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谐音双关

2019-05-25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利用同音、近音的条件使词语具有 两种不同的意思。
        1.“如今就时兴这个,要不OK、OK就 得挨一、挨一;要不Yes、Yes,准得噎死 噎死,识时务者为俊杰。……”(桑逢康 《李白戏作“洋泾浜”》)
        评析 “挨一”与日本语应答声はい谐 音,“噎死”与英文应答声Yes谐音。中 文意都表示要倒霉。这段文字的大致意 思为:要不说好、好,要不答是、是,准得 挨整穿小鞋。作者巧妙地利用汉字音义 上的特点,谐音之后,赋予新意,造成语 言的幽默、讽刺的色彩。
        2.伤心细问夫婿病。
        打一成语:杯盘狼藉。
        评析 常见的双关有语义双关和谐音 双关,灯谜中多运用谐音双关,此例的 谜底“杯盘狼藉”要谐读作“悲盘郎疾” 才与谜面相扣合。
        3.知了知了,停在树梢。
        不去采蜜,不把屋造。
        整天唱歌,快乐逍遥。
        秋风一吹,冻饿难熬。
        再想办法,迟了迟了。
        

(张继楼《知了》)


        评析 “迟了,迟了”,既是摹绘知了 (蝉)的叫声,又表达了对因知了懒惰而 造成的不幸的感叹与批评。作者巧妙地 运用拟人与谐音双关相结合的手法,在 首尾呼应中,激发读者的联想,在蝉的 “知了(知道了)→迟了”这一生活历程 的形象概括中,去感知并接受哲理性的 启示。
        4.旦云:“你如今嫁人,莫不还早哩?” 外旦云:“有什么早的早?今日也大姐, 明日也大姐,出了一包儿脓;我嫁了,做 了一个张郎家妇,李郎家妻,立个妇名, 我做鬼也风流。”(王季思主编《中国十 大古典悲剧集·救风尘》)
        评析 例中“大姐”与“大疖”谐音,故说 “出了一包儿脓”。这是作者在运用谐音 双关手法造戏剧噱头。
        5.一条大路通南北;
        两边小店卖东西。
        

(宋湘对联)


        评析 “东西”既可表示方向与“南北” 呼应,又实指小店所卖物品,疏通了句 意,生出了情趣。
        6.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彭友元等编《对联趣话》)


        评析 宋代有个叫吕蒙正的人,对剥削 制度造成的贫富不均十分不满,每到春 节,就用对联来抒发胸中的不平。这副 春联贴出后,大家开始觉得“怪”,领悟 过来后,就说它写得妙。因为上联缺 “一”,是缺“衣”的谐音,下联少“十”,是 少“食”的谐音,这种缺衣少食的社会, 又用横批“南北”——没有东西,来加以 点破,揭露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社会 本质。
        7.千声檐铁百淋铃,
        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
        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
        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
        万家酣睡几人醒?
        

(黄遵宪《夜起》)


        评析“鹅”谐“俄”,指沙俄。此句指 1900年沙俄出兵侵占我国黑龙江、吉 林、辽宁并攻陷沈阳之事。
        8.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一 江两岸,景色迷人。佛印和尚向东坡索 句。东坡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 循指望去,……只见河岸上有一条大黄 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顿有所悟, 欲言又止,乃呵呵一笑,随即将自己手 中的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此时二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即:狗啃 河上(和尚)骨(东坡联);水流东坡诗 (尸)(佛印联)。(彭友元等编《对联趣 话》)
        评析 此为玩笑应和之作,并无多大价 值,但借动作行为赋诗对联,巧用谐音 双关,确实颇为少见。联想可谓绝妙。
        9.但使龙城飞将在。
        打南京一名胜:莫愁湖。
        评析 这是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法制作 的谜语。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有 一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谜底“莫愁湖”要谐读作“莫愁 胡”才暗合谜面的寓意。
        10.昔一士人,带仆挑行李上京赴考, 忽然风吹落头巾,仆曰:“帽落地。”士嘱 曰:“今说落地,莫说落地,只说及地。” 仆如其言,将行李牢拴于担上。士曰: “仔细收拾。”仆曰:“如今就是走上天 去,也不会及地了。”(无名氏《时尚笑 谈》)
        评析 “地”与“第”谐音,士人梦寐求 官,妄想“及第”。仆人无意中的话,正是 对他诙谐的讽刺。谐音双关的修辞效果 属于某种偶合性,这种偶合性的因素, 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
        11.黄浦江上有座桥,
        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
        眼看要垮掉,
        请指示,
        是拆还是烧?
        

