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咏楼
不题撰人。十二回,清代康熙四十一年 (1702) 坊刊小本,卷首
有康熙壬午岁八月既望湖上憨翁序。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描述明代万历年间,钱塘士子褚 良贵,字粹中,胸藏二酋,学富五车,赋性风流,陶情诗酒。他乃唐人褚遂良 的后裔,父官拜翰林学士,母受诰封,不幸双双早逝。良贵弱冠娶妻石氏,小 字顽顽。石顽顽相貌不俗,但性情奇妒。褚生家置一别墅座落孤山之阳,傍山 依湖又有园圃之胜。圃中广植花卉,四季盛开不断,唯栽种梅花最多,因此称 为“梅屿”。每逢初春,日暖风和,骚人韵士纷纷来此吟咏,故建楼命名为“集 咏”。
褚良贵常到集咏楼收集诗作,回家与石顽顽共同品评,但好诗不多。褚生 偶见一诗,署“丁己花朝邗江女史”,捧诵之余,十分赞赏,便把它抄录下来, 视如珍秘,藏而不露,并亲笔奉和一首,题为“梅屿主人步韵”,过了一年,在 他和诗处又见一首,落款“邗江女史上林乔小青”。褚生见此诗有署名,诗中又 有“属意于我”之情,乃暗自窃喜,如获至宝。由此,眠思梦想,废寝忘食,日 久便恹恹成疾。适逢姑母杨夫人携表妹小六娘前来看望,并试探病因,当褚生 对姑母倾吐心曲时,不料一席话被顽顽听到。顽顽为了丈夫病愈,就属意要他 把心上人娶过来。褚生心安,逐渐痊愈。便去扬州寻访乔小青。
褚生历经曲折,访遍全城,终于探明究竟。原来乔小青乃驰名扬州的才女, 堪称诗文宗主。小青自往孤山梅屿集咏楼吟诗归来,也得了重病,如今已是奄 奄一息。褚生经华医师引见方识小青,当即婉致来意,并送上和诗。小青一见 如故,大喜,病体遂愈。乔母心中欢喜,乃玉成二人婚事。褚生与小青结为夫 妻,在扬州度过蜜月,回到钱塘。石顽顽一见乔小青貌美,又见她的诗集《南 轩新咏》和评选的 《香奁集》,不禁妒性大发,顽顽只准小青 “时刻自随”,不 许与丈夫私一笑语; 接着又扔掉小青的脂粉,焚毁她的书籍,并将她拘禁于内 房,不许擅自出入。顽顽还经常打骂小青,把她折磨得遍体鳞伤。
褚生请来姑母和小六娘讲情,石顽顽让小青住进梅屿集咏楼,并立下“约 法三章”: “非我命而郎至不允接见”,“非我命而郎有手札至不许开拆”,“汝有 手札必由我看,不许私递于郎”。小青独处集咏楼,聊借吟咏抒发自己的幽愤和 悲怨,每有所作必寄给姑母。不久,姑母随夫赴豫章任上,小青便无人可语,只 得作画自遣,自藏。每届夕阳落水时分,她就临池自照,嗟叹不已。小青自度 不久于人世,乃延请画师为她画相,画师连画了三次,才表达出她那淡雅流动 的风采。
小青在万分凄清孤寂的处境中,积郁成疾。尚未停止呼吸,顽顽便令人把 她埋葬。李穷夜间盗墓适逢虎啸,小青被惊醒,李穷吓跑。恰好杨夫人这天来 集咏楼,趁顽顽不知把小青带走,认为义女,改名小红,保姆深知小青之苦.谎 答集咏楼有鬼,使褚生夫妻与家人从此不敢再去梅屿;后又假装小青鬼魂附体, 夜深啼哭。顽顽闻鬼声愧作而死。
李自成招集饥民十万之众造反,杨夫人、小红在乱中与小六娘离散。褚生 在去广陵的路上搭救一落难女子,原来正是表妹小六娘,便携回钱塘。杨夫人 与小红到镇江华医师家中避难,在此小青与母亲、弟弟巧相逢。小六娘在钱塘 住集咏楼,当时天启皇帝大婚,遴选秀女入宫,大家小户急于拉郎配女。老妪 为媒将小六娘配于褚生。杨总制率师勤王凯旋而归,到华医师处就医,与杨夫 人、小红相逢。俟江左烽烟少息,杨夫人与小红回钱塘,于是夫妻、母女大团 圆。小红与小六娘和睦相处。后来杨总制升为经略大司马; 褚良贵考中二甲进 士,选入翰林,二女均封为诰命,各举二子。杨老爷因无子、夫人劝说纳妾,老 来得一子及第,小红之弟也当了官,从此,三姓世结婚姻。
《集咏楼》通过美丑对立、以丑衬美的艺术手法,重在展示人物灵魂的美。 “心有灵犀一点通”,才子褚良贵与才女乔小青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因诗生 情”,彼此看中了 “诗才”,借诗为媒,以诗传情。读其诗而想其人,由爱诗而 爱才及其人。显然,这里偏重赞扬人物的诗才和禀赋。褚良贵固然是家学渊源, 乔小青更是誉满扬州的诗文宗主,凡是会写诗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向她 求教,并且把诗作拿来请她定高下。其中多少诗篇经她过目而落选,但只要她 看过两遍的诗,便视为中试,就算占鳌头之作。小青到钱塘后,石顽顽所嫉恨 的也正是她的诗才。貌美只是导火线,见了她那才华洋溢的两本诗集,顽顽才 妒性大发,而百般凌辱和辖制小青。当小青失掉行动自由被“软禁”于集咏楼 时,每天只能靠作诗借以排遣和抒发自己悲愤的情愫,她的知音也惟有杨夫人。 