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明引
直接引用原文,注明出处或作者的
引用。文言修辞中的“引经”也属于此
类。
1.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 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 ( 《论语》)
评析 这里的引用在文言修辞中称“引 经”,就是援引前人权威性的言论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孔子所引用的两句话的 意思是: 度量自己的才力以就其位,不 能承其责的就不要就其位。周任是古代 著名的史官,孔子借用他的话来批评子 路和冉有没有阻止李氏将攻打颛臾的 失职行为,给自己的立论找到了权威性 的理论根据。
2.与政治上的昏聩糊涂相反,李煜在 文学上却大放异彩。他本是文艺上的多 面手,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赋 皆精,尤以填词为当行本色,国破家亡 的惨剧,更成全了文学上的李煜,使他 获得了当小皇帝时不可能有的创作源 泉。他的后期的词,撑破了 “花间”的 藩篱,开宋词风气之先,他甚至被人尊 为“词中之帝”。其贡献恰如王国维所 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 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 (刘杨忠《李后主这个 人》)
评析 引用论词的权威王国维的话来 作为自己论点的论据,使自己的论点也 具有了权威性。这是引用的一种主要的 修辞效果。
3. 他(郑板桥)住山东多年,在潍县 当了七年的七品芝麻官(县知事),写了 不少诗文。有几句处世名言,“聪明难, 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 涂。”就是在潍县当七品官时写的,遗墨 也陈列在十笏园中。(张沛《郑板桥的 “难得糊涂”》)
评析 评论郑板桥其人,就不能不提及 他的关于“糊涂”的格言。文中的直接 明引,是对郑板桥诗文的举例介绍,也 是为了对这几句名言的哲理性进行正 本清源的阐发。
4.尤其是栗子,古人常常把它当成最 好的干粮,陆放翁有首诗写道:“齿根浮 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 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我们由此可 以想象到,陆放翁早年当京官的时候用 栗子当干粮的情景。(邓拓《燕山夜话·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评析 说明性的杂文,引一首诗作为论 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而且给人以艺 术的享受,加深了读者的记忆。
5.钱先生抱定“但开风气不为师”的 宗旨,一贯反对别人宣传他。他平生最 憎恶赶浪头大轰大嗡地作学问。他主张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 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这固然颇带清高的“学究气”,但他所说 过的“大名气大影响都是百分之九十的 误会和曲解掺合而成,听其自然最好, 经吹嘘后成为 ‘重要’ 了,必然庸俗 化”,毕竟是大学问家令人深思的肺腑 之言。(徐泓《“钱学热”中的钱钟书》)
评析 直接引用钱钟书的话来说明钱 钟书的文格和人品,也许其中有些话似 显偏颇,但是他的那种闲适、气定、大 智若愚的深邃智慧,不仅是作者所敬佩 的,也是读者所敬佩的。
6.历史上由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北 京的空气比现在新鲜清洁多了,天空的 透明度、能见度也比现在大得多。
金代首开金口河,曾做过简单水准 测量,用以估计河流坡降。《永乐大典》 本《顺天府志》记载:“金水发源处与通 州塔平,又与南城昊天寺塔平。盖于金 口山一望则塔心正平,其势可知矣。”从 金口山能见到广安门内昊天寺和通州 的燃灯塔,其直线距离超过四五十公里 之遥,这样的天空能见度和空气透明度 是现今所难想象的。(一丁《北京天空的 能见度》)
评析 作者直接明引 《永乐大典》本 《顺天府志》的记载来说明古时北京地 区天空能见度和空气透明度,并与当代 北京的现状进行对比,提醒人们认识当 代社会病害——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 文真实、具体,说明也就正确可靠,引 用修辞手法在此发挥了说明论点、强化 论据的表达作用。
7. 他们对《红岩》改编方案已经研究 过,我是半路插进来的,对他们的谈话 摸不着头脑,一句也插不上嘴,只是坐 在沙发上听着,心里有些惶恐。江青说 了些什么,我也全无印象,只觉得奇怪 才记住她最后跟罗广斌说的那句话: “将来剧本写成了,小说可以按照戏来 改。” (汪曾祺《我的解放》)
评析 描述一个人的特点最形象的笔 法是用他本人的语言和行动。这里引用 江青的一句话,把她那飞扬跋扈,随意 篡改历史的丑恶行径赤裸裸地揭露出 来,这应该说是引用的妙用之一。
8.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真 有点像从瓮里涌出来的样子。水的流量 不少,一秒钟一点八吨。流水永远不停, 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 摄氏十八度。泉水澄清碧绿,像泻玉泼 翠一样。李白游晋祠曾题诗说:“晋祠流 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可以想见 它的美丽。(吴伯箫《难老泉》)