(《天安门诗抄·向总理请示》)


        评析 诗中的“江”指江青,“桥”指张春 桥,“摇”指姚文元。“四人帮”入诗,表达 了人民群众对其憎恨的思想感情。
        12.“这叫九九五四部队!”
        “怎么讲?”
        “久久无事呗!”李志豪笑了起来, 赵守理想笑,却流出了泪。
        

(王蒙《友人和烟》)


        13.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 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 田主遂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 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吟曰:“不与 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间不与我,后 又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稽之 谈,后乃见机而作也。”(游戏主人辑《笑 林广记》)
        评析 此段文字中,用“稽”、“机”和“鸡” 的谐音关系,使得对答幽默风趣,同时 也讽刺了田主的贪婪和狡诈。
        14.单位开始分房子了。管分配房子 的老刘,天天有人送礼品给他,他的老 伴高兴极了。这一天,老伴突然向老刘 说道:“老头子,小王要分房子,你可不 能答应他。”老刘问道:“那是为什么?” 老伴笑了笑说:“无‘礼’要求怎么行?” (《现代笑话》)
        评析 “礼”谐“理”音,小王并非是无理 要求,而是没有送礼。如果没有语音上 的同音或近音的联系,双关的语义就无 法确立。
        15.一官最贪,一日拘两造对鞠,原告 馈以五十金。被告闻知,加倍贿托。及审 时,不问情由,抽签竟打原告。原告将手 作五数势曰:“小的有理的。”官亦以手 复曰:“奴才,你讲有理?”又以手一仰 曰:“他比你更有理哩。”(游戏主人辑 《笑林广记》)
        评析 “理”谐“礼”,原告被打,表面上 说“有理”,其实是提醒贪官自己送了 礼,贪官心里明白,但公堂之上要做出 冠冕堂皇的样子,他的回答貌似公正, 其实也是告知对方,被告的礼送得更 多。这则笑话也是对为官者贪赃枉法的 讽刺与揭露。
        16.两舟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 (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 (萧何)。
        

(彭友元等编《对联趣话》)