耐不住冷清和孤寂而病倒的小青,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只得请画师画相,作 品通过画师三易其稿的具体描写,充分揭示了小青的内秀才是美的奥秘: 第一 次,只是从形似上画出她的美貌; 第二次,虽然画出神似,小青仍不满意; 直 到第三次,从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统一上,着重描绘出她那种风神绰约、幽 韵动人的流动丰采,小青才予以首肯。小说创作的全部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 于分析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集咏楼》借画师三易其稿的细节,一方面烘托 和表达了小青孤高的性格和悲愤哀怨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自出机杼地表现了 美的创造前提在于对美的发现。小青这一艺术形象所蕴藉的灵魂美,即使是高 明的画师都要费一番周折,运用神思,善于发现才能捕捉得到的。这位集纯洁、 善良、才华、谦和于一身的,具有独特气质和风采的少女,是极富魅力的。她 足以使爱慕者痴迷,使嫉妒者疯狂。
《集咏楼》中作为陪衬的杨夫人也是一位以灵魂美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如 果说对小青的貌美不能淡忘的话,那么对杨夫人的外貌描写便有意无意地被忽 略了。但是作为一个慈祥、宽厚、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长者杨夫人却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杨夫人之所以引人关注,就 在于作者往往把她置身于事物在运动中的对立和差异状态,通过直接描写人物 行动的片断和局部,以暗示出潜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先是褚良贵因萦念与他 和诗的 “女史” 而卧病在床的时候,正是杨夫人仁慈的宽慰和爱抚,轻轻地扣 开了他恍惚困惑的心扉。接着又是杨夫人亲切委婉的启发,终于使石顽顽允许 丈夫到杨州去寻意中人。以后每当乔小青处境危殆之际,同样是杨夫人用心良 苦帮助小青脱离了顽顽因妒恨设置的深渊; 从死亡线上把小青拖回人间; 悉心 照料,疗其痼疾,使小青身心康复,出落得更加娇艳。最终还是杨夫人帮助小 青与良贵劫后重新团聚,相爱如初。另外,华医师和保姆老妪,也是作者着意 颂扬的人物。他们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乐于助人。若无二人鼎力 扶持小青和良贵,这对有情人想终成眷属也难。在发现和讴歌人物灵魂美的同 时,作者对虽有“不俗之貌”,但内心凶狠毒辣,妒限发狂的石顽顽进行了有力 的鞭笞和揭露,所谓 “虎质羊皮”正是这号女性的生动概括。
情景交融,使《集咏楼》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是小说的又一显著特 色。从艺术表现来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浓重的抒情性和高度的含蓄蕴藉乃是 它们的共同特色。《集咏楼》也不例外。作为外化人物性格的烘托,这里的环境 描写不仅有画的斑斓色彩,而且有诗的丰富意境。请看集咏楼所在的孤山之阳 是何等的景象: “环山叠翠,一镜平湖,澄波千顷,春兰秋菊,月桂风荷”,在 这山水有情、风物不俗的写意画面上,又以冷峭的笔调着重描绘了梅花那种神 清骨峻、玉明雪亮的风采。《集咏楼》以和诗传情、互通歌曲开篇,为这对恋人 崎岖的爱情谱写了美好的序曲。而梅花则象征着乔小青那冰清玉洁、超尘拔俗 的孤傲性格。当小青遭软禁独处集咏楼时,她每天只能以吟诗作画抒发幽愤之 情; “夕阳落水”时,她形单影只 “临池自照”,自嗟自叹; 当预感到死亡的威 胁时,她只好请求画师借丹青留真传神。读到这里,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 树红梅,在寒气中孤傲冷寂、清香四溢的意象,不禁使人联想到陆放翁那阕有 名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如古人所 说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首词独特的艺术境 界同彼时彼地乔小青凄清抑郁、孤芳自赏的情调何其相似!
