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斩崔宁(节选)
却说刘官人驮了钱,一步一步推到家中敲门,已是点灯时分。小娘子二姐独自在家,没一些事做,守得天黑,闭了门,在灯下打瞌睡。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刘官人进去,到了房中,二姐替刘官人接了钱,放在桌上,便问:“官人何处那移这项钱来?却是甚用?”那刘官人一来有了几分酒,二来怪他开得门迟了,且戏言赫他一赫。便道:“说出来,又恐你见怪;不说时,又须通你得知。只是我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又因舍不得你,只典得十五贯钱。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疑狐不决,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刘官人道:“若是通知你爹娘,此事断然不成。你明日且到了人家,我慢慢央人与你爹娘说通,他也须怪我不得。”小娘子又问:“官人今日在何处吃酒来?”刘官人道:“便是把你典与人,写了文书,吃他的酒才来的。”小娘子又问:“大姐姐如何不来?”刘官人道:“他因不忍见你分离,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这也是我没计奈何,一言为定。”说罢,暗地里忍不住笑。不脱衣裳, 睡在床上, 不觉睡去了。
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样人家?我须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我家,也须有个下落。”沉吟了一会,却把这十五贯钱,一垛儿在刘官人脚后边。趁他酒醉,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款款的开了门出去,拽上了门,却去左边一个相熟的邻舍叫做朱三老儿家里,与朱三妈借宿了一夜,说道:“丈夫今日无端卖我,我须先去与爹娘说知。烦你明日对他说一声,既有了主顾,可同我丈夫到爹娘家中来讨个分晓,也须有个下落。”那邻舍道:“小娘子说得有理。你只顾自去,我便与刘官人说知就理。”过了一宵,小娘子作别去了,不题。
《错斩崔宁》节选自《京本通俗小说》即《宋人词话》,第十五卷。明代冯梦龙把它收入《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题名《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题目下注云:“宋本作《错斩崔宁》”。清人朱素臣曾作有《十五贯》传奇(有《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本),此外还有鸳湖逸史的《十五贯》弹词。
宋元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也最高。《错斩崔宁》是公案类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这篇作品通过对“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一冤案形成原因和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司法机构的黑暗,谴责了那些“率意断案,任情用刑”的昏庸官僚。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真实自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表现了话本文学的特色,对后代小说和戏剧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宋代白话小说这种新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不仅使文学呈现出一种新面目,而且使中国文学开始向小说、戏曲的繁荣阶段过渡。
这篇话本长达一万余言,写的是由十五贯钱钞的巧合,造成冤狱的故事。小说写崔宁和陈二姐被卷入因十五贯钱而引起的谋杀案中,结果在昏官的严刑拷打之下,招供诬服。刘贵因为家里穷困,借了十五贯作本钱,结果等到晚上回来时因喝醉了酒又嫌小娘子开门迟了,就跟二姐开玩笑说,家里没钱把她典给了别人。陈二姐信以为真,当晚偷着跑出来。在路上遇见一个卖丝回家的青年人崔宁,两人结伴同行。不料刘贵在家里被歹人杀死,十五贯钱也被偷走。邻居发现后,追赶陈二姐,认为是崔宁和她一起谋杀了刘贵,而崔宁身边正好带着十五贯钱。临安府尹认为真赃实犯,屈打成招后,把两人处以死刑。崔陈二人惨遭横祸,直接的原因固然是问官的“糊涂”和“只图了事”。但是,糊涂的何止一个临安府尹。而官府之所以敢于“只图了事”,是因为在统治者眼里象陈二姐崔宁这样市井细民的生命,不过如同草芥而已。由此深刻揭示出陈崔的无辜被杀是由于封建制度下官场的黑暗。