        评析 明说行船和奏乐,句中运用谐音 关系与古人联系起来,各句中一文臣一 武将,前联文意是文不如武;后联文意 是武不如文。
        17.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 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 相君之面,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 言。”(《史记·淮阴侯列传》)
        评析 蒯通以相面为名,实际上在劝韩 信反叛刘邦,三分天下。“背”,明指背 后,实指背叛。蒯通的本意不便明说,只 好用这样隐晦的方法来表达其意。
        18.双木不成林。
        谜底:相。
        评析 这是运用谐音双关手法制作的 谜语,将“相”折开为“木”“目”两部分。 “目”又谐音为“木”,与谜面相扣。
        19.毛泽东同志接见刘斐先生,吃饭 时刘先生问毛泽东同志会不会打麻将, 毛泽东同志说:“晓得些。”于是刘又问: “您爱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 主席笑着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就 行了。”(谢云《搭配》)
        评析 此为1949年4月之事,全国统一 在望。毛泽东同志表面回答打麻将的爱 好,实际上申明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以 和为贵坚持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用以 慰解民主人士的疑虑。严肃的政治说 理,在谈笑风生中进行,显得亲切动人。
        20.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评析 此诗后句是用谐音双关方式写 的,这是在当地天气变化的基础上,巧 妙地把自然的变化与人物心情的变化 合而为一,“晴”,表面指天气的晴朗,实 指恋人的爱情,这样写使情景交融、浑 然一体,使感情的表达含而不晦,俗而 不淫,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21.在我们国家,男尊女卑的时代已 经过去了,不仅男女都一样,而且还盛 行一种“气管炎”,据说这是一种“现代 病”! (《青年文摘》1986年第2期)
        评析 “气管炎”是“妻管严”的谐音。此 处为了语言的风趣、幽默而不直说,是 双关修辞的表达特点之一。
        22.什么生产建设兵团? 用他自己的 话说,参加革命多年,到头来落了个“七 ○(零)八三(散)的装甲(庄稼)部队”的 团长当!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
        23.“那‘小家妇’还上医校呢,成天摆 出个干部子女的架势,呸,瓜籽儿里的 臭虫——假仁(人)儿!”(成平《干杯,女 兵们!》)
        评析 歇后语中也常用双关手法,有语 意双关也有谐音双关,此例中“仁”关 “人”为谐音关系,类似的还有外甥打灯 笼——照舅(旧);老虎拉车——谁赶 (敢)等。
        24.除夕,我们全家正在兴高采烈地 欣赏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节目。忽然,“叭”的一声,把我们吓了一 跳。原来是弟弟子军看相声笑得前仰后 合,不小心碰倒了暖水瓶,瓶碎水流虽 是小事,但这却惹恼了我那最讲究“节 日要讲吉利”的父母。……就在大家不 言不语的时候,我故意提高嗓音冒出一 句:“这个水瓶早该打破!”……“子军不 是今年升高中吗? 你们想一想,如果他 继续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能考得上 吗?今晚他打破了水瓶(平),这是个好 兆头,我们应该高兴才是。”我的话音刚 落,父母顿时满脸堆笑,弟弟、妹妹竟高 兴地鼓起掌来。全家人又欢乐如初。(宋 子华《听妙语阖家欢乐》)
        25.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素丝非常质,屈折成绮罗。
        敢辞机杼劳,但恐花色多!
        

(民谣《作蚕丝》)


        评析 这是一首以蚕为喻的爱情诗。全 诗通过取丝织锦的全过程,抒发了女子 对爱情的忠贞和忧虑的思想感情。诗中 以“丝”谐音“思”,以“缠绵”双关眷恋之 情;以“匹”谐音“匹偶”;以“花色”双关男 人的“见异思迁”。构思巧妙,情感细腻、 真挚。
        26.党国万税 国民党政府又将征 “资产税”
        

(《新华日报》1946年10月15日新 闻标题)