《集咏楼》发扬了我国小说传统“无巧不成书”的特点,在情节的构思和发 展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 “巧”的技法。惟巧,才有机趣。它往往使读者形 成期待,而发展过程又偶然性迭出,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乍 看无端,而又寻思有味。这不仅节省如许笔墨,而且显得结构紧凑。例如小青 横遭埋葬的当天,杨夫人恰好来到集咏楼。刚从坟墓中逃出来的乔小青这才有 了依靠,一“巧”。盗墓的李穷从墓中背出小青,正拟扒衣的时候,因闻虎啸而 遁,小青才由此得救而又免受侮辱。二“巧”。褚良贵去扬州探听姑母的安危, 路上搭救的落难女子恰为表妹小六娘,由此便决定了小六娘今后的命运,三 “巧”。小六娘来钱塘住集咏楼,与表兄良贵本相安无事,偏偏遇上天启皇帝大 婚,到处遴选秀女,只好与良贵匆忙成亲,四“巧”。杨总制班师归来,寻医治 病,正好遇到华医师,这才与夫人、小红团圆。五“巧”。中国的传统文论,讲 究“意翻空而易奇,言证实而难巧”。要想情节奇巧而又经得起证实,事件的发 展似乎偶然而又符合生活的逻辑,必须做到合情合理,通情达理。《集咏楼》中 的“巧”,由于紧扣人物性格展开情节,使得小说波澜迭出,趣味横生,既增加 了情节的生动性,又不违逻辑的合理性。即使是意外的巧合,也具有坚实的心 理基础和潜在的心理逻辑。
这部小说虽有以上许多值得回味之处,但在总体构思和结尾处,仍摆脱不 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程式和格局。尤其是二美共一男的封建婚姻观念,殊不足 取。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描述明代万历年间,钱塘士子褚 良贵,字粹中,胸藏二酋,学富五车,赋性风流,陶情诗酒。他乃唐人褚遂良 的后裔,父官拜翰林学士,母受诰封,不幸双双早逝。良贵弱冠娶妻石氏,小 字顽顽。石顽顽相貌不俗,但性情奇妒。褚生家置一别墅座落孤山之阳,傍山 依湖又有园圃之胜。圃中广植花卉,四季盛开不断,唯栽种梅花最多,因此称 为“梅屿”。每逢初春,日暖风和,骚人韵士纷纷来此吟咏,故建楼命名为“集 咏”。
褚良贵常到集咏楼收集诗作,回家与石顽顽共同品评,但好诗不多。褚生 偶见一诗,署“丁己花朝邗江女史”,捧诵之余,十分赞赏,便把它抄录下来, 视如珍秘,藏而不露,并亲笔奉和一首,题为“梅屿主人步韵”,过了一年,在 他和诗处又见一首,落款“邗江女史上林乔小青”。褚生见此诗有署名,诗中又 有“属意于我”之情,乃暗自窃喜,如获至宝。由此,眠思梦想,废寝忘食,日 久便恹恹成疾。适逢姑母杨夫人携表妹小六娘前来看望,并试探病因,当褚生 对姑母倾吐心曲时,不料一席话被顽顽听到。顽顽为了丈夫病愈,就属意要他 把心上人娶过来。褚生心安,逐渐痊愈。便去扬州寻访乔小青。
褚生历经曲折,访遍全城,终于探明究竟。原来乔小青乃驰名扬州的才女, 堪称诗文宗主。小青自往孤山梅屿集咏楼吟诗归来,也得了重病,如今已是奄 奄一息。褚生经华医师引见方识小青,当即婉致来意,并送上和诗。小青一见 如故,大喜,病体遂愈。乔母心中欢喜,乃玉成二人婚事。褚生与小青结为夫 妻,在扬州度过蜜月,回到钱塘。石顽顽一见乔小青貌美,又见她的诗集《南 轩新咏》和评选的 《香奁集》,不禁妒性大发,顽顽只准小青 “时刻自随”,不 许与丈夫私一笑语; 接着又扔掉小青的脂粉,焚毁她的书籍,并将她拘禁于内 房,不许擅自出入。顽顽还经常打骂小青,把她折磨得遍体鳞伤。
褚生请来姑母和小六娘讲情,石顽顽让小青住进梅屿集咏楼,并立下“约 法三章”: “非我命而郎至不允接见”,“非我命而郎有手札至不许开拆”,“汝有 手札必由我看,不许私递于郎”。小青独处集咏楼,聊借吟咏抒发自己的幽愤和 悲怨,每有所作必寄给姑母。不久,姑母随夫赴豫章任上,小青便无人可语,只 得作画自遣,自藏。每届夕阳落水时分,她就临池自照,嗟叹不已。小青自度 不久于人世,乃延请画师为她画相,画师连画了三次,才表达出她那淡雅流动 的风采。
