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盗”
有穿窬之盗,有豪侠之盗,有斩关辟门、贪婪无厌、冒死不顾之盗;从未有从容坐论,杯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盖盗者,迫于饥寒,或为仇恶报怨,不得已而为之。盗而名士,盗亦奇矣。
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收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 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 曰:“萧先生睡耶?”就榻促之起,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曰:“先生有如君,男女之际,不可使窥外事,请键其室。”迎先生至外厅,设坐,面南向,爇烛其下。 曰:“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最佳者,无如某篇;某篇之中,有某转某句,非巧思不能道。尝于某显曹处,私伺先生宴,连饮十五犀觥,诸公不及也。江南藩司碑记,惟先生文为绝笔。”左右有恐哧先生者,其盗魁力止之,曰:“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索酒肴相啖食,先生为之陈庖厨。饮酣, 曰:“某等闻先生名久矣。不惜千金路费至此,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先生曰:“昨有四百金稻谷价,惜来迟耳。今早已送之城中,此所留者,仅羹酒之需,不过二十七金、人参八两、玉带一围而已,愿持赠诸豪士。”左右疑有埋藏者,盗魁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启其箧,如数。
夜将半,先生倦,且恐。盗魁曰:“先生倦乎?吾为先生起舞。”解长服, 甲铠绣鲜,金光灿耀夺人目。拔双剑起舞于厅中。往来近先生鼻端,迹其状,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 良久乃止。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 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卒不敢犯如此。先生房委曲,四顾夜黑,持灯周书幌曰:“此窗棂宜向某处上下,此楼宜对某方,所惜鸠工时少经营耳。”登楼,窥先生藏书。见《名臣奏议》、《忠臣谱》二集,曰:“吾愿得此。”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字画多时贤为者, 曰:“乌用此玷污书斋!”择其不佳者,毁裂之。有美人一幅,乃名笔。曰:“此不可多觏者。”罗君某,写有小楷扇一柄,藏笔床侧, 曰:“吾与此公有旧好,宜珍之。”亦携之去。将出门,邀先生送。先生强留曰:“若辈皆少年豪侠,待至明日, 归取四百金相遗何如?”盗魁曰:“世从无其事,余何能待?”请姓名,不答。曰:“后会有期。惜先生老,若少壮, 当与之同往。”先生出走里许,见木舟二,泊溪口,尽登,摇橹而去。语作吴下音。
嗟呼!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吾恐盗虚声者,灭礼义,弃诗书,反不若是之深于文也,谓之曰“名士之盗”。
清代杨衡选的这篇《记“盗”》,是一部独出心裁,别开生而的优秀短篇小说。
对于这篇作品的评论,以往多把着眼点放在对“逼上梁山”或“埋没人才”之类政治意义的分析上,其言虽不谬,但笔者窃以为该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以不同凡响之笔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强盗形象。
为了突出本篇主人公的特殊之处,作者在下笔破题时就率先提出了:为盗各有不同,并予以罗列,以佐其说:鸡鸣狗盗者是也,解危扶困者是也,滥杀无辜者是也,无所不为者亦是也。随后笔锋一转,带出本篇独到眼光即“从未有从容坐论,杯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此言一出,读者的胃口自然被吊了起来,必欲一睹名士之盗的风神气质与奇行异举。由此,作者极轻松地就把读者引进了津津有味的故事情节之中。这头一小段中的破题之妙与转承之巧,足见作者功力。
名士之盗与一般的强盗到底有何不同呢?作者一一写来,令人叹服:
其一,撬开门窗,夜入民宅之后,并未翻箱倒柜任意搜检,而是“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此斯文之盗也。
