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学道与古诗词
昌隆县境的窦圌山也是李白学道之地。此处有三峰突兀云天, 甚是巍峨。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录异记》记为三石笋, “石笋如圌 (通团, 圆形) ”, “其顶有天尊古宫”, 乃“真人窦子明修道之所也”。宋人祝穆《方舆胜览》卷五十四“绵州”条则说:“李白《题窦圌山》诗:‘愿随子明去, 炼火烧金丹。’窦子明名圌, 隐此山, 故名。”须知天尊古宫乃壁立于绝峰之巅, 即《录异记》所称“跻攀绝险, 人所不到”。而李白却时时寻访上顶, 足见学道之意颇为坚定, 视畏途如平地。他眼中的窦圌山因有道有仙而美如画卷。他在开元三年 (公元715年) 作《题窦圌山》吟道:“樵夫与耕者, 出入画屏中。”真个是世外桃源, 是学道寻仙者的理想世界。这年他刚好15岁, 正入门读“奇书” (道书) , 汲收道家理论营养;又开始践行道学, 即他自述的:“十五游神仙, 游仙未曾歇。” (《感兴八首》其五)
绵州诸仙山之外, 李白还屡屡远足峨眉。峨眉为大渡河与青衣江所怀抱, 距绵州昌隆有千里之遥, 为蜀中最孤峭之高山, 最高峰海拔达3099米, 群峰叠嶂拥翠, 悬崖陡立险峻, 是道家眼里仙气聚汇、仙人云集之地。《华阳国志·蜀志》“南安县”条引《孔子地图》说, 峨眉山“有仙药。汉武帝遣使者聚之, 欲致其药, 不能得”。崖壁间多洞穴飞泉, 有九老洞空透数十里, 为道人高士隐身好藏所, 传为老子“授轩辕”之地, 宋以前一直为道教胜地, 为三十六洞天之一的“虚凌太妙之天”。
蜀地氤氲的仙气, 汉晋以来, 吸引着无数接受“天人合一”、向往“至德之世”的士子趋之若鹜。崇尚五斗米道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因官至右军将军, 人称王右军) 曾经“采药石不远千里, 遍游东中诸郡, 穿诸名山, 泛沧海, 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晋书·王羲之列传》) , 可谓见多识广了, 可是仍以未去蜀地、特别是未去峨眉山问道而抱憾终生。他在《与谢安书中》写道:“蜀中山水, 如峨眉山, 夏含霜雹, 碑版之所闻, 昆仑之伯仲也。”又在《杂帖》里说:“往在都见诸葛颙, 曾具问蜀中事……令人远想慨然。”
由于唐太宗特别推崇王羲之, 致使有唐一代王书风行天下。李白书法也宗王书。对王羲之的故事, 李白自是烂熟胸中。他有《王右军》诗赞道:
右军本清真, 潇潇出风尘。
山阴遇羽客, 要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 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 何曾别主人。
今日更新
-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2020-03-10]
-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索考
[2020-03-10]
-
火中青莲李太白——《李诗秘要》前言与李白生平述略
[2020-03-10]
-
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李白“两入长
[2020-03-10]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