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丑形诗诮狂且 受请托疏参才女(第三回节选)
刘公辞去,得了这把诗扇,到各处去卖弄不题。却说山显仁退入后厅,与罗夫人、小姐将御赐礼物检点,商量道:“金银表礼还是赏赐,御书‘才女’四字与玉尺、金如意,此三物真是特恩,却放在何处?”罗夫人道:“既赐女儿,就付女儿收入卧房藏了。”山显仁道:“朝廷御物,收藏卧房,岂不亵渎?明日圣上知道不便。”罗夫人道:“若如此说,却是没处安放。”山显仁道:“我欲将大厅东旁几间小屋拆去,盖一座楼子,将三物悬供上面,就取名叫做‘玉尺楼’,也见我们感激圣恩之意,就可与女儿为读书作文之所。夫人你道何如?”罗夫人道:“老爷所论甚妙。”
商量停当,到了次日,山显仁就分付听事官,命匠盖造。真是宰相人家,举事甚易,不上一月,早已盖造停当。即将御书的四个大字镶成扁额,悬在上面。又自书“玉尺楼”一扁,挂在前楹。又打造一个朱红龙架,将玉尺、金如意供在高头。周围都是书厨书架、牙签锦轴,琳琳琅琅;四壁挂的都是名人古画墨迹。山黛每日梳妆问安毕,便坐在楼上,拈弄笔墨,以为娱乐。
此时山黛的才名满于长安,阁部大臣与公侯国戚、富贵好事之家,无不备了重礼,来求诗求字。山显仁见女儿才十岁,无甚嫌疑,又是经皇帝钦赐过的,不怕是非,来求者便一概不辞。此时天下太平,宰相的政务到也有限。府门前来求诗文的,真是络绎不绝。
一日,有个江西故相的公子,姓晏名文物。以恩荫官来京就选,考了一个知府行头,在京守候。闻得钦赐才女之名,十分欣慕,便备了一分厚礼,卖了一幅绫子、一把金扇,亲自骑马来求。原来山小姐凡有来求诗扇的,都是一个老家人袁老官接待收管。这日晏文物的礼物、绫扇,老家人就问了姓名,登帐收下,约定随众来取。
晏文物去后,老家人即将礼物交到玉尺楼来。不期小姐因老夫人有恙,入内看视,不在楼上,老家人就将礼物、绫绢交与侍女,叫他禀知小姐。不期侍女放在一个厨里,及小姐出来,因有他事忙乱,竟忘记了禀知小姐。及临期,各家来取诗文,人人都有,独没有晏公子的诗扇。晏公子便发急道:“为何独少我的?”老家人着忙,只得又到玉尺楼来查问;一时查不着,只得又出来回覆晏公子道:“晏爷的绫扇,前因事忙,不知放在那里,一时没处查。晏爷且请回,明日查出来再取罢。”晏公子听了。大怒道:“你莫倚着相府人家欺侮我,我家也曾做过宰相来。怎么众人都有,独我的查不出?你可去说:若肯写时就写了,若不肯写时,可将原物还了我!”老家人见晏公子发话,恐怕老爷知道见怪,因说道:“晏爷不消发怒,等我进去再查。”
老家人才回身,晏公子早跟了入来,跟到玉尺楼下,只见楼门旁贴着一张告示,说道:“此楼上供御书,系才女书室,闲人不得在此窥觑。如违,奏闻定罪!”晏公子跟了入来,还思量发作几句,看见告示,心下一馁,便不敢做声,捏着足悄悄而听。只听见老家人在楼上禀道:“江西晏爷的绫扇,曾查出么?”楼上侍女应道:“查出了。”老家人又禀道:“既查出了,可求小姐就写一写。晏爷亲自在楼下立等。”过了一晌,又听见楼上分付老家人道:“可请晏爷少待,小姐就写。”晏公子亲耳听见,满心欢喜,便不敢言,只在楼前阶下踱来踱去等候。
却说小姐在楼上查出绫子与金扇,只见上面一张包纸,写着:“江西晏阁老长子晏尧明,讳文物,新考选知府,政事文章,颇为世重,求大笔赞扬。”小姐看了,微笑道:“甚么人, 自称政事文章!”又听见说“楼下立等”,便悄悄走到楼窗边,往下一窥,只见那个人头戴方巾,身穿阔服,在楼下斜着眼,拐来拐去;再细细看时,却是个眇一目、跛一足之人!心下暗笑道:“这等人,也要妄为!”便回身将绫子与金扇写了,叫侍女交与老家人,传还晏公子。晏公子打开一看,其中诗意虽看不出,却见写得飞舞有趣,十分欢喜,便再三致谢而去。正是:
晏公子得了绫子与诗扇,欣欣然回到寓处,展开细看,因是草书,看不明白。却喜得有两个门客认得草字,一一念与他听。只见扇子上写:
晏公子听门客读完了,满心欢喜道:“扇子上写的‘三台’、‘东阁’是赞我宰相人家出身,‘五马’、‘黄堂’是赞我新考知府;绫子上写的‘断鳌’、‘拨云’等语,皆赞我才干功业之意。我心中所喜,皆为他道出,真正是个才女!”门客见晏公子欢喜,也就交口称赞。晏公子见门客称扬,愈加欢喜,遂叫人将绫子裱成一幅画儿,珍重收藏,逢人夸奖。