小青在万分凄清孤寂的处境中,积郁成疾。尚未停止呼吸,顽顽便令人把 她埋葬。李穷夜间盗墓适逢虎啸,小青被惊醒,李穷吓跑。恰好杨夫人这天来 集咏楼,趁顽顽不知把小青带走,认为义女,改名小红,保姆深知小青之苦.谎 答集咏楼有鬼,使褚生夫妻与家人从此不敢再去梅屿;后又假装小青鬼魂附体, 夜深啼哭。顽顽闻鬼声愧作而死。
李自成招集饥民十万之众造反,杨夫人、小红在乱中与小六娘离散。褚生 在去广陵的路上搭救一落难女子,原来正是表妹小六娘,便携回钱塘。杨夫人 与小红到镇江华医师家中避难,在此小青与母亲、弟弟巧相逢。小六娘在钱塘 住集咏楼,当时天启皇帝大婚,遴选秀女入宫,大家小户急于拉郎配女。老妪 为媒将小六娘配于褚生。杨总制率师勤王凯旋而归,到华医师处就医,与杨夫 人、小红相逢。俟江左烽烟少息,杨夫人与小红回钱塘,于是夫妻、母女大团 圆。小红与小六娘和睦相处。后来杨总制升为经略大司马; 褚良贵考中二甲进 士,选入翰林,二女均封为诰命,各举二子。杨老爷因无子、夫人劝说纳妾,老 来得一子及第,小红之弟也当了官,从此,三姓世结婚姻。
《集咏楼》通过美丑对立、以丑衬美的艺术手法,重在展示人物灵魂的美。 “心有灵犀一点通”,才子褚良贵与才女乔小青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因诗生 情”,彼此看中了 “诗才”,借诗为媒,以诗传情。读其诗而想其人,由爱诗而 爱才及其人。显然,这里偏重赞扬人物的诗才和禀赋。褚良贵固然是家学渊源, 乔小青更是誉满扬州的诗文宗主,凡是会写诗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向她 求教,并且把诗作拿来请她定高下。其中多少诗篇经她过目而落选,但只要她 看过两遍的诗,便视为中试,就算占鳌头之作。小青到钱塘后,石顽顽所嫉恨 的也正是她的诗才。貌美只是导火线,见了她那才华洋溢的两本诗集,顽顽才 妒性大发,而百般凌辱和辖制小青。当小青失掉行动自由被“软禁”于集咏楼 时,每天只能靠作诗借以排遣和抒发自己悲愤的情愫,她的知音也惟有杨夫人。 耐不住冷清和孤寂而病倒的小青,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只得请画师画相,作 品通过画师三易其稿的具体描写,充分揭示了小青的内秀才是美的奥秘: 第一 次,只是从形似上画出她的美貌; 第二次,虽然画出神似,小青仍不满意; 直 到第三次,从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统一上,着重描绘出她那种风神绰约、幽 韵动人的流动丰采,小青才予以首肯。小说创作的全部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 于分析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集咏楼》借画师三易其稿的细节,一方面烘托 和表达了小青孤高的性格和悲愤哀怨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自出机杼地表现了 美的创造前提在于对美的发现。小青这一艺术形象所蕴藉的灵魂美,即使是高 明的画师都要费一番周折,运用神思,善于发现才能捕捉得到的。这位集纯洁、 善良、才华、谦和于一身的,具有独特气质和风采的少女,是极富魅力的。她 足以使爱慕者痴迷,使嫉妒者疯狂。
《集咏楼》中作为陪衬的杨夫人也是一位以灵魂美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如 果说对小青的貌美不能淡忘的话,那么对杨夫人的外貌描写便有意无意地被忽 略了。但是作为一个慈祥、宽厚、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长者杨夫人却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杨夫人之所以引人关注,就 在于作者往往把她置身于事物在运动中的对立和差异状态,通过直接描写人物 行动的片断和局部,以暗示出潜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先是褚良贵因萦念与他 和诗的 “女史” 而卧病在床的时候,正是杨夫人仁慈的宽慰和爱抚,轻轻地扣 开了他恍惚困惑的心扉。