十八万伐潮。刘镇告急于郑成功, 又上降表于靖南王耿精忠求救。济南王至潮城,连战不利,便设计东津乡放火, 引刘镇援救。刘镇中计,军师扬飞熊中毒箭,临死荐钟文岳为军师。文岳上任, 先智激曾仲夜劫清营,逼清军札寨鲎山,何英诈降烧毁清军粮草,复用火攻计, 济南王惨败,身边仅存二十七将。半个月后,刘镇复攻饶平,兵阻牛屎岭,只 得退守潮城。
续顺公奉旨回京,济南王惧罪自杀,平南王尚可喜奉旨挂帅征潮。刘进忠 与军师钟文岳、元帅何英领兵至葵潭拒敌,接连几战,大挫清军锐气,然后退 守潮城。平南王率军十三万围攻潮城。先以十八门轰天炮攻打,反被潮军劫至 城内,又运来十二门,皆被潮军毁为废炮。钟文岳设计生擒清军骁将阿书泥,平 南王大为忧虑。潮商林起忠贩粮回潮,为清军所获,平南王命八员大将扮作脚 夫随林起忠入城,以为内应,事泄。刘镇将计就计,大败清军。平南王退至沙 洲札营。文岳命众将游说各乡义民,得三万二千人,由邹可玉、徐奇亮率领诈 入沙洲。邹可玉献火攻计,订于十四日攻城。于是义民预备火攻物件。十三日 夜,潮军火攻沙洲,义民为内应,清军溃败。平南王领残败之军回广东。
康亲王沈士英奏旨征剿刘进忠,调满汉军二十四万、将领一百余员,长驱 至潮。时值五月,天气炎热,未敢用兵。元帅何英扮作酒保到清军营中卖酒,探 听军情。然后设计烧毁清军粮营,康亲王被迫撤回广东。
安达王龚仁素奉旨领军十二万征潮。因何元帅贪功,中计被困于云落山。幸 是山民曾奇权之子越山至潮求救,何元帅才得脱险,并擒清军总兵黄万高。清 军都统金崇德屡杀潮州大将,英勇无敌。黄万高被义释后,为报答刘镇,阵前 杀死金崇德,潮军乘势破敌,大胜而归。安达王准备绕道攻取潮城,事泄,反 被潮军杀败,只好收拾残军回广东。
军师钟文岳知刘进忠气数将尽,装病不起。东都藩王郑成功敕命刘国轩统 兵五万至潮与刘进忠合兵南征广东。刘镇大队军马至揭阳,知县打出永历三十 一年(1677)旗号,安排香案迎接。普宁顺降后,连破海丰、羊萄岭、归善,直 逼博罗县。博罗知县朱大科诈降,刘镇等直入县城帅府饮宴。三更,总兵觉罗 幔纵火攻杀刘镇。结果,军师邹可玉、元帅何英等并九十余员大将全部阵亡。刘 镇领残兵回潮城。
郑成功过海进攻耿精忠。康亲王闻报大喜,即起兵二十万,过仙霞岭,直 抵福州,耿精忠投降。又书王谕一道,命连江县令至潮,刘进忠亦降。康熙十 六年 (1677) 八月十四日,刘进忠到福州投诚康亲王; 十七年 (1678) 仲春到 京,囚禁刑部狱中; 十九年 (1680) 吏部、兵部会审耿精忠、刘进忠,依例拟 罪; 二十一年 (1682) 耿精忠、刘进忠碎剐于市。
《三春梦》是以康熙十三年(1674)到十六年 (1677) 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 反抗清朝统治的历史事件为根据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它是小说而不是历史,因 此不能用核实史料的方法要求它。这样说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与史书 记载有出入。例如,史载郑成功于康熙元年 (1662) 就病死在台湾,其子郑经 袭延平王位。刘进忠反清期间,正是郑经掌权。这部小说却一直只提郑成功,不 提郑经。又如,续顺公沈瑞一直到康熙十六年被执往台湾,而小说第二十回却 说他奉旨回京,“发在刑部狱中,候秋伏法”。余如,说刘进忠 “继连杀败大清 四大藩王”(二十九回)也与史实大有出入,其细部描述则更属想象之辞了。正 因为它不是历史而是小说,所以小说文本才是欣赏的对象; 倘若需要引用史实 来对小说进行阐释,那也应旨在说明作者创作的倾向性,而不是把它当作评价 这部小说成败的一个尺度。
在历史上,潮镇刘进忠叛清之举并非孤立和偶然的,它是康熙年间 “三藩 之乱”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 “三藩”即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 王尚可喜,他们分别占据云南、福建和广东。康熙感到“三藩势焰日炽”(《东 华录》),便于十二年 (1673) 下令撤藩。此令一下,吴三桂立即打出 “兴明讨 虏”的旗号叛清,次年耿精忠叛于闽、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叛于粤。刘进忠也就 是在这种形势下举兵的。因此,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刘进忠进行评价不但牵涉到 对他个人反清的动因、实质的认识,而且牵涉到对“三藩之乱”的总体评估。这 一课题当是历史领域的研究任务。刘进忠作为小说中的人物是要比抽象过了的 历史人物更丰富多采,更感性化的,而从他举事到失败全过程的描述也要比逻 辑化了历史进程更富于变化,也更生动。