过了月余,命下,选了松江知府。亲友来贺,晏文物治酒款待。饮到半酣,晏文物忍耐不定,因取出二物来与众客观看。众客看了,有赞诗好的,有赞文好的,有赞字好的,有赞做得晏文物好的,大家争夸竞奖不了。内中只有一个词客,姓宋名信,号子成,也知做两首歪诗,专在缙绅门下走动,这日也在贺客数内,看见众人称赞不绝,他只是微微而笑。
晏文物看见他笑得有因,问道:“子成兄这等笑,莫非此诗文有甚不好么?”宋信道:“有甚不好?”晏文物道:“既没不好,兄何故含笑?想是有甚破绽处么?”宋信道:“破绽实无,只是老先生不该如此珍重他。”晏文物道:“他十分称赞我,教我怎不珍重?”宋信道:“老先生怎见得他十分称赞?”晏文物道:“他说‘三台’、‘东阁,岂不是赞我相府出身?他说‘黄堂’、‘五马’,岂不是赞我新选知府?‘造天地’、‘开古今’, 岂不是赞我功业之盛?”宋信笑道:“这个是了。且请问老先生:他扇上说‘日孤明’、‘路不平’,却是赞老先生那些儿好处?他画上说‘断鳌’、‘拨云’、‘平成’、‘聋聩’,却是赞老先生甚么功业?请细细思之。”晏文物听了,哑口无言,想了一回道:“实是不知,乞子成兄见教。”宋信复笑道:“老先生何等高明,怎这些儿就看不出?他说‘日孤明’是讥老先生之目,‘路不平’是讥老先生之足,‘断鳌’、‘拨云’犹此意也。”
晏文物听了,羞得满面通红,勃然大怒道:“是了,是了!我被这小丫头耍了!”因将绫画并扇子都扯得粉粉碎。众客劝道:“不信小小女子,有这等心思。”宋信也劝道:“老先生如此动怒,到是我学生多口了。”晏文物道:“若不是兄提破,我将绫画挂在中堂,金扇终日持用, 岂不被人耻笑!”宋信道:“若是个大男子,便好与他理论。一点点小女儿,偶为皇上宠爱,有甚真才?睬他则甚!”晏文物道:“他小则小,用心其实可恶!他倚着相府人家,故敢如此放肆。我难道不是相府人家,怎肯受他讥诮,定要处治他一番,才泄我之恨!”众客再三解劝不听,遂俱散去。
晏文物为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因有一个至亲,姓窦名国一,是个进士知县,新行取考,选了工科给事中,与他是姑表弟兄,时常往来。心下想道:“除非与他商议,或有计策。
到次日,绝早就来见窦国一,将前事细细说了一遍,要他设个法儿处他。窦国一道:“我一向闻得小才女之名,那有个十岁女子便能作诗作文如此?此不过是山老要卖弄女儿,代作这许多圈套:圣上一时不察,偶为所愚,过加宠爱;山老遂以假为真,只管放肆起来。”晏文物道:“若果是小女子所为,情还可恕;倘出山老代作,他以活宰相戏弄我死宰相之子,则尤为可恨!只是我一个知府,怎能够奈何他宰相?须得老表兄为我作主。”窦国一道:“这不难。待我明日参他一本,包管叫他露出丑来。”晏文物道:“得能如此,小弟不但终身感戴不尽,且愿以千金为寿。”窦国一笑道:“至亲怎说此话!”过了数日, 窦国一果然上了一疏。
本节选自《平山冷燕》。本书作者各版所题不一:或作“荻岸散人”,或作“荻岸山人”,或作“夷荻山人”,等等。清代沈季友《槜李诗系》卷二十八“张秀才匀”条记:“匀字宣衡,号鹊山,秀水诸生。年十二作稗史,今所传《平山冷燕》也。”盛百二《柚堂续笔谈》卷三记此书为嘉兴张邵所作,然皆为揣测之辞,缺少旁证。又有人以为此书作者应是《四才子书序》的作者“天花藏主人”,“荻岸散人”与“天花藏主人”应均是作者别号。
《平山冷燕》二十回,叙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位青年男女,才色相慕,终谐佳偶的爱情故事。取四人姓为书名,这与《金瓶梅》、《玉娇梨》等取名大致相同,也是一种时尚。本书思想内容平庸无奇,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男女婚姻爱情的普遍愿望;而且“用笔不俗”,作为开才子佳人小说风气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不仅后世众多的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纷起效尤,还有人把它编成戏曲《玉尺楼》。