接着又是杨夫人亲切委婉的启发,终于使石顽顽允许 丈夫到杨州去寻意中人。以后每当乔小青处境危殆之际,同样是杨夫人用心良 苦帮助小青脱离了顽顽因妒恨设置的深渊; 从死亡线上把小青拖回人间; 悉心 照料,疗其痼疾,使小青身心康复,出落得更加娇艳。最终还是杨夫人帮助小 青与良贵劫后重新团聚,相爱如初。另外,华医师和保姆老妪,也是作者着意 颂扬的人物。他们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乐于助人。若无二人鼎力 扶持小青和良贵,这对有情人想终成眷属也难。在发现和讴歌人物灵魂美的同 时,作者对虽有“不俗之貌”,但内心凶狠毒辣,妒限发狂的石顽顽进行了有力 的鞭笞和揭露,所谓 “虎质羊皮”正是这号女性的生动概括。
情景交融,使《集咏楼》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是小说的又一显著特 色。从艺术表现来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浓重的抒情性和高度的含蓄蕴藉乃是 它们的共同特色。《集咏楼》也不例外。作为外化人物性格的烘托,这里的环境 描写不仅有画的斑斓色彩,而且有诗的丰富意境。请看集咏楼所在的孤山之阳 是何等的景象: “环山叠翠,一镜平湖,澄波千顷,春兰秋菊,月桂风荷”,在 这山水有情、风物不俗的写意画面上,又以冷峭的笔调着重描绘了梅花那种神 清骨峻、玉明雪亮的风采。《集咏楼》以和诗传情、互通歌曲开篇,为这对恋人 崎岖的爱情谱写了美好的序曲。而梅花则象征着乔小青那冰清玉洁、超尘拔俗 的孤傲性格。当小青遭软禁独处集咏楼时,她每天只能以吟诗作画抒发幽愤之 情; “夕阳落水”时,她形单影只 “临池自照”,自嗟自叹; 当预感到死亡的威 胁时,她只好请求画师借丹青留真传神。读到这里,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 树红梅,在寒气中孤傲冷寂、清香四溢的意象,不禁使人联想到陆放翁那阕有 名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如古人所 说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首词独特的艺术境 界同彼时彼地乔小青凄清抑郁、孤芳自赏的情调何其相似!
《集咏楼》发扬了我国小说传统“无巧不成书”的特点,在情节的构思和发 展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 “巧”的技法。惟巧,才有机趣。它往往使读者形 成期待,而发展过程又偶然性迭出,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乍 看无端,而又寻思有味。这不仅节省如许笔墨,而且显得结构紧凑。例如小青 横遭埋葬的当天,杨夫人恰好来到集咏楼。刚从坟墓中逃出来的乔小青这才有 了依靠,一“巧”。盗墓的李穷从墓中背出小青,正拟扒衣的时候,因闻虎啸而 遁,小青才由此得救而又免受侮辱。二“巧”。褚良贵去扬州探听姑母的安危, 路上搭救的落难女子恰为表妹小六娘,由此便决定了小六娘今后的命运,三 “巧”。小六娘来钱塘住集咏楼,与表兄良贵本相安无事,偏偏遇上天启皇帝大 婚,到处遴选秀女,只好与良贵匆忙成亲,四“巧”。杨总制班师归来,寻医治 病,正好遇到华医师,这才与夫人、小红团圆。五“巧”。中国的传统文论,讲 究“意翻空而易奇,言证实而难巧”。要想情节奇巧而又经得起证实,事件的发 展似乎偶然而又符合生活的逻辑,必须做到合情合理,通情达理。《集咏楼》中 的“巧”,由于紧扣人物性格展开情节,使得小说波澜迭出,趣味横生,既增加 了情节的生动性,又不违逻辑的合理性。即使是意外的巧合,也具有坚实的心 理基础和潜在的心理逻辑。
这部小说虽有以上许多值得回味之处,但在总体构思和结尾处,仍摆脱不 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程式和格局。尤其是二美共一男的封建婚姻观念,殊不足 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