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3-06-02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①李儋:字元锡,是诗人的诗友,时任殿中侍御史,在京与韦别后,曾托人问 候。诗人深感藩镇割据,国衰民贫,心中忧虑,故寄赠此诗作答。②“世事”句:当时京 都长安为叛逆朱泚所占,德宗逃往奉先,诗人为国家和自己的前途深感忧虑。③黯黯: 同“黯然”,神色沮丧貌。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④问讯:省 视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庆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
 
 
【翻译】
 
  去年花里逢君别,去年花开与你相逢又分别,
 
今日花开已一年。今日逢春花开放又是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世事茫茫哟前途难以预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春光里心情黯黯独自难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一身多病想辞官归隐南亩,
 
邑有流亡愧俸钱。见滁州百姓流亡愧对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听说你托人来省视问候我,
 
西楼望月几回圆。登上西楼望月又有几回圆?
 
 
【赏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寄赠的对象李儋,字元锡,曾任殿中 侍御史,与韦应物是诗交好友,两人唱和之作颇多。唐德宗 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告别李儋,离开京城长安前往滁州 赴任。贞元五年(789)韦应物调任苏州刺史,在任上写下了 这首寄友之作。
 
    首联二句对景怀友:去年花开正艳时,我与你重逢又别 离,到现在又是花开时节,不觉已经一年过去了。言外之意, 花落犹有花开时,而你我却未能再相见。诗以“花”起笔,即 景抒情,去年花里与友相逢,自是人生快事,今年见花而不 见友,倍觉感怀思念。花谢花开,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思 友之情的增长,更有昨是今非、物换星移的意味。
 
      于是,颔联二句,诗人从花落花开有定时的自然规律联 想到人间之事却茫然难以预料,只好带着满腹愁怀独自快 快成眠。“茫茫”二字,包含着对自己无所作为、体弱多病忧 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叹,也包含着他对边境不宁、国力 日衰的凋蔽局面焦虑不安而又无能为力的哀愁。在这种情 况下,他即便想睡,又怎能睡得着呢?于是引出五、六两句。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诗人“春愁 黯黯”的原由,也是他矛盾苦闷心情的真实流露。到任以后, 韦应物常为疾病困扰,自感力不从心。更为职守未尽而痛苦 内疚。特别是想到苏州府境内那些出外逃荒谋食的百姓,更 感到辜负了朝廷的俸禄,愧对地方父老。由此不免卧于病榻 而生辞去官职、归田隐居之念。“邑有”一句,极为恳切坦诚 地表现出韦应物正直、高尚的人品以及多病之身仍对百姓 疾苦拳拳在念的襟怀。因此,一语既出,赞叹声便纷至沓 来。范仲淹誉之为“仁者之言”;朱熹称赞这两句好,认为“唐 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 黄彻《碧溪诗话》中,更以此告诫“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 语。”这些赞誉,是对韦应物思想胸怀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颈 联二句在诗中地位的首肯。以全诗来看,颈联堪称精髓所 在,起着统领全诗的作用。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直到最后一联, 寄诗李儋的原因这才点了出来:听说你想来探望我,我登上 西楼远眺,盼望你前来,月亮都圆过几回了。西楼,即观风 楼,旧址在苏州境内长州子城西,唐时称为西楼。诗人任职 他乡,身心交瘁,一腔苦闷正无处排遣,忽闻友人要来探访, 欣慰、急切之情是不言而喻的。诗中不直言思友之苦,而以 月圆几度婉转抒之,其情其意,含蕴而且浓郁深长。天天等、 月月盼的焦灼之感,久等不见友人来的失望之感,全都融在 欲诉难言、欲哭无泪的“望月”之中了。
 
    以后,这首诗寄出了吗?李儋收到了吗?两人相见了吗?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知道的却是,德宗贞元七年(791), 也就是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两年时,他便去官为民,诗中所言 成了现实。不过,他终未能回归长安故里,而是闲居于苏州 永定寺内。大约仅仅一年后,这位杰出的诗人就与世长辞 了。关于他最后时刻的情形,至今尚不清楚,但从《寄李儋元 锡》里,人们是不难体味到他的一腔悲怨与孤寂的。
 
    对这首诗,历来推崇有加,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襟 怀坦荡、思想高尚,诗人正直的品格在诗中得到真切的表 露,令封建时代许多正直的为官者钦赏不已; 其次是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的抒发深挚自然;再次是结构安排颇 具匠心,以叙别开头,从花又重开引出对友人的思念,从花 开有时引出 “世事茫茫” 的喟叹,继而引出病愧思归的感 怀,最后点出寄意。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首尾呼应,浑 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