1860年,法人裘利恩将此书译为法文,在巴黎出版,使它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现丑形诗诮狂且,受请托疏参才女》是《平山冷燕》第三回。前二回叙“先朝”隆盛时“钦天监正堂官奏奎壁流光,散满天下,天子则大悦,诏求真才;又适见白燕盘旋,乃命百官赋白燕诗,众谢不能,大学士山显仁乃献其女山黛之作。……天子即召见,令献箴,称旨,赐玉尺一条,‘以此量天下之才’;金如意一执,‘文可以指挥翰墨,武可以捍御强暴,……’又赐御书扁额一方曰‘弘文才女’。时黛方十岁。”
本回承前,写山显仁及山黛归第后,特起小楼一座,供奉玉尺、金如意,并将御书宸翰“镶成扁额”,“挂在前楹”,命名为“玉尺楼”。一时山黛“才名满于长安”,招致“阁部大臣与公侯国戚,富贵好事之家,无不备了重礼,来求诗求字”,山黛“一概不辞,于是相府门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引来了一位“狂且”。
《诗经·郑风》曾被道学家攻击为“淫奔之诗”。其中有一篇《褰裳》,本是一位女子对恋人的戏谑之辞。诗中说:“子惠我思,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她称恋人为“狂童”,余冠英先生译为“傻瓜”,本是俏皮话。所谓“狂童之狂也且”,是说“傻瓜里数你个儿大”。但经师们故作艰深,把一首情诗说成是一首有政治含义的诗,把狂童穿凿成“狂行童昏”之人。孔颖达说:“狂童为狂顽之童稚,狂童之狂也且,言其日益为狂”,这样的解释实在是太缺乏幽默感了。本节的“狂且”用的正是这个意思。作者为此人起了这样一个雅号,可见其厌恶之情。
这位“狂且”是位豪门公子,名叫晏文物。晏字为厌之谐音,一方面表示作者对他厌恶;一方面也反衬出了他的不学无术,这本是小说家的惯技。作者赋予晏文物一个眇一目、跛一足的猥琐形象。作者揭示出他“以恩荫官”,是托庇于他的“故相”父亲,可见他是一个不脱纨绔习气的膏梁子弟,不是积学苦行之士。但他却硬要附庸风雅,而且也想借山黛而自高身价。无知与狂妄是孪生兄弟,他竟然大言不惭的宣称自已“政事文章,颇为世重,求大笔赞扬”,可谓颜之厚矣!他从外形到内心世界都是卑琐不堪的。
因侍女忙中出错,晏文物未能得到诗扇,于是这位颐指气使惯了的公子勃然大怒。其平日之豪横便可想见了!当他捧了诗扇与绫子“欣欣然回到寓处”后,“展开细看”,不仅看不懂草书,对诗中讥讪之意也毫无所察,还似懂非懂的以为“我心中所喜,皆为他道出”,并到处宣扬,实在是浅薄到令人发笑的地步,一位好虚荣又胸无点墨的形象,被作者烘托铺张得令人喷饭。
晏文物性格的另一面是偏狭而好报复。当宋信点破机关后,他大怒并且“定要处治她一番,才泄我之恨”,众客再三劝解,他却执意不听。评者说:“晏文物若稍知风雅,便当失笑,而不当蓄怒。”于此又可见晏文物气量之狭小,修养之浅薄。晏文物于是以“千金”买动“至亲”窦国一,上疏参奏山显仁,以吐胸中恶气。评者曰:“晏文物敢于怒,敢于恨,只为是故相子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豪门势族的跋扈。作者对晏文物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的刻画是十分出色的。
山黛小姐是作者着力颂扬的人物,他年仅十岁,却生得“美如珠玉,秀若芝兰,洁如冰雪,淡若烟云”。她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品行端方,“性格沉静,言笑不轻”、“举止幽闲”,洗尽铅华。作者几乎集中了所有美好的字眼,这虽是小说家常谈,却也见作者对她的偏爱,当然也会引起读者对她的喜爱。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她才华的赞颂:她真草隶篆,琴其书画,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这样的描写虽然难以令人相信,却又为人们乐于相信,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说:山黛是作者理想中的妇女形象。
