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珍藏!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和赏析

2022-11-08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题】
此诗作于德宗建中四年(783)后任滁州刺史时。滁州:今属安徽省。西涧:在滁州城西。韦应物在滁州时常至西涧游息,诗中多咏及。但欧阳修《书韦应物西涧诗后》称州城之西不见涧水,可知北宋时此涧已淤塞。诗中描写西涧景色之美,尤其是后二句描绘雨后荒郊的幽静,清丽如画,后人多仿效其语意写出新诗。
 
 
【注释】
①怜:爱。②黄鹂:黄莺。深树:树丛深处。③横:飘浮。
 
 
【译文】 那些默默地生长在溪涧边的小草,最使人爱怜,上边,黄莺在树叶丛中洋洋得意地歌唱。傍晚春天的潮水带着雨点,涨成了急流,郊野的渡口杳无人影,小船独自横泊在岸旁。
 
 
【导读入境】
 
   本诗是德宗建中二年(781),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春天的傍晚,独自一人踯躅河边。葱郁的树林中时而有几声黄鹂啼叫,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可那涧边幽幽碧草却引起诗人的怜爱。晚潮加上急雨,河水猛涨,一浪一浪从眼前涌过。郊野渡口本来就少见行人,现在更无人问津了。连船夫也不知哪里去了,小船自然打了横儿,孤零零地独自浮在水上。
 
 
【赏 析】
   这首诗写春游西涧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无奈的心情。
 
   作者为官之时,想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好官,他也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和关怀。但他又处于极端矛盾之中,对政治腐败深表忧虑,并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他有意改革而无法力行,思欲归隐又欲罢不能。进退维谷,只得顺其自然。本诗就抒发了这种矛盾与无奈的心情。“独怜幽草”意味着他向往一种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追求,可又为自己像那只因波浪的推动而无奈“自横”的小舟一样无所作为而苦闷忧伤甚至有些迷惘。
 
 
【赏 析】
    在中国山水诗诗史上,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写景佳作。唐德 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一时期所写。通篇富 有“野美”情趣。
 
  作者游览至人迹罕至的滁州西涧,野外的风物打动了久在世俗夹缝 中求生存的诗人。涧边无声无息地生长的幽草,深林中自由自在的黄莺 的欢叫,都引起诗人的无限诗心。这是自然的色彩与动听的百籁交织成 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 凡俗之人也许不太在意野外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富有诗心的诗人就 能从中感悟生命的自由和欢快。一个“独”字有超脱尘俗之意。傍晚时分 下雨,山间小河的潮水涨得更急,本来就少有人迹的郊野渡口现在更是没 有人影。渡船悠闲自在地横泊河面,任意东西。这幅野外山水图,幽静清 雅,其中情趣为凡俗世界所未有。
 
      诗为心声,这首诗流露出的是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本真生活的向往。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对中唐腐败的政 治和官场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对山野情趣的欣赏也在情理之中。这种 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 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 出来的艺术形象。
 
 
【思考题】
1.诗人既然“独怜”岸边幽草,为何又点染涧上深树中鸣叫的黄鹂? 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阅读韦应物的另一首诗《闻雁》,体会它的意境,然后结合上一首谈谈你对韦诗风格的一点认识。
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