评析 用简明的文字描绘了泉水的实 景,接着又引用李白诗句加以佐证,增 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9.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 力学习得来的。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 思想的耐心。”爱迪生说: “天才是百分 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门捷列夫说: “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高 尔基说: “天才就是劳动。”古人诗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也是说的一个道理。(钱伟长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评析 这是一段说理性的正面引用的 例文,引文多达五则,而且多是名人的 名言警句,可谓广征博引。这种引用方 法,有很强的说服力,也使论证更为生 动,没有干巴巴的说教味。
10.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 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 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 (梁实秋《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评析 作者引孟郊的诗以“托物言志”, 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 恋之情。
11. 大家的政治神经异常敏锐,偶有 微风拂面,就联想到宋玉的《风赋》,担 心那起于“青萍之末”的小风将不知何 时转化成“蹶石伐木,梢杀林莽”的大 风。(《莫把救人当整人》 《光明日报》 1980年11月14日)
评析 “青萍之末”和 “蹶石伐木、梢 杀林莽”是宋玉 《风赋》 中描述 “小 风”和 “大风”状态的句子,引用的目 的是为了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以自然现象暗示社会现象,表现了 “心 有余悸”的某种社会心理状态,从一个 侧面揭示了极左路线对人们的毒害。
12. 清晨起身,雨仍未止。我们由庙 前循石磴直下,登上汽艇。天气一会阴, 一会晴,但四周的峰峦经过一番冲洗, 再清净也没有了。湖水依旧深得可爱。 东坡诗:“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濛雨 亦奇。”坡老毕竟是个善游者。(任稼青 《寻秋记》)
评析 引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首的前两句来抒发自己对秋天湖光山 色的感受。诗句生动而集中地概括了美 好的景色,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这种引 用,不仅是作者审美过程的生动反映, 也激发了读者的美感。
13. 谐趣往往是通过对客观对象故意 夸大或缩小、扭曲或延伸来表现的。请 看老舍《记懒人》中写道:“懒人的妈妈 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他的生 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 他自然也想不起问。”“妈妈虽在懒人的 心目中,也难免被想念着: 懒人借着酒 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 于懒得落的。” (张凌 《艺术要多点幽 默》)
评析 此例是分两段摘引了老舍《记懒 人》中的语句,基本保持了原作的故事 情节,也体现了老舍语言的幽默风格。 引用在这里,一方面生动、具体地论证 了作者关于谐趣的定义; 另一方面,又 以语言大师的杰出作品为范例,指导了 谐趣的运用和创造,颇富启发性。
14. 以诗言志,诗如其人。秋瑾以洗 雪国耻、振兴中华、不惜身殉为己任,这 种爱国思想,强烈地贯穿在她的诗歌之 中。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 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 鍪。”这是她早期的诗作。她身处清末, 朝廷腐朽,列强入侵,此时她对中国向 何处去,还处于迷惘之中,但忧国忧民 的心绪溢于词表。
评析 作者的论点是“以诗言志”,“诗 如其人”。因而评价秋瑾以她的诗句来 说明她的革命思想基础和品德,是极经 济的手法,也是论述中有力的论据。
15. 脸面既有社会功能,当然也会随 人变化,随时变化。桃花岁岁皆相似,人 面年年各不同。鲁迅说:“一阔脸就变”, 有人当百姓时,非常随和,平易近人;一 旦为官就摆起架子来。《晋书》说: “握 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 有些人是擅长 “变脸术”的。白居易诗 云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 情反复间。”(《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 年5月12日 《脸面的功能》)
评析 为了说明 “脸面”的变化三次引 用名人名著的论述作为论据: 首先引用 鲁迅的话说明人的地位一变脸就变,说 的是地位变动的本人的表现; 其次引晋 书上的话是说周围人对待地位变动的 人的态度; 最后,引用白居易的诗来说 明,人生旅途的艰难,不在山水的阻隔, 而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变化和影响。 这样的论证,不仅材料充实,而且引文 的内容贴切、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