        评析 “万税”与“万岁”谐音,但是一贬 一褒,巧妙地运用语音双关,对国民党 政府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7.《红楼梦》中有不少运用谐音双关 制作的地名、物名、人名。表达了作者强 烈的爱憎和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运 用曲笔(双关),固然是当时社会的黑暗 残暴使然,但是在增添情味,加大容量 激发联想上,双关使语言产生了极大的 魅力。
        物名:香名——群芳髓,“髓”谐 “碎”;茶名——千红一窟,“窟”谐“哭”; 酒名——万艳同杯,“杯”谐“悲”。
        人名:丫环娇杏,谐“侥幸”;贾政谐 “假正”(经);秦钟,谐“情种”;封肃,谐 “风俗”。
        地名:十里街,“十里”谐“势利”;仁 清巷,“仁清”谐“人情”;葫芦庙“葫芦”谐 “糊涂”。
        28.纪晓岚与和珅同朝,纪晓岚任侍 郎,和珅任尚书。一次,二人同饮,和珅 指着一只狗问:“是狼是狗?”纪晓岚非 常机敏,知道和珅是在辱骂自己,就给 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垂尾是 狼,上竖(尚书)是狗。”(王成烈《幽默语 言的逻辑分析》)
        评析 “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 “尚书”谐音。听起来两个概念完全混 同,却又是机智从容。纪晓岚不转变话 题,不作任何铺垫,随口答问,以守为 攻,妙趣横生。显示出高超的语言技巧。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评析 此诗写一对恋人的离别。第二联 最精彩:上句“丝”含意双关,表面上是 说“蚕丝”的“丝”,实指与它谐音的“相 思”的“思”。下句则用了拟人手法作形 象的比喻。这两句是这对恋人的山盟海 誓,相互宽慰。一位说,春蚕到死的时候 才把丝吐尽,也就是说,只要我还活在 这个世界上,就永远思念着你。另一个 说,蜡烛到燃成灰烬的时候,才流干了 眼泪。意即,只有到我生命停止的那一 天,我才不再为你流泪。这一切,正好表 达了这对恋人别离的心情,这就比直接 表达更为具体形象,婉转曲折。
        30.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 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 究竟比乾隆时代光明:三明主义。(鲁迅 《言论自由的界限》)
        评析 “三明主义”谐“三民主义”。作者 巧用双关手法,正是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辛辣讽刺。
        31.“四人帮”的爪牙在某地蹲点,抓 批“走资派”的运动。可是不管他怎样挖 空心思,运动总是开展不下去,他很是 恼火。一天偶尔发现一家门口贴着一副 对联,横批是“批走资派”。他一看,喜出 望外,心想这下可有了典型了。再往下 看,上联是“一二三五”没四;下联是“六 七八九”没十。他仔细一琢磨,不对…… 气得直瞪眼。(《现代笑话》)
        评析 对联的意思是:“批走资派缺少 事实。”“四”谐“事”音,“十”谐“实”音,表 现了当时人民群众在“四人帮”淫威之 下,斗争方式的巧妙。
        32.山西应县佛官寺释迦塔,是一个 非常有趣的例子。它每层高和直径的比 例,搭配得十分匀当,高九层,塔檐六 层,塔顶作八角钻尖式,顶上立铁刹,上 置铁莲一层,用承复钵、相轮、宝盖、圆 光等构件。按照它的层次和它高低不同 的比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段节 奏:塔——塔——塔——塔……。(安怀 起《建筑——凝固的音乐》)
        评析 用声音节奏形容建筑物较为少 见。作者所写之塔,每层自成比例,结构 匀称,总体合谐,恰似有节奏之声,由小 到大,由弱到强,真可谓写塔闻声,写声 见塔。
        33.风吹桃树桃花谢,
        雨打李花李花落。
        棒打破锣锣更破,
        花谢锣破怎唱歌。
        

(歌剧《刘三姐》)


        评析 “桃”谐“陶”,“锣”谐“罗”,陶、李、 罗是财主请来与刘三姐对歌的三个秀 才的姓氏。歌词明讲树木花草等物,实 则是影射这三位秀才。
        34.北宋时宦官童贯,作恶多端。为 “六贼”之一。他重用蔡京为相,狼狈为 奸。百姓咬牙切齿,十分痛狠。因民有 “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 间好世界”的民谣。(《西安晚报》1988年 9月1日第3版)
        35.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明代对联)


        评析 明代才子程敏政,年轻时被召入 京觐见。当朝宰相李贤,欲以其女许配 敏政为妻,但又不便明言,于是把程敏 政邀至相府后花园设宴款待。席间,李 指园内荷花池的荷花,暗用《诗经·伐 柯》中的“取妻如何”的句意,出上联“因 荷(何)而得藕(偶)”试探他。程敏政一 听便懂,便也暗用《诗经·伐柯》中的 “匪媒不得”句子反意,指着席上的果 品,对出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联 中第二字和最末一字也用谐音双关,且 对得绝妙,李贤大喜,遂招程为东床快 婿。
        36.这也税,
        那也税,
        东也税,
        西也税,
        样样东西都有税。
        民国万税,万万税!
        