《三春梦》主要涉及的范围是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扭结在 一起,不可分割。刘进忠的形象就是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背景之上显现出 来的,或者说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是围绕着刘进忠的形象展开的。这是《三春 梦》结构的基本特点。从全书的倾向性来说,作者对刘进忠始终是抱着歌颂、同 情和惋惜的态度,把刘进忠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处理的。从第一回到第十回,通 过具体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刘进忠的举兵叛清是怎样被清政府 一步一步逼迫出来的。这既有清政府对刘进忠个人的不信任、挟制,又有旗军 对百姓的欺凌、残害。这两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即刘进忠是一个体恤下情、关 心民瘼的军事将领。
刘进忠被任命为潮州总兵,上任之后就赶上了接连不断的水灾和旱灾,城 乡穷户饿死的 “尸积如山”。刘进忠首先想到的是 “万民饥困之危”,他冒着风 险、想尽一切办法赈济饥民,终于度过了荒年,并迎来五谷丰登的局面。刘进 忠赈济饥民之举,本来如康熙最初所想到的那样:“与朕分忧,国家之大幸也。” (二回)但当义成王说:“此非是为国分忧,乃是买属人心,必有叛反之意”,并 建议“望我主敕命一员大臣镇守潮州,以防不测之变”时,康熙立即 “准奏”。 作者用开篇一回多的篇幅写这件事,意图在于交代尽管朝廷委任刘进忠以潮州 总兵之职,但是实际上对他是不信任的,这是激起他后来举兵反叛的最根本的 原因。从结构的角度说,这是推动全书情节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础的动力。
激起刘进忠的举兵反叛的直接原因是旗军对潮州军民的肆意欺凌,对此,作 者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从数量上来说,自第二回后半部起到第十回止用了 八回多的篇幅,也就是用了全书的四分之一篇幅描述了这个过程。从具体内容 上来说,一是对潮州百姓,二是对潮州官兵,三是对刘进忠本人的欺凌。
旗军对潮州百姓的安定生活进行了骚扰和破坏,甚至直接威胁了潮民的生 命安全。旗军到潮州两个月,首先是对商人设敲诈骗。商人只要听到“公府”二 字啊,心里就害怕,遇到敲诈也不敢评理,只认自家晦气,“赔多少银两了事”。 (二回) 其次是,向肉店硬派供肉饲鹰。开始每店派四两,过了二十天派六两。 店主害怕公府,“谁敢抗拒? 没奈何,从他派六两。”公府旗军却得寸进尺,过 了几天又派八两。他们还说:“潮人甚好相与,我等欲派猪肉饲鹰,每派四两就 四两,再欲派他六两就六两,众兄弟如今若到市镇上,欲派他每屠八两,余存 者好作菜用。”有一店主不给,旗军就大怒,“将他擒拿”。旗军的另一罪行就是 强抢民女。开始他们还怕打官司,后来想到,“若论潮州各官,见是我府中人, 谁敢受他状子?”他们就明目张胆地去抢。(以上三回) 除了旗军,旗妇也十分 凶残。她们见到“少年生得俊秀”,就“诱入里面,将房门紧闭,求他取乐”,天 长日久,少年支持不住,旗妇就将他杀死,并“把尸骸割碎,藏在瓮内”。不到 一个月,就有八十多个少年丧生。(四回)其余,如骚扰客店,白日打劫等,作 品都做了具体的描述。
旗军对潮军的欺压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回。潮军祭霜神,左都统邓光明、代 子于国琏前往观看。潮军经过他们面前时,都得“两手垂落低头而过”,带队军 官还得上前参谒。有一队因“睁眼饱胸”而过,于代子就“大怒”,并命令旗军 杀上去,结果潮军被杀死八人,伤了十多人,带队军官侯雄也被于国琏杀死。潮 军逃走,“邓光明呵呵大笑,就起身同于国琏带旗军回转公府去了。”最后,公 府不过赔些银两就了事了。