16. 望着这奇丽的热田景色,我突然 想起了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御沟泉 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是啊,在 那河沟的水结冰如玉环素练的寒冬,诗 人想起传说中的“火井温泉”怎能不心 向神往呢? (杨星火《热田赋》)
评析 诗歌写景抒情是集中而凝练的, 古诗尤其如此。在描绘绮丽景色时,恰 当地引用古诗,来辅助写景抒情,能引 起读者的联想,增添作品的诗意美。
17. 林语堂翻译中国古书把“忠实的 标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译者的第 一责任,就是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 不负作者的才思与用意。”林语堂的翻 译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自然是很有价 值的。(方平近《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
评析 用林语堂自己的话来说明他的 翻译原则,并借此评价他在中外文化交 流中的重要作用,比其他人的评价更有 说服力,作者有意把引文作的论据放在 论点之前,收到了水到渠成的论证效 果。
18. 昭君故里的香溪,原来也不敢写 它,因为大诗人杜甫早有“群山万壑赴 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画图省识春 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了。可是当船 过香溪的时候,我发现明姝出生之地, 原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在 这样的村落里,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美丽 的姑娘,度过了坎坷的人生,而为什么 王嫱得诗最多呢?这就使我产生了 “倘 使不入汉宫去,谁为村姑话短长”的想 法。(刘章《我怎样学写诗》)
评析 作者在谈自己的创作经验,具体 地说在谈如何写《香溪》这首诗的体验, 先引用杜甫的诗来写想象中香溪的美, 同时也表明吟咏王昭君的诗作之多。接 着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香溪这个曾产生 明姝的普通村落展开联想,道出了自己 创作的动机:“倘使不入汉宫去,谁为村 姑话短长。”同是对古人古事,感受迥然 不同,于是有新的诗作问世。两次引文 不仅是为了古今对照,更主要的是画出 了作者的思想轨迹。
19. 我们看到,历史上一切重大科学 成就,莫不是几经波折,多次失败,最 终胜利归于不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人 们。……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 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点。”正是历史的科学总结。(方毅《读 〈攻关〉》)
评析 此例属于说理性的引用,作者首 先提出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选择引文 作论据来证明观点; 由于引用了马克思 的格言,所以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说服 力。
1.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 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 ( 《论语》)
评析 这里的引用在文言修辞中称“引 经”,就是援引前人权威性的言论来证 明自己的观点。孔子所引用的两句话的 意思是: 度量自己的才力以就其位,不 能承其责的就不要就其位。周任是古代 著名的史官,孔子借用他的话来批评子 路和冉有没有阻止李氏将攻打颛臾的 失职行为,给自己的立论找到了权威性 的理论根据。
2.与政治上的昏聩糊涂相反,李煜在 文学上却大放异彩。他本是文艺上的多 面手,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赋 皆精,尤以填词为当行本色,国破家亡 的惨剧,更成全了文学上的李煜,使他 获得了当小皇帝时不可能有的创作源 泉。他的后期的词,撑破了 “花间”的 藩篱,开宋词风气之先,他甚至被人尊 为“词中之帝”。其贡献恰如王国维所 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 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 (刘杨忠《李后主这个 人》)
评析 引用论词的权威王国维的话来 作为自己论点的论据,使自己的论点也 具有了权威性。这是引用的一种主要的 修辞效果。
3. 他(郑板桥)住山东多年,在潍县 当了七年的七品芝麻官(县知事),写了 不少诗文。有几句处世名言,“聪明难, 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 涂。”就是在潍县当七品官时写的,遗墨 也陈列在十笏园中。(张沛《郑板桥的 “难得糊涂”》)
评析 评论郑板桥其人,就不能不提及 他的关于“糊涂”的格言。文中的直接 明引,是对郑板桥诗文的举例介绍,也 是为了对这几句名言的哲理性进行正 本清源的阐发。
4.尤其是栗子,古人常常把它当成最 好的干粮,陆放翁有首诗写道:“齿根浮 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 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时。”我们由此可 以想象到,陆放翁早年当京官的时候用 栗子当干粮的情景。(邓拓《燕山夜话· 粮食能长在树上吗?》)