《错斩崔宁》善于把人物对话,行动,内心活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塑造了刘贵、崔宁、陈二姐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的。如对陈二姐的描写。刘贵从丈人家借钱回来,“到了房中,二姐替刘官人接了钱,放在桌上,便问:‘官人何处那移这项钱来?却是甚用?’那刘官人一来有了几分酒,二来怪她开得门迟了,且戏言赫他一赫,便道:‘说出来,又恐你见怪;不说时,又须通你得知。只是我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通过这些平淡自然的描写,深刻地勾画了陈二姐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支配的善良妇女形象。几句戏言,她便信以为真。面对“被卖”的横祸,她不敢有半点怨恨,只想回家先去与爹娘说知,临走只带了随身的衣服,十五贯钱分文不取,还垛在刘贵脚下,而且“轻轻的收拾衣服”,“款款的开了门出去”。这段描写入情入理,不但顺应了情节的发展,而且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作者真实地刻画了二姐精细善良的性格,即使在匆忙逃走时还关心丈夫的门户和钱财。同时又交代出钱堆在刘贵脚边,把门拽上,这就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这里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对话、行为动作,把刘贵、陈二姐的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
《错斩崔宁》在情节构成上以“巧”取胜,运用偶然暗示必然。小说透过陈二姐,崔宁无辜被杀的冤狱,透过这种巧合的生活事件,象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社会的广阔的生活画面。非常偶然的巧合在这里却体现出了高度生活真实的必然,显示了自然而丰富的“巧”的魅力。
话本的作者,用“悬念”抓住读者的兴趣,来讲述他由种种巧合而构成的故事。刘贵同王氏一起去给岳父祝寿,岳父给他十五贯钱。如果他们夫妇一同回家,二姐就不会出走,刘贵也不会丧命。偏偏王氏留在娘家。假如刘贵不喝酒,也就无由生事了。可他却又去找伙计喝酒,乘着酒兴又同陈二姐开玩笑,陈二姐又信以为真。刘贵被杀与陈二姐毫不相干,如果途中不遇崔宁,也可推脱干系,可偏又遇上崔宁,而且崔宁正好也背着十五贯钱。这种种巧合,环环相扣,包含着必然性的因素。二姐对一句玩笑便信以为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典当妇女是合法行为。作品揭露了官府草菅人命。面对昏官,无辜被杀也是必然的。小说的作者在叙述这些“巧合”的事件时,还反复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如对十五贯钱的来历前后交代五六次之多,卖丝的十五贯钱也交代过三次。陈二姐对刘贵的戏言信以为真,决定出走,故事中交代了六七次。这种别具匠心的重复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错斩崔宁》是宋代话本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一篇,值得一读。
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样人家?我须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我家,也须有个下落。”沉吟了一会,却把这十五贯钱,一垛儿在刘官人脚后边。趁他酒醉,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款款的开了门出去,拽上了门,却去左边一个相熟的邻舍叫做朱三老儿家里,与朱三妈借宿了一夜,说道:“丈夫今日无端卖我,我须先去与爹娘说知。烦你明日对他说一声,既有了主顾,可同我丈夫到爹娘家中来讨个分晓,也须有个下落。”那邻舍道:“小娘子说得有理。你只顾自去,我便与刘官人说知就理。”过了一宵,小娘子作别去了,不题。
《错斩崔宁》节选自《京本通俗小说》即《宋人词话》,第十五卷。明代冯梦龙把它收入《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题名《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题目下注云:“宋本作《错斩崔宁》”。清人朱素臣曾作有《十五贯》传奇(有《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本),此外还有鸳湖逸史的《十五贯》弹词。
