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缩小夸张
不借助其它修辞方式的缩小夸张。
51.那里的贫农要筹集几个钱,多么 难啊,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 使。(柳青 《创业史》)
评析 例中的夸张,是一种极平常的说 法。一分钱当然无法掰成两半使,但人 们还习惯于这样说,究其原因,是因为 它不仅突出了人们的贫困和勤俭,而且 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独特心理 和语言运用习惯。
52.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 利天下为之。” ( 《孟子·尽心上》)
评析 孟子这段话的大意是: 杨子主张 为我,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 不肯干; 墨子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 破脚跟,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一切都干。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言虽然 夸张,却准确形象地刻画出了自私者的 丑恶嘴脸。
53.家乡无寸土之遗,儿女有穷途之 泣,官场至此,当亦先生所闻而恻然者。 然而茹苦谁知?含酸自咽。若向悠悠以 申诉,徒谓咄咄之何来?(许思湄《代友 致龚未斋告苦》)
评析 “家乡无寸土之遗”,勿需赘言, 主人的清苦贫寒已可想而知,夸张的强 调突出作用于此可见。读罢,一个日暮 途穷的封建仕人的瘦骨清相,已翩然而 至眼前。
54.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 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 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 先生下手。(元·无名氏《醉太平·讥贪 小利者》)
评析 元朝无名氏的这支散曲,列举了 六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夸张动作: 燕口夺 泥,针头削铁,佛面刮金; 鹌鹑嗉里寻 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 油,借以嘲讽贪利欲者对“小利”无厌 的贪求。想象的丰富,夸张的大胆,给 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可称奇绝妙 绝!
55.大抵主情似水,客兴如秋,交以淡 成,各行其素而已。……念自饥驱浪走, 忽忽已将卅载,比来百事乖远,悉等云 翻水逝,无可再挽,只增感叹耳。(许思 湄 《问狄小同生子否》)
评析 将“卅载”缩小成“忽忽”瞬间, 寄托了作者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 无常的感慨,并抒发了流年似水的意 绪。
56. 到了森林里,回头不见铁路,也望 不清车站。上边是葱翠茂密的松针,遮 着青天,下边是晶莹的茫茫白雪,盖着 大地。阵阵松涛,鼓荡流播着松脂的清 香。当风停涛止的时候,松林里静得几 乎连一根松针落下来都可以听见。(曹 靖华 《到赤松林去》)
评析 “茫茫白雪”、“阵阵松涛”,朔风 中流播着松脂的清香,这些如画的描 写,绘出一幅千里林海的北国雪景,令 人神清气爽;句末再以夸张句作结,使 人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松林深处那一 瞬间的宁静,同时衬托出森林的伟岸与 渺远。
57.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评析 “墙内尺方的和平”是象征语,运 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 它象征着个人的 小天地,反衬出墙外世界的辽阔和广 大,表现出诗人不囿于个人得失,热切 地为祖国民主、自由、解放事业奋斗的 坚定信仰和决心。
5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评析 蜀道之“难”,难在高、险,且高 与险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峻,便成 就不了艰险,诗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 夸张,形象地描写出了山峰的高峻,联 系后文的断崖绝壁、急湍飞瀑、转石轰 响,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 “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 诗的意境也在这些形象的 描写中营造出来。
59. 国祚不长,八十多天袁皇帝。
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
评析 这副对联讽刺汪精卫的政权。上 联借袁世凯寓汪精卫之流在日寇羽翼 下必落得与袁同样可耻下场之意; 下联 讽刺其势力不过是在江浙几个城市据 点和在一些热闹街巷勒索搜刮而已。 “两三条巷”一语,充满嘲笑、戏谑的味 道,把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勾画得活灵 活现。
60.30米见方的一层狭窄的楼房里, 挤进那么多的人,不能不叹服主人的胸 怀宽阔了。只有几厘米板墙相隔的生 活,几乎是连跳蚤咳嗽的声音也听得见 的。(黄永玉 《米修士,你在哪里呀!》)
评析 “连跳蚤咳嗽的声音也听得见”, 意在告诉人们住处的狭窄,反衬主人的 所谓宽阔的 “胸怀”。妙的是 “跳蚤咳 嗽”一句,将拟人与夸张融为一体,新 颖、别致,大有 “安贫乐道”的幽默意 味。
61.在极度忧伤中,日子竟然飞快地 消逝,一晃眼间,最亲爱的妈,您已经 离开我们好几个月了,在这段不算短的 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也可以说每分每 秒,都是那样肝肠寸断地痛苦思念着 您,有时,在心里,不断地呼唤着您,宝 贝妈!您可听见呕心泣血似的呼唤?(赵 淑倬《永怀慈恩》)