评析 说明性的杂文,引一首诗作为论 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而且给人以艺 术的享受,加深了读者的记忆。
5.钱先生抱定“但开风气不为师”的 宗旨,一贯反对别人宣传他。他平生最 憎恶赶浪头大轰大嗡地作学问。他主张 “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 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这固然颇带清高的“学究气”,但他所说 过的“大名气大影响都是百分之九十的 误会和曲解掺合而成,听其自然最好, 经吹嘘后成为 ‘重要’ 了,必然庸俗 化”,毕竟是大学问家令人深思的肺腑 之言。(徐泓《“钱学热”中的钱钟书》)
评析 直接引用钱钟书的话来说明钱 钟书的文格和人品,也许其中有些话似 显偏颇,但是他的那种闲适、气定、大 智若愚的深邃智慧,不仅是作者所敬佩 的,也是读者所敬佩的。
6.历史上由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北 京的空气比现在新鲜清洁多了,天空的 透明度、能见度也比现在大得多。
金代首开金口河,曾做过简单水准 测量,用以估计河流坡降。《永乐大典》 本《顺天府志》记载:“金水发源处与通 州塔平,又与南城昊天寺塔平。盖于金 口山一望则塔心正平,其势可知矣。”从 金口山能见到广安门内昊天寺和通州 的燃灯塔,其直线距离超过四五十公里 之遥,这样的天空能见度和空气透明度 是现今所难想象的。(一丁《北京天空的 能见度》)
评析 作者直接明引 《永乐大典》本 《顺天府志》的记载来说明古时北京地 区天空能见度和空气透明度,并与当代 北京的现状进行对比,提醒人们认识当 代社会病害——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 文真实、具体,说明也就正确可靠,引 用修辞手法在此发挥了说明论点、强化 论据的表达作用。
7. 他们对《红岩》改编方案已经研究 过,我是半路插进来的,对他们的谈话 摸不着头脑,一句也插不上嘴,只是坐 在沙发上听着,心里有些惶恐。江青说 了些什么,我也全无印象,只觉得奇怪 才记住她最后跟罗广斌说的那句话: “将来剧本写成了,小说可以按照戏来 改。” (汪曾祺《我的解放》)
评析 描述一个人的特点最形象的笔 法是用他本人的语言和行动。这里引用 江青的一句话,把她那飞扬跋扈,随意 篡改历史的丑恶行径赤裸裸地揭露出 来,这应该说是引用的妙用之一。
8.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岩里涌出来,真 有点像从瓮里涌出来的样子。水的流量 不少,一秒钟一点八吨。流水永远不停, 雨涝不增,天旱不减。水微温,通常是 摄氏十八度。泉水澄清碧绿,像泻玉泼 翠一样。李白游晋祠曾题诗说:“晋祠流 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可以想见 它的美丽。(吴伯箫《难老泉》)
评析 用简明的文字描绘了泉水的实 景,接着又引用李白诗句加以佐证,增 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9.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 力学习得来的。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 思想的耐心。”爱迪生说: “天才是百分 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门捷列夫说: “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高 尔基说: “天才就是劳动。”古人诗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也是说的一个道理。(钱伟长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评析 这是一段说理性的正面引用的 例文,引文多达五则,而且多是名人的 名言警句,可谓广征博引。这种引用方 法,有很强的说服力,也使论证更为生 动,没有干巴巴的说教味。
10.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是孟 郊的句子,人与疲马羁禽无异,高飞远 走,疲于津梁,不免怀念自己的旧家园。 (梁实秋《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评析 作者引孟郊的诗以“托物言志”, 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 恋之情。
11. 大家的政治神经异常敏锐,偶有 微风拂面,就联想到宋玉的《风赋》,担 心那起于“青萍之末”的小风将不知何 时转化成“蹶石伐木,梢杀林莽”的大 风。(《莫把救人当整人》 《光明日报》 1980年11月14日)
评析 “青萍之末”和 “蹶石伐木、梢 杀林莽”是宋玉 《风赋》 中描述 “小 风”和 “大风”状态的句子,引用的目 的是为了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以自然现象暗示社会现象,表现了 “心 有余悸”的某种社会心理状态,从一个 侧面揭示了极左路线对人们的毒害。
12. 清晨起身,雨仍未止。我们由庙 前循石磴直下,登上汽艇。天气一会阴, 一会晴,但四周的峰峦经过一番冲洗, 再清净也没有了。湖水依旧深得可爱。 东坡诗:“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濛雨 亦奇。”坡老毕竟是个善游者。(任稼青 《寻秋记》)
评析 引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首的前两句来抒发自己对秋天湖光山 色的感受。诗句生动而集中地概括了美 好的景色,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这种引 用,不仅是作者审美过程的生动反映, 也激发了读者的美感。
