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柳二公

2024-10-30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和初,有元彻、柳实者,居于衡山。二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李庶人连累,各窜于驩、爱州,二公共结行李而往省焉。至于廉州合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于合浦岸。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舟人与二公仆吏齐往看焉。夜将午,俄飓风欻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之所适。罥长鲸之,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触蛟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摆簸数四,几欲倾沉,然后抵孤岛而风止。
        二公愁闷而陟焉。见天王尊象,莹然于岭所。有金炉香烬,而别无一物。二公周览之次,忽睹海面上有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察听,牙森剑戟, 目闪电光,良久而没。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绣绮错杂,耀夺人眼。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持金炉, 自莲叶而来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二公见之,前告叩头,辞理哀酸,求返人世。双鬟不答。二公请益良久。女曰:“子是何人,而遽至此?”二公具以实白之。女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子但坚请之,将有所遂。”
        言讫,有道士乘白鹿,馭彩霞,直降于岛上。二公并拜而泣告。尊师悯之,曰:“子可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可无碍矣。”尊师语双鬟曰:“余暂修真,毕,当诣彼。”二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二子告以姓字,夫人哂之曰:“昔时天台有刘晨,今天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昔时有刘、阮,今有元、柳,莫非天也!”设二榻而坐。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遂还坐。有仙娥数辈,奏笙簧箫笛,旁列鸾凤之歌舞,雅合节奏。二子恍惚,若梦于钧天,即人世罕闻见矣。遂命飞觞,忽有玄鹤,衔彩笺, 自空而至,曰:“安期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尊师语夫人曰:“与安期生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夫人遂促侍女进馔,玉器光洁。夫人对食,而二子不得饷。尊师曰:“二子虽未合饷,然为求人间之食而饷之。”夫人曰:“然。”即别进馔,乃人间味也。尊师食毕,怀中出丹篆一卷而授夫人,夫人拜而受之。遂告去。回顾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乃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二子拜,尊师遂去。
        俄海上有武夫,长数丈,衣金甲,仗剑而进,曰:“奉使天真清道不谨,法当显戮,今已行刑。”遂趋而没。夫人命侍女紫衣凤冠者曰:“可送客去,而所乘者何?”侍女曰:“有百花桥可取二子。”二子感谢拜别。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余。夫人命笔题玉壶诗赠曰:“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俄有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遽相交绕为桥之柱。又见昔海上兽,已身首异处,浮于波上。二子因诘使者,使者曰:“此兽为不知二君故也。”
        使者曰:“我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遇番禺少年,情之至而有子,未三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闻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返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望二君子为持此合子至回雁峰下,记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倘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自当有报效耳。慎勿启之!”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也?”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鸳鸯应之,事无不从矣。”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曰:“南岳太极先生耳,当自遇之。”遂与使者告别。桥之尽所,即昔日合浦之维舟处,回视已无桥矣。二子询之,时已一十二年,、爱二州亲属,已殒谢矣。
        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馁而扣壶,遂有鸳鸯语曰:“若欲饮食,前行自遇耳。”俄而道左有盘馔丰备,二子食之,而数日不思他味。寻即达家,昔日童稚,已弱冠矣。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昼。家人辈悲喜不胜,曰:“人云郎君亡没大海,服阕已九秋矣。”二子厌人世,体以清虚,睹妻子丧,不甚悲感。遂相与直抵回雁峰,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倏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二子战栗,不敢熟视。空中乃有掷玉环者,二子取之而送南岳庙。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令持此药,曰还魂膏,而报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能涂顶而活。”受之,而使者不见,二子遂以活妻室。
        后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却归。因大雪,见大臾负樵而鬻,二子哀其衰迈,饮之以酒,睹樵担上有太极字,遂礼之为师,以玉壶告之。臾曰:“吾贮玉液者,亡来数十甲子,甚喜再见。”二字因随诣祝融峰, 自此而得道,不重见耳。

