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力斗智
野二,不知始何名。以颀而黝,不操土音,故群呼之为野二。余外祖家全盛时,居青浦之永丰庄,门首置质库,以野二多力,俾司警夜。二量可兼人,酒食不能供其餍饫,即三餐均以升米为率,亦云只可点心,不堪果腹也。一日,忽有少林寺僧来募,指名蔡氏索三百金。挟一蒲团坐石桥上,来往俱不得过。与之数金数十金,不顾。云有能拉吾过桥者,即飘然;否则且借宝典终冬矣。有强悍少年来试之,僧一举手,即已倒掷溪中。众莫敢近,乃唆二曰:“若数称勇士,能挈此僧过桥去,除主翁犒赐外,我辈公备饭一斗,酒一坛,猪首一枚,以供大啖可乎?”二应曰:“是何难!”即至桥上,不尽一级,问僧曰:“若非少林来者乎?”僧漫应之。俯仰间已取僧,挟其首于腋,疾趋数十步,如土委地,曰:“请请!可以行矣。”僧起立,熟视良久,曰:“拉我者汝耶?我行矣,尚当与子一角技耳。”乃取肩行李一檀木扁挑,置秃顶,以两手扳其末,张满如弓,飞空中数丈。乘其落势,以手接取, 出不意横击二股。二因憨猛,不肯避,亦不解御,受击,蹶然,幸立人丛, 不得倒。 大怒曰:“妖僧无赖,暗袭乃公。汝惯掷人,乃公亦一掷偿汝!”乃捽僧背掷隔溪中。僧惫且惭,弃其衣钵,登彼岸而遁。二乃从容饮啖, 自言平生第一饱也,僧竟不复来,外祖因述明季有乔公子者,以豪勇闻。有友康飞腿,以用足称无敌。一日,有僧造焉,请与角力。乔揣僧技实胜己,因假近游,约以数日归后试较。居少日,僧复大言:“不拘何人能挥我一拳,蹴我一足,我即推牛刀,若缩朒者非夫也。”因与康谋,乘僧闲坐,于隔墙飞腿击之,僧壁同倾,越数十步外,僧起笑曰:“郎君何须壁后置人?今已矣,会有相见日,未知鹿死谁手耳。”后年余,乔与康同游天台,于石梁旁遇僧曰:“此间无人,正可一决雌雄也。 当互殴三拳,以判胜负。”乔方踟躇间,康目之,伪云:“君素习易筋经,今何怯也?请师先之。”袒衣立石壁下。僧鼓勇击之。时康立其旁,飞蹴乔肩,乔倏然横倒;而僧之臂已击于石壁上,成三折肱矣。此不惟斗力,亦斗智也。野二遇此僧,必洞胸矣。
小说,尤其文言短篇小说,大都以贯一的人物、情节为其要素。以此衡量《斗力斗智》,不难发现,这是一篇一反常规的小说。究其原因,原来该文是两个相对独立,只在题材上相一致的小故事拼合而成。各自独立而能熔于一炉,不能不说作者具有独到的布局能力。
题目往往是全文之纲。该文也不例外。它巧妙地把“斗力”“斗智”两则小故事提携起来,使关系不大的故事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种章法体现在斗力中蕴含斗智,而斗智又包含有斗力,二者水乳交融,自然天成。例如野二、少林僧之斗,小说主要描写二人斗力,结果野二以力大无穷而取胜。但野二、少林僧却都非蛮勇之徒。野二是勇中有细。他“俯仰间”“挟其首于腋”。动作干净利索,要害抓得准确,这绝非匹夫之勇所能为。少林僧更是诡计多端,他心知不能力取,便欲智胜。于是他把檀木扁挑崩“飞空中数丈。乘其落势,以手接取,出不意横击二股。”勇力非凡的野二在猝然猛击下“蹶然”,要不是众人挡住,他肯定会被击倒在地。康僧二人主要斗智,但斗力贯串始终。僧之狂言:“不拘何人能挥我一拳,蹴我一足,我即推牛刀。”他所以如此狂妄,凭借的便是其力。康飞腿隔墙飞腿击僧,“僧壁同倾,越十数步外。”其腿力之大何等骇人。而僧力亦相当了得。他鼓勇击乔,乔被康蹴倒,臂击”石壁上,成三折肱矣。”作者自己也认为:“此不惟斗力,亦斗智也。”一语破的,全文顿释。读者此时方茅塞顿开,原来小说并不是“斗力”“斗智”的机械拼合。
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反映主题,纵是方寸之篇也不能例外。这篇小说区区八百余字,居然出现了八九个人物。如无高深的艺术造诣,绝不可能使其各具风采。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些人物或一笔涂抹,或寥寥几笔勾勒,或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精雕细刻,不论多寡,却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最为突出的自然是野二和康飞腿。