其二,见人妻妾,未生邪念,绝无抢男霸女之心,反而“请键其室”以避男女之大防。此正派之盗也。
其三,请被盗者坐北朝南于上,燃烛与之论文,况非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而是“可一一为先生诵之”,进而又逐章逐句品评推敲。此饱学之盗也。
其四,不欺不诈,不打不杀,说给多少钱就拿多少钱,非但不怒,反斥其部下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手握屠刀而开明大度若此者,真千古未闻也。此信义之盗也。
其五, 自尊亦尊人,解衣为先生舞剑,肆于形而止乎礼,舞者声势夺人,观者稳如泰山,于是乎惺惺惜惺惺,名士敬名士,“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一夜之间,莫逆之交几成,终生之谊发端,此尚礼之盗也。
其六,身为盗贼,抢掠财物为已任。然不专心于此,反尊崇忠谏之文,珍惜字画之属,怪哉!此忠义博学之盗也。
综上所述,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这名士之盗中的“名士”二字大做文章。使提纲挈领、不枝不蔓成为这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从入室到登堂,从论文到舞剑,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步步推衍,当“左右有恐吓先生者”时,名士之盗嘱以“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显露出他对于骚人雅士的格外垂青。而这一点在下文中的“不须疑”、“吾为先生起舞”、“益重先生”、“当与之同往”等处都得到了合乎情理的深化和渲染,成为贯穿全篇的一条主钱。
古人云:盗亦有道。初觉费解,阅毕此文,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盗之为盗,或“迫于饥寒,或为仇恶报怨,不得已而为之”也。而斯文忠义之人,岂无积愤于胸、怒不可遏之时?只不过一旦为盗,其道亦转而载于盗术之上罢了。东西当然是要抢的,不然何以为盗?但好读书,讲信义的人品却依然故我。所以,明火执杖不假,礼义廉耻亦真。孔圣人有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把两种人的界限划得很清、很严。然而,人是复杂的,其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复杂的。昔日是君子,今天作盗贼,尽管拿枪动棒,须发皆张,但是那诗词文章为尚,仁义礼智为尊的道德观念却不是一天半日就可以改变得了的。
过去,我们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尤其是电影里见到过无数的强盗,剽悍的,凶残的,走狗式的,佐罗式的等等。然而,确实还没有接触到一个知书达礼的“名士型”人物。由于本篇作者的匠心独运,在古往今来的“强盗画廊”系列之中,别具一格地塑造出了这个中国古代的“名士之盗”,读来颇有新意。
南城萧明彝先生,家世为显官,厚其赀,庾于田。时当收获,挈其爱妾,刈于乡之别墅。有少年三人, 自屋而下,启其户,连进十数辈。 曰:“萧先生睡耶?”就榻促之起,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曰:“先生有如君,男女之际,不可使窥外事,请键其室。”迎先生至外厅,设坐,面南向,爇烛其下。 曰:“某读先生今古文,可一一为先生诵之。最佳者,无如某篇;某篇之中,有某转某句,非巧思不能道。尝于某显曹处,私伺先生宴,连饮十五犀觥,诸公不及也。江南藩司碑记,惟先生文为绝笔。”左右有恐哧先生者,其盗魁力止之,曰:“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索酒肴相啖食,先生为之陈庖厨。饮酣, 曰:“某等闻先生名久矣。不惜千金路费至此,可出其囊橐,以偿吾愿。”先生曰:“昨有四百金稻谷价,惜来迟耳。今早已送之城中,此所留者,仅羹酒之需,不过二十七金、人参八两、玉带一围而已,愿持赠诸豪士。”左右疑有埋藏者,盗魁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启其箧,如数。
