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人
元延祐间,天水赵源,侨寓葛岭,其侧即贾似道旧宅也。日晚,徒倚门外,忽有一女子,从东而来,绿衣双鬟,年可约十五六。源注目久之。明日出门,又见,如此凡数度。源戏问之, 曰:“姐姐家居何处,暮暮来此?”女笑而拜曰:“儿家与君为邻,君自不识耳。”源试挑之,女子欣然而应,遂留宿焉。明旦辞去,夜则复来,如此月余。问其居止姓名,女子终不告,但曰:“儿常衣绿,但呼我为绿衣人可矣。”源一夕被酒,戏之曰:“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女子有惭色,数夕不至,及再来,源叩之,乃曰:“本欲与郎君偕老,奈何以婢妾待之?然君已知之矣,不敢复隐。”源问其故,女惨然曰:“得无难乎?儿实非今世人,亦非有祸于君者,但冥数当然耳。”源大惊曰:“愿闻其详。”女子曰:“儿故宋平章秋壑之侍女也,本临安良家子,少善弈棋,年十五,以棋童入侍。每秋壑回朝,宴坐半闲堂,必召儿侍弈,备见宠爱。是时君为其家苍头,职主煎茶,每因供进茶瓯,得至后堂。君时年少,美姿容,儿见而慕之。尝以绣罗钱箧乘暗投君,君亦以玳瑁指盒为赠、彼此虽各有意,而内外严密,莫得其便。后为同辈所觉,谗於秋壑,遂与君同赐死于断桥之下。君今已再世为人,而儿犹在鬼录,得非命欤?”言讫,呜咽泣下,源亦为之动容。久之,乃曰:“审如此,则君与我乃再世因缘也,当更加亲爱,以偿畴昔。”因曰:“汝之精气,能久存於世耶?”女曰:“数至则散矣。”源曰:“何时?”女曰:“三年耳。”及期,卧病不起,曰:“曩固与君言矣。”面壁而化。源大恸,举衣衾而葬之。感其情,不复娶,投灵隐寺为僧。
本文选自《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六《幽怪传疑》。《西湖游览志余》是田汝成继《西湖游览志》而作的,共二十六卷。主要记载一些掌故轶闻,每卷或数卷根据所写内容命定题目,很便于读者阅读。该书文学趣味较浓,所记掌故轶闻,后来多被明末作家改写成拟话本。本文即是《西湖游览志余》中优秀的一篇。
故事发生在元朝延祐年间,天水人赵源,在侨居西湖葛岭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绿衣女子,两人产生了爱情。通过接触才知道绿衣女原来是宋时贾似道的侍女,因与赵有宿缘才来相会。后绿衣女“面壁而化”,赵源极为感动,就终身不再娶妻,到灵隐寺出了家。
这个人鬼相恋的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冷酷和残暴。
绿衣女本来是临安平民百姓的女儿,十五岁被贾似道召入府中,伴贾似道下棋。后因和贾府负责煎茶的青年仆人相爱,被贾似道发现,两人都被赐死,埋于断桥之下。但她的一点阴灵不变,虽死为鬼,仍然凭着一点“精气”,来到世上和心上人相会,最后“面壁而化”,不得超生,但她毫不怨悔。小说中的绿衣女是一个热情、勇敢,渴望自由,忠于爱情,为了爱情和幸福,宁肯牺牲自己的女子,这个形象是很鲜明感人的。
赵源也是小说中一个感人的形象。他和绿衣女产生了爱情,以后一直忠实于“她”,当他知道绿衣女是“鬼”而非人的时候,并没有惧怕和不安,反而认为他们应“更加亲爱”、“以偿畴昔”,共同生活了三年。绿衣女“面壁化去”,“源大恸,举衣衾而葬之。感其情,不复娶,投灵隐寺为僧。”赵源的表现说明了他对爱情的忠诚,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子”中是很可贵的。
小说通过绿衣人和赵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对人生的愿望,他们是当时社会中一种积极的纯洁的力量。他们又是各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思想矛盾的活生生的人物,尽管他们有人、鬼之分,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以人物的对话构筑全篇,用人物的语言勾勒形象,突出性格特征。行文中语气平实、 自然、生动,使人物各具神态。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然而从虚构的曲折离奇之中,给予人一种真实的幻觉。作者在语言上的功力不凡,看似平淡如水,读来竟余味无穷。赵源两次“戏”言,初问时满带疑猜:“姐姐家居何处,暮暮来此?”,虽“戏”而不轻佻;又“言”时已共同宿居“月余”,“戏”语中情意绵绵而颇多趣谑逗俏。所谓:“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表面指衣着,实际上已是爱乌及屋,“戏”吟中盈溢着爱怜。两“戏”之语已使人物心情与神态跃然纸上,而故事虽讲鬼怪与人的交往,赵源之悟迟愚钝,真诚朴实的性格倒先袒露无遗。
故事的初始缘由是以“绿衣人”的口吻,用倒叙的方式,娓娓讲来,显得真实可信。“绿衣黄裳”四字虽情意殷切,倒勾起了“绿衣人的无限倜伥”。面有“惭色”也好,“惨然”回忆也好,“绿衣人”的自我表白“儿实非今世人……但冥数当然耳。”这二句已使赵源“大惊失色”,却将“绿衣人”虽幽冥之女子,为报情恋,其返寻不弃的夙愿一如当初,直至敢于冲破人鬼之间的阻碍,死也要追求纯真自由爱情的性格特征揭示出来。“绿衣人”的一大段叙述平实感人;“本临安良家子……以棋童入侍。……是时君为其家苍头,职主煎茶……”叙说身份来历,亦解赵源的愚钝,可见“绿衣人”并非恶鬼伤人;而“君时年少,美姿容,儿见而慕之”话语中见出少女当初的锺情;直至“绣罗钱箧乘暗投君,君亦以玳瑁指盒为赠,彼此虽各有意”完全沉浸在甜蜜的昔日回忆之中。这一节自叙,满含深情,又怨恨自己“犹在鬼录”。“绿衣人”的心理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人物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痴情女子的性格正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得以深刻的体现。