山黛作为“才女”, 自然不会对晏文物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有好感,特别是晏文物的倚势强横,更使她产生憎恶,她看到晏文物大言炎炎的自吹自擂时,“微笑道:‘甚么人,自称政事文章!’”可见她对轻狂之徒的卑视,所以生出作诗讥诮的念头,以“‘日孤明’讥目,‘路不平’讥足”,一首七言绝句,一幅碗大的行书对子,表面上写的赫赫扬扬,骨子里却隐含揶揄。在山黛不过是逢场作戏,聊为薄惩,也并无多大恶意,却不料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下回开端”。
作者在山黛的形象上倾注了全部的理想和热情,并在客观上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说教,表现出一定的尊重妇女的民主思想;但无庸讳言的是在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简单化、概念化的弊病,这虽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通病,却使人物形象显得缺乏个性,苍白无力。
其他人物,如“也知作两首歪诗,专在缙绅门下走动”的宋信的帮闲面目;窦国一身为言官却妄疑贪财的性格,山显仁老于世故而又胆小怕事的官僚心态,都刻画得各有特点,细致入微。在叙事上浓墨重彩,大事铺张;文字清新流丽。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云:此书大旨在“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然所谓才者,惟在能诗,所举佳篇,复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可谓切中肯綮的不刊之论。
商量停当,到了次日,山显仁就分付听事官,命匠盖造。真是宰相人家,举事甚易,不上一月,早已盖造停当。即将御书的四个大字镶成扁额,悬在上面。又自书“玉尺楼”一扁,挂在前楹。又打造一个朱红龙架,将玉尺、金如意供在高头。周围都是书厨书架、牙签锦轴,琳琳琅琅;四壁挂的都是名人古画墨迹。山黛每日梳妆问安毕,便坐在楼上,拈弄笔墨,以为娱乐。
此时山黛的才名满于长安,阁部大臣与公侯国戚、富贵好事之家,无不备了重礼,来求诗求字。山显仁见女儿才十岁,无甚嫌疑,又是经皇帝钦赐过的,不怕是非,来求者便一概不辞。此时天下太平,宰相的政务到也有限。府门前来求诗文的,真是络绎不绝。
一日,有个江西故相的公子,姓晏名文物。以恩荫官来京就选,考了一个知府行头,在京守候。闻得钦赐才女之名,十分欣慕,便备了一分厚礼,卖了一幅绫子、一把金扇,亲自骑马来求。原来山小姐凡有来求诗扇的,都是一个老家人袁老官接待收管。这日晏文物的礼物、绫扇,老家人就问了姓名,登帐收下,约定随众来取。
晏文物去后,老家人即将礼物交到玉尺楼来。不期小姐因老夫人有恙,入内看视,不在楼上,老家人就将礼物、绫绢交与侍女,叫他禀知小姐。不期侍女放在一个厨里,及小姐出来,因有他事忙乱,竟忘记了禀知小姐。及临期,各家来取诗文,人人都有,独没有晏公子的诗扇。晏公子便发急道:“为何独少我的?”老家人着忙,只得又到玉尺楼来查问;一时查不着,只得又出来回覆晏公子道:“晏爷的绫扇,前因事忙,不知放在那里,一时没处查。晏爷且请回,明日查出来再取罢。”晏公子听了。大怒道:“你莫倚着相府人家欺侮我,我家也曾做过宰相来。怎么众人都有,独我的查不出?你可去说:若肯写时就写了,若不肯写时,可将原物还了我!”老家人见晏公子发话,恐怕老爷知道见怪,因说道:“晏爷不消发怒,等我进去再查。”