旗军对刘进忠本人非常轻蔑,而刘进忠还是处处小心,能忍就忍。单看下 面几句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刘镇被公爷一吓,唯唯而退。” (四回) “于国琏看 见,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步至进忠面前,大叱曰: ‘你这刘猴子,屡屡欺 压我公府之人,看你这个总兵做得成么?’ 代子觉绐儿向前喝曰: ‘刘进忠,你 若欲在潮州为官,须当三思。’ 把将二个指头比到刘镇目前,叱曰: ‘暂饶你这 遭。’ 刘镇此时被他二个吓得怒在心头,魂飞天外,哪里敢与比较? 只是忍耐, 默无一语。”(六回)“刘镇被千岁一叱,唯唯退出公府,吞声忍气。”(同上)刘 进忠之弟进义来潮探望,一日出游,恰遇邓光明、于国琏打猎回来。进义回避 一旁,只因没有下马,就被于国琏活活打死。(七回)
旗军敢于在潮州如此横行就是因为他们有个强大的后台——朝廷。他们的 特殊身份是监视刘进忠,“以防不测之变”,这就决定了公府和潮州官员政治上 的不平等。由于实际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也就难于有真正客观的是非标准。刘 进忠从根本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旗军非常清楚这个 道理,所以他们敢于横行;刘进忠也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总是忍耐。然而, 作者的倾向性却十分鲜明。作者在不改变刘进忠最终失败的历史实际的前提下, 加强刘进忠爱民如子和潮民对刘进忠信任的描述,从而表现了作品的倾向性。刘 进忠赈济灾民突出了爱民如子,在极艰难的情况下抑制公府也表现了爱民如子; 当刘进忠举兵叛清时,潮民纷纷前来投至麾下,特别是潮民协助军队与旗军进 行激烈的巷战,则表现了潮民对旗军的痛恨和对刘进忠的信任。作者的这种倾 向,一直贯穿到作品的结尾部分。当刘进忠不得已而投降后,作者除了写官员 为刘进忠饯行,还写了老百姓:“且说潮城内外众父老,闻刘大人进京饯行,有 牵羊挑酒,纷纷济济,齐到帅府送饯礼物。刘镇迎接上堂,设席款待,饮毕告 退,刘镇送出府外。于是各乡市镇,各有休关都会,都来送饯,足闹有二十余 天。” (三十三回) 这些地方表现作者对刘进忠同情、惋惜是很明显的。
《三春梦》的基本倾向是建立在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强调仁政,强 调爱民是它的核心。刘进忠的行为大致可归到爱民这一点。赈济是爱民,扫除 公旗是爱民。举兵之后,战败四大藩王,同样是强化刘进忠的仁义性。例如第 二十九回写刘进忠南征时,首先“传令三军,沿途不许骚扰百姓,违令者斩首 示众,决不宽容”,而“那些百姓,见刘镇爱民如子,家家顶礼,户户焚香,所 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势如破竹”。类似的描写在全书可以找到多处。除了作者 直接的描写外,还有通过书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一意思。例如第十五回刘氏训 子一节:“刘镇大人……到任以来,爱惜人民,体恤百姓,和畅安乐。后见公旗 军将欺凌百姓,邓、于二奸虐害人民,刘大人见这旗奴陷害人民,与人民出头, 与公府之人作对,故此起动干戈,反清为明,事于东都郑藩王,除斩邓、于二 奴,扫净旗奴,缴去公旗,离了潮州,以安百姓。此潮州万民所钦服,言正理 顺。”仁义之举、正义之师却以“背主谋泄,耗散国用,陷害官军,罪恶贯盈, 依律例拟罪”而告终,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深刻的、意味悠长 的。
《三春梦》在战争描写方面也有许多特色。总的说来,作者力图避免刀来棒 往的那种千篇一律的描写,而加进许多斗智的场面来增强它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例如第十七回,元帅何英施苦肉计骗取清将邓天瑞和济南王的信任,终于完成 了烧毁清军粮草的任务。第二十三、二十四两回,写邹可玉、徐奇亮率三万二 千多义民打入平南王军内部,并献火攻计为刘进忠的火攻计做准备,结果潮军 大获全胜,致使平南王感叹: “本藩一时茅塞,被他所算,悔恨无极。”第二十 五回,康亲王征潮,因天热而暂不交战。何英扮作酒保到清营卖酒,探听得军 情,并顺利地烧掉康亲王的粮米营,逼使康亲王撤回广东。何英想出卖酒计之 前,作者又设计了军师钟文岳“智激何元帅”的一个场面。康亲王率二十四万 大军压境,何英派人进潮城军师府请计,军师以静养为名不见。何英又亲自到 军师府,仍遭拒见。于是何英大怒而归,不求他人,自已想计。结果想出了这 条卖酒刺探军情之计。这些地方都显得很生动,打破了呆板的战争描写,说明 了作者的匠心。