13. 谐趣往往是通过对客观对象故意 夸大或缩小、扭曲或延伸来表现的。请 看老舍《记懒人》中写道:“懒人的妈妈 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他的生 日没人晓得,妈妈是第一个忘记了它, 他自然也想不起问。”“妈妈虽在懒人的 心目中,也难免被想念着: 懒人借着酒 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 于懒得落的。” (张凌 《艺术要多点幽 默》)
评析 此例是分两段摘引了老舍《记懒 人》中的语句,基本保持了原作的故事 情节,也体现了老舍语言的幽默风格。 引用在这里,一方面生动、具体地论证 了作者关于谐趣的定义; 另一方面,又 以语言大师的杰出作品为范例,指导了 谐趣的运用和创造,颇富启发性。
14. 以诗言志,诗如其人。秋瑾以洗 雪国耻、振兴中华、不惜身殉为己任,这 种爱国思想,强烈地贯穿在她的诗歌之 中。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 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 鍪。”这是她早期的诗作。她身处清末, 朝廷腐朽,列强入侵,此时她对中国向 何处去,还处于迷惘之中,但忧国忧民 的心绪溢于词表。
(司马言 《漫云女子不英雄》)
评析 作者的论点是“以诗言志”,“诗 如其人”。因而评价秋瑾以她的诗句来 说明她的革命思想基础和品德,是极经 济的手法,也是论述中有力的论据。
15. 脸面既有社会功能,当然也会随 人变化,随时变化。桃花岁岁皆相似,人 面年年各不同。鲁迅说:“一阔脸就变”, 有人当百姓时,非常随和,平易近人;一 旦为官就摆起架子来。《晋书》说: “握 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 有些人是擅长 “变脸术”的。白居易诗 云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 情反复间。”(《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 年5月12日 《脸面的功能》)
评析 为了说明 “脸面”的变化三次引 用名人名著的论述作为论据: 首先引用 鲁迅的话说明人的地位一变脸就变,说 的是地位变动的本人的表现; 其次引晋 书上的话是说周围人对待地位变动的 人的态度; 最后,引用白居易的诗来说 明,人生旅途的艰难,不在山水的阻隔, 而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变化和影响。 这样的论证,不仅材料充实,而且引文 的内容贴切、生动、深刻,很有说服力。
16. 望着这奇丽的热田景色,我突然 想起了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 “御沟泉 合如环素,火井温泉在何处?”是啊,在 那河沟的水结冰如玉环素练的寒冬,诗 人想起传说中的“火井温泉”怎能不心 向神往呢? (杨星火《热田赋》)
评析 诗歌写景抒情是集中而凝练的, 古诗尤其如此。在描绘绮丽景色时,恰 当地引用古诗,来辅助写景抒情,能引 起读者的联想,增添作品的诗意美。
17. 林语堂翻译中国古书把“忠实的 标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译者的第 一责任,就是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 不负作者的才思与用意。”林语堂的翻 译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自然是很有价 值的。(方平近《从文化角度看林语堂》)
评析 用林语堂自己的话来说明他的 翻译原则,并借此评价他在中外文化交 流中的重要作用,比其他人的评价更有 说服力,作者有意把引文作的论据放在 论点之前,收到了水到渠成的论证效 果。
18. 昭君故里的香溪,原来也不敢写 它,因为大诗人杜甫早有“群山万壑赴 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画图省识春 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了。可是当船 过香溪的时候,我发现明姝出生之地, 原来也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在 这样的村落里,历史上不知有多少美丽 的姑娘,度过了坎坷的人生,而为什么 王嫱得诗最多呢?这就使我产生了 “倘 使不入汉宫去,谁为村姑话短长”的想 法。(刘章《我怎样学写诗》)
评析 作者在谈自己的创作经验,具体 地说在谈如何写《香溪》这首诗的体验, 先引用杜甫的诗来写想象中香溪的美, 同时也表明吟咏王昭君的诗作之多。接 着笔锋一转,从眼前的香溪这个曾产生 明姝的普通村落展开联想,道出了自己 创作的动机:“倘使不入汉宫去,谁为村 姑话短长。”同是对古人古事,感受迥然 不同,于是有新的诗作问世。两次引文 不仅是为了古今对照,更主要的是画出 了作者的思想轨迹。
19. 我们看到,历史上一切重大科学 成就,莫不是几经波折,多次失败,最 终胜利归于不折不挠、知难而进的人 们。……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 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 点。”正是历史的科学总结。(方毅《读 〈攻关〉》)
评析 此例属于说理性的引用,作者首 先提出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选择引文 作论据来证明观点; 由于引用了马克思 的格言,所以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说服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