(袁水拍《马凡陀山歌》)


        评析 “万税”谐音“万岁”,造成字面意 和实际语意的矛盾和不协调,寓强烈的 讽刺色彩于诗句中。
        37.三月东风吹雪消,
        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笛无人见,
        无数梅花落野桥。
        

(王冕《梅花》)


        评析 诗写山村风景,信手拈来,自成 画面。前三句只作陪衬,后一句才点到 正题,写出满眼落梅,一桥铺花,留下无 限情思。这里的“无数梅花”不仅指梅花 飘落,而且兼指《梅花落》笛曲,语意双 关。
        38.贾琏道:“……你打量你哥哥行事 像个人呢,你知道外头人都叫他什么?” 凤姐道:“叫他什么?”贾琏道:“叫他什 么! 叫他‘忘仁’!”凤姐扑赤的一笑:“他 可不叫王仁叫什么呢?”贾琏道:“你打 量那个王仁吗?是忘了仁义礼智信的那 个‘忘仁’哪!”(《红楼梦》第一○一回)
        评析 贾家王家都是有权势的大家族, 凤姐之兄王仁,在外行事不端,外人不 敢公开责难,只好运用谐音双关手法, 背后称他“忘仁”,无情地揭露了其不讲 仁义道德的丑恶本质。
        39.营长顾庆中一把拉住于春元问: “小于,你怎么样?不行就换个人吧!”于 春元一甩手,跳到河里喊道:“营长,你 放心好了,俺小‘鱼’在水里,比在岸上 还带劲得多哪!”(《桐柏英雄》)
        评析 “鱼”谐“于”音,鱼善游水,小于 的回答一语双关,表现了革命战士临危 不惧的乐观精神,表达效果也因此得以 增强。
        40.石头忙乱地穿上裤子,他知道这 是牛牛在报复他,有苦难言,便说:“拉 掉就拉掉罢,露出小牛牛有啥了不起。” 石头的话也真是,一语双关,妙不可言。 旁边的同学笑声刚刚平息,哄的一下又 起来了。显然这是笑牛牛哩。(王恒才 《大山深处的孩子》)
        41.杨花开过青蒿出,
        苍天从来不糊涂。
        忽来一阵无情火,
        骄杨耸立青蒿枯。
        

(《天安门诗抄》)


        评析 从面上看,诗歌似乎写的是花草 树木自然现象,其实这是一首褒贬鲜明 的写人的诗,骄杨是指杨开慧,青蒿暗 指江青,作者分别将人物的姓名以相应 的植物名称表示出来,收到了双关的表 达效果。
        42.到处是喝酒、请客、“哥俩好”、“八 仙寿”,据说批林批孔时,有一位左派提 出划拳行令中的用语有儒家思想,另一 位左派便设计了新的拳经:“一元化呀” “三结合呀”……(王蒙《蝴蝶》)
        评析 这段文字读后使人忍俊不禁,这 些所谓左派,既要猜拳行令,又要摆出 革命的面孔,竟然想出这样的新拳经, 真是莫大的讽刺。
        43.大乱之年,重庆交通秩序尤乱。市 民痛感乘车难,以冷言嘲之:乘车须经 三国——越南(栏)、古巴(估扒)、几内 亚(挤累压)。(向维佳《乘车之难》)
        评析 几个外国国名本与乘车之难无 一点联系,作者巧妙地采用谐音双关, 以几个国名的排列来表示乘车时的行 为动作和过程,既形象生动,又恰如其 分,真可谓别出心裁。
        44.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 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 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 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 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评析 词中“杨”指杨开慧烈士,“柳”指 柳直荀烈士。作者巧用双关起意,以杨 花柳絮的飘摇直上双关“杨”“柳”忠魂 的升华,引出天上月宫的美好境界,既 而借吴刚献酒,嫦娥献舞寄托对烈士的 深切怀念和祭奠。用双关进行构思,使 得这首词思路开阔,感情深沉,联想丰 富,不拘一格。
        45.她第一次在书中和读者见面时, 还是一个被奶母抱在手中的三岁幼儿, 这时她的名字叫“英莲”。父亲甄士隐因 为年过半百才生她,所以娇惯非常,不 想在一个元宵节的晚上,家人霍启抱她 去看花灯,把她丢失了。她落到那一黑 暗社会的产物——拐子的手中。从此, 这个被作者命名为“真应怜”(甄英莲) 的幼女,便开始了她一生的“薄命”史。 (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评析 《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许多有 双关意,如贾政(假正)、秦钟(情种)、十 里(势利)街等。此例中“甄士隐”谐“真 事隐”音,有将真事隐去之意,“甄英莲” 谐“真应怜”音,为真应可怜意。这样,作 者便将爱憎情感融入人名地名之中,增 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激发起读者的想 象。
        46.郎作天平姐作针,
        一头砝码一头银。
        情哥你也不必多敲打,
        我知得重和轻,
        只要针心对针心。
        