在具体的战争场面描写方面,《三春梦》也注意了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 第十二回的巷战的描写,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邓光明领军赶来至栅前,栅上施名义见旗将杀奔前来,即令 放起号炮,炮声一响,丁朝凤令众军一齐将箭射下,栅上又将箭石、秽 物齐发,众百姓子弟在铺屋晒台上,泼落秽物、石子、缸片。两旁铺 窗孔,有曾大雄听见炮声响动,传令放出大炮、鸟枪打将出来,上面 箭石、秽物打下。邓光明见了势头不好,传令退军。把总郑玉连、彭 光辉、黄羽烈等三处埋伏之军,听见号炮声响,各各推出物件,填塞 街上,郑玉连即将藤牌军木桶推出岳伯亭街路。牌军藏于桶内,跳出 断砍旗奴马足。 邓花面见了藤牌军如此利害, 遂将铁打下, 木桶粉 碎,牌军奔命逃走,被邓光明一连打碎二十余个,牌军各不敢近。下 面彭光辉又将铁釜推出,填塞街中。旗将马蹄踏入破釜脐者,马不能 走动,又被余国宝伏兵截杀一阵; 奔到大街,满路俱是青竹节,旗叫 声 “冤杀我等”,马足踏了青竹段者,滑滑溜溜,不能进退,旗奴被潮 军杀死者不可胜数。陈有美听炮声振动,同何钻子领十名义民与翁喜 等二十四名头目豪杰,俱各杀出,截住旗奴归路,提刀砍杀。豆腐店 铁心肝张宝见旗军到来,就将一桶粪溺在铺顶上面泼落,谁料一桶秽 物泼下,余无别物可发,只剩一个溺桶。想道: “讨你何用,不如将此 桶随手抛掷下去。”不先不后,刚刚抛到光明头上。邓花面头上被那粪 桶罩下,盖了头面,却被温岳川同众将赶上,一同手起刀落,片刻之 间,剁为肉泥。……
上面这段场面描写,突出了军民的同仇敌忾,由于有潮民的参战,打得也 就不一般化,有特色。这种战争场面的描写在其他古典小说中是难见得到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尽量照顾到了实际生活的可能性。作者笔下的人物 大都贴近实际生活,而不是传奇英雄式的。何英是刘进忠手下的第一员战将,但 他到潮州后第一次交锋却很不出色:“何英敌邓光明,力有不济,忙退入阵内。” (十二回) 后来也多次如此,如: “何英被阿书泥战得汗流夹背,呼呼气喘,回 马便走。”(二十三回)力战不敌,才促成智斗,何英第二次与阿书泥交战时,就 按照钟文岳的诱兵计将他擒获的。这样,人物既不是超常的神奇,又增强了情 节的曲折和场面的生动变幻。刘进忠先后有三位军师,这三位军师也各有特点。 第一位杨飞熊是与刘进忠共同策划举兵的,因此对刘进忠的感情也深厚。当刘 进忠见东津乡夜半失火,就要率兵去救,杨军师认为是济南王诱兵之计,但刘 进忠只是想到“人民百姓受苦,本帅不去救他,谁人去救?”结果中了计。杨飞 熊见到刘进忠执意要去救火,自已就要亲自到湘子桥头接应,不料被敌人用毒 箭射死。(十六回)杨飞熊忠心耿耿可见。第二位军师钟文岳,足智多谋胜过杨 飞熊,在他的指挥下,大大小小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当他发现刘进忠气数将 尽时,却一个人溜掉了。第三位军师邹可玉的智谋不如前二位,但他忠于职守 则不亚于杨飞熊。
有些人物着墨不多,但也能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如康熙皇帝,第二回,康 熙听到刘进忠赈济饥民,就“龙颜大喜”,还要“将刘进忠加升”,但义成王一 启奏,他马上改变态度,派人镇守潮州,监视刘进忠。历史学家所称颂的英明 皇帝,在小说中却显得十分昏庸。又如第二十五回,康熙得知刘进忠先后杀败 两大藩王,就“龙颜大惊”说: “朕思不如将邻境州县,与刘进忠割地分界,永 勿起兵犯境。”康亲王一句话使康熙立刻改变了主意。康熙毫无主见,天下安能 平静! 此外,如康亲王老奸巨滑,邓光明、于国琏倚势横行,续顺公年幼无知 都刻画得不错。
《三春梦》虽然难与第一流作品相颉颃,但它在内容和艺术方面的某些特色, 也还是能给人某种启发,足资借鉴的。
平南王尚可喜保奏刘进忠为潮州总兵,康熙七年(1668)四月到任。八月, 潮州大雨成灾,米价渐高; 次年春季又遭大旱,米贵如珠。城乡穷户饿死者不 计其数。刘镇先命各县开仓赈济,又令各县用库银籴谷,并动员富户献粮,最 后用自已的俸银为农民购买种子,终于度过了荒年。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 乐。
刘进忠赈济之举被奸臣指控为“买属人心,必有反叛之意”,于是康熙封沈 永祥为续顺公,镇守潮州,以防不测之变。赴任途中,永祥病故。其弟永兴袭 兄职,于康熙十一年(1672)率都统、具山、防御、参将、代子,披挂旗军、马 军等约万人,进入潮城。
旗军初至,相安无事。两个月后,开始依势横行: 强派肉店供肉、强抢民 女、骚扰客店、打劫客商,甚至旗妇先后诱骗农家子数十人,取乐后杀掉,代 子于国琏等借故杀死潮军官兵,刘镇弟进义来潮探兄也被公府旗军杖杀。旗军 猖獗横行,鱼肉百姓,日渐其烈,潮州人无不痛恨。
