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吟诵教学的贯彻实施

2018-04-02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一篇文章, 三分理解, 七分读”, 在诗歌教学中, 吟诵教学法的运用更是占着更大的比例。在泰戈尔看来, 诗歌如不靠吟唱流传, 而用整齐的字幕排印叫人默默吞咽, 是多么煞风景的憾事啊。而我国的古代诗词, 正是在吟诵中写出, 又在吟诵中得到流传。
 
   
 
      据杜甫《夜听许十一诵 (当即吟) 诗爱而有作》形容到:“诵诗浑游衍, 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 清心听鸣镝。精微穿溟滓, 飞动摧霹雳。”我们在引导学生诵读的时候要懂得以外在的节奏来生发诗人所传达的情感。
 
 
       1. 音步的顿宕。
 
                对于诗歌来说, 音律都是很有节奏性的。旧体诗词的音步较为整饬, 一般是两字一顿, 也有一字一顿的, 对于近体诗词来说, 音律的节奏是第一要义, 是先于意义节奏的。即吟诵时以音步为单位, 为了迁就音步, 不惜割断意群。五言诗句通常情况下为三顿, 而七言诗句则一般为四顿。
 
       2. 字音的轻重。
 
 
           诗歌除了音步的恰当停顿之外, 还应该注意字音的轻重缓急。这要根据诗意, 将逻辑重音、语法重音和节奏重音恰如其分的配合, 对句子当中的中心字、词, 加以强调, 从而形成高低、强弱的语调。例如,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此句中两个“难”字复沓使用, 表现前路的艰险和人生命运的无常, “歧”、“安”又对人生的命运多舛发出诘问, 表达诗人心中的愤懑和不满, 在诵读的时候, 应该引导学生适当地加以强调。
 
        3. 语调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分为曲直、缓急, 配合音步的顿宕, 字音的高低强弱, 表现力尤为丰富。例如,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如梦, 变幻莫测, 诗人通过梦境和现实的交替, 来传达自己如梦的人生, 快意人生的理想。那么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 梦里壮阔的场面描写应当引导学生加快语速, 把梦里波澜的气势读出来, 在梦醒时刻, 那种恍惚和清醒的游离, 语速又应该放慢、加重, 把那种如梦初醒大彻大悟的决绝和坚定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