评析 苦闷和忧伤中的日子极不好打 发,正如席慕蓉所说“走得最急的都是 最美的时光”。而作者竟说“在极度忧伤 中,日子竟然飞快地消逝,一晃眼间 ……”也许,是对挚爱的母亲的那种刻 骨铭心的思念,使她忘记了时间的流 走,因而才会感到这“不算短”的时间 竟只在“一晃眼间”。
62.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 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 头。人生放下休。
评析 1260年,吴循州 (即吴潜)被贾 似道陷害,罢相至循州 (今广东惠阳 县);湖上人家,指南宋官僚贵戚。1275 年,贾循州 (即贾似道) 率师抗敌时临 阵求和而不得,不战而溃,因之被罢免 贬于循州,距吴潜被贬循州正好15年。 曲中的“十五年间一转头”即指此事。作 者通过这个慨叹表现了对人生的消极 和淡漠,所谓功名利禄,兴衰荣枯,瞬 间巨变,人没有必要对此太挂心,只有 自然界是万古不变的。由此透露出对国 土沦丧、朝廷腐败的淡淡哀伤。
63.袁天成把木锨让给她说: “给你! 我早就不想做了! 我这个老长工也当到 头了!”满喜劝他们说: “算了算了! 婶 婶回去吧! 闲话是闲了时候说的,现在 是做活!”袁天成说: “不行,满喜你也 请回去歇歇吧! 活儿我不做了! 三颗粮 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赵树理《三 里湾》)
评析 “三颗粮食”并非袁天成对于粮 食的轻蔑,而是抒发了他心中的怨气和 不满。缩小夸张加强了语势,收到了突 出人物个性的效果。
64.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评析 宋人侨居卫国,思乡不得归,写 了这首诗抒发怀乡的感情。诗中的 “河”指的是黄河;“刀”是一种小船。作 者以“反问”和“夸张”相结合的形式, 极言黄河狭小,不足容纳一只小船,来 反衬河那岸与“卫”相对的宋国离得很 近,抒发了宋人无限怀念和热爱故国的 思想感情。
65.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 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 狱门,相隔一层纸。(柯灵 《墨磨人》)
评析 这段话笔墨很俭省,而内容却非 常丰富。粗粗几笔,写出了文字工作者 的复杂遭遇和复杂感受,看上去夸张的 笔墨,道出的是生活真谛,也点染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人生况 味。
66. 我只好一动不动,除上课外,便关 起门躲着,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窗隙 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鲁迅 《孤独者》)
评析 以上文字,用语讥诮,具有戏谑 和嘲讽的色彩。“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 窗隙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一 句,极富夸张意味,高压政策对文人思 想之禁锢、压制,于此可见一斑。
67.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 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 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 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 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 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朱自清《给亡妇》)
评析 “一眨眼”便三个年头,这日子 过得确实 “真快”! 孩子的心中有妈, “我”的心中有妻,谦,她没有死,她就 坐在眼前,一如既往,听“我”诉说这 “一眨眼”间发生的许多事。……用语质 朴自然,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虽夸张 而不着痕迹; 不着一情语,而伉俪深情 充溢字里行间。
68.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 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 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 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 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 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 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 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 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 的题材。(茅盾《风景谈》)
评析 “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缩小夸张的语言动人而真切地勾勒出 一幅月亮低垂的夜景。夸张的修辞手法 浓缩了空间距离,也融合了客观与主观 感受上的差异。
69.毕业后,他分配到家乡教书,时值 荒年,妻儿在农村嗷嗷待哺,所得微薄 工资无法养家活口,只好退职回乡务 农,一瞬间过去了二十年。(丹晨《重上 君子堂》)
评析 就个人而言,二十年是一段漫长 的岁月,运用缩小夸张的手法将它说成 “一瞬间”,大有历史回顾中的“沧海桑 田”之感。