小说通篇是人物间的对话,作者细笔描摹赵源与绿衣人的言语、神态与心理的变化,使人仿佛耳闻目睹。而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奸佞贾似道的冷漠和凶残,亦从语言叙述中得到巧妙的勾勒。
在众多的人鬼相恋的故事中,《绿衣人》并不十分突出。但田汝成以其清新朴实的语言,使小说仍能得以流传。
本文选自《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六《幽怪传疑》。《西湖游览志余》是田汝成继《西湖游览志》而作的,共二十六卷。主要记载一些掌故轶闻,每卷或数卷根据所写内容命定题目,很便于读者阅读。该书文学趣味较浓,所记掌故轶闻,后来多被明末作家改写成拟话本。本文即是《西湖游览志余》中优秀的一篇。
故事发生在元朝延祐年间,天水人赵源,在侨居西湖葛岭的时候,结识了一个绿衣女子,两人产生了爱情。通过接触才知道绿衣女原来是宋时贾似道的侍女,因与赵有宿缘才来相会。后绿衣女“面壁而化”,赵源极为感动,就终身不再娶妻,到灵隐寺出了家。
这个人鬼相恋的故事,歌颂了纯真的爱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冷酷和残暴。
绿衣女本来是临安平民百姓的女儿,十五岁被贾似道召入府中,伴贾似道下棋。后因和贾府负责煎茶的青年仆人相爱,被贾似道发现,两人都被赐死,埋于断桥之下。但她的一点阴灵不变,虽死为鬼,仍然凭着一点“精气”,来到世上和心上人相会,最后“面壁而化”,不得超生,但她毫不怨悔。小说中的绿衣女是一个热情、勇敢,渴望自由,忠于爱情,为了爱情和幸福,宁肯牺牲自己的女子,这个形象是很鲜明感人的。
赵源也是小说中一个感人的形象。他和绿衣女产生了爱情,以后一直忠实于“她”,当他知道绿衣女是“鬼”而非人的时候,并没有惧怕和不安,反而认为他们应“更加亲爱”、“以偿畴昔”,共同生活了三年。绿衣女“面壁化去”,“源大恸,举衣衾而葬之。感其情,不复娶,投灵隐寺为僧。”赵源的表现说明了他对爱情的忠诚,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子”中是很可贵的。
小说通过绿衣人和赵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对人生的愿望,他们是当时社会中一种积极的纯洁的力量。他们又是各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思想矛盾的活生生的人物,尽管他们有人、鬼之分,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说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以人物的对话构筑全篇,用人物的语言勾勒形象,突出性格特征。行文中语气平实、 自然、生动,使人物各具神态。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然而从虚构的曲折离奇之中,给予人一种真实的幻觉。作者在语言上的功力不凡,看似平淡如水,读来竟余味无穷。赵源两次“戏”言,初问时满带疑猜:“姐姐家居何处,暮暮来此?”,虽“戏”而不轻佻;又“言”时已共同宿居“月余”,“戏”语中情意绵绵而颇多趣谑逗俏。所谓:“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表面指衣着,实际上已是爱乌及屋,“戏”吟中盈溢着爱怜。两“戏”之语已使人物心情与神态跃然纸上,而故事虽讲鬼怪与人的交往,赵源之悟迟愚钝,真诚朴实的性格倒先袒露无遗。
故事的初始缘由是以“绿衣人”的口吻,用倒叙的方式,娓娓讲来,显得真实可信。“绿衣黄裳”四字虽情意殷切,倒勾起了“绿衣人的无限倜伥”。面有“惭色”也好,“惨然”回忆也好,“绿衣人”的自我表白“儿实非今世人……但冥数当然耳。”这二句已使赵源“大惊失色”,却将“绿衣人”虽幽冥之女子,为报情恋,其返寻不弃的夙愿一如当初,直至敢于冲破人鬼之间的阻碍,死也要追求纯真自由爱情的性格特征揭示出来。“绿衣人”的一大段叙述平实感人;“本临安良家子……以棋童入侍。……是时君为其家苍头,职主煎茶……”叙说身份来历,亦解赵源的愚钝,可见“绿衣人”并非恶鬼伤人;而“君时年少,美姿容,儿见而慕之”话语中见出少女当初的锺情;直至“绣罗钱箧乘暗投君,君亦以玳瑁指盒为赠,彼此虽各有意”完全沉浸在甜蜜的昔日回忆之中。这一节自叙,满含深情,又怨恨自己“犹在鬼录”。“绿衣人”的心理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人物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痴情女子的性格正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得以深刻的体现。
小说通篇是人物间的对话,作者细笔描摹赵源与绿衣人的言语、神态与心理的变化,使人仿佛耳闻目睹。而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奸佞贾似道的冷漠和凶残,亦从语言叙述中得到巧妙的勾勒。
在众多的人鬼相恋的故事中,《绿衣人》并不十分突出。但田汝成以其清新朴实的语言,使小说仍能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