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

2023-04-09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虫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晖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

        这个神话的开篇是一幅远古洪荒图。那时,天极毁坏,大地开裂,烈火蔓延,洪水不息,凶猛的的野兽也乘此为害,宇宙失去了平衡,人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段描写,虽然着字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选用了典型场景的描写,大至天地,危若水火,猛若兽禽,通过这几个层次的描述,展示了斯时人类所处环境的险厄。行文之中,有着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神话夸张和文学描写,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真实图景,特别是其中的洪水描写,就是远古时期关于洪水泛滥的记录。据推论,在上古时候,发生过一次世界性的大洪水,波涛汹涌,天崩地裂,它给人类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因之成了神话的素材。在此则神话中,不仅有洪水,还有大火、猛兽,更有天崩和地裂,其恐怖之景又进一步。这或许是综合了共工触山的传说,或许是洪水神话的推衍。
        就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头,女娲补天的壮举出现了。她炼就五色石来补苍天,斩断大鳌的四足重立四极,杀掉黑龙以拯救四海黎民,积聚芦灰来止息洪水。这一切干得那么果敢、勇毅,连用四个排比句,四个“以”字,紧张而有力。女娲是人类力量、智慧和意志的代表,人类不会屈服于厄运,他们要为制服它而奋斗,不管这种奋斗有多么艰难。女娲炼石补天,断鳌足为天极,这是多么辛勤而艰险的劳动,是多么坚韧而勇毅的精神,想像何其大胆,写来如此传神,令人感到力的澎湃。这种不畏艰险,勇于向困境挑战的精神正是人类生命力的所在,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繁盛的基础。
        女娲重整山河,苍天得补,四极得正,万物复原,一切如初。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拥览苍穹,背负九州,居于自然怡乐的家园。
        上面的女娲是一个精进勇猛的形象,以此段为过渡,下面的女娲变成了一个功成不居的主宰者,这显然有违神话原义。女娲“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俨然是一幅仙家神态。“浮游逍遥,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祖之下”,更具有道家的色彩。“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这是汉人按黄老思想重新塑造的女娲。不过,幸亏《淮南子》未将前面的女娲形象湮没和篡改,我们才得以看到古神话的原貌。
        女娲是中国古代人民塑造的一个英雄形象,作为一种坚毅不拨、奋进不息的精神力量,它一直鼓舞着后人不断向厄运挑战,创造新的天地。历史就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延续,每一场艰苦的鏖战,都是中华民族勇毅超拔、英勇无畏精神的一次闪光。无数的仁人志士,更是以振天下、济苍生为志,在困厄时期,挺身而出,奔走呼号,为万民的安乐而舍生忘死。如果追溯这种民族精神的发源,不难发现,早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已深深地埋下了这种精神的种子。所以,可以说,以女娲补天为代表的神话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的源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