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特有的表现力量
……在什么地方存在着电影特有的表现力量?根据什么样的法则才得正确加以运用?解答这样的问题是电影美学的知识,也就是本书所要从事研究的目的。
进行电影表现研究之先,且将电影的技术上的发明和艺术上的发明作一比较;我们会发见两者仿佛在追随着不同的理想,成为极有意味的对比。
电影技术上的发明可谓日新月异,但综观起来,这种种发明显示着一个主导的倾向: 即技术家努力的目标,乃在增进电影的模写自然的能力,使电影所摄录的,与实世界的事物尽量的“像真”。电影的前身照相,在复制自然形态的正确性上,原已非任何其他手段所可企及。引起电影的发明的,是更进一步将运动也如实模写的欲望; 活动影片的问世不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而是为了这种模写实物动态的玩意儿的新奇。从默片配声到有声片的种种发明,科学家煞费苦心的,是使说白的声音与说话者的映象 “同时化”,一如在实世界里,我们既听到同时又看到人 “真”在说话; 所谓全部对白声片,便是在标榜所录说白,能从片上人物脱口而出了。影片染色到所谓技术色(Tech-nicolor) 的发明,更给黑白的电影开拓了模写实物的天然色的性能。而立体电影的发明,则还想给影象的平面性增加更高度的实物的体积感。
电影技术上企图 “像真”地摄录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科学还在不断给电影创造更高度的 “写真”的奇迹。但要在此提醒的是: 技术上的种种 “写真”的发明,未必就是意味着艺术表现上的进步的。
恰和技术上追随自然的倾向相反,艺术的发明的主导倾向,是在努力超越自然 “写真”的状态,使电影的手段能自由地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境,他对现实事物的感受、想象或认识的境界。格里菲斯(D·W·Griffith)发明“特写”的手法,已被公认为电影艺术表现上的一大贡献;但回想当初,导演是从来不敢把人物场景分解摄录的,因之格利菲斯把丁尼生 (Tenny-son) 的《爱克诺·阿登》 (Enoch Arden) 摄制为影片时,为表现安尼等待她丈夫回来的殷切之情,用了一个她的脸的“特写”插入动作,这就首先遭到影片监制人的反对,认为是“不自然”的、难于接受的方法; 当初的观众也一样,刚接触这种只见身体部分的特写,相传甚至有人惊叫: “他们的脚在哪儿呢? ”但终于这种“特写”的表现魅力,战胜了观众追求“像真”的幼稚习惯。马克·塞纳特(Mack sennett) 发现了开麦拉诡术的喜剧的手法,开创了所谓打闹趣剧 (Stop-stickComedy) 的纯粹电影的风格。他利用着“停顿运动”、“慢运动”、“快运动”、“复摄”等诡术,使片中警士以反常的速度追逐俘虏,英雄极轻易地跃上快车或穿墙而过,胖子跳到百呎空中去,爆炸把人物平静地送到树顶上。这一切都不是现实世界所能看到的,但作为趣剧的技巧,自有着它的幻想的表现价值。初期的有声片 《百老汇歌舞》 (Broadway Molody,1929)里,整个镜头画面上看到的映象是一个妇女,然而听到的却是她刚下车来就开走的汽车声音,这里声音和画面表示各别的事物,是所谓“对位法”这种有声电影表现方法的发轫点; 这里声音与映象的各别表现,也是和有声电影技术发明的目标恰恰相反对的,试想当初科学家苦心研究,为的是让我们既看到映象又听到它发音,现在艺术家的声片原则,却是故意把映象跟它所发的声音分解,以完成画面与声音的非“写真”地相补充的表现。狄斯耐 (Walt Disney) 的五彩动画片,其中的彩色往往是随着情趣而变化的,烧酒下肚,皮肤从冷色转为暖色,北风吹过秋林,色调从金黄转成冷青,这种反自然的色彩不妨看作色彩艺术表现的楷模,但在某些再现实物的天然色的影片中,这样的色彩的魅力倒反而消失不见。
根据上举种种事实,可知电影技术上所追求的,是与艺术表现上所应用的未必呼应的。技术上的“写真”性能的增加,不但未必增加艺术上的表现力量,有时却甚至成为后者的损害;例如默片时代发达成熟的视觉的表现技巧,由于声片初期无原则的卖弄有声对白,曾一度有被完全破坏之势。彩色影片中实物的眩目的天然色,常常分散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注意。影片的高度的立体感,更使我们看画面转换时,发生仿佛被举起来投过空中的生理感觉; 如本书后面所要讨论的,这种体积的增加,将使重要的剪接手段加倍困难。
电影技术上的发明,增加了模写自然的能力,无疑给电影艺术表现开拓了更为宽广的领域,但不等到能够非“写真”地利用于表现的时候,不但不增进艺术的表现力,且往往成为其障碍; 不妨说整个电影表现的发展史,是如何从自然的 “写真”状态解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此后研究电影的艺术表现的时候,会一再加以证实的原则。