野二最大的特点是多力。围绕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五种手段。一是肖像和绰号的描写他“颀而黝,不操土音,故群呼之为野二。”虽极省俭,但一位身材高大,肤色黝黑,透着原始野气的武林壮汉形象兀立面前。它暗含着此人勇力非凡。二是叙其职业。“俾司警夜。”衬托其力其胆过人。三是饭量的描述。他“量可兼人”,每餐升米“只可点心,不可果腹”。故而在“饭一斗,酒一坛,猪首一枚”的诱惑下决心与僧一决雌雄。胜后“从容饮啖, 自言平生第一饱”,惊人之量必有惊人之力,这种侧写手法前有源后有流。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樊哙立饮斗酒,生吞彘肩的动人描写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武松在景阳岗连饮十八碗酒的精彩描绘就是突出明证。四是写对手技力超群。正衬出野二勇力更高一筹。“强悍少年”试拉僧过桥,“僧一举手,即已倒掷溪中”。初败后,他轻而易举把檀木扁挑“置秃顶,以两手扳其末,张满如弓,飞空中数丈”。其神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如此强大的对手在野二手中不过如村童一般,被轻而易举抛掷溪中。五是正面实写野二轻取少林僧。作者以“俯仰”、“挟”、“捽”、“掷”等动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野二的麻利的动作和神力。以“是何难”,“请请!可以行矣”写野二的胸有成竹和轻松风趣,善良。以大怒句写出野二光明磊落和刚烈。正面描写,声情并茂,形神毕肖,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六是以篇末“野二遇此僧,必洞胸矣”的呼应手法,虚写野二神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完整性。
康飞腿是一个比野二更具神采的人物,他的突出特点是机智。这一位武林豪杰不因腿力无敌而蛮干。面对狂傲的武僧,他“隔墙飞腿击之”,不费吹灰之力破僧之狂言。在僧“一决雌雄”的挑战下,急中生智,以四两破千斤,使僧惨败。俗云:勇将不如智将。康僧之斗,以力论,“未知鹿死谁手”;以智论,鹿死康手必无疑。康智的生动体现,得之于一位次要但不可或缺的人物——乔公子。乔公子徒有其名,但也富有心计。他“揣僧技实胜已”,借故溜之乎也。在僧的逼人气势下,借康之神腿胜僧。狭路相逢之际,先是“踟躇”,继而心领神会康之计谋,巧妙配合康演出一出智斗戏,为彻底战胜狂僧立有汗马功劳。自然,作者安排乔公子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康飞腿的智。由于这一人物成功的塑造,大大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有趣。
本文语言精练,用句省俭,一语有百言之意,二僧、康僧之斗,情节跌宕,人物众多,放笔荡开,洋洒万言不算冗长,但作者以七八百字写得绘声绘色,不能不令读者叹为观止。
小说,尤其文言短篇小说,大都以贯一的人物、情节为其要素。以此衡量《斗力斗智》,不难发现,这是一篇一反常规的小说。究其原因,原来该文是两个相对独立,只在题材上相一致的小故事拼合而成。各自独立而能熔于一炉,不能不说作者具有独到的布局能力。
题目往往是全文之纲。该文也不例外。它巧妙地把“斗力”“斗智”两则小故事提携起来,使关系不大的故事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种章法体现在斗力中蕴含斗智,而斗智又包含有斗力,二者水乳交融,自然天成。例如野二、少林僧之斗,小说主要描写二人斗力,结果野二以力大无穷而取胜。但野二、少林僧却都非蛮勇之徒。野二是勇中有细。他“俯仰间”“挟其首于腋”。动作干净利索,要害抓得准确,这绝非匹夫之勇所能为。少林僧更是诡计多端,他心知不能力取,便欲智胜。于是他把檀木扁挑崩“飞空中数丈。乘其落势,以手接取,出不意横击二股。”勇力非凡的野二在猝然猛击下“蹶然”,要不是众人挡住,他肯定会被击倒在地。康僧二人主要斗智,但斗力贯串始终。僧之狂言:“不拘何人能挥我一拳,蹴我一足,我即推牛刀。”他所以如此狂妄,凭借的便是其力。康飞腿隔墙飞腿击僧,“僧壁同倾,越十数步外。”其腿力之大何等骇人。而僧力亦相当了得。他鼓勇击乔,乔被康蹴倒,臂击”石壁上,成三折肱矣。”作者自己也认为:“此不惟斗力,亦斗智也。”一语破的,全文顿释。读者此时方茅塞顿开,原来小说并不是“斗力”“斗智”的机械拼合。