51.那里的贫农要筹集几个钱,多么 难啊,人们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 使。(柳青 《创业史》)
评析 例中的夸张,是一种极平常的说 法。一分钱当然无法掰成两半使,但人 们还习惯于这样说,究其原因,是因为 它不仅突出了人们的贫困和勤俭,而且 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独特心理 和语言运用习惯。
52.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 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 利天下为之。” ( 《孟子·尽心上》)
评析 孟子这段话的大意是: 杨子主张 为我,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 不肯干; 墨子主张兼爱,摩秃头顶,走 破脚跟,只要对天下人有利,一切都干。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语言虽然 夸张,却准确形象地刻画出了自私者的 丑恶嘴脸。
53.家乡无寸土之遗,儿女有穷途之 泣,官场至此,当亦先生所闻而恻然者。 然而茹苦谁知?含酸自咽。若向悠悠以 申诉,徒谓咄咄之何来?(许思湄《代友 致龚未斋告苦》)
评析 “家乡无寸土之遗”,勿需赘言, 主人的清苦贫寒已可想而知,夸张的强 调突出作用于此可见。读罢,一个日暮 途穷的封建仕人的瘦骨清相,已翩然而 至眼前。
54.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 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 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 先生下手。(元·无名氏《醉太平·讥贪 小利者》)
评析 元朝无名氏的这支散曲,列举了 六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夸张动作: 燕口夺 泥,针头削铁,佛面刮金; 鹌鹑嗉里寻 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 油,借以嘲讽贪利欲者对“小利”无厌 的贪求。想象的丰富,夸张的大胆,给 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可称奇绝妙 绝!
55.大抵主情似水,客兴如秋,交以淡 成,各行其素而已。……念自饥驱浪走, 忽忽已将卅载,比来百事乖远,悉等云 翻水逝,无可再挽,只增感叹耳。(许思 湄 《问狄小同生子否》)
评析 将“卅载”缩小成“忽忽”瞬间, 寄托了作者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 无常的感慨,并抒发了流年似水的意 绪。
56. 到了森林里,回头不见铁路,也望 不清车站。上边是葱翠茂密的松针,遮 着青天,下边是晶莹的茫茫白雪,盖着 大地。阵阵松涛,鼓荡流播着松脂的清 香。当风停涛止的时候,松林里静得几 乎连一根松针落下来都可以听见。(曹 靖华 《到赤松林去》)
评析 “茫茫白雪”、“阵阵松涛”,朔风 中流播着松脂的清香,这些如画的描 写,绘出一幅千里林海的北国雪景,令 人神清气爽;句末再以夸张句作结,使 人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松林深处那一 瞬间的宁静,同时衬托出森林的伟岸与 渺远。
57.这神秘的静夜,这浑圆的和平,
我喉咙里颤动着感谢的歌声。
但是歌声马上又变成了诅咒,
静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贿赂。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
(闻一多 《静夜》)
评析 “墙内尺方的和平”是象征语,运 用了缩小夸张的手法; 它象征着个人的 小天地,反衬出墙外世界的辽阔和广 大,表现出诗人不囿于个人得失,热切 地为祖国民主、自由、解放事业奋斗的 坚定信仰和决心。
58.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 《蜀道难》)
评析 蜀道之“难”,难在高、险,且高 与险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峻,便成 就不了艰险,诗中“连峰去天不盈尺”的 夸张,形象地描写出了山峰的高峻,联 系后文的断崖绝壁、急湍飞瀑、转石轰 响,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 “蜀道之难难 于上青天”! 诗的意境也在这些形象的 描写中营造出来。
59. 国祚不长,八十多天袁皇帝。
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
(对联)
评析 这副对联讽刺汪精卫的政权。上 联借袁世凯寓汪精卫之流在日寇羽翼 下必落得与袁同样可耻下场之意; 下联 讽刺其势力不过是在江浙几个城市据 点和在一些热闹街巷勒索搜刮而已。 “两三条巷”一语,充满嘲笑、戏谑的味 道,把名存实亡的傀儡政权勾画得活灵 活现。
60.30米见方的一层狭窄的楼房里, 挤进那么多的人,不能不叹服主人的胸 怀宽阔了。只有几厘米板墙相隔的生 活,几乎是连跳蚤咳嗽的声音也听得见 的。(黄永玉 《米修士,你在哪里呀!》)
评析 “连跳蚤咳嗽的声音也听得见”, 意在告诉人们住处的狭窄,反衬主人的 所谓宽阔的 “胸怀”。妙的是 “跳蚤咳 嗽”一句,将拟人与夸张融为一体,新 颖、别致,大有 “安贫乐道”的幽默意 味。
61.在极度忧伤中,日子竟然飞快地 消逝,一晃眼间,最亲爱的妈,您已经 离开我们好几个月了,在这段不算短的 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也可以说每分每 秒,都是那样肝肠寸断地痛苦思念着 您,有时,在心里,不断地呼唤着您,宝 贝妈!您可听见呕心泣血似的呼唤?(赵 淑倬《永怀慈恩》)