夜将半,先生倦,且恐。盗魁曰:“先生倦乎?吾为先生起舞。”解长服, 甲铠绣鲜,金光灿耀夺人目。拔双剑起舞于厅中。往来近先生鼻端,迹其状,如项庄鸿门意在沛公时也。 良久乃止。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 自启户论文,始终敬礼先生,卒不敢犯如此。先生房委曲,四顾夜黑,持灯周书幌曰:“此窗棂宜向某处上下,此楼宜对某方,所惜鸠工时少经营耳。”登楼,窥先生藏书。见《名臣奏议》、《忠臣谱》二集,曰:“吾愿得此。”笔筒中旧置网巾二副,纳之袖中。字画多时贤为者, 曰:“乌用此玷污书斋!”择其不佳者,毁裂之。有美人一幅,乃名笔。曰:“此不可多觏者。”罗君某,写有小楷扇一柄,藏笔床侧, 曰:“吾与此公有旧好,宜珍之。”亦携之去。将出门,邀先生送。先生强留曰:“若辈皆少年豪侠,待至明日, 归取四百金相遗何如?”盗魁曰:“世从无其事,余何能待?”请姓名,不答。曰:“后会有期。惜先生老,若少壮, 当与之同往。”先生出走里许,见木舟二,泊溪口,尽登,摇橹而去。语作吴下音。
嗟呼!盗而如是,可以常盗目之哉!吾恐盗虚声者,灭礼义,弃诗书,反不若是之深于文也,谓之曰“名士之盗”。
清代杨衡选的这篇《记“盗”》,是一部独出心裁,别开生而的优秀短篇小说。
对于这篇作品的评论,以往多把着眼点放在对“逼上梁山”或“埋没人才”之类政治意义的分析上,其言虽不谬,但笔者窃以为该作品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以不同凡响之笔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强盗形象。
为了突出本篇主人公的特殊之处,作者在下笔破题时就率先提出了:为盗各有不同,并予以罗列,以佐其说:鸡鸣狗盗者是也,解危扶困者是也,滥杀无辜者是也,无所不为者亦是也。随后笔锋一转,带出本篇独到眼光即“从未有从容坐论,杯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此言一出,读者的胃口自然被吊了起来,必欲一睹名士之盗的风神气质与奇行异举。由此,作者极轻松地就把读者引进了津津有味的故事情节之中。这头一小段中的破题之妙与转承之巧,足见作者功力。
名士之盗与一般的强盗到底有何不同呢?作者一一写来,令人叹服:
其一,撬开门窗,夜入民宅之后,并未翻箱倒柜任意搜检,而是“为先生着衣裳,进冠履,若执僮仆役,甚谨。”此斯文之盗也。
其二,见人妻妾,未生邪念,绝无抢男霸女之心,反而“请键其室”以避男女之大防。此正派之盗也。
其三,请被盗者坐北朝南于上,燃烛与之论文,况非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而是“可一一为先生诵之”,进而又逐章逐句品评推敲。此饱学之盗也。
其四,不欺不诈,不打不杀,说给多少钱就拿多少钱,非但不怒,反斥其部下曰“此先生真实语也,不须疑。”手握屠刀而开明大度若此者,真千古未闻也。此信义之盗也。
其五, 自尊亦尊人,解衣为先生舞剑,肆于形而止乎礼,舞者声势夺人,观者稳如泰山,于是乎惺惺惜惺惺,名士敬名士,“先生待益恭,盗益重先生。”一夜之间,莫逆之交几成,终生之谊发端,此尚礼之盗也。
其六,身为盗贼,抢掠财物为已任。然不专心于此,反尊崇忠谏之文,珍惜字画之属,怪哉!此忠义博学之盗也。
综上所述,作者紧紧地抓住了这名士之盗中的“名士”二字大做文章。使提纲挈领、不枝不蔓成为这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从入室到登堂,从论文到舞剑,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步步推衍,当“左右有恐吓先生者”时,名士之盗嘱以“此萧先生,不可以常态惊也”,显露出他对于骚人雅士的格外垂青。而这一点在下文中的“不须疑”、“吾为先生起舞”、“益重先生”、“当与之同往”等处都得到了合乎情理的深化和渲染,成为贯穿全篇的一条主钱。
古人云:盗亦有道。初觉费解,阅毕此文,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盗之为盗,或“迫于饥寒,或为仇恶报怨,不得已而为之”也。而斯文忠义之人,岂无积愤于胸、怒不可遏之时?只不过一旦为盗,其道亦转而载于盗术之上罢了。东西当然是要抢的,不然何以为盗?但好读书,讲信义的人品却依然故我。所以,明火执杖不假,礼义廉耻亦真。孔圣人有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把两种人的界限划得很清、很严。然而,人是复杂的,其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之道更是复杂的。昔日是君子,今天作盗贼,尽管拿枪动棒,须发皆张,但是那诗词文章为尚,仁义礼智为尊的道德观念却不是一天半日就可以改变得了的。
过去,我们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尤其是电影里见到过无数的强盗,剽悍的,凶残的,走狗式的,佐罗式的等等。然而,确实还没有接触到一个知书达礼的“名士型”人物。由于本篇作者的匠心独运,在古往今来的“强盗画廊”系列之中,别具一格地塑造出了这个中国古代的“名士之盗”,读来颇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