这时,把总杨飞熊、詹兆奇劝刘镇造反,刘进忠写降表进郑成功。刘镇反 叛之事,公府也风闻,就定计在开元寺生擒进忠。因未获实据,又有汪道台、吴 知府搭救,刘镇未遭毒手。邓都统、于代子买通中军官李成功刺杀刘镇。李成 功和蓬州都司白玉虎准备在刘镇庆五十大寿时行事,但其谋预泄。李、白二人 被刘镇捉获,并被枭首。
康熙十三年(1674),刘进忠杀死朝廷将官,反情已露。公府兴师问罪。初 始一仗,互有胜负; 次日交锋,公府折了二代子。此时,有不少豪杰之士先后 归附帅府,刘镇又放出囚犯听用。其后,旗军屡战屡败。最后,潮州军民协同 迎敌,经过激烈的巷战,旗军全被歼灭,仅于代子只身逃回公府。刘镇包围公 府,续顺公不得已交出代子于国琏,被潮民用乱石打死。续顺公被迫离潮,余 世尧赶来护送至饶平。
刘镇攻打饶平,忽报济南王景源深率雄兵十八万伐潮。刘镇告急于郑成功, 又上降表于靖南王耿精忠求救。济南王至潮城,连战不利,便设计东津乡放火, 引刘镇援救。刘镇中计,军师扬飞熊中毒箭,临死荐钟文岳为军师。文岳上任, 先智激曾仲夜劫清营,逼清军札寨鲎山,何英诈降烧毁清军粮草,复用火攻计, 济南王惨败,身边仅存二十七将。半个月后,刘镇复攻饶平,兵阻牛屎岭,只 得退守潮城。
续顺公奉旨回京,济南王惧罪自杀,平南王尚可喜奉旨挂帅征潮。刘进忠 与军师钟文岳、元帅何英领兵至葵潭拒敌,接连几战,大挫清军锐气,然后退 守潮城。平南王率军十三万围攻潮城。先以十八门轰天炮攻打,反被潮军劫至 城内,又运来十二门,皆被潮军毁为废炮。钟文岳设计生擒清军骁将阿书泥,平 南王大为忧虑。潮商林起忠贩粮回潮,为清军所获,平南王命八员大将扮作脚 夫随林起忠入城,以为内应,事泄。刘镇将计就计,大败清军。平南王退至沙 洲札营。文岳命众将游说各乡义民,得三万二千人,由邹可玉、徐奇亮率领诈 入沙洲。邹可玉献火攻计,订于十四日攻城。于是义民预备火攻物件。十三日 夜,潮军火攻沙洲,义民为内应,清军溃败。平南王领残败之军回广东。
康亲王沈士英奏旨征剿刘进忠,调满汉军二十四万、将领一百余员,长驱 至潮。时值五月,天气炎热,未敢用兵。元帅何英扮作酒保到清军营中卖酒,探 听军情。然后设计烧毁清军粮营,康亲王被迫撤回广东。
安达王龚仁素奉旨领军十二万征潮。因何元帅贪功,中计被困于云落山。幸 是山民曾奇权之子越山至潮求救,何元帅才得脱险,并擒清军总兵黄万高。清 军都统金崇德屡杀潮州大将,英勇无敌。黄万高被义释后,为报答刘镇,阵前 杀死金崇德,潮军乘势破敌,大胜而归。安达王准备绕道攻取潮城,事泄,反 被潮军杀败,只好收拾残军回广东。
军师钟文岳知刘进忠气数将尽,装病不起。东都藩王郑成功敕命刘国轩统 兵五万至潮与刘进忠合兵南征广东。刘镇大队军马至揭阳,知县打出永历三十 一年(1677)旗号,安排香案迎接。普宁顺降后,连破海丰、羊萄岭、归善,直 逼博罗县。博罗知县朱大科诈降,刘镇等直入县城帅府饮宴。三更,总兵觉罗 幔纵火攻杀刘镇。结果,军师邹可玉、元帅何英等并九十余员大将全部阵亡。刘 镇领残兵回潮城。
郑成功过海进攻耿精忠。康亲王闻报大喜,即起兵二十万,过仙霞岭,直 抵福州,耿精忠投降。又书王谕一道,命连江县令至潮,刘进忠亦降。康熙十 六年 (1677) 八月十四日,刘进忠到福州投诚康亲王; 十七年 (1678) 仲春到 京,囚禁刑部狱中; 十九年 (1680) 吏部、兵部会审耿精忠、刘进忠,依例拟 罪; 二十一年 (1682) 耿精忠、刘进忠碎剐于市。
《三春梦》是以康熙十三年(1674)到十六年 (1677) 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 反抗清朝统治的历史事件为根据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它是小说而不是历史,因 此不能用核实史料的方法要求它。这样说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与史书 记载有出入。例如,史载郑成功于康熙元年 (1662) 就病死在台湾,其子郑经 袭延平王位。刘进忠反清期间,正是郑经掌权。这部小说却一直只提郑成功,不 提郑经。又如,续顺公沈瑞一直到康熙十六年被执往台湾,而小说第二十回却 说他奉旨回京,“发在刑部狱中,候秋伏法”。余如,说刘进忠 “继连杀败大清 四大藩王”(二十九回)也与史实大有出入,其细部描述则更属想象之辞了。正 因为它不是历史而是小说,所以小说文本才是欣赏的对象; 倘若需要引用史实 来对小说进行阐释,那也应旨在说明作者创作的倾向性,而不是把它当作评价 这部小说成败的一个尺度。