宋元话本以爱情,公案两类作品为最多,成就也最高。《错斩崔宁》是公案类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作品。这篇作品通过对“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这一冤案形成原因和过程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司法机构的黑暗,谴责了那些“率意断案,任情用刑”的昏庸官僚。作品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真实自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性格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表现了话本文学的特色,对后代小说和戏剧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宋代白话小说这种新的文学现象的出现,不仅使文学呈现出一种新面目,而且使中国文学开始向小说、戏曲的繁荣阶段过渡。
这篇话本长达一万余言,写的是由十五贯钱钞的巧合,造成冤狱的故事。小说写崔宁和陈二姐被卷入因十五贯钱而引起的谋杀案中,结果在昏官的严刑拷打之下,招供诬服。刘贵因为家里穷困,借了十五贯作本钱,结果等到晚上回来时因喝醉了酒又嫌小娘子开门迟了,就跟二姐开玩笑说,家里没钱把她典给了别人。陈二姐信以为真,当晚偷着跑出来。在路上遇见一个卖丝回家的青年人崔宁,两人结伴同行。不料刘贵在家里被歹人杀死,十五贯钱也被偷走。邻居发现后,追赶陈二姐,认为是崔宁和她一起谋杀了刘贵,而崔宁身边正好带着十五贯钱。临安府尹认为真赃实犯,屈打成招后,把两人处以死刑。崔陈二人惨遭横祸,直接的原因固然是问官的“糊涂”和“只图了事”。但是,糊涂的何止一个临安府尹。而官府之所以敢于“只图了事”,是因为在统治者眼里象陈二姐崔宁这样市井细民的生命,不过如同草芥而已。由此深刻揭示出陈崔的无辜被杀是由于封建制度下官场的黑暗。
《错斩崔宁》善于把人物对话,行动,内心活动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塑造了刘贵、崔宁、陈二姐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的。如对陈二姐的描写。刘贵从丈人家借钱回来,“到了房中,二姐替刘官人接了钱,放在桌上,便问:‘官人何处那移这项钱来?却是甚用?’那刘官人一来有了几分酒,二来怪她开得门迟了,且戏言赫他一赫,便道:‘说出来,又恐你见怪;不说时,又须通你得知。只是我一时无奈,没计可施,只得把你典与一个客人……’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通过这些平淡自然的描写,深刻地勾画了陈二姐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支配的善良妇女形象。几句戏言,她便信以为真。面对“被卖”的横祸,她不敢有半点怨恨,只想回家先去与爹娘说知,临走只带了随身的衣服,十五贯钱分文不取,还垛在刘贵脚下,而且“轻轻的收拾衣服”,“款款的开了门出去”。这段描写入情入理,不但顺应了情节的发展,而且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作者真实地刻画了二姐精细善良的性格,即使在匆忙逃走时还关心丈夫的门户和钱财。同时又交代出钱堆在刘贵脚边,把门拽上,这就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这里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对话、行为动作,把刘贵、陈二姐的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
《错斩崔宁》在情节构成上以“巧”取胜,运用偶然暗示必然。小说透过陈二姐,崔宁无辜被杀的冤狱,透过这种巧合的生活事件,象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社会的广阔的生活画面。非常偶然的巧合在这里却体现出了高度生活真实的必然,显示了自然而丰富的“巧”的魅力。
话本的作者,用“悬念”抓住读者的兴趣,来讲述他由种种巧合而构成的故事。刘贵同王氏一起去给岳父祝寿,岳父给他十五贯钱。如果他们夫妇一同回家,二姐就不会出走,刘贵也不会丧命。偏偏王氏留在娘家。假如刘贵不喝酒,也就无由生事了。可他却又去找伙计喝酒,乘着酒兴又同陈二姐开玩笑,陈二姐又信以为真。刘贵被杀与陈二姐毫不相干,如果途中不遇崔宁,也可推脱干系,可偏又遇上崔宁,而且崔宁正好也背着十五贯钱。这种种巧合,环环相扣,包含着必然性的因素。二姐对一句玩笑便信以为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典当妇女是合法行为。作品揭露了官府草菅人命。面对昏官,无辜被杀也是必然的。小说的作者在叙述这些“巧合”的事件时,还反复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如对十五贯钱的来历前后交代五六次之多,卖丝的十五贯钱也交代过三次。陈二姐对刘贵的戏言信以为真,决定出走,故事中交代了六七次。这种别具匠心的重复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错斩崔宁》是宋代话本小说中出类拔萃的一篇,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