老家人才回身,晏公子早跟了入来,跟到玉尺楼下,只见楼门旁贴着一张告示,说道:“此楼上供御书,系才女书室,闲人不得在此窥觑。如违,奏闻定罪!”晏公子跟了入来,还思量发作几句,看见告示,心下一馁,便不敢做声,捏着足悄悄而听。只听见老家人在楼上禀道:“江西晏爷的绫扇,曾查出么?”楼上侍女应道:“查出了。”老家人又禀道:“既查出了,可求小姐就写一写。晏爷亲自在楼下立等。”过了一晌,又听见楼上分付老家人道:“可请晏爷少待,小姐就写。”晏公子亲耳听见,满心欢喜,便不敢言,只在楼前阶下踱来踱去等候。
却说小姐在楼上查出绫子与金扇,只见上面一张包纸,写着:“江西晏阁老长子晏尧明,讳文物,新考选知府,政事文章,颇为世重,求大笔赞扬。”小姐看了,微笑道:“甚么人, 自称政事文章!”又听见说“楼下立等”,便悄悄走到楼窗边,往下一窥,只见那个人头戴方巾,身穿阔服,在楼下斜着眼,拐来拐去;再细细看时,却是个眇一目、跛一足之人!心下暗笑道:“这等人,也要妄为!”便回身将绫子与金扇写了,叫侍女交与老家人,传还晏公子。晏公子打开一看,其中诗意虽看不出,却见写得飞舞有趣,十分欢喜,便再三致谢而去。正是:
诗文自古记睚眦,怒骂何如嬉笑之。
自是登徒多丑态,非关宋玉有微词。
晏公子得了绫子与诗扇,欣欣然回到寓处,展开细看,因是草书,看不明白。却喜得有两个门客认得草字,一一念与他听。只见扇子上写:
“三台高捧日孤明,五马何愁路不平;
莫诧黄堂新赐绶,西江东阁旧知名。”
“断鳌立极,造天地之平成。
拨云见天,开占今之聋。”
晏公子听门客读完了,满心欢喜道:“扇子上写的‘三台’、‘东阁’是赞我宰相人家出身,‘五马’、‘黄堂’是赞我新考知府;绫子上写的‘断鳌’、‘拨云’等语,皆赞我才干功业之意。我心中所喜,皆为他道出,真正是个才女!”门客见晏公子欢喜,也就交口称赞。晏公子见门客称扬,愈加欢喜,遂叫人将绫子裱成一幅画儿,珍重收藏,逢人夸奖。
过了月余,命下,选了松江知府。亲友来贺,晏文物治酒款待。饮到半酣,晏文物忍耐不定,因取出二物来与众客观看。众客看了,有赞诗好的,有赞文好的,有赞字好的,有赞做得晏文物好的,大家争夸竞奖不了。内中只有一个词客,姓宋名信,号子成,也知做两首歪诗,专在缙绅门下走动,这日也在贺客数内,看见众人称赞不绝,他只是微微而笑。
晏文物看见他笑得有因,问道:“子成兄这等笑,莫非此诗文有甚不好么?”宋信道:“有甚不好?”晏文物道:“既没不好,兄何故含笑?想是有甚破绽处么?”宋信道:“破绽实无,只是老先生不该如此珍重他。”晏文物道:“他十分称赞我,教我怎不珍重?”宋信道:“老先生怎见得他十分称赞?”晏文物道:“他说‘三台’、‘东阁,岂不是赞我相府出身?他说‘黄堂’、‘五马’,岂不是赞我新选知府?‘造天地’、‘开古今’, 岂不是赞我功业之盛?”宋信笑道:“这个是了。且请问老先生:他扇上说‘日孤明’、‘路不平’,却是赞老先生那些儿好处?他画上说‘断鳌’、‘拨云’、‘平成’、‘聋聩’,却是赞老先生甚么功业?请细细思之。”晏文物听了,哑口无言,想了一回道:“实是不知,乞子成兄见教。”宋信复笑道:“老先生何等高明,怎这些儿就看不出?他说‘日孤明’是讥老先生之目,‘路不平’是讥老先生之足,‘断鳌’、‘拨云’犹此意也。”
晏文物听了,羞得满面通红,勃然大怒道:“是了,是了!我被这小丫头耍了!”因将绫画并扇子都扯得粉粉碎。众客劝道:“不信小小女子,有这等心思。”宋信也劝道:“老先生如此动怒,到是我学生多口了。”晏文物道:“若不是兄提破,我将绫画挂在中堂,金扇终日持用, 岂不被人耻笑!”宋信道:“若是个大男子,便好与他理论。一点点小女儿,偶为皇上宠爱,有甚真才?睬他则甚!”晏文物道:“他小则小,用心其实可恶!他倚着相府人家,故敢如此放肆。我难道不是相府人家,怎肯受他讥诮,定要处治他一番,才泄我之恨!”众客再三解劝不听,遂俱散去。
晏文物为此踌躇了一夜:欲要隐忍,心下却又不甘;欲要奈何他,却又没法。因有一个至亲,姓窦名国一,是个进士知县,新行取考,选了工科给事中,与他是姑表弟兄,时常往来。心下想道:“除非与他商议,或有计策。