在历史上,潮镇刘进忠叛清之举并非孤立和偶然的,它是康熙年间 “三藩 之乱”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 “三藩”即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和平南 王尚可喜,他们分别占据云南、福建和广东。康熙感到“三藩势焰日炽”(《东 华录》),便于十二年 (1673) 下令撤藩。此令一下,吴三桂立即打出 “兴明讨 虏”的旗号叛清,次年耿精忠叛于闽、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叛于粤。刘进忠也就 是在这种形势下举兵的。因此,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刘进忠进行评价不但牵涉到 对他个人反清的动因、实质的认识,而且牵涉到对“三藩之乱”的总体评估。这 一课题当是历史领域的研究任务。刘进忠作为小说中的人物是要比抽象过了的 历史人物更丰富多采,更感性化的,而从他举事到失败全过程的描述也要比逻 辑化了历史进程更富于变化,也更生动。
《三春梦》主要涉及的范围是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扭结在 一起,不可分割。刘进忠的形象就是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背景之上显现出 来的,或者说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是围绕着刘进忠的形象展开的。这是《三春 梦》结构的基本特点。从全书的倾向性来说,作者对刘进忠始终是抱着歌颂、同 情和惋惜的态度,把刘进忠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来处理的。从第一回到第十回,通 过具体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刘进忠的举兵叛清是怎样被清政府 一步一步逼迫出来的。这既有清政府对刘进忠个人的不信任、挟制,又有旗军 对百姓的欺凌、残害。这两个方面归结到一点,即刘进忠是一个体恤下情、关 心民瘼的军事将领。
刘进忠被任命为潮州总兵,上任之后就赶上了接连不断的水灾和旱灾,城 乡穷户饿死的 “尸积如山”。刘进忠首先想到的是 “万民饥困之危”,他冒着风 险、想尽一切办法赈济饥民,终于度过了荒年,并迎来五谷丰登的局面。刘进 忠赈济饥民之举,本来如康熙最初所想到的那样:“与朕分忧,国家之大幸也。” (二回)但当义成王说:“此非是为国分忧,乃是买属人心,必有叛反之意”,并 建议“望我主敕命一员大臣镇守潮州,以防不测之变”时,康熙立即 “准奏”。 作者用开篇一回多的篇幅写这件事,意图在于交代尽管朝廷委任刘进忠以潮州 总兵之职,但是实际上对他是不信任的,这是激起他后来举兵反叛的最根本的 原因。从结构的角度说,这是推动全书情节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基础的动力。
激起刘进忠的举兵反叛的直接原因是旗军对潮州军民的肆意欺凌,对此,作 者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从数量上来说,自第二回后半部起到第十回止用了 八回多的篇幅,也就是用了全书的四分之一篇幅描述了这个过程。从具体内容 上来说,一是对潮州百姓,二是对潮州官兵,三是对刘进忠本人的欺凌。
旗军对潮州百姓的安定生活进行了骚扰和破坏,甚至直接威胁了潮民的生 命安全。旗军到潮州两个月,首先是对商人设敲诈骗。商人只要听到“公府”二 字啊,心里就害怕,遇到敲诈也不敢评理,只认自家晦气,“赔多少银两了事”。 (二回) 其次是,向肉店硬派供肉饲鹰。开始每店派四两,过了二十天派六两。 店主害怕公府,“谁敢抗拒? 没奈何,从他派六两。”公府旗军却得寸进尺,过 了几天又派八两。他们还说:“潮人甚好相与,我等欲派猪肉饲鹰,每派四两就 四两,再欲派他六两就六两,众兄弟如今若到市镇上,欲派他每屠八两,余存 者好作菜用。”有一店主不给,旗军就大怒,“将他擒拿”。旗军的另一罪行就是 强抢民女。开始他们还怕打官司,后来想到,“若论潮州各官,见是我府中人, 谁敢受他状子?”他们就明目张胆地去抢。(以上三回) 除了旗军,旗妇也十分 凶残。她们见到“少年生得俊秀”,就“诱入里面,将房门紧闭,求他取乐”,天 长日久,少年支持不住,旗妇就将他杀死,并“把尸骸割碎,藏在瓮内”。不到 一个月,就有八十多个少年丧生。(四回)其余,如骚扰客店,白日打劫等,作 品都做了具体的描述。