        唐传奇《元柳二公》叙述的是唐元和初,居于衡山的元彻、柳实二人,结伴前往交趾,探望因李庶人一案被贬的各自叔伯。船到廉州合浦,夜遇飓风,漂至孤岛,不期误入仙境。二人苦苦哀求玉虚尊师、南溟夫人等诸神仙将其送还。在经历了种种怪异之后,元柳二公步百花桥而返人间。“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元柳二公滞留仙岛虽时间短暂,世上已过了十二年,两人在驩州、爱州的亲属均已殁。回到家中,各自的妻子已亡故三日。后,二人受紫衣凤冠侍女之托,将寻到的玉环送至南岳庙,并用得到的仙药救活了妻子。二人因已厌弃人世,寻得南岳太极先生而去,得道升天。
        寻仙访道、逃避现实的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河中占有相当比重,历来为积极入世者所不齿。但如果将这类作品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去认识,就会发现,这类作品的内容既有消极、颓废、麻醉人的精神的一面,也有折光地反映当时黑暗现实的一面。事实证明,历史上每当社会激烈动荡、战祸频繁、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之时,求仙问道式的作品便会应运而生。究其所以,人们在朝不保夕、无法摆脱现实苦难的情况下,便希冀能找到一个脱离苦海的“极乐世界”,而佛道所宣扬的“天国”,便自然成为一些人精神寄托的理想所在了。这也是千百年来,求仙问道之作延绵不绝的奥秘所在吧。
        《元柳二公》记述的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事。唐中期以后,经过“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早已失去了昔日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风采,代之而来的是朝内党争渐起、宦官朝臣争权夺利;朝外藩镇割据,相互攻伐不已;人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转死沟壑。在如此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沈汾的《元柳二公》这部小说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篇小说的内容虽荒诞不经,但写景状物文采斐然,构思奇特,情节委婉,艺术上颇有可取之处。如文中记述元柳二公所乘木舟被狂风恶浪刮至孤岛的情景描写,“夜将午,俄飓风欻起,断缆漂舟,入于大海,莫之所适。罥长鲸之鬐,抢巨鳌之背,浪浮雪峤,日涌火轮,触鲛室而梭停,撞蜃楼而瓦解。摆簸数四,几欲倾沉……”仅仅七、八十字,便将大海中奇丽的景色与险象环生的木舟描绘得惊心动魄。
        小说设幻为文,极富于联想。如海上巨兽“逡巡,复有紫云自海面涌出,漫衍数百步,中有五色大芙蓉,高百余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绣绮错杂,耀夺人眼。又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侍女,捧玉合,炷以异香。”方才还惊涛怒吼、舟楫欲沉,转瞬间已是风平浪静、“虹桥忽展”、仙女下凡。情节大起大落,令人眼花缭乱。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十分奇崛、瑰丽,别出心裁。如小说中写百花桥是“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二子于花间潜窥,见千龙万蛇,遽相交绕为桥之柱。”述抵回雁峰寻找玉环的情景是“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倏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电,折树揭屋,霹雳一声而庙立碎。二子战栗,不敢熟视。”此种奇特、恐怖的场面,何人闻之不胆战心惊呢?
        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繁简适度,笔法各不相同,写玉虚尊师,大笔勾勒;写南溟夫人则精雕细刻,写貌以传神:“见一女未笄,衣五色文彩,皓玉凝肌,红流腻艳,神澄沆瀣,气肃沧溟”,一派仙人道骨气质,不同凡响。而紫衣凤冠侍女形象的刻画,则主要通过其自述。小说中有相当篇幅是描绘水仙生活的。这里的水仙个个都是女性。虽然都已成仙、却照样忍耐不住爱情的饥渴,不免偷吃“禁果”。紫衣凤冠侍女曾与人间番禺少年相恋,“情之至而有子”,由于这个神仙世界不允许有三岁以上的男性存在,紫衣侍女才忍痛将爱子在未及三岁之前,送与南岳神为子。紫衣侍女大胆追求人世间爱情生活的行为,向人们昭示了:即使是超脱凡尘的仙人,也未必能弃绝七情六欲,甘于苦行。
        从小说中关于乘船寻亲,误入仙岛的情节的记述之中,似可以窥见唐帝国海外贸易发展、海上交通事业发达的缩影。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开放的一个朝代。当时,从长安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上,驼铃日夜不歇,从刘家港、泉州等地开往朝鲜、日本、南洋各国的海船,时常起碇远航。世界各国的使者、商人、学者、艺人等纷纷自四方云集长安——东方著名的大都会。小说中,元柳二公乘木舟前往的交趾,就是今日的越南。驩州、爱州等地,即今天越南的荣市、清化一带。由此可以想见,当日唐帝国的版图何等辽阔。
        这篇小说与以往唐传奇略有不同。以往的唐传奇在作品中即使有多人出现,往往也是侧重写一个人,其他人物则处于次要的或陪衬的地位。而《元柳二公》中的两个主人公在小说中并驾齐驱,不分仲伯。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小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前因后果、一清二楚;情节发展,顺理成章。对于仙岛上发生的种种奇异之事,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极力渲染,南溟夫人玉壶题诗和玉虚尊师的“子但宿分自有师,吾不当为子师耳”的话语,巧设悬念。另外,文中将元柳二公误入仙岛前的惊涛骇浪、几经风险,与二人离岛步入百花桥而返,前后场景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这些艺术表现手法,至今还值得借鉴。
        在唐传奇中,与《元柳二公》内容相似的作品还有《陶尹二君》,主旨也是宣扬求仙问道,但写法与此篇不尽相同:后者有意寻仙访道;前者“无意插柳”。元柳二公原本有“道骨”,所以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有仙人暗中保护;陶尹二君虽无“道骨”,但因心地虔诚、苦心修行,也终以得道成仙。在唐传奇志怪类小说中,这两篇可称得上“姊妹篇”。
        《元柳二公》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施之藻绘,扩其波澜”,越发奇诡多姿。它的产生对后世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