到次日,绝早就来见窦国一,将前事细细说了一遍,要他设个法儿处他。窦国一道:“我一向闻得小才女之名,那有个十岁女子便能作诗作文如此?此不过是山老要卖弄女儿,代作这许多圈套:圣上一时不察,偶为所愚,过加宠爱;山老遂以假为真,只管放肆起来。”晏文物道:“若果是小女子所为,情还可恕;倘出山老代作,他以活宰相戏弄我死宰相之子,则尤为可恨!只是我一个知府,怎能够奈何他宰相?须得老表兄为我作主。”窦国一道:“这不难。待我明日参他一本,包管叫他露出丑来。”晏文物道:“得能如此,小弟不但终身感戴不尽,且愿以千金为寿。”窦国一笑道:“至亲怎说此话!”过了数日, 窦国一果然上了一疏。
本节选自《平山冷燕》。本书作者各版所题不一:或作“荻岸散人”,或作“荻岸山人”,或作“夷荻山人”,等等。清代沈季友《槜李诗系》卷二十八“张秀才匀”条记:“匀字宣衡,号鹊山,秀水诸生。年十二作稗史,今所传《平山冷燕》也。”盛百二《柚堂续笔谈》卷三记此书为嘉兴张邵所作,然皆为揣测之辞,缺少旁证。又有人以为此书作者应是《四才子书序》的作者“天花藏主人”,“荻岸散人”与“天花藏主人”应均是作者别号。
《平山冷燕》二十回,叙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四位青年男女,才色相慕,终谐佳偶的爱情故事。取四人姓为书名,这与《金瓶梅》、《玉娇梨》等取名大致相同,也是一种时尚。本书思想内容平庸无奇,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男女婚姻爱情的普遍愿望;而且“用笔不俗”,作为开才子佳人小说风气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不仅后世众多的才子佳人小说作者纷起效尤,还有人把它编成戏曲《玉尺楼》。1860年,法人裘利恩将此书译为法文,在巴黎出版,使它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现丑形诗诮狂且,受请托疏参才女》是《平山冷燕》第三回。前二回叙“先朝”隆盛时“钦天监正堂官奏奎壁流光,散满天下,天子则大悦,诏求真才;又适见白燕盘旋,乃命百官赋白燕诗,众谢不能,大学士山显仁乃献其女山黛之作。……天子即召见,令献箴,称旨,赐玉尺一条,‘以此量天下之才’;金如意一执,‘文可以指挥翰墨,武可以捍御强暴,……’又赐御书扁额一方曰‘弘文才女’。时黛方十岁。”
本回承前,写山显仁及山黛归第后,特起小楼一座,供奉玉尺、金如意,并将御书宸翰“镶成扁额”,“挂在前楹”,命名为“玉尺楼”。一时山黛“才名满于长安”,招致“阁部大臣与公侯国戚,富贵好事之家,无不备了重礼,来求诗求字”,山黛“一概不辞,于是相府门前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引来了一位“狂且”。
《诗经·郑风》曾被道学家攻击为“淫奔之诗”。其中有一篇《褰裳》,本是一位女子对恋人的戏谑之辞。诗中说:“子惠我思,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她称恋人为“狂童”,余冠英先生译为“傻瓜”,本是俏皮话。所谓“狂童之狂也且”,是说“傻瓜里数你个儿大”。但经师们故作艰深,把一首情诗说成是一首有政治含义的诗,把狂童穿凿成“狂行童昏”之人。孔颖达说:“狂童为狂顽之童稚,狂童之狂也且,言其日益为狂”,这样的解释实在是太缺乏幽默感了。本节的“狂且”用的正是这个意思。作者为此人起了这样一个雅号,可见其厌恶之情。
这位“狂且”是位豪门公子,名叫晏文物。晏字为厌之谐音,一方面表示作者对他厌恶;一方面也反衬出了他的不学无术,这本是小说家的惯技。作者赋予晏文物一个眇一目、跛一足的猥琐形象。作者揭示出他“以恩荫官”,是托庇于他的“故相”父亲,可见他是一个不脱纨绔习气的膏梁子弟,不是积学苦行之士。但他却硬要附庸风雅,而且也想借山黛而自高身价。无知与狂妄是孪生兄弟,他竟然大言不惭的宣称自已“政事文章,颇为世重,求大笔赞扬”,可谓颜之厚矣!他从外形到内心世界都是卑琐不堪的。