(冯梦龙收集《山歌》)


        评析 从字面上看,这是用银匠制作饰 物作比喻,表白爱情的。由于运用了谐 音双关手法,诗中的“针心”谐音“真 心”,不仅照应了字面上的贯通,而且表 意表情更显得真挚动人。双关可以制作 “美辞”,众多的句例都可以清晰地说明 这一点。
        47.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清代对联)


        评析 明末清初的文艺评论家金圣叹, 顺治末年因南京“哭庙”案,坐刑问斩。 临刑,其子携酒菜到法场生祭。金圣叹 神态自若,边喝酒,边作出一副对联,与 儿子诀别。上联中“莲”谐“怜”,下联中 “梨”谐“离”,即“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 酸”。生死关头,金圣叹犹能作出如此奇 妙的谐音双关的对联,难怪史书称他 “狂傲而有奇才”。
        48.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李国桢《古今对联集锦》)


        评析 例中的“当庆当庆”、“且狂且狂” 是摹拟节日庆祝的锣鼓声,既作调声衬 字,又兼取字面的意义,音义双关。
        49.儿子常听父亲向人自称,“鄙人姓 弓长张,不是立早章。”有一天,有客人 来访。碰巧父亲不在家;儿子问客人: “贵姓?”客人答:“小姓李。”“是弓长李, 还是立早李?”“岂有此‘李’”! 客人生气 地走了。(选自《中外儿童笑话集锦》)
        评析 儿子不晓得父亲所说的“弓长”、 “立早”的意思,因而生搬硬套,闹出笑 话。“岂有此‘李’”中的“李”谐“理”,这 句话既是对对方问话的回答,也是对这 位儿子如此无理的诘责。
        50.在他眼里,电影明星绝不会比胡 同口卖豆腐脑儿的老孙大爷更亲切可 爱。但他知道,大姐不是因为乔尼的电 影明星家系才嫁给他的。是她早就想到 外国去,没有乔尼·方登,她也会找一 个“橡皮泥·圆凳”嫁过去的。(苏叔阳 《故土》)
        评析 白天明对他的大姐追求西方生 活,嫁给了外国人万分鄙视。“乔尼·方 登”本是这个外国男人的名字,后句中 的“橡皮泥·圆凳”是由前面的名字谐 音引申而来,具体说是由“乔尼(胶泥)” 引出“橡皮泥”;由“方登(方凳)”引出 “圆凳”。其含义是说,大姐若不是嫁给 这个外国人,也会嫁给那个外国人。
        51.介绍人抽了一口烟,然后问道: “姑娘,你对那个男的初步印象如何?” 姑娘:“他说话时和你抽烟一样。”介绍 人:“自然,潇洒?”姑娘:“不,吞吞吐吐。” (选自《读者文摘》1984年9月)
        评析 这位姑娘与男青年见面后初步 印象不佳,但她借介绍人抽烟情形回答 得巧妙、含蓄、风趣。“吞吞吐吐”既是谈 抽烟,也是对男青年谈吐的评价。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