评析 苦闷和忧伤中的日子极不好打 发,正如席慕蓉所说“走得最急的都是 最美的时光”。而作者竟说“在极度忧伤 中,日子竟然飞快地消逝,一晃眼间 ……”也许,是对挚爱的母亲的那种刻 骨铭心的思念,使她忘记了时间的流 走,因而才会感到这“不算短”的时间 竟只在“一晃眼间”。
62.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 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 头。人生放下休。
(无名氏 《长相思》)
评析 1260年,吴循州 (即吴潜)被贾 似道陷害,罢相至循州 (今广东惠阳 县);湖上人家,指南宋官僚贵戚。1275 年,贾循州 (即贾似道) 率师抗敌时临 阵求和而不得,不战而溃,因之被罢免 贬于循州,距吴潜被贬循州正好15年。 曲中的“十五年间一转头”即指此事。作 者通过这个慨叹表现了对人生的消极 和淡漠,所谓功名利禄,兴衰荣枯,瞬 间巨变,人没有必要对此太挂心,只有 自然界是万古不变的。由此透露出对国 土沦丧、朝廷腐败的淡淡哀伤。
63.袁天成把木锨让给她说: “给你! 我早就不想做了! 我这个老长工也当到 头了!”满喜劝他们说: “算了算了! 婶 婶回去吧! 闲话是闲了时候说的,现在 是做活!”袁天成说: “不行,满喜你也 请回去歇歇吧! 活儿我不做了! 三颗粮 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赵树理《三 里湾》)
评析 “三颗粮食”并非袁天成对于粮 食的轻蔑,而是抒发了他心中的怨气和 不满。缩小夸张加强了语势,收到了突 出人物个性的效果。
64.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 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
( 《诗经·卫风·河广》)
评析 宋人侨居卫国,思乡不得归,写 了这首诗抒发怀乡的感情。诗中的 “河”指的是黄河;“刀”是一种小船。作 者以“反问”和“夸张”相结合的形式, 极言黄河狭小,不足容纳一只小船,来 反衬河那岸与“卫”相对的宋国离得很 近,抒发了宋人无限怀念和热爱故国的 思想感情。
65.文字生涯,冷暖甜酸,休咎得失, 际遇万千。象牙塔,十字街,青云路,地 狱门,相隔一层纸。(柯灵 《墨磨人》)
评析 这段话笔墨很俭省,而内容却非 常丰富。粗粗几笔,写出了文字工作者 的复杂遭遇和复杂感受,看上去夸张的 笔墨,道出的是生活真谛,也点染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人生况 味。
66. 我只好一动不动,除上课外,便关 起门躲着,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窗隙 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鲁迅 《孤独者》)
评析 以上文字,用语讥诮,具有戏谑 和嘲讽的色彩。“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 窗隙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一 句,极富夸张意味,高压政策对文人思 想之禁锢、压制,于此可见一斑。
67.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 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 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 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 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 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朱自清《给亡妇》)
评析 “一眨眼”便三个年头,这日子 过得确实 “真快”! 孩子的心中有妈, “我”的心中有妻,谦,她没有死,她就 坐在眼前,一如既往,听“我”诉说这 “一眨眼”间发生的许多事。……用语质 朴自然,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虽夸张 而不着痕迹; 不着一情语,而伉俪深情 充溢字里行间。
68.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 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 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小米丛 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这时候忽 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 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 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 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 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 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 的题材。(茅盾《风景谈》)
评析 “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缩小夸张的语言动人而真切地勾勒出 一幅月亮低垂的夜景。夸张的修辞手法 浓缩了空间距离,也融合了客观与主观 感受上的差异。
69.毕业后,他分配到家乡教书,时值 荒年,妻儿在农村嗷嗷待哺,所得微薄 工资无法养家活口,只好退职回乡务 农,一瞬间过去了二十年。(丹晨《重上 君子堂》)
评析 就个人而言,二十年是一段漫长 的岁月,运用缩小夸张的手法将它说成 “一瞬间”,大有历史回顾中的“沧海桑 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