旗军对潮军的欺压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回。潮军祭霜神,左都统邓光明、代 子于国琏前往观看。潮军经过他们面前时,都得“两手垂落低头而过”,带队军 官还得上前参谒。有一队因“睁眼饱胸”而过,于代子就“大怒”,并命令旗军 杀上去,结果潮军被杀死八人,伤了十多人,带队军官侯雄也被于国琏杀死。潮 军逃走,“邓光明呵呵大笑,就起身同于国琏带旗军回转公府去了。”最后,公 府不过赔些银两就了事了。
旗军对刘进忠本人非常轻蔑,而刘进忠还是处处小心,能忍就忍。单看下 面几句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刘镇被公爷一吓,唯唯而退。” (四回) “于国琏看 见,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步至进忠面前,大叱曰: ‘你这刘猴子,屡屡欺 压我公府之人,看你这个总兵做得成么?’ 代子觉绐儿向前喝曰: ‘刘进忠,你 若欲在潮州为官,须当三思。’ 把将二个指头比到刘镇目前,叱曰: ‘暂饶你这 遭。’ 刘镇此时被他二个吓得怒在心头,魂飞天外,哪里敢与比较? 只是忍耐, 默无一语。”(六回)“刘镇被千岁一叱,唯唯退出公府,吞声忍气。”(同上)刘 进忠之弟进义来潮探望,一日出游,恰遇邓光明、于国琏打猎回来。进义回避 一旁,只因没有下马,就被于国琏活活打死。(七回)
旗军敢于在潮州如此横行就是因为他们有个强大的后台——朝廷。他们的 特殊身份是监视刘进忠,“以防不测之变”,这就决定了公府和潮州官员政治上 的不平等。由于实际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也就难于有真正客观的是非标准。刘 进忠从根本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旗军非常清楚这个 道理,所以他们敢于横行;刘进忠也非常清楚这个道理,所以总是忍耐。然而, 作者的倾向性却十分鲜明。作者在不改变刘进忠最终失败的历史实际的前提下, 加强刘进忠爱民如子和潮民对刘进忠信任的描述,从而表现了作品的倾向性。刘 进忠赈济灾民突出了爱民如子,在极艰难的情况下抑制公府也表现了爱民如子; 当刘进忠举兵叛清时,潮民纷纷前来投至麾下,特别是潮民协助军队与旗军进 行激烈的巷战,则表现了潮民对旗军的痛恨和对刘进忠的信任。作者的这种倾 向,一直贯穿到作品的结尾部分。当刘进忠不得已而投降后,作者除了写官员 为刘进忠饯行,还写了老百姓:“且说潮城内外众父老,闻刘大人进京饯行,有 牵羊挑酒,纷纷济济,齐到帅府送饯礼物。刘镇迎接上堂,设席款待,饮毕告 退,刘镇送出府外。于是各乡市镇,各有休关都会,都来送饯,足闹有二十余 天。” (三十三回) 这些地方表现作者对刘进忠同情、惋惜是很明显的。
《三春梦》的基本倾向是建立在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强调仁政,强 调爱民是它的核心。刘进忠的行为大致可归到爱民这一点。赈济是爱民,扫除 公旗是爱民。举兵之后,战败四大藩王,同样是强化刘进忠的仁义性。例如第 二十九回写刘进忠南征时,首先“传令三军,沿途不许骚扰百姓,违令者斩首 示众,决不宽容”,而“那些百姓,见刘镇爱民如子,家家顶礼,户户焚香,所 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势如破竹”。类似的描写在全书可以找到多处。除了作者 直接的描写外,还有通过书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一意思。例如第十五回刘氏训 子一节:“刘镇大人……到任以来,爱惜人民,体恤百姓,和畅安乐。后见公旗 军将欺凌百姓,邓、于二奸虐害人民,刘大人见这旗奴陷害人民,与人民出头, 与公府之人作对,故此起动干戈,反清为明,事于东都郑藩王,除斩邓、于二 奴,扫净旗奴,缴去公旗,离了潮州,以安百姓。此潮州万民所钦服,言正理 顺。”仁义之举、正义之师却以“背主谋泄,耗散国用,陷害官军,罪恶贯盈, 依律例拟罪”而告终,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深刻的、意味悠长 的。