小说主要是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反映主题,纵是方寸之篇也不能例外。这篇小说区区八百余字,居然出现了八九个人物。如无高深的艺术造诣,绝不可能使其各具风采。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些人物或一笔涂抹,或寥寥几笔勾勒,或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精雕细刻,不论多寡,却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最为突出的自然是野二和康飞腿。
野二最大的特点是多力。围绕这一特点,作者采用了五种手段。一是肖像和绰号的描写他“颀而黝,不操土音,故群呼之为野二。”虽极省俭,但一位身材高大,肤色黝黑,透着原始野气的武林壮汉形象兀立面前。它暗含着此人勇力非凡。二是叙其职业。“俾司警夜。”衬托其力其胆过人。三是饭量的描述。他“量可兼人”,每餐升米“只可点心,不可果腹”。故而在“饭一斗,酒一坛,猪首一枚”的诱惑下决心与僧一决雌雄。胜后“从容饮啖, 自言平生第一饱”,惊人之量必有惊人之力,这种侧写手法前有源后有流。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樊哙立饮斗酒,生吞彘肩的动人描写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武松在景阳岗连饮十八碗酒的精彩描绘就是突出明证。四是写对手技力超群。正衬出野二勇力更高一筹。“强悍少年”试拉僧过桥,“僧一举手,即已倒掷溪中”。初败后,他轻而易举把檀木扁挑“置秃顶,以两手扳其末,张满如弓,飞空中数丈”。其神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如此强大的对手在野二手中不过如村童一般,被轻而易举抛掷溪中。五是正面实写野二轻取少林僧。作者以“俯仰”、“挟”、“捽”、“掷”等动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野二的麻利的动作和神力。以“是何难”,“请请!可以行矣”写野二的胸有成竹和轻松风趣,善良。以大怒句写出野二光明磊落和刚烈。正面描写,声情并茂,形神毕肖,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六是以篇末“野二遇此僧,必洞胸矣”的呼应手法,虚写野二神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完整性。
康飞腿是一个比野二更具神采的人物,他的突出特点是机智。这一位武林豪杰不因腿力无敌而蛮干。面对狂傲的武僧,他“隔墙飞腿击之”,不费吹灰之力破僧之狂言。在僧“一决雌雄”的挑战下,急中生智,以四两破千斤,使僧惨败。俗云:勇将不如智将。康僧之斗,以力论,“未知鹿死谁手”;以智论,鹿死康手必无疑。康智的生动体现,得之于一位次要但不可或缺的人物——乔公子。乔公子徒有其名,但也富有心计。他“揣僧技实胜已”,借故溜之乎也。在僧的逼人气势下,借康之神腿胜僧。狭路相逢之际,先是“踟躇”,继而心领神会康之计谋,巧妙配合康演出一出智斗戏,为彻底战胜狂僧立有汗马功劳。自然,作者安排乔公子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康飞腿的智。由于这一人物成功的塑造,大大增强了情节的曲折有趣。
本文语言精练,用句省俭,一语有百言之意,二僧、康僧之斗,情节跌宕,人物众多,放笔荡开,洋洒万言不算冗长,但作者以七八百字写得绘声绘色,不能不令读者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