技术特征:逼肖自然
进行电影表现研究之先,且将电影的技术上的发明和艺术上的发明作一比较;我们会发见两者仿佛在追随着不同的理想,成为极有意味的对比。
电影技术上的发明可谓日新月异,但综观起来,这种种发明显示着一个主导的倾向: 即技术家努力的目标,乃在增进电影的模写自然的能力,使电影所摄录的,与实世界的事物尽量的“像真”。电影的前身照相,在复制自然形态的正确性上,原已非任何其他手段所可企及。引起电影的发明的,是更进一步将运动也如实模写的欲望; 活动影片的问世不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而是为了这种模写实物动态的玩意儿的新奇。从默片配声到有声片的种种发明,科学家煞费苦心的,是使说白的声音与说话者的映象 “同时化”,一如在实世界里,我们既听到同时又看到人 “真”在说话; 所谓全部对白声片,便是在标榜所录说白,能从片上人物脱口而出了。影片染色到所谓技术色(Tech-nicolor) 的发明,更给黑白的电影开拓了模写实物的天然色的性能。而立体电影的发明,则还想给影象的平面性增加更高度的实物的体积感。
电影技术上企图 “像真”地摄录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科学还在不断给电影创造更高度的 “写真”的奇迹。但要在此提醒的是: 技术上的种种 “写真”的发明,未必就是意味着艺术表现上的进步的。
艺术特征:超越自然
恰和技术上追随自然的倾向相反,艺术的发明的主导倾向,是在努力超越自然 “写真”的状态,使电影的手段能自由地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境,他对现实事物的感受、想象或认识的境界。格里菲斯(D·W·Griffith)发明“特写”的手法,已被公认为电影艺术表现上的一大贡献;但回想当初,导演是从来不敢把人物场景分解摄录的,因之格利菲斯把丁尼生 (Tenny-son) 的《爱克诺·阿登》 (Enoch Arden) 摄制为影片时,为表现安尼等待她丈夫回来的殷切之情,用了一个她的脸的“特写”插入动作,这就首先遭到影片监制人的反对,认为是“不自然”的、难于接受的方法; 当初的观众也一样,刚接触这种只见身体部分的特写,相传甚至有人惊叫: “他们的脚在哪儿呢? ”但终于这种“特写”的表现魅力,战胜了观众追求“像真”的幼稚习惯。马克·塞纳特(Mack sennett) 发现了开麦拉诡术的喜剧的手法,开创了所谓打闹趣剧 (Stop-stickComedy) 的纯粹电影的风格。他利用着“停顿运动”、“慢运动”、“快运动”、“复摄”等诡术,使片中警士以反常的速度追逐俘虏,英雄极轻易地跃上快车或穿墙而过,胖子跳到百呎空中去,爆炸把人物平静地送到树顶上。这一切都不是现实世界所能看到的,但作为趣剧的技巧,自有着它的幻想的表现价值。初期的有声片 《百老汇歌舞》 (Broadway Molody,1929)里,整个镜头画面上看到的映象是一个妇女,然而听到的却是她刚下车来就开走的汽车声音,这里声音和画面表示各别的事物,是所谓“对位法”这种有声电影表现方法的发轫点; 这里声音与映象的各别表现,也是和有声电影技术发明的目标恰恰相反对的,试想当初科学家苦心研究,为的是让我们既看到映象又听到它发音,现在艺术家的声片原则,却是故意把映象跟它所发的声音分解,以完成画面与声音的非“写真”地相补充的表现。狄斯耐 (Walt Disney) 的五彩动画片,其中的彩色往往是随着情趣而变化的,烧酒下肚,皮肤从冷色转为暖色,北风吹过秋林,色调从金黄转成冷青,这种反自然的色彩不妨看作色彩艺术表现的楷模,但在某些再现实物的天然色的影片中,这样的色彩的魅力倒反而消失不见。
根据上举种种事实,可知电影技术上所追求的,是与艺术表现上所应用的未必呼应的。技术上的“写真”性能的增加,不但未必增加艺术上的表现力量,有时却甚至成为后者的损害;例如默片时代发达成熟的视觉的表现技巧,由于声片初期无原则的卖弄有声对白,曾一度有被完全破坏之势。彩色影片中实物的眩目的天然色,常常分散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注意。影片的高度的立体感,更使我们看画面转换时,发生仿佛被举起来投过空中的生理感觉; 如本书后面所要讨论的,这种体积的增加,将使重要的剪接手段加倍困难。
电影技术上的发明,增加了模写自然的能力,无疑给电影艺术表现开拓了更为宽广的领域,但不等到能够非“写真”地利用于表现的时候,不但不增进艺术的表现力,且往往成为其障碍; 不妨说整个电影表现的发展史,是如何从自然的 “写真”状态解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此后研究电影的艺术表现的时候,会一再加以证实的原则。
——摘自《电影轨范》,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