因侍女忙中出错,晏文物未能得到诗扇,于是这位颐指气使惯了的公子勃然大怒。其平日之豪横便可想见了!当他捧了诗扇与绫子“欣欣然回到寓处”后,“展开细看”,不仅看不懂草书,对诗中讥讪之意也毫无所察,还似懂非懂的以为“我心中所喜,皆为他道出”,并到处宣扬,实在是浅薄到令人发笑的地步,一位好虚荣又胸无点墨的形象,被作者烘托铺张得令人喷饭。
晏文物性格的另一面是偏狭而好报复。当宋信点破机关后,他大怒并且“定要处治她一番,才泄我之恨”,众客再三劝解,他却执意不听。评者说:“晏文物若稍知风雅,便当失笑,而不当蓄怒。”于此又可见晏文物气量之狭小,修养之浅薄。晏文物于是以“千金”买动“至亲”窦国一,上疏参奏山显仁,以吐胸中恶气。评者曰:“晏文物敢于怒,敢于恨,只为是故相子孙”。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豪门势族的跋扈。作者对晏文物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的刻画是十分出色的。
山黛小姐是作者着力颂扬的人物,他年仅十岁,却生得“美如珠玉,秀若芝兰,洁如冰雪,淡若烟云”。她不仅天生丽质,而且品行端方,“性格沉静,言笑不轻”、“举止幽闲”,洗尽铅华。作者几乎集中了所有美好的字眼,这虽是小说家常谈,却也见作者对她的偏爱,当然也会引起读者对她的喜爱。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她才华的赞颂:她真草隶篆,琴其书画,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这样的描写虽然难以令人相信,却又为人们乐于相信,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说:山黛是作者理想中的妇女形象。
山黛作为“才女”, 自然不会对晏文物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有好感,特别是晏文物的倚势强横,更使她产生憎恶,她看到晏文物大言炎炎的自吹自擂时,“微笑道:‘甚么人,自称政事文章!’”可见她对轻狂之徒的卑视,所以生出作诗讥诮的念头,以“‘日孤明’讥目,‘路不平’讥足”,一首七言绝句,一幅碗大的行书对子,表面上写的赫赫扬扬,骨子里却隐含揶揄。在山黛不过是逢场作戏,聊为薄惩,也并无多大恶意,却不料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下回开端”。
作者在山黛的形象上倾注了全部的理想和热情,并在客观上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说教,表现出一定的尊重妇女的民主思想;但无庸讳言的是在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简单化、概念化的弊病,这虽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通病,却使人物形象显得缺乏个性,苍白无力。
其他人物,如“也知作两首歪诗,专在缙绅门下走动”的宋信的帮闲面目;窦国一身为言官却妄疑贪财的性格,山显仁老于世故而又胆小怕事的官僚心态,都刻画得各有特点,细致入微。在叙事上浓墨重彩,大事铺张;文字清新流丽。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云:此书大旨在“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然所谓才者,惟在能诗,所举佳篇,复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可谓切中肯綮的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