《三春梦》在战争描写方面也有许多特色。总的说来,作者力图避免刀来棒 往的那种千篇一律的描写,而加进许多斗智的场面来增强它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例如第十七回,元帅何英施苦肉计骗取清将邓天瑞和济南王的信任,终于完成 了烧毁清军粮草的任务。第二十三、二十四两回,写邹可玉、徐奇亮率三万二 千多义民打入平南王军内部,并献火攻计为刘进忠的火攻计做准备,结果潮军 大获全胜,致使平南王感叹: “本藩一时茅塞,被他所算,悔恨无极。”第二十 五回,康亲王征潮,因天热而暂不交战。何英扮作酒保到清营卖酒,探听得军 情,并顺利地烧掉康亲王的粮米营,逼使康亲王撤回广东。何英想出卖酒计之 前,作者又设计了军师钟文岳“智激何元帅”的一个场面。康亲王率二十四万 大军压境,何英派人进潮城军师府请计,军师以静养为名不见。何英又亲自到 军师府,仍遭拒见。于是何英大怒而归,不求他人,自已想计。结果想出了这 条卖酒刺探军情之计。这些地方都显得很生动,打破了呆板的战争描写,说明 了作者的匠心。
在具体的战争场面描写方面,《三春梦》也注意了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 第十二回的巷战的描写,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邓光明领军赶来至栅前,栅上施名义见旗将杀奔前来,即令 放起号炮,炮声一响,丁朝凤令众军一齐将箭射下,栅上又将箭石、秽 物齐发,众百姓子弟在铺屋晒台上,泼落秽物、石子、缸片。两旁铺 窗孔,有曾大雄听见炮声响动,传令放出大炮、鸟枪打将出来,上面 箭石、秽物打下。邓光明见了势头不好,传令退军。把总郑玉连、彭 光辉、黄羽烈等三处埋伏之军,听见号炮声响,各各推出物件,填塞 街上,郑玉连即将藤牌军木桶推出岳伯亭街路。牌军藏于桶内,跳出 断砍旗奴马足。 邓花面见了藤牌军如此利害, 遂将铁打下, 木桶粉 碎,牌军奔命逃走,被邓光明一连打碎二十余个,牌军各不敢近。下 面彭光辉又将铁釜推出,填塞街中。旗将马蹄踏入破釜脐者,马不能 走动,又被余国宝伏兵截杀一阵; 奔到大街,满路俱是青竹节,旗叫 声 “冤杀我等”,马足踏了青竹段者,滑滑溜溜,不能进退,旗奴被潮 军杀死者不可胜数。陈有美听炮声振动,同何钻子领十名义民与翁喜 等二十四名头目豪杰,俱各杀出,截住旗奴归路,提刀砍杀。豆腐店 铁心肝张宝见旗军到来,就将一桶粪溺在铺顶上面泼落,谁料一桶秽 物泼下,余无别物可发,只剩一个溺桶。想道: “讨你何用,不如将此 桶随手抛掷下去。”不先不后,刚刚抛到光明头上。邓花面头上被那粪 桶罩下,盖了头面,却被温岳川同众将赶上,一同手起刀落,片刻之 间,剁为肉泥。……
上面这段场面描写,突出了军民的同仇敌忾,由于有潮民的参战,打得也 就不一般化,有特色。这种战争场面的描写在其他古典小说中是难见得到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尽量照顾到了实际生活的可能性。作者笔下的人物 大都贴近实际生活,而不是传奇英雄式的。何英是刘进忠手下的第一员战将,但 他到潮州后第一次交锋却很不出色:“何英敌邓光明,力有不济,忙退入阵内。” (十二回) 后来也多次如此,如: “何英被阿书泥战得汗流夹背,呼呼气喘,回 马便走。”(二十三回)力战不敌,才促成智斗,何英第二次与阿书泥交战时,就 按照钟文岳的诱兵计将他擒获的。这样,人物既不是超常的神奇,又增强了情 节的曲折和场面的生动变幻。刘进忠先后有三位军师,这三位军师也各有特点。 第一位杨飞熊是与刘进忠共同策划举兵的,因此对刘进忠的感情也深厚。当刘 进忠见东津乡夜半失火,就要率兵去救,杨军师认为是济南王诱兵之计,但刘 进忠只是想到“人民百姓受苦,本帅不去救他,谁人去救?”结果中了计。杨飞 熊见到刘进忠执意要去救火,自已就要亲自到湘子桥头接应,不料被敌人用毒 箭射死。(十六回)杨飞熊忠心耿耿可见。第二位军师钟文岳,足智多谋胜过杨 飞熊,在他的指挥下,大大小小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当他发现刘进忠气数将 尽时,却一个人溜掉了。第三位军师邹可玉的智谋不如前二位,但他忠于职守 则不亚于杨飞熊。
有些人物着墨不多,但也能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如康熙皇帝,第二回,康 熙听到刘进忠赈济饥民,就“龙颜大喜”,还要“将刘进忠加升”,但义成王一 启奏,他马上改变态度,派人镇守潮州,监视刘进忠。历史学家所称颂的英明 皇帝,在小说中却显得十分昏庸。又如第二十五回,康熙得知刘进忠先后杀败 两大藩王,就“龙颜大惊”说: “朕思不如将邻境州县,与刘进忠割地分界,永 勿起兵犯境。”康亲王一句话使康熙立刻改变了主意。康熙毫无主见,天下安能 平静! 此外,如康亲王老奸巨滑,邓光明、于国琏倚势横行,续顺公年幼无知 都刻画得不错。
《三春梦》虽然难与第一流作品相颉颃,但它在内容和艺术方面的某些特色, 也